难度:    题型:   

 排  序  方  式       
试题篮试题分布情况

  • 难度: 使用次数:272 入库时间:2021-01-15
    来源: 重庆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A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赔偿

    余显赋

    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我停止唱歌,加快了脚步。身后又传来了喊声:先生,请停一下。我倒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原来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盘:这就是啊!”

    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大声问道:咋的,有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

    老人举起泥塑,地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红了脸……要干什么!”

    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绝不能是棉团。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

    我理解了,又迷糊了。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年轻人?”“是我儿子。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畔,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蓬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我结结巴巴道:……只买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递给我, 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红着脸,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里,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老人愣住了,我赶紧转身离开。背后传来老人的喊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

    (选自《嘉应文学》20197期,有删改)

    1小说有两条情节发展线,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梳理补充完整。

    以老人的活动为明线:追回卖家→①→双倍赔偿

    的活动为暗线,→②被追上,知真相获赔偿,付真钞

    2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⑤⑥⑫段中加波浪线的地方,都写到了脸红。请选择其中两处,简析脸红的原因。

    4阅读全文,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5贴偿是小说的中心事件,也是小说的主旨所在。请简要概括文中赔偿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小说
  • 难度: 使用次数:188 入库时间:2020-12-11
    来源: 初中语文2021年专题考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题【含详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

    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

    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二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

    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夭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你玩一下,就知道了。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

    男孩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

    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

    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

    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烧香焚纸。

    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

    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他揉了揉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茫然……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删改)

    1读完本文,你觉得文中的鹞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2读文中的画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请任选一句作答)

    1)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品析蚕食的表达效果。)

    2)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结合加点词揣摩人物心理。)

    我选________句:________

    3文章设置男孩放风筝这一情节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本文题目是飘逝的风筝,飘逝的仅仅是风筝吗?请结合文意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小说
  • 难度: 使用次数:157 入库时间:2020-12-11
    来源: 初中语文2021年专题考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题【含详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刷子李

    冯骥才

    天津卫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扔上去,茶叶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这等传说,你说神不神!

    这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

    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是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父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

    2)但他怕师傅难堪,既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柱还要扫一眼

    3文章的主人公是刷子李,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曹小三?

    4刷子李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5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读了文章,你明白了什么?请简要谈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小说
  • 难度: 使用次数:198 入库时间:2020-12-11
    来源: 初中语文2021年专题考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题【含详解】

    阅读老臣的《拱桥》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拱桥是一个人,不是一座桥。

    听这名字,你就可以想到他的形象,比如角弓或者青虾,还有课本上的赵州桥。

    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很老。那时,他已在村庄东边一座老旧的石屋里当了许多年的校长。其实,校长、老师也就是他一个人。

    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胡茬子布满两腮和下巴,尤其是下巴,总是硬扎扎的。哪位男生犯了纪律,他从不打手板,而是低沉着嗓音说:把手伸出来吧,手背儿。他的大手便把你的小手抓牢,将下巴挨近那颤抖着的小小面积的手背儿,来回蹭那么几下,让你觉得刮了刺猬一般的痒痛。因此,我们对他宽宽的下巴充满畏惧。

    我那时读三年级,很捣蛋的,有次挨了扎,便对同班的二青说:校长的下巴要是脚后跟儿多好,咱就不怕他了。脚后跟儿同校长的下巴比起来,的确有本质的不同,光溜溜的,没有钢针一样的胡茬,手背拂上去很平展的。二青听了,先是嘎嘎笑了两声,然后就当了叛徒,把我出卖给校长。校长便把我找去,用浑浊的老眼定定地望着我,说道:你真的怕我的下巴?

