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度:    题型:   

 排  序  方  式       
试题篮试题分布情况

  • 难度: 使用次数:218 入库时间:2021-01-25
    来源: 江苏省徐州市城北中学2019届九年级10月份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阅读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阅读的力量

    朱永新

    很久以来,我们一直都仅将阅读看作是个体的行为。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我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共同阅读决定了其精神力量,而精神的力量对于一个国家软实力与核心竟争力的培育,起着关键作用。国际阅读协会在一份报告中曾经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犹太民族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民族。在以色列本土,大概有600多万犹太人,而全世界的犹太人加起来不超过3000万人。这个在公元70年以后就失去了祖国、到处流浪并寄人篱下的民族,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多世界级杰出人物?

    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几乎都被犹太人改变过——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改变过或依然在改变着人类对社会和历史的观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改变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人类对物理世界和时空的认识。《货币战争》一书甚至认为,是犹太人掌握着当今世界的金融命脉。

    这个民族获得这些杰出成就,靠的是什么?是智慧。而智慧的背后,是犹太人精神成长历程中对于书籍宗教般的情怀。犹太人嗜书如命,将阔读置于很高的地位:4500个犹太人就拥有一个图书馆;在以色列,平均每6个人就订一份英文报纸;犹太人会在书上涂层蜂蜜,让孩子一生下来就知道书是甜的,他们还喜欢将书放在枕边。这种对书的迷恋和敬畏之情,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我们曾经提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但是讲了这么多年我们却一直没有寻找到最有蛙的方式。倡导阅读也许是最佳切入口。

    我们所处的时代,几乎与所有快速成长的时代一样,有很大进步,但也有很多问题。今天,我们的社会缺乏共同的语言,而缺乏共同语言,又志么可能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和共同的价值观呢?

    作为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密码,共同的语言从哪里来?从我们的历史中来,从我们对于世界文明包括中国经典的共同阅读中来。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思想和价值,我们的民族也只能是一盘散沙。

    我们曾经或者依然拥有共同的神话和历史、共同的英雄和传说、共同的精灵与天使、共同的图画和音乐、共同的诗歌和小说,但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冷落了这些共同的精神财富。

    这种冷落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共同信仰的缺失、文明道德的滑坡、共同愿景的混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基础的建设举步维艰。

    为了寻找我们的历史,寻找我们自己,我们需要共读神话和历史。通过共读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炎黄的战争与结盟,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祖先的文化后裔。

    共同的阅读,是能够形成我们这个民族共同语言和共同精神密码的关键,共同的阅读,是形成我们这个民族核心价值体系的唯一途径。

    我很喜欢《朗读手册》这本书,书里面有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

    1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文中花大量笔墨介绍犹太民族的事例,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3在作者看来,缺乏共同阅读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4选文最后一段引用《朗读手册》的话,有什么作用?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13 入库时间:2020-12-11
    来源: 初中语文2021年专题考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题【含详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待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待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待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为第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4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68 入库时间:2020-12-11
    来源: 初中语文2021年专题考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题【含详解】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担当的力量

    和父亲聊到他小时候干农活的经历:农忙时,需要帮父母挑担子,最开始20斤的担子都压得喘不过气来。后来慢慢适应了,30斤、40斤、50斤,只是肩上的茧越来越厚了。他说,自己多挑一点,爹娘少干一点。简短平实的话,却令人回味。当父辈们十几岁时,他们就有了用稚嫩的肩膀替父母扛起家庭重任的担当。那么,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

    而这种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呢?

    担当的力量源自于爱。A是什么给了花木兰放弃采桑织布的生活,选择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的勇气?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孝心B是什么给了鲁迅不惧威胁利诱,像钢刀一样的笔锋刺向敌人心脏的骨气?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使命感C是什么给了焦裕禄忍受病痛的折磨,为兰考艰苦奋战治理三害的坚守?是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拳拳报国之志。他们对家庭、民族、国家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迎难而上、百折不屈、公而忘私、积极奉献,以担当的精神挺起整个民族的脊梁。他们这些人,一直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担当的力量源自于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教师的担当是坚守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春蚕到死丝方尽;军人的担当是手握钢枪保家卫国,一腔热血沃疆土;党员干部的担当是危难面前那一声共产党员跟我往前冲的呐喊,是四有书记谷文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是时代楷模燕振昌克勤克俭,忠诚敬业,勤勉热心,求真务实的真心。作为一名年轻的学生,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神圣使命,笃行学习报国之志,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传承。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弘扬。将会形成激励我们年青一代的不竭的动力源泉。担当,是融入中华民族文明血脉中共同的精神信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到一片丹心图报国的于谦。这些民族之魂把千钧重担扛在肩上,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力支撑。

    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担当,就是要传承祖辈父辈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不惧牺牲的精神与品格,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在刻苦学习和勇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以渊博的学识、宽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积极作为,在新时代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

    (选自2018424日《人民日报》,作者孔子文涵,有改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段中的ABC三个画直线句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3选文第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简析选文②~⑤段的论证思路。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10 入库时间:2020-12-08
    来源: 初中语文2021届专题考点——热点话题(新冠疫情)训练题【含详解】

    阅读《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完成下面小题。

    ①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挂帅专家组组长,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咬牙坚守岗位,各地援鄂医疗队不顾风险、最美逆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无数英雄勇赴险境,筑起一道守护生命安全的稳固长城。品格可昭日月,精神感人至深。

    英雄者,国之干。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就在于他们挺身而出,肩鸿任钜,勇担重任。从保家卫国到见义勇为,从救死扶伤到舍己为人,中国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乏英雄。为什么总有英雄不惧危险、勇毅前行?为什么总有猛士直面考验、迎难而上?支撑英雄壮举的,是为民担当、为国奉献的家国情怀,是心中那份割不断、扯不开的责任牵挂。英雄主义,包括以责任为己命、视责任比天高。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高扬英雄主义,同时也呼唤人尽其责、各司其职,号召全社会共同从源头上化解风险、抗击疫情。

    英雄自告奋勇、主动请缨,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明白自己被寄予的使命。英雄慷慨激昂、正气沛然,是因为他们摆脱了小我的束缚,找到了大我的寄托。英雄在前,激励我们每个人筑牢责任的堤坝,让无情的病毒寸步难行。面对英雄的奉献和牺牲,我们没有理由不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出己力、尽己责,多添力、少添乱,英雄们就能少流一些泪和汗,英雄的家人就少一份担忧。这本身也是对英雄最好的保护、最暖的致敬。

