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度:    题型:   

 排  序  方  式       
试题篮试题分布情况

  • 难度: 使用次数:164 入库时间:2021-01-14
    来源: 上海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植物也聊天

    遇到家族亲属,会亲切地打个招呼,还会协调关系避免窝里斗;遇到竞争对手,就迅速地威胁警告,并释放毒素抑制对方生长。

    你能想象吗?做出这些反应的是平时看上去仿佛很安静的植物。在看不见的地下,植物也聊天,它们的世界很热闹

    研究发现,乡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这种由化学物质主导的对外交流,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的微环境,调节养分供给,甚至影响产量。以中国南方经常相邻种植的竟然促进相邻的了花生和木薯为例,我们来看它们是怎么交流的。

    木薯先从根部向土壤中释放出氰化物,近的花生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就释放相应的乙烯。在乙烯影响下,花生会主动缩减植株的繁茂程度,优先保证果实的养分供给。同时,乙烯还能聚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到花生根部,提高花生对氮、磷等有效养分的吸收率,进而提高花生果实的饱满程度和产量。

    此外,植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点信号等)进行交流。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的实验证明将罗勒栽种到胡椒附近,胡椒的长势就会变得更好。即使用塑料布把二者隔开,胡椒依然能保持这种变化,这是植物的声信号在发生作用。

    不同植物甚至可以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进行交流。菟丝子就是一个热情的送信使者,比如当昆虫侵害某植物的时候,该植物就发出抗虫信号,通过菟丝子将信号传输给其他植物,提醒它们戒备,增强抗虫力。

    除了进行交流,植物还能通过感知邻居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战是和。如小麦一旦感知到相邻的不同植物达到一定的密度,威胁自己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它就会开始大量分泌一种物质抑制其生长,就像是拿起武器发动战争。反之,则和。对水稻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有亲缘关系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根系会尽量小心翼翼地避开彼此,最大程度减少竞争,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它们的根系会扎得更深,极力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抑制对方生长。科学家用确凿的证据表明,植物也有亲疏观念并具备相应的辨识能力,对内相互协调,对外扩张领土。

    科学家通过关注植物的聊天,破译植物语言,将适宜合种的植物相邻种植,抑制病虫害,增加植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

    1段的热闹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③─⑥段一次说明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段中极力一词不能删除,为什么?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段写到花生通过释放氰化物和乙烯与其他植物交流。

    B段写到不同品种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时可以通过产量。

    C标题交代了说明对象,并用拟人手法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D文章的结尾指明了未来对植物聊天全新的研究方向。

    5段还需要加入下面的例子,请说明理由。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花朵能发出微弱的电信号,表示已经被采过蜜了。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06 入库时间:2020-12-11
    来源: 初中语文2021年专题考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题【含详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

    自愈,顾名思义是自己愈合之意。自愈能力是人体修复自身缺损、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有些自愈能力是人体原本就具有的,依靠遗传而获得。而科学家所要追求的是,在人体器官出现病变时,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器官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

    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小白鼠身上发现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就因为携带了这一基因,本来会长出肿瘤的小白鼠摆脱了宿命,不仅没有患上癌症,反而生长迅速,体格健壮。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大为振奋。在此之前,这种特殊的基因被认为通常只能在发育的胚胎中起作用,在成年生物体中则会丧失活性。

    ③“激活衰老的细胞,重启它们的生长机能,这样的研究并非刚刚出现。在此之前,这个领域最重大的突破就是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但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如果把生病的人体比作一台感染病毒的电脑,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就像磁盘格式化,即将所有的数据全部清空,一切从生命最初发育的阶段开始;而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像杀毒软件,清除病毒但不丢失已有数据,保持电脑的健康运行。这就是说,已经成年的生物体,也能以此来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损伤。

    这种特殊的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我们的身体是通过基因调节来认知自己正处于哪个生长阶段的,这种特殊基因类似于一个调节器,它可以让体内的基因误以为机体正处于更年轻的状态,从而使衰老或病变的组织器官的生长机能再次被激活,完成自身修复。

    除此之外,科学家还从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方面进行了器官自愈的研究。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把它植入人体,让它来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

    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相互作用,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实现正常的生命活动。微型植入器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在被植入人体后,它会监控人体器官的健康状况,一旦探测到一个器官受到病毒感染、出现损伤或者变得衰弱时,它便刺激神经系统,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调节使这个器官自己恢复健康,再度正常工作。

    虽然这一研究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展现了诱人的前景。许多难以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微型植入器或许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生诊断治疗的方式,取代对药物治疗的依赖。

    科学发现让前景乐观起来,然而,要让神奇的科学之光照进现实,道路还很漫长。但这些都不会阻碍科学前进的脚步,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体器官自愈将不只是个梦想。

    (作者:胡宇齐。有删改)

    1在有关人体器官自愈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取得了哪些成果?