    我望着他宽阔的脸,敬畏地点点头。

    他用手掌刮刮下巴,发出嚓嚓的响,说:怕就别捣乱了,小子。

    除了用下巴刮手背儿,他对我们很好,比如,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桥。

    山里人家,稀稀落落的,校舍三面倚山,一面临沟。我和其他十来个学生,上学放学是要过沟的。那条四五丈宽的沟,冬天干涸,雨天却气势汹汹,浊流滚滚。沟上没有桥,水虽仅齐校长的膝盖,但对十来岁的孩子可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了。

    我攀拱桥只一次,是在怨校长下巴不是脚后跟儿不久。

    洪水把我们隔在这岸,校长便从那岸过来,在水中蹚来蹚去。没人能替他,一个学校三个年级一个老师,校长是最年长的,我和二青则是第二、第三年长的。我是不好意思让他背的,一是觉着着有关脚后跟儿的比喻对不起他,二是觉着自己大了不能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背。八个同学给背过对岸,只剩下我了,再没办法去解。校长已垂着弯背,哗啦哗啦蹚水过来了。他浑身透湿,喘气的声音像是在拉风箱。

    来吧。他蹲下来,袒给我一面弓形的脊背。

    不!我拒绝,说,我敢过。但这是吹牛,水浑浑的,浪头一个撵着一个,看着都让人晕眩,何况那水要淹没我的肚脐眼儿呢?

    来吧,孩子。他又说说。拱形的脊背一动不动,静等我伏在上面。

    我急得要哭了,我该怎么办呢?

    别不好意思,爷爷背孙子嘛。该上课了,快来。咱爷儿俩得赶紧过去,同学们在等呢。他不容拒绝地说道。

    我闭上眼睛,趴上了那座拱桥。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迈下水去。浪声灌满双耳,我却趴得紧紧的,与那面脊背紧紧箍在一起。

    临上岸时,校长趔趄一下,但我并没有掉下拱桥,因他宽大的手紧紧板着我。这不过来了吗?他说。是的,过来了,我从桥上滑下,落在坚实的大地上,站着。

    校长却没有站着,而是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倒气,苦笑着脸,说: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他的模样,真像一座坍塌的拱桥。

    喘吁了一会儿,他站起来,我们拥着他走向老旧的教室。二青靠近我,说:校长背你过河,不是走的,是爬”“用来说人是贬义,我讨厌他说校长,便狠踹了他一脚。

    那年秋天,我转学了,校长也走了,他实在再也教不动书了。小学校便黄了数年,直到盖起希望小学。已当了乡长的二青说:盖座拱桥吧!于是,通往学校的沟上就有了座石桥……

    许多年过去,我过的桥比小时走的路还多,但我忘不了那座拱桥。那座宽厚、踏实、温热的血肉拱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

    (有删改)

    1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写出拱桥在文中蕴含的三层含义。

    2校长怎样惩罚犯错的男生?为什么要这样惩罚?

    3文章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写校长的,试举两例简要说明。

    4从叙事安排角度来看,文章划线句中这个动作,是否显得突兀?为什么?

    5这座拱桥具有怎样的特点?如何理解这座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小说
  • 难度: 使用次数:150 入库时间:2020-12-11
    来源: 初中语文2021年专题考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题【含详解】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最后一堂语文课

    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像火锅筵席上的瓜子,可有可无。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说:即使你们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多知道一点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

    这句话与其说是开导学生,倒不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作为一位老语文教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不适可想而知。

    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散着灰白的光泽。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留在他的眉眼、言词和举手投足之间。

    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手里轻捻的那本语文书,也许纯是用来对付教导主任的。他要讲的课文以及知识点,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就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知识的美感与魅力。

    然而,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升到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

    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有说是因为新近要开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有说是因为黄老师的语文课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阴谋论说学校教导主任原也是教语文的,想来接手过把瘾。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我们于是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中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鸣的感觉可想而知,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惧。

    我们那位无辜的不知就里的电工基础老师,神经当然没有将军那么粗,被墙一样厚重的歌声一挡,仿佛头撞在岩壁上的小鹿,负痛仓皇逃去。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救火车一般匆忙而焦急。