    千难万险,尽心尽责就不惧风险;大计小计,人人有责是最佳之计。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人能置之度外的战斗,每个人都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对普通人而言,做好自我防护就是责任;对党员干部而言,带头向前、全面防控疫情就是责任;对生产企业而言,加班加点保障物资供应就是责任;对患者和疑似病例而言,配合防治、努力康复就是责任。像英雄般心怀大爱、履职尽责,我们就能守护好亲人健康、同事幸福、朋友欢乐,守护好社会祥和、国泰民安。

    责任也意味明确定责、强化问责。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如果说责任是战胜疫情的向导,那么岗位就是战胜疫情的战场,职业精神就是战胜疫情的精神保障。疫情面前,回避没有出路;战胜疫情,责任不能缺席。

    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也是托举幸福生活的坚实地基。人人行动起来,提升责任意识,立足岗位砥砺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我们的社会就能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就能更加强大。

    (选自《人民日报》,2020 02 05 04 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文章开头列举“84 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等英雄的感人事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文章第②③段都在围绕英雄”“责任展开论述,这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

    4请你列举一个抗疫英雄(文段中英雄除外)的事例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63 入库时间:2020-12-08
    来源: 初中语文2021届专题考点——热点话题(新冠疫情)训练题【含详解】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

    尚俊颖

    ①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挂帅专家组组长,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咬牙坚守岗位,各地援鄂医疗队不顾风险、最美逆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无数英雄勇赴险境,筑起一道守护生命安全的稳固长城。品格可昭日月,精神感人至深。

    英雄者,国之干。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就在于他们挺身而出,肩鸿任钜,勇担重任。从保家卫国到见义勇为,从救死扶伤到舍己为人,中国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乏英雄。为什么总有英雄不惧危险、勇毅前行?为什么总有猛士直面考验、迎难而上?支撑英雄壮举的,是为民担当、为国奉献的家国情怀,是心中那份割不断、扯不开的责任牵挂。英雄主义,包括以责任为己命、视责任比天高。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高扬英雄主义,同时也呼唤人尽其责、各司其职,号召全社会共同从源头上化解风险、抗击疫情。

    英雄自告奋勇、主动请缨,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明白自己被寄予的使命。英雄慷慨激昂、正气沛然,是因为他们摆脱了小我的束缚,找到了大我的寄托。英雄在前,激励我们每个人筑牢责任的堤坝,让无情的病毒寸步难行。面对英雄的奉献和牺牲,我们没有理由不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出己力、尽己责,多添力、少添乱,英雄们就能少流一些泪和汗,英雄的家人就少一份担忧。这本身也是对英雄最好的保护、最暖的致敬。

    千难万险,尽心尽责就不惧风险;大计小计,人人有责是最佳之计。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人能置之度外的战斗,每个人都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对普通人而言,做好自我防护就是责任;对党员干部而言,带头向前、全面防控疫情就是责任;对生产企业而言,加班加点保障物资供应就是责任;对患者和疑似病例而言,配合防治、努力康复就是责任。像英雄般心怀大爱、履职尽责,我们就能守护好亲人健康、同事幸福、朋友欢乐,守护好社会祥和、国泰民安。

    责任也意味明确定责、强化问责。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如果说责任是战胜疫情的向导,那么岗位就是战胜疫情的战场,职业精神就是战胜疫情的精神保障。疫情面前,回避没有出路;战胜疫情,责任不能缺席。

    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也是托举幸福生活的坚实地基。人人行动起来,提升责任意识,立足岗位砥砺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我们的社会就能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就能更加强大。

    (选自《人民日报》,2020020504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文章开头列举“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等英雄的感人事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文章第②③段都在围绕英雄”“责任展开论述,这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

    4请简述第段论证思路。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43 入库时间:2020-12-08
    来源: 初中语文2021届专题考点——热点话题(新冠疫情)训练题【含详解】

        中国抗疫彰显中国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不仅为世界守住疫情防控的区域防线,也为全球抗疫积累了宝贵经验,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中国答卷

    这张中国答卷,记录下艰苦卓绝的努力。大年初一,习近平总书记把疫情比作一次大考,亲自指挥、亲自部署,而此前两天,武汉关闭离汉通道,采取封城措施;此前一天,3支解放军医疗队逆行武汉,紧急支援。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全国各地4.2万医务人员火速赶赴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10天启用。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面对前所未知的病毒,中国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美国《科学》杂志登载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防控措施成功地打破了病毒传播链,避免了数十万人感染。

    这张中国答卷,见证着亿万人民的坚忍顽强。在这场空前严重的疫情中,我们的许多同胞感染病毒不幸罹难、许多工作人员在一线壮烈牺牲,            。为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紧急刹车,在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地封锁千万级人口城市,并在全国范围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塞尔维亚媒体用封面大标题写道,全世界欠武汉人民一声感谢;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中国人民以牺牲正常生活的方式为全人类做出了贡献

    这张中国答卷,彰显了命运与共的责任担当。疫情防控中,中国始终重视并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中国早在20191231日就开始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疫情信息,比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了一个月。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主编针对西方一些人的无端指责,明确指出中国传递的信息非常清晰,我们却浪费了整个二月份。在全球抗疫最紧张的时刻,中国的医疗专家组飞赴海外作战,中国的医疗物资运往全球各地,中国的诊疗方案动态更新供各国共享……

    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在这场战斗中,中国作出了无愧于国际社会的牺牲和贡献,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充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选自《 人民日报 》 202058日)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段从中国抗疫取得经验切入,引出中心论点中国担当

    B段采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中国抗疫艰苦卓绝的努力。

    C段以大量援助事实反驳了西方对中国疫情信息通报不及时的无端指责。

    D全文从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述,层层递进,逻辑清晰,结构完整。

    2如果要在第段的横线上补充一句话,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武汉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连续工作近30天没有休息,因感染新冠肺炎,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B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到赶往武汉的紧急通知,一边提醒公众无事不要前往武汉的同时,自己却选择了逆行。

    C屠呦呦对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经过分析研究、改进提取,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素,抗疟试验成功。

    D2020429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参加了为缅怀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牺牲的NHS医护人员的全民默哀活动。

    3文章的标题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52 入库时间:2020-12-08
    来源: 初中语文2021届专题考点——热点话题(新冠疫情)训练题【含详解】

    从经典诗词中汲取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

    ①“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这些经典诗词章句让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缕缕暖意,还有磅礴的精神力量。

    今天,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中华经典诗词可为人们提供人文关怀与精神力量。

    必胜的信念和信心,是我们能够共克时艰、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的重要前提。毛泽东同志写长征,开篇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唐朝李白《行路难》说得好: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骆宾王在《西京守岁》中写道: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从未被压垮,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拥有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战斗到底的顽强意志,是我们能够共克时艰、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的精神动力。从中华经典诗词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战斗到底的顽强意志,比如写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看似柔弱的小草、竹子竟也刚毅坚卓,傲然不屈,像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样的诗句,体现了顽强的战斗意志:越是艰苦卓绝,越是挺身向前,不战胜敌人决不罢休。

    团结友爱,守望相助的手足情怀,是我们能够共克时艰、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战的情感依托,岂日无衣?与子同袍”“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诗词写出了中华民族的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也写出了中华儿女的责任与担当、牵挂与不舍、关爱与祝福。这些诗词引发了人们的共鸣共情,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积极的精神、乐观的心态、从容的气度,是我们能够共克时艰、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的心理基石。疫情病痛固然可怕,恐惧绝望却要不得。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恐慌焦虑于事无补,从容淡定方能进退有据。滋养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经典诗词告诉我们:困难是暂时的,胜利是必然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挫折是暂时的,前进是永恒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越是在急难险重之时,越是要努力保持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的恬淡心境,我们不仅要战胜病毒,更要成为身心健康的胜利者。只有这样,才能在回首向来萧瑟处时,感受到山头斜照却相迎的欣喜;才能无比欣慰地说: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选自人民日报》202045日,有删节)

    1本文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2请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3文章第只有这样,才能在回首向来萧瑟处时,感受到山头斜照却相迎的欣喜中的这样指什么,请用原文回答。并简要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4文中说:经典诗词章句让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缕缕暖意,还有磅礴的精神力量。你对这个观点持什么态度,说说你的理由。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54 入库时间:2020-11-24
    来源: 2020年福建省百校联考中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虽无欢声笑语却凝聚万众之心

    在全国人民同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2020年元宵节特别节目,在为亿万观众带来感动、鼓舞、激励的同时,也收获了超高口碑。可以说,这样一台特殊时刻的特别节目,虽无现场观众却有全民热度,虽无欢声笑语却凝聚万众之心。

    这个在较短时间内创制完成的特别节目,为何能够收获全社会的点赞?原因有三。

    一是在节目创作上,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的结合。无论歌曲还是朗诵,几乎每个节目都在表现抗击疫情的真人真事,但每个节目都通过诗化的审美将伟大精神、崇高信仰和高尚品质进行了具象化和人格化。戳人泪点、沁人心脾的情景诗报告《相信》、情景报告《你的样子》,感人肺腑、撼人心魄的歌曲《天耀中华》《你有多美》,运用视听艺术的表达方式为那些默默奉献的普通人呈现出高光时刻。

    二是在精神立意上,其体现了国家民族的高度与人民立场的结合。整台节目纵向打通了党中央和人民群众的情感通道,横向展现了全国一盘棋的战形势,兼顾危难时刻的顶层设计和人文情怀,营造出上下齐心、全民行动的共克时艰之氛围,84岁高龄仍奋战防疫一线的钟南山院士、身患渐冻症却没有休息过一天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脸庞留下深深勒痕的最美医生刘丽、清洁了我们心灵的普通环卫工人袁兆文、因同事患病痛哭流涕却又坚强诠释英雄不被脆弱征服的医生胡明……正是这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英雄群像,共同建构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三是在策划制作上,其体现了文艺感染力与媒体传播力的结合。面对社会重大突发事件而快速反应、赶制精品并产生强烈反响,这一套利落的组合拳离不开一线文艺工作者与国家级媒体的强强联手。舞台背景中抗疫前线的第一手影像资料,节目现场与武汉中学生陈琪方等的视频连线,以及和新媒体的同频共振、互动发酵等,都保证了这场精心策划的特别节目有效触达受众,使作品的渗透力、感染力、影响力实现了最优化传播。

    在抗击疫情这道突发难题面前,这场特别节目便是文艺工作者和媒体工作者交上的合格答卷之一。它的成功能够为我们的创作和传播带来如下的启示:朴实中的震撼、平凡中的伟大、普通中的崇高,往往能够在亲切真实的语境中感人至深,那些没有刻意修饰与拔高的话语和瞬间才能和受众产生心灵契合与情感共鸣。文艺创作要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舆论呼声以及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宣传思想领域也应探索建立多方协作联动的应急响应机制。等等。

    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及我们与之的殊死搏斗,我们究竟应当铭记什么,珍视什么,反思什么,做些什么。这些或许是文艺工作者和媒体工作者接下来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点题,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年元宵节特别节目给予了高度评价。

    B普通环卫工人袁兆文与钟南山院士一样,都是建构中华民族精神脊梁的英雄

    C④⑤’”“组合拳等加点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鲜明、生动的特点。

    D文章结尾指出,央视2020年元宵节特别节目也留下了许多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16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年元宵节特别节目的特别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文章的①②自然段简要概括。

    17请概括文章主体部分的论证思路,并简要分析该论证思路前后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06 入库时间:2020-11-18
    来源: 2020年中考原创题(语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

    尚俊颖

    ①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挂帅专家组组长,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咬牙坚守岗位,各地援鄂医疗队不顾风险、最美逆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无数英雄勇赴险境,筑起一道守护生命安全的稳固长城。品格可昭日月,精神感人至深。

    英雄者,国之干。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就在于他们挺身而出,肩鸿任钜,勇担重任。从保家卫国到见义勇为,从救死扶伤到舍己为人,中国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乏英雄。为什么总有英雄不惧危险、勇毅前行?为什么总有猛士直面考验、迎难而上?支撑英雄壮举的,是为民担当、为国奉献的家国情怀,是心中那份割不断、扯不开的责任牵挂。英雄主义,包括以责任为己命、视责任比天高。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高扬英雄主义,同时也呼唤人尽其责、各司其职,号召全社会共同从源头上化解风险、抗击疫情。

    英雄自告奋勇、主动请缨,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明白自己被寄予的使命。英雄慷慨激昂、正气沛然,是因为他们摆脱了小我的束缚,找到了大我的寄托。英雄在前,激励我们每个人筑牢责任的堤坝,让无情的病毒寸步难行。面对英雄的奉献和牺牲,我们没有理由不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出己力、尽己责,多添力、少添乱,英雄们就能少流一些泪和汗,英雄的家人就少一份担忧。这本身也是对英雄最好的保护、最暖的致敬。

    千难万险,尽心尽责就不惧风险;大计小计,人人有责是最佳之计。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人能置之度外的战斗,每个人都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对普通人而言,做好自我防护就是责任;对党员干部而言,带头向前、全面防控疫情就是责任;对生产企业而言,加班加点保障物资供应就是责任;对患者和疑似病例而言,配合防治、努力康复就是责任。像英雄般心怀大爱、履职尽责,我们就能守护好亲人健康、同事幸福、朋友欢乐,守护好社会祥和、国泰民安。