    从校领导到班主任,一个个轮番上阵,从学校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再到黄老师健康等,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来一趟。

    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我们熟悉的旧衣服,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九月的阳光,在他身后,把他镀成了一个披满金光的雕塑模样。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同样的内容,被他一说,我们毫无排斥感地完全接受了。

    接下来,他又说:同学们,听到你们为挽留语文课……所做的,我感到……万分……荣幸。我很荣幸,你们通过我,看到了文字之美文化之美。但我的学养有限,只给你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窗,你们通过这个窗,看到一点一滴的星空与苍穹,那是一个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广阔世界。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

    那是黄老师最后一次在讲台上说话,也是我的最后一堂语文课。

    但那又是一个开始,是让我把语文和写作,不再当成一门课程,而是将它当成望向世界的小窗的开始。从那天起,三十多年时间,没有一天止息。

    (作者:曾颖,选自小说《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小说分两个部分写黄老师的课,请分别概括其特点。

    平时的课:

    最后一课:

    2下面两个句子特别有趣味,请选择一句简要赏析。

    1)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

    2)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勿忙而焦急。

    3如果对第段作如下批注,请摘录出与之对应的句子。

    1)写出了黄老师的不安:

    2)看得出黄老师的不甘:

    4读完全文,你觉得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5下面是小说结尾删减的一段,请结合对小说的理解,接着写几句。

    我的同学里,多年以后,他们有人成了央视主持,有的成了书法家或画家,还有的成了公务员、商人或工人,不管当下在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小说
  • 难度: 使用次数:165 入库时间:2020-12-11
    来源: 初中语文2021年专题考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题【含详解】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一把老钥匙

    王举芳

    回到家时,母亲正翻箱倒柜。杂乱的地面让我无处落脚。我说:妈呀,您这是在翻传家宝吗?

    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见我的钥匙没?

    ⑶“喏,在这儿。我从玄关柜上拿起属于母亲的那串钥匙。

    ⑷“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宅的,老宅的那个。母亲的语气和神情有些焦急。我和母亲几乎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母亲要找的钥匙。母亲坐下来,情绪有些低落。我说,妈,您就别总想着老宅了,咱又不回去住了,有没有钥匙都一样。母亲叹了一口气,开始收拾地上的凌乱。

    其实,我没有告诉母亲,弟弟正四处托人,要把老宅卖掉。弟弟说老宅总空着,时间久了,房屋会倒塌的,到时候想出手都不好意思谈价钱。

    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看着那些钱,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石头。

    那天下班,在小区外碰到三婶。三婶是我家后邻居,和我们家没有亲属关系,按村里辈分我这么喊她。三婶说,我正发愁找不到你家呢,你说这城里的楼一个框一个框的,看着都叫人眼花缭乱。我让三婶家里坐坐,她直摆手,说没啥大事,就不去家里了,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我,说这钥匙是你们家老宅的,啥时候想回家就回。原来是她家买了我们家的老宅。

    母亲没再提钥匙的事儿。我想着老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也就再不能回去,就没跟母亲提钥匙的事儿,把它包裹好,放在了柜子顶上的一个盒子里。

    农历六月六,我们老家有传统庙会。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无奈,我和弟弟只好依着母亲。一路上母亲说着故乡风俗和旧年往事,精神从未有过地爽朗,她没有看到我和弟弟偶尔交汇的眼神里都藏着忐忑

    三婶听说我们回来了,招呼我们去她家里。做邻居的那些年,三婶和母亲一直处得很好,亲姐妹一样。吃过晚饭,三婶拿了几床铺盖说,你们别嫌,都是干净的。走,到你们家去,你们还睡你们各自的屋。三婶掏出钥匙打开老宅的锁,我们怔怔地望着那干净整洁的院子,有些恍惚,仿佛我們从未离开过。