    责任也意味明确定责、强化问责。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如果说责任是战胜疫情的向导,那么岗位就是战胜疫情的战场,职业精神就是战胜疫情的精神保障。疫情面前,回避没有出路;战胜疫情,责任不能缺席。

    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也是托举幸福生活的坚实地基。人人行动起来,提升责任意识,立足岗位砥砺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我们的社会就能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就能更加强大。

    (选自《人民日报》,2020020504)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文章开头列举“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等英雄的感人事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文章第②③段都在围绕英雄”“责任展开论述,这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

    4请你列举一个抗疫英雄(文段中英雄除外)的事例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

    5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每个人都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样去做?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43 入库时间:2020-11-02
    来源: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生不可无书   李勇剑

    ①近来总有人问我如何作文,我皆以一言作答:读书。

    ②高尔基曾经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遥想当年,吕蒙读书后敢对真正的文化人鲁肃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而鲁肃也不恼,“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真让人感叹这两个读书人的神交了。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也必然是有过三日不读书的经历才能有感而发。读书是一种精神享受,更应成为生活中必备物事。古人说“食不可无肉,居不可无竹”,其后应当补一句:“生不可无书”。

    ③读书是为了愉悦精神,更是为自己积累知识财富。如果把写作比作燃烧精神篝火,最佳的燃料便需要从书本中获得。假如不读书,篝火便渐渐熄灭,要再燃烧起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必须时时向火中投放柴禾,并注意保存火种,才能让篝火延绵不熄。奇书、经典是上佳燃料,更是爆竹焰火,一旦燃烧,势必噼噼啪啪炸响抑或光焰升空五彩斑斓,气贯长虹,令世人瞩目。劣等书犹如浸水湿木,放进火中不仅不能助长火势,反而有让火焰熄灭的危险。如此比喻虽然繁复啰嗦,但比较形象,我便常常以此为鉴。

    ④有人问我,读书记不住怎么办?我无从回答。读书自然不是背书,其中乐趣自然也不同。背诵享受的是写作中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之乐趣,如能帮助他人,自然是一种享受。读书享受的是与作者神交,读者不仅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闻,更能升华自己,滋养灵魂。这等乐趣多是独自享受,不好与人分享,自然也不在乎是否记住。读过的书自然有印象,需要用时自然会在脑海里浮现。读得多了,积淀自然丰富,也可以达到与背诵一般无二的效果。可以说,背诵是积累的速成法,读书则是慢工出细活。速成未必不好,然而终究根基不稳。古今中外多见靠读书成为大师者,鲜见靠背书而成为大师者。古代科举也分为进士和明经两科,大约也是读书和背书之差异罢了。

    ⑤很多人批评中国人没有信仰,不知敬畏。其实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或者缺失信仰,而是忘却了自己应有的信仰。这种信仰在哪里体现呢?在书里。中国在经历了百年欺侮之后,一些人觉得自己国家的文化“落后不堪”,于是奉行“拿来主义”,求诸于外国,殊不知,这恰恰背离了“拿来主义”的本义。然后就有了现今社会的焦虑:所谓成功学大行其道,机场书店的视频里,一个个西装革履者大声叫喊着、嘶吼着成功的奥秘,台下的学员眼睛发亮,跟着他们的导师一起呐喊“我要成功!”试问,这样的社会怎能不焦虑?怎能不浮躁?

    ⑥其实这也不能全怪读书的人没有求诸于内,大概是因当下社会,书生意气似乎难以挥斥方遒,正如时下中学生选择读文、理科之尴尬。大多有志于学习文科的学生,都会被父母和老师以“文科不好找工作”为由推入理科,文科生之失意也尽可见了。上面这句诗,不仅应见“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更应见下句“莫因诗卷愁成谶,春乌秋虫自作声”!读书人应谨记读书的初衷,不是将其当作一块用完即弃的敲门砖,也不是将其当作求取黄金屋“颜如玉”的法宝,而应当把读书看作是一种执着、一种信仰、一种终生之爱好才对。

    ⑦请拿起书本,做一位意在读书的阅读者吧!

    19.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是“应当把读书看作一种执着、一种信仰、一种终生爱好才对”。

    B.第②段引用高尔基、吕蒙、黄庭坚等名人的话,指出读书对一个人的重大影响,富有文采。

    C.第③段运用比喻论证,证明读书“更是为自己积累知识财富”的观点,生动形象,有说服力。

    D.在第④段,作者把读书和背书作对比,意在说明读书和背书虽各有其用,但更要注重广泛阅读。

    20.下列材料不能证明“读书是为了愉悦精神,更是为自己积累知识财富”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孙权劝学》中,吴主孙权劝说吴国大将吕蒙读书,吕蒙发奋读书终有所成,令人“刮目相待”。

    C.“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数学使人严密……凡有学者,皆成性格;凡有读者,皆有乐趣。”——培根。

    D.“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快乐生活。”——孙中山

    21.试用文中观点,联系实际,劝说身边的同学“不可无书”。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77 入库时间:2020-11-02
    来源: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

    读书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

    ①读书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循序渐进是最基本的方法。

    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读书也一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万丈高楼平地起”,大楼要一层一层往上盖,书也要一点一点认真读。正如清代陆清献在《示儿书》中所说: “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读书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急于求成,就好像肚子饿时吃饭,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不仅没能品尝到菜肴的滋味,甚至可能会因噎废食。数学家华罗庚也说: “学习上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学得不扎实,你想来得快些,结果反倒慢了。”可见,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

    ③任何学科的知识体系都是由浅入深建立起来的,起点都是基础知识。循序渐进的读书方法是与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相适应的,因此,读书就要从基础知识开始。杰出的科学家都是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学起,杰出的画家都是从最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开始练起,杰出的文学家也都是从最简单的遣词造句开始写起。他们都是在起点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会不断提高,有了后来的成就。这充分说明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才会取得好的结果。

    ④在循序渐进的阅读中,随着对内容理解的不断加深,人们会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因而循序渐进的阅读就成为读书者进步的阶梯。南宋哲学家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是他对自己续书经验的总结。他曾每日从《礼记》《左传》等经籍中选取两段,反复阅读,出口成诵,进而不断思考,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正是这样,他才成为伟大的哲学家。

    ⑤青年人读书欲望很强,读书劲头很大,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有些人读书贪多求快,“在空中起跳”,忽视打好扎实的基础,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结果收效甚微。因此,一个人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日益精进。

    14.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分别引用陆清献和华罗庚的话,来充分论证本段的观点。

    B.第③段论述的重点是:任何学科知识体系的起点都是基础知识。

    C.第④段先说内容理解的加深会带来思考的深入,据此提出观点,再用朱熹的言行做证明。

    15.上面的文字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是                      。(限 12 个字以内)

    16.下面是《论语》中关于学习的两则语录,哪一则有助于你理解上面的文字?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②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45 入库时间:2020-10-30
    来源: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7题。

    阅读中拥有“心”力量

        ①人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个方面。伟大的书,本身就同时拥有安顿灵魂和激发创造的力量。物质的发展永远会受到各种制约,精神的蓬勃才是不竭的源泉。毫无疑问,阅读正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更有条例、更有方向、更有智慧,更重要的是,阅读让我们的心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②我们需要用阅读来重建信仰。社会需要诚信,人民需要信仰。读书会让人知道世界的深奥,会让人明白自己的无知与渺小,会让人产生敬畏之心。而敬畏之心是建立信仰的重要基础。阅读不是为了帮助我们逃避生活,逃避与人打交道,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更积极地面对生活,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共读共行,才能同心同行。

    ③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创新创造。好的书会让我们更年轻、更有活力。读书应该是一种挑战,向未知世界、同时向自己智力的一种挑战。虽然批评式的阅读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不过读书不是为了批评书中的缺点和错误,而是为了创新创造。尤其对于研究问题与建构理论而言,阅读应该以学其所长为主。

    ④我们需要用阅读探索世界。我们看到的世界,总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近视”“老花”等原因,或者“粗心”“马虎”等心理,让我们无法清晰把握这个世界。而阅读,就是那副帮助我们清晰看世界的眼镜。

    ⑤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反思自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本书里,每个读者所读到的,所吸取的,都带有个人色彩。每个真正用心阅读的人,总是能够在书中寻找到自己,从而通过行动,去寻找有意义的人生。

    ⑥当然,读书需要循序渐进。不同的书会组成一个自然的阶梯,引导我们去攀登思想与智慧的高峰。所以,当我们被一本书阻拦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与以寻找另外更合适的书作为再次攀越这本书的阶梯。

    ⑦没能养成阅读习惯的人,不妨从现在行动,即使不能以书为友,也应对阅读的好处有所了解,对爱书人、读书人保持尊敬、我们的古人对于书籍、阅读、读书人,都是尊敬的。在古代,连有字的纸张也不能随便乱扔。对这些保持必要的尊敬,本身就是对文化的尊敬,是一种修养。

    ⑧对于已经养成阅读习惯的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要提高标准。读书也是思维与智力的体操。如果不能读一些有挑战性的书,能够刺激自我超越的书,很难有真正的成长。跳一跳才能摘智慧之果。同时还要注意读书方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居敬持志”,在朱子24字读书法中,熟读精思是最主要内容。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是很难真正把握书中精髓的,正如饮食,只有细嚼慢咽才能有补于身体。

    ⑨虽然,现在很多人说书很贵,但毕竟还有公共图书馆和网上阅读等途径,对于想读书的人来说,不会因为没有钱而无法读书。把阅读当做像吃饭睡觉一样的基本需要与日常习惯,对财力的要求并没有人民想象的那么高。读书,不是无奈的选择,而是为了打发无聊的光阴。最伟大的知识总是藏在最伟大的著作中,只有通过我们的阅读才能转化为力量。

    ⑩以阅读重建心态,从而拥有“心力量”,必然创造新未来。

    15.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阅读带有个人色彩。

    B.阅读帮助我们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C.批评式的阅读是不可取的,因为读书不是为了批评书中的缺点和错误。

    D.阅读可以成为一种习惯,它对财力的要求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16.文章认为阅读能给人哪些“心力量”?

                                                                                     

                                                                                     

    17.文章认为如何才能将阅读转化为力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29 入库时间:2020-10-01
    来源: 北京市2020年各区中考模拟专题07-议论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doc北京市2020年各区中考模拟专题07-议论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北京市顺义区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阅读《让全社会充满道德温度》,完成小题。

    让全社会充满道德温度

    作者张贺

    在当代中国的文明星空中,处处能看到道德的光亮。做身边人的道德光源,社会才能更加充满道德温度,文明才会因每个人的奉献而水涨船高。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精神文明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重要支撑,道德模范是一个社会崇德向善的醒目旗帜。历年来我国评选出来的道德模范人物,都是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他们身上,生动呈现了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集中展示着我们时代的道德风尚。在当今社会中,道德模范们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引导人们崇德向善,彰显着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

    一个人追求道德的生活,人生就会更有意义;一个社会尊崇道德的风尚,社会就会更有力量。近年来,中华大地上层出不穷的榜样模范和先进人物,用行动诠释着向上向善的时代品格。誓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黄大年,诠释了什么是对祖国之爱;志在让每个孩子都有微笑的权利的韩凯,展示了什么是医者仁心;出一座免费图书馆的中国好人陈光伟,体现着质朴的助人为乐……他们如同一盏盏明灯,照耀着人们的心灵,也有力证明,道德正能量始终具有凝聚人心的力量。

    ④“              ,让更多人向上向善,离不开对良好社会环境的营造。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不断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评选道德模范人物,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时代新风,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模范和最美人物。他们的精神给人们以巨大动力。在人们身边,无论是抢险救灾,还是扶危济困,只要社会有需要,就会有一大批人站出来无私奉献,凸显了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彰显了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全社会因道德的追求而充满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今天,全社会对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的期待更高,人们希望自己生活的环境处处讲道德、有秩序,处处有爱心、有温暖。作为中国公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道德榜样、道德模范看齐,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见贤思齐,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道德的主体,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本文取材于《人民日报》 201906月,有删改)

    18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 (  

    A当代中国处处能看到道德的光亮。

    B要做身边人的道德光源。

    C道德模范在一个社会中起着崇德向善的旗帜作用。

    D各行各业都应该评选道德模范。

    19段的论证思路是:首先阐述道德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然后_____________,最后指出___________

    20文中第段横线处引用了一句名言,你认为引用下列选项中哪项合适?请说明理由。

    A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B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

    ____项合适。

    理由: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92 入库时间:2020-10-01
    来源: 北京市2020年各区中考模拟专题07-议论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doc北京市2020年各区中考模拟专题07-议论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北京市燕山地区2020年初中毕业年级质量监测(二模)】

    阅读《让精神在阅读中丰盈》,完成小题

    ①“您好,您在外面平台购买的图书已送达!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节奏,但也给在家里的人们带来了难得的空闲时光,不少人利用网络平台购书,选择用读书充实生活,从书籍中汲取力量。