    我送三婶到大门口,对她说谢谢。三婶说,咱不说远亲近邻,我懂你妈的心思。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家。庄稼人走到哪里,其实根都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另外,我给你们钥匙,还有一个原因。还记得你在家的时候,经常问我为什么总带着一把老钥匙吗?我的老家在遥远的山里,是土房子,因为一场突来的泥石流,房子没有了,但母亲一直让我们自个儿保存着属于自己的那把老钥匙。想家的时候,我就看看老钥匙,摸摸老钥匙,想象着转动钥匙打开门锁,爹娘兄妹啊,那些熟悉的物件啊,一下子呼啦啦在眼前演电影,心里就热乎乎的,就连当初的一些懊恼、吵闹都成了好。你们想回来看看的时候就回来,这里啥时候都是你们的家。

    三婶眼里有亮光闪烁。我也感觉似乎有水滴落进了眼里。

    回城后,我把三婶送来的钥匙给了母亲。母亲摩挲着钥匙说,家门的钥匙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你还是个有家可归的人。

    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有时候我也会摩挲那把老宅的钥匙。那一个个匙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三婶来电话说村里要建社区了,老房子要拆迁了,用不了多久,老家的人也都要住进楼房里了。停了停,她说:也好,咱们有钥匙。

    几年过去了,母亲一直保存着那把老钥匙,再也未丢过。

    老钥匙陪着母亲风来雨往,不经意间常生斑斑锈迹,但都会被母亲那厚重、灵巧的双手反反复复摩挲着擦亮。

    (选自《时代文学》2018年第7期,有删改)

    1请参照下面表述将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母亲寻找钥匙一一(  ① )——(   ②   )一一陪母亲回老宅——(  ③   )

    2阅读第段画线语句,联系上下文,分析和弟弟忐忑的原因。

    3理解文中第段画线语句的含义。

    那一个个齿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婶这人物形象。

    5文中的老钥匙承载着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小说
  • 难度: 使用次数:116 入库时间:2020-12-11
    来源: 初中语文2021年专题考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题【含详解】

    想偷一本书

    王秋珍

    我想偷一本书已经很久了。

    它就放在我们办公室一位同事的桌上。每天,我都能看见它。那蓝色的封面要多好看就有多好看。可是,它寂寞地待在桌上,从来没人去翻一翻。

    有一次,我看见同事拿起了它。我正暗暗为它高兴,却分明看见我的这位漂亮的女同事,只是用书扫了扫椅子上的灰尘。别的同事走过来走过去,总是低着头忙忙碌碌。那个叫手机的玩意成了大家的最爱。谁会留意一本书呢?

    慢慢地,我看见书的封面由蓝色变成了灰色。我还看见有好几次,漂亮的女同事把刚盛了水的杯子搁在它的上面。书的封面留下了一个圆圈,还带着褶皱,好像一个可怜的孩子歪着嘴巴在哭泣。

    我只想把它偷回家。

    可是,一想到偷,我的心就像要跳出胸膛。从小,爸爸就教育我,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偷大偷小都是贼。因此,我一天天地看着它,看着办公室来来往往的同事,一直不敢给自己创造一个机会。

    可机会还是来了。

    那天,我打了一段文字,抬起头,蓦然发现办公室里居然只有我一个人。我按捺住狂跳的心,悄然起身,来到漂亮女同事的桌前。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突然,一个声音从天而降:你想干嘛?我的身子斜了斜,差点跌倒。我刚想回答,却听见那人继续在说:好啦好啦,就你会耍贫嘴。我很忙,没空和你扯东扯西的。说话间,我看见漂亮女同事飘逸的长裙在办公室里舞动了几步,倏地飘出去了。

    我,终于把书偷到了手。虽说窃书不算偷,我却感觉脸上有无数只蚂蚁在爬。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文明的我居然会和这么不文雅的字站在一起。

    回家后,我拿出软毛巾轻轻地擦拭封面,又拿出吹风机吹那个固执的圆圈。最后,我把书的封底朝上,放在桌上,再压上了一个厚重的红木小方凳。

    次日,我把书拿出来,它又变成了端正的模样。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

    我洗净双手,拿出偷来的书一页一页地翻起来。看着它们,我仿佛又走进了老时光。我看到了自己在养花种菜,在夕阳下徜徉,在厨房的油烟里战斗……

    是的,这是我写的书。每一个字,都像芬芳的花,让我驻足,流连。

    出版社只给了我50本样书。我舍不得卖,只想把书送给爱书的人。当初,漂亮女同事听说我出书了,就第一时间向我祝贺并要书。没想到,她要的只是一份客套。

    是的,只是一份客套。漂亮女同事一直把书放在桌上,从来不曾翻上一篇。如今,她和我的其他同事一样,一有空就刷微信看网络碎片聊明星八卦,根本没有注意到桌上少了什么。那本曾被她扫过灰尘垫过杯子的书,好像从来都不曾出现过。

    我的心里蓦地跳出了一条鱼,在夏日的岸上左冲右突地扑棱。这份不安的心绪让我彻夜难眠。这个忙碌的时代,真的没人会停下来好好地看书了吗?当初,我壮着胆子把书偷回来,只是想给书找一个懂它的人啊。

    某天,我终于点开一位微友问道:你说大家喜欢读什么书啊?”“什么?书?微友抛出两个问号,继续道,谁还看书啊?

    我仿佛听见了她在手机前的笑声。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有改动)

    1为什么要偷漂亮女同事的书?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酸酸甜甜一词写出了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4文中说我的心里蓦地跳出了一条鱼,在夏日的岸上左冲右突地扑棱。这份不安的心绪让我彻夜难眠为什么会感到不安?

    5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小说
  • 难度: 使用次数:130 入库时间:2020-12-11
    来源: 初中语文2021年专题考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题【含详解】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天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1本文写了父亲哪几件事?

    2请从人物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子。

    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3段中写到油画《采石工》有何作用?

    4作者在第段中说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文章开头和结尾又说常常梦到”“忘不了一年多以前见到的父亲背影,这两者矛盾吗?为什么?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小说
  • 难度: 使用次数:144 入库时间:2020-12-11
    来源: 初中语文2021年专题考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题【含详解】

    阅读下面的微型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一碗热汤

    赵向辉

    立冬的一场雨,让这个小城的路面变得更凉了。

    傍晚,一个老婆婆蹒跚走在大街上,她遇到餐馆就往里看两眼,直到看见这家义连香饭店。老婆婆慢悠悠推门走了进去,里面客人很多,她在角落一张没人的桌子前坐了下来。

    服务员上前问:阿婆,吃点什么呀?老婆婆哆嗦着说:我有两块钱,能花一块钱喝碗热乎汤吗?服务员怔了一下说:能,等一下,我去端。

    服务员没有直接去服务台,而是先进了员工更衣室。

    过了十来分钟,服务员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打卤面、一碗热汤,还有一个肉饼,送到了老婆婆的餐桌上。

    我只有两块钱,不要肉,也不要面条,只喝汤就行。老婆婆依旧哆嗦着说,而且,说完就留下了两行泪水。婆婆,没事的,今天店里有活动,只要就餐就可赠送肉饼和打卤面,放心吃吧。服务员亲切地说。

    老婆婆吃着面条,喝着汤,脸上挂着笑容。

    一会儿,一位帅气的男士走到老婆婆身边问:阿婆,怎么不吃肉饼啊?是不好吃吗?老婆婆微微一笑:拿回去,给瘫在床上的老伴吃,他很长时间没吃过肉了。

    您今天这是出来做什么呀?

    给老伴买药,就剩下了两块钱,实在冷得厉害,我怕自己感冒病倒,再也不能照顾老伴,所以想花一块钱喝碗热汤再往家走。

    您家住哪儿?