    疫情难阻书香,阅读润泽心田。疫情期间,一张患者在方舱医院戴口罩读书的照片广为流传。令人动容的不仅是他的专注,还有读书人面对疫情的那份从容与乐观。的确,读书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会变得更加宽广而坚韧,也使我们拥有温馨、宁静的内心世界去对抗外部世界浮躁与喧哗。困难时刻,阅读之所以能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也正在于此。

    从更宽广的人生视角看,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却可以延展人生的深度和厚度,塑造个人品格。阅读为什么能给我们带来气质的变化,塑造我们的性格?原因或许有二:一是阅读传授知识,二是阅读可以启迪智慧。如今,信息唾手可得,获取知识的门槛变低了,但信息芜杂。而书籍,给人以系统化的知识、整体性的思考。同时,面对各种不确定性,阅读让人们在视通万里、心游万仞中,获得人生的坐标,更好地审视自己和外在的环境,知道自己该向何处去。因为有知识,我们才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畏浮云遮望眼;因为有智慧,我们才能懂得如何对抗不确定性,在风浪面前有定力、有眼光、不焦虑。可以说,阅读培育的,是丰盈充实的灵魂世界,是气象万千的精神品格。

    其实,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宋史》曾载东南三贤的吕祖谦,少时性情急躁,极易迁怒于人。但他通过阅读,不断磨练品性,最终在读到孔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教诲时,自己心中的忿气涣然冰释。我们常说,文以化人,这既是指在古圣先贤的熏陶下,延展精神世界的疆土,也指通过阅读修身养性,用读书淬炼意志品质。读一本好书,如攀登一座高峰。人到半山,固然也能欣赏到美景,但只有继续往上攀爬,才能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无限风光。古人把读书称为攻书,认为只有攻书到底才能融会贯通,道理正在于此。越是难啃的经典之作,越需要专注和恒心,也越见精神和修养。

    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心中必有诗和远方,也自有日常生活的春夏秋冬。阅读从来不是要让人双脚离开大地,从来不是鼓励人们远离生活,恰恰相反,是要让人即便遭遇困难,依然能够勇毅前行,即便知道人生路上总有坎坷,依然能够笑迎挑战。阅读给人带来的,不是消极和虚无,而是希望和力量,是雄健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书籍的生命是被阅读唤醒的。以书为伴,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18. 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19. 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以疫情期间人们通过读书充实生活的社会现象,引出本文观点:困难时刻,阅读可以给人力量。

    B. 段主要从阅读可以让我们获得思考的能力和对抗不确定性的世界两方面论述阅读能提升个人品格的原因。

    C. 文章第段通过举吕祖谦的例子和登山的比喻,主要是为了阐明读书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D. 段补充论证了读书并不是为了诗和远方,而是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0. 下面两则材料是两位名人对读书的认识。请你任选其一,借助上文观点,解释材料想要阐明的道理。

    【材料一】

    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版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巴金

    【材料二】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28 入库时间:2020-10-01
    来源: 北京市2020年各区中考模拟专题07-议论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doc北京市2020年各区中考模拟专题07-议论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北京市房山区2020年九年级衔接诊断测试试卷(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我们常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其实,换个视角思考,走路者和路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走什么样的路,不仅仅是一种选择,也体现为人对道路环境的理解和认同。可以说,在选择道路的同时,个体也将自身融入环境,就能成为道路风景的一部分。

    生活中,时常会遇到许多美好的事物,但往往只能取一瓢饮。走好人生之路,也必须自觉抵抗歧路的诱惑,专注走好内心认定的那条道。据说有人曾问米开朗基罗创作经典雕像《大卫》的秘诀,得到了这样的回答:很简单,把所有不是大卫的大理石都去除,大卫就诞生了。看清自己想要的那块石头,扭住目标,踏实笃行,我们才不会在前行的道路上迷茫焦虑、逡巡不前。

    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有时候,即便选准了前进的道路,处身于同样的环境,但不同的人也会葆有相异的心态。譬如,有的人一开始激情充沛,可一旦遇到麻烦、挫折,就开始变得萎靡、消沉。他们被问题难住、被困难吓倒,甚至认为奋斗无用,索性选择后退或绕路。其实,人生没有捷径可走,坚持是一种可贵的力量。回望过去,谷文昌以人生一粒种,换来漫山木麻黄;杨善洲退休又钻山沟沟,20余年绿荒山。成功的路上其实并不拥挤,事实证明,那些坚持朝着理想与目标积极进取、久久为功者,终能实现人生价值。

    相对来说,平坦、起伏较小的道路,的确比较好走。但正是这样的路,反而容易让人对潜存的风险放松警惕。正如古人所说,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启示我们,无论生活、事业是否一帆风顺,都有必要提醒自己,多总结经验、教训,注重培养打逆风球、啃硬骨头的能力。当心智足够成熟、能力足够强大,我们就能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把生活过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一位作家曾写道:老马识途,仅是一方面;也在塑造途中的老马,从姿态到个性。从这个意义上讲,       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不断校正行进姿态,将行路体验、路人经验转化为行稳致远的持续动力,那么即便人生道路再迢遥、再崎岖,我们也能保持坚定、执着的前进姿态,抵达心中的远方。

    (作者:何冠军  有删改)

    20. 从全文来看,走好人生的路需要做到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个方面不超10个字)

    21. 根据上下文论证内容,在第段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是(    

    【甲】路是人走出来的,人其实也是路出来的

    【乙】人是路出来的,路其实也是人走出来的

    22. 下面的语句哪一句有助于你理解文章的内容?请简要说明理由。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选自《论语》)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77 入库时间:2020-10-01
    来源: 北京市2020年各区中考模拟专题07-议论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doc北京市2020年各区中考模拟专题07-议论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北京市密云区2020届初三二模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谁是你的偶像?岁月流转,掠过满天星斗。从董存瑞、雷锋,到钱学森、陈景润,再到四大天王和周杰伦……偶像的更迭,映射着时代的变迁,也不断改写着偶像的内核外延。到了思想观念多元的90后、00后一代,你了解他们的偶像观吗?

    有的人曾认为90后、00后沦于英雄虚无主义,把偶像看作是娱乐明星的代名词。的确,这种现象曾经存在于青少年群体之中,他们对偶像的关注更倾向于颜值而忽略其内在品质。但是,随着精神文明的不断丰富,情况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③20199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农业大学演讲,学生们欢呼尖叫,上演大型追星现场;袁老九十大寿的小视频在网上点击量过亿,青少年网友纷纷送上祝福。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经济学家陈平等知名学者的视频纷纷在B站获得了年轻人的追捧。军事专家张召忠工作室的几千万小橘子(张召忠粉丝自称小橘子)中,70%90后、00后。无论是追星现场还是各种媒体的数据和报道,都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年轻的粉丝群体将追星对象指向了共和国最闪亮的星,指向他们所代表的科学精神、奉献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屠呦呦、孙家栋、钟南山……当代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有了更积极的正能量目标。

    更有事实证明,他们不仅善于选择闪光的偶像,       。不久前,硬核医生张文宏成了网红,他因在疫情中讲真话、金句频出而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中学生文文在朋友圈接连转发张文宏的演讲视频:张文宏是我想成为的那种医生。他专业素养高,这是医生职业精神最动人的地方。媒体人黄帅说:不少90后、00后会为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洒下热泪,在面对这些偶像人物时,他们不再采取匍匐膜拜的姿态,而是用他们的精神引导日常生活。高二学生张晓宇在上刘慈欣后,连带上了托勒密和哥白尼,一幅爱因斯坦的照片,被他挂在了卧室的墙上。他已经立志将来考取天体物理专业。我要成为他那样的人。偶像既是年轻人心中的道德标杆,也是他们的领航员。

    颜值即王道追最闪亮的星”“见贤思齐,为我所用,当代青少年的偶像观正走向成熟。其中,贡献者”“中国赞”“人民英雄等词语成为关键标签。当代青少年,成长于快速发展的和平年代,国家强盛使他们有着更高的奋斗起点,共和国闪亮的星将是他们奋斗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动力。

    19. 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段从不同时代偶像的更迭引出90后、00后的偶像观这一话题。

    B. 文章第段列举青少年对袁隆平等偶像的崇拜论述了媒体的正能量宣传对青少年所起的作用。

    C. 文章在结尾段得出观点:当代青少年的偶像观正走向成熟。

    20. 根据你对段落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21. 班里的小A把当红影视明星视为偶像,搜集他们的照片、八卦新闻等占用了他大部分的时间。请你向小A推荐一位明星,并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简要说明追这样明星的原因和意义。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71 入库时间:2020-10-01
    来源: 北京市2020年各区中考模拟专题07-议论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doc北京市2020年各区中考模拟专题07-议论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二次模拟测试卷】

    阅读《李子柒为何能走红海外》,完成下面小题。

    李子柒为何能走红海外

    钟超

    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又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一则因为她在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贡献,荣膺由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二则因为她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在海外圈粉无数,激起了外国友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甚至还引发了许多网友对文化输出的讨论。

    毋庸置疑,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她摘来制成枇杷酥,还有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等,无不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加之视频后期制作采用的低沉悠扬的传统曲风,成功塑造了一种诗意的山居生活情境。这些作品可以让人们回味中国古人的衣食寝居,畅想一种超脱喧嚣社会、亲近美好自然的生活方式,在各种现代性问题困扰世界之时,这种生活方式很容易引起各国网友的共鸣。

    李子柒的海外走红,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带有不同文明竞逐高下的文明冲突论意味。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事实上,她只是一个抓住了短视频发展历史机遇的创业者,用自己的勤奋和纤巧展示山村生活的美好,以期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关注。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于不同文化语境,传递出精致的、文明的、可亲的、具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中国形象,这是一个在全媒体时代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动案例,其中具有值得总结的文化传播规律。

    文化的融合和文明的传播是一个奇妙的旅程,常常暗合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的规律。如何让一种文化理想精准落地于另一种文化土壤,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交融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孤芳自赏,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在李子柒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剖析出被世界各国文化广泛接受的诸多价值理念,如仁爱、勤劳、勇敢、与自然和谐相处甚至性别平等,这也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内在的价值理念也具有很多面,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展其中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的价值理念。楼宇烈先生曾指出: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大叙事,其记录的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却恰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这正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价值共识。

    在翻看李子柒的视频时,一个不经意的小细节让笔者印象深刻:她将捕获的小龙虾中还没长出大钳子的小虾扔回池塘。细节之处见用心,短视频内容创业者千军万马,她能从中脱颖而出,想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选自《光明日报》 2019129日同名文章,有改动)

    19. 本文认为,李子柒能走红海外,是因为其作品呈现了一种充满自然诗意情境的、很容易引起世人共鸣的_____,又传达出了为世界各国文化所广泛接受的诸多价值理念,而这些其实都深深植根于_____的土壤之中。

    20. 下列选项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段开头提到李子柒又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的事,然后分析了这件事产生的原因,从而引起读者对这个话题的关注。

    B. 段举李子柒作品中具有浓浓中国风的多个实例,分析其带给人们的回味与畅想,点出其受各国网友欢迎的原因。

    C. 段探讨了李子柒海外走红是否属于文化输出的问题,认为这是一个生动案例,其中有值得总结的文化传播规律。

    D. 段引用楼宇烈先生的话强调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展能受广泛欢迎的因素。

    21.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选文相关内容,提一条向全世界推广中国茶文化的建议。

    【链接材料】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的饮茶方式及内涵自有其传统的人文精神:有酸甜苦涩调太和的中庸之道,有朴实古雅去虚华的简朴之德,有奉茶为礼尊长者的明伦之礼,有饮罢佳茗方知深的谦和之行。在品茶过程中,人会感到身心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接受着大地雨露,调和了世间纷扰,获得那精神的宁静。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43 入库时间:2020-10-01
    来源: 北京市2020年各区中考模拟专题07-议论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doc北京市2020年各区中考模拟专题07-议论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2020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下)二模试题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202042日,著名语言学家、出版人郝铭鉴先生在上海病逝。由他创办于1995年的刊物《咬文嚼字》,是中国出版界第一份纠正社会语言运用的刊物,以专门文字差错而闻名,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深刻影响了国人的语文生活。今天,我们在悼念和缅怀这位一生捍卫语言纯洁的出版人时,更应该牢记:                   

    【甲】

    语言文字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须臾不可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准确、生动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我们交流沟通情感、表达思想认识和传承文化记忆,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尽管如此,社会上却一直存在一些声音:写几个错别字是细枝末节,无关紧要;规范标点符号是小题大做,没事找事;词不达意、文理不通是个性时尚……甚至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刊,无错不成报几成常态。

    【乙】

    早在1951年,主流媒体就曾讨论过汉语的规范使用问题,提出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纠正这种现象,以建立正确地运用语言的严肃的文风。今天看来,我们每一个人更需要一字不肯放松,一词不肯含糊,需要更多一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敬畏母语,敬畏文字,敬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智慧。