    住在税务局那块儿。

    男士离开老婆婆的餐桌,进了经理室。大约五分钟后,男士拿着一个纸箱子出来,和几个服务员私语了几句,然后喊道:我是餐厅的经理,今天,餐厅搞活动,凡来就餐者,都有一次抽奖机会,抽中-二三等奖的当场兑现。

    有顾客嘀咕,这不年不节的,也不是开业周年庆典啥的,搞什么抽奖活动啊?

    男士用左手拿着箱子走过三桌,三桌都没抽中。等到了老婆婆桌前,他说:阿婆,吃好了吧,请您从里面抽一张奖券。老婆婆茫然地望着男士。男士把箱子放低,示意老婆婆伸手进去拿出一张纸来。老婆婆还是茫然,但是她照做了,拿出来一小张粉色的方块纸。男士很利索地用右手拿过老婆婆手中的粉纸,把箱子倒了-下手,然后又倒回来,突然举起右手中的粉纸说:阿婆中一等奖了!奖金两千元!

    大家鼓起掌来。男士从衣袋里拿出整整齐齐的一沓现金,递给老婆婆说:阿婆,这是奖金,收好了啊。老婆婆说:我不能要你的钱,我家里有钱。男士说:这不是我白给您的,是您抽奖中奖了,放心拿着吧。老婆婆像在和男士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今天我的运气真好,吃了赠送的面,还中了这么大的奖,看来老天还是舍不得让我和老头子死的。

    一名男服务员拿着一串汽车钥匙走到老婆婆身边说:阿婆,正好我下班,顺路送您回家吧。老婆婆泪眼婆娑地上了一辆小轿车。

    继续抽奖,有两桌客人抽中了二三等奖,粉纸上分别写着免单和半价。结账时,这两桌客人都按原价结清了饭钱。一人说:我看出来了。另一人说:你们都是好人,我会常来这里吃饭的。

    客人都离开后,最先接待老婆婆的服务员问:经理,你怎么想到这个点子的?太棒了!经理说:还得感谢你呢,我经过时正好听到了你和阿婆的对话,又看到你在前台拿出二十多元钱给阿婆买饭,决定帮老人家一把,匆忙中策划了抽奖活动,却被人看穿了。

    开车出去的男服务员回来后,把车钥匙交给经理后说:车上和老婆婆聊天,她已经80多岁了,太可爱了,像我太奶奶。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5期,有删改)

    1老婆婆走进义连香饭店只是想花一元钱喝碗热汤,却受到了特别的对待。请概括老婆婆受到的第一次特别对待。

    第一次特别对待:______

    第二次特别对待:经理以中两千元大奖的方式给她帮助;

    第三次特别对待:经理安排服务员以下班顺路带老婆婆为名专车送她回家

    2小说的开头写道:立冬的一场雨,让这个小城的路面变得更凉了。此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婆婆已抽中一等奖,达到了经理的目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安排继续抽奖这一情节?

    4文中划线句子用了人物描写的哪些手法?有什么作用?

    5依据全文,概括老婆婆的性格特点。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小说
  • 难度: 使用次数:134 入库时间:2020-12-11
    来源: 初中语文2021年专题考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题【含详解】

    拾荒

    万吉星

    深秋的凌晨,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个破旧编织袋。

    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操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孩子抱起来,孩子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那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本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还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按揭买一套60平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修改)

    1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___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____

    2小说第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

    3阅读第段画线句,从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4小说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 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一笔带过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5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小说
  • 难度: 使用次数:130 入库时间:2020-12-11
    来源: 初中语文2021年专题考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题【含详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细水长流

    蓝雪冰儿

    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

    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

    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

    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选文有删改)

    1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母亲一听,跟我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

    2)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

    4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小说
  • 难度: 使用次数:131 入库时间:2020-11-05
    来源: 内蒙古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用专题01 基础积累运用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范仲淹。