    遵守语言文字规范是谨严的基础。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接受社会文化和规范,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语言文字规范作为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人们确立基本的表达习惯、言语技巧和思维体系,维护语言的完整性和统一性。遵守这些标准和规范,有助于我们社会交际的顺畅、思维逻辑的缜密以及记忆认知的进步。比如,正确使用成语,可以提高语言和文章的水平和档次,而滥用谐音、随意篡改,不仅破坏了语言规范,而且降低了语言和作品的社会效益,实在是得不偿失。

    学好语言文字知识是谨严的保障。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标点、语音、字词、语法、修辞、逻辑、书写,每一处细节都容不得马虎大意,需要耐心细致的揣摩辨析、持之以恒的学习研究,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正、完善和提高。

    高阶版的咬文嚼字,是追求思想情感和语言文字的完美融合。古今中外,许多文豪巨匠都在一处处最细小、最基础的遣词造句中,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留下多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炼字佳话。朱光潜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作为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语言文字才能在规范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有改动)

    19. 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20. 下面这段文字适合放在文中【甲】【乙】哪一处?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理由。

    2019年,《咬文嚼字》发布了十大语文差错主旋律误为主弦律令人不齿误为令人不耻不以为意误为不以为然”……一字之差,谬以千里。殊不知正是这种差不多先生的表现,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健康,也体现了一些人凡事敷衍糊弄的作风。

    21. “骑乐无穷”“衣衣不舍”“默默无蚊”……这样的广告成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有出现,也一直是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问题。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58 入库时间:2020-10-01
    来源: 北京市2020年各区中考模拟专题07-议论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doc北京市2020年各区中考模拟专题07-议论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传统文化越来越融入现代生活。紫禁城上元之夜登上热搜,李子柒具有东方韵味的短视频走红网络……可以说,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渐渐成为一种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方式。

    那么,如何才能将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呢?

    首先要         。近期,电视剧《清平乐》热播,其中烧香点茶、挂画插花等生活场景,生动地还原了宋代历史文化风貌,处处显示出宋代简洁、素雅、精致的审美原则。正是这份力求真实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匠心和坚持,让观众看到当下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也只有以这样一种虔诚敬畏的态度,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才能更好地促进文化传承。

    其次,我们还要有强烈的传统文化保护意识。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儿时的歌谣仍在耳边回响,然而现在,端午的文化味道却越来越淡了,不少人甚至已忘记了端午所承载的对屈原精神的纪念,取而代之的只是购物消费和舌尖盛宴。过节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节日的文化内涵缺失,使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丢失了精神内核。由此可见,保护传统文化十分必要。

    当然,将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还要有与时俱进的转化创新意识。两年前,一套甲骨文手机表情包成为斗图圈的新宠。其设计者坦言:“甲骨文的设计与推广应该是结合当下的,活化的,不应该把它塑造成高深莫测、拒人千里的文化符号。最近几年来,从萌萌哒的故宫文创,到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再到文化综艺《国家宝藏》请来当红明星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传统文化不断转化创新,并以时尚、现代的方式演绎呈现,真正走进了大众生活。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脉。因此我们要敬畏,要保护,要转化创新,才能将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才能让深厚的传统文化时时滋养我们的精神。

    2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段通过列举一系列文化现象,引出传统文化离不开现代生活这一话题。

    B②-⑤段从三个方面围绕如何能将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展开议论。

    C段中作者得出结论: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有敬畏、保护、转化创新的意识。

    23结合上下文,在第段横线处补写合适的内容。

    2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请你任选其一,结合上面的文字,说说材料中的做法是如何体现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的。

    (链接材料一)

    《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明确提出,二环内胡同改造,京味儿必须得浓! 不仅要保持胡同原有的走向和空间尺度,还要保留和恢复胡同内原有的上马石、拴马桩、泰山石等文化元素。

    (链接材料二)

    今年4月,故宫博物院以安静的故宫,春日的美好为主题开展线上直播,吸引了千万观众在春日的阳光里,欣赏繁花掩映、绿柳拂风中的紫禁城,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春意之美和建筑之美。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72 入库时间:2020-10-01
    来源: 北京市2020年各区中考模拟专题07-议论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doc北京市2020年各区中考模拟专题07-议论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年初三年级二模测试题】

    阅读《让精准成为习惯》,完成小题

    精准成为习惯

    ①“精准扶贫的精髓是因贫施策’”“提高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和措施到户的精准性。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话题建言献策,为脱贫攻坚贡献了不少智慧。为什么脱贫攻坚必须精准识别、因贫施策?精准,是一种怎样的方法论,又是一种怎样的态度?

    《道德经》有言: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大事者必以精准思维、精准做法为遵循,方见成效。《礼记》也有载: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做事情一开始就要慎重,不能马虎大意,哪怕开始只是一丝一毫的差错,其结果也会事与愿违。0.991000次方接近于0,道理就是这样。

    精准,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追求。《庄子》里讲过庖丁解牛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这些关于熟能生巧的故事提醒我们,穷尽所能,做到最好,是对待工作的基本态度。精准就是这样一种力求完美的自我追求。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如果对什么事情,都抱着无所谓”“想当然的态度,对情况了解停留在大概是”“应该是之中,能有多少成就?敷衍了事、毫无精准可言,既容易误事误人,也会迷失自己。从作风上砥砺精准的要求,万事无难。

    精准,是求真的延伸。共产党人是最讲认真的,精准就是一种认真精神。闭门造车、异想天开,吃老本、拍胸脯、拍脑袋,既不会有好决策,也不会有好成效。深入基层、接入地气,听得真言、听进诤言,谦虚好学、积极进取,方能从精准中出成就、出公信。

    精准,也是求实的升华。有些人在扶贫攻坚中不善精准,在改革发展中不愿精准,原因不外乎怕自己吃苦受累,怕事情繁复麻烦。精准意味着实事求是、敢于较劲,而不是浑浑噩噩、安于现状,畏惧不前、怕这怕那。吃得苦,不怕死,霸得蛮,耐得烦,精准中充满了求实、务实的精气神。

    追求精准,就得要有胆有识、抓铁有痕。何为有胆?正确的敢坚持敢坚守;不对的,敢直言敢批评;错误的,敢纠正敢改进。何为有识?要有正确的方向,要有科学知识,要对实际情况了解透彻。何为抓铁有痕?做什么就有什么的样子,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习近平总书记向来重视精准化做事方法,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他就强调: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让我们就从当下、从自己开始,把精准养成习惯。

    20. 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21. 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甲】本文作者的主张是我们要从当下、从自己开始,把精准养成习惯。

    【乙】第段引用《道德经》和《礼记》中的名言,论述了精准的重要性。

    【丙】本文③-⑧段主要论述了精准的内涵和努力做到精准的深远意义。

    22.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阅读这篇文章给你带来的启示。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