    B. 吴用道:命中有四句卦歌,小生说与员外,写于壁上,日后应验,方知小生灵处。这段文字中被吴用施计骗到的员外是卢俊义。

    C. 在桑菲尔德庄园里,简·爱半夜听见梅森凄厉的尖叫声,急匆匆赶去帮忙,却遭到罗切斯特先生的断然拒绝。

    D. 悟空在瑶池大闯蟠桃会,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的仙丹后逃回花果山,又打退了奉命前来捉拿他的二郎神及众天神。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小说
  • 难度: 使用次数:103 入库时间:2020-11-02
    来源: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下列有关《格列佛游记》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

    B.《格列佛游记》中有许多荒诞的故事。在飞岛国,如果人民抗缴税收,国王就把飞岛停在他们的头上,剥夺他们享受雨水和阳光的权利。

    C.《格列佛游记》中“语言的妙用”的情节,作者以平和的心情谈到妇女怎样和俗人、文盲联合起来反对取消日常的语言,巧妙运用了反语讽刺。

    D.主人公格列佛是一个具有质疑精神、酷爱真理、有忍耐力的游者形象。他和鲁滨逊一样,是一个天生喜欢冒险的人。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小说
  • 难度: 使用次数:181 入库时间:2020-11-02
    来源: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下列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格列佛游记》讲述了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等地的经历,通过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B.在小人国里,万物的长、宽、高只有正常尺寸的1/12,人的身高不过12厘米,格列佛在那里犹如一座大山。

    C.格列佛在“风暴中偏航”又于“麦田里获救”,“孤身救舰队”后又“奇招灭火灾”,说明他是一个喜欢冒险、渴望自由、刚毅勇敢的航海家。

    D.格列佛见识了各国风情:在小人国他曾一口气吃了二十车的肉,喝了十车的酒;大人国吃的面包都是几何形状的;在慧骃国他却差点在一大碗乳酪中淹死。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小说
  • 难度: 使用次数:107 入库时间:2020-11-02
    来源: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下列对文学名著《昆虫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字里行间情趣盎然。

    B.《昆虫记》中的蝉要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歌唱五个多星期。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C.《昆虫记》中,法布尔爱怜地称食粪虫为吝啬鬼,他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它们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D.《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小说
  • 难度: 使用次数:107 入库时间:2020-11-02
    来源: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东北军与共产党之间的协议的第一步执行是什么 (    

    A.实行孙中山遗嘱

    B.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C.立即停止内战,采取武装抗日政策

    D.停止陕西境内的战事,双方未经通知对方都不得调动兵力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小说
  • 难度: 使用次数:189 入库时间:2020-11-02
    来源: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阅读下面《水浒传》中的三处语言描写:

    ①口称道:“端的想杀柴进,天幸今日甚风吹得到此,大慰平生渴仰之念,多幸!多幸!”

    ②问戴宗道:“哥哥,这黑汉子是谁?”③鲁智深道:“久闻阿哥大名,无缘不曾拜会,今日且喜认得阿哥。”

    上面语言描写分别是柴进、李逵、鲁智深三人先后见到宋江说的话,三人的话显示出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分别简析。

                                                                                             

     
    题型:语言表达  知识点:小说
  • 难度: 使用次数:143 入库时间:2020-11-02
    来源: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根据提示填空

    1)《水浒传》中“玉环步,鸳鸯脚”是梁山好汉“     ”平生绝学。

    2)“好人有难皆怜惜,奸恶无灾尽诧憎”这两句诗出自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诗中“好人”是指           ,被人称为         

     
    题型:填空题  知识点:小说
  • 难度: 使用次数:166 入库时间:2020-11-02
    来源: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鉴略》这一段了,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背什么书呢?

                                                                                          

     
    题型:填空题  知识点:小说
  • 难度: 使用次数:186 入库时间:2020-11-02
    来源: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2)《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    

    3)《世说新语》中记录了东汉、魏晋时期一些儿童的智慧故事,《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题型:填空题  知识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