    2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⑤-⑦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请简述理由。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手指不小心划了一道伤口,即使不用任何药物,伤口也会自动愈合。这是血液中的血小板在起作用,它能加速凝血,让伤口无药而愈。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50 入库时间:2020-12-11
    来源: 初中语文2021年专题考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题【含详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寻找三体人的水滴武器

    史峰

    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三体人之所以能奴役地球,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非常厉害的武器——“水滴水滴能撞碎所有物质,它的硬度超乎想象:水滴撞穿地球,就如子弹穿过面包一样轻松随意。水滴超硬不是胡思乱想出来的,而是依照物理研究成果做出的合理构想。

    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能再分解为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还能再分解成质子和中子,合称核子。核子还能再分吗?以前是不能分的,可是用电子对撞机撞碎后,核子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子——夸克。那么,夸克还能再分下去吗?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无法再分了。

    夸克是如何组成物质的呢?夸克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粒子。物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宇宙中的夸克组合居然都是三个夸克组成质子”“两个夸克组成中子的模式,没有发现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更多夸克组合的复合粒子。难道不存在这些夸克组合吗?科学家提出了假说:宇宙中应该存在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任意夸克组合,只是限于人类的见识太短,尚没有发现而已。

    科学家又进一步从理论上推理出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的特殊性质:这两种组合中的夸克之间保持着极其恰当的距离,这种距离恰好能产生强力。强力、电磁力、弱力、引力并称维持宇宙存在与运行秩序的四大力,这四种力决定了物质的硬度。如果把电磁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定为l,那么弱力和引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可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电磁力,只有弱力或是引力的话,物质就软得拿不起来,几乎是没有硬度。而强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却是100

    ⑤“三夸克质子二夸克中子中的夸克们因为距离不合适,不会相互产生强力,所以质子、中子组成的物质都是普通物质,它们的硬度由电磁力提供。而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中夸克之间的距离恰好能相互产生强力,这种物质的硬度比普通物质硬100倍。

    说到这里,我们就明白水滴超硬的奥秘了:水滴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更多夸克复合粒子材料制成,这种材料称为强相互作用力材料,它的硬度由强力提供,所以坚硬无敌。

    其实,2013年科学家就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发现了四夸克粒子,2015年清华大学教授又发现了五夸克粒子。这些都是在实验条件下发现的。此外,科学家还一直在宇宙中寻找天然的四夸克、五夸克或是更多夸克复合粒子。科学家推断,找到大量的四夸克、五夸克复合粒子只是时间问题。而找到它们之后,制造水滴这种超硬的宇宙武器就要由幻想变成现实了……

    (选自《知识窗》2017年第4期,有删改)

    1文章以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开头,有何作用?

    2试分析第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夸克还能再分下去吗?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无法再分了。

    3文中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作者介绍水滴,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介绍夸克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95 入库时间:2020-12-11
    来源: 初中语文2021年专题考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题【含详解】

        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

    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已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

    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

    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

    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机器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

    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1文中举汤姆·克鲁斯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围猎有什么表达效果?)

    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3赵爷爷记性差,常常忘记银行卡密码,银行建议他办理刷脸取款业务。他担心别人会拿着他的照片去刷脸取款,自己皱纹增多难以识别,请你用文中相关知识帮助他消除顾虑。

    4文章题目《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隐含着哪些意思?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23 入库时间:2020-12-08
    来源: 初中语文2021届专题考点——热点话题(新冠疫情)训练题【含详解】

        防病毒口罩不能循环使用

    胡定坤

    随着疫情持续发展,市场上N95KN95)、医用外科等防病毒口罩依旧紧俏,不少家庭中的口罩库存即将见底。于是,网络上开始流传一些重复利用的妙方。但是贴着一次性标签的防病毒口罩真的能够走上无限循环之路吗?

    是否可通过清蒸、水煮的方式实现口罩再利用呢?无论是N95还是医用外科口罩,它们实现防病毒的手段都是依靠过滤层吸附、阻隔病毒等微颗粒(气溶胶),而过滤层主要由聚丙烯熔喷超细纤维构成。

    根据设计要求,口罩要在实现较好阻隔效果的同时保证令人舒适的通气性,其对医用口罩的吸气阻力一般不能超过343.2帕斯卡(Pa),日常防护型口罩吸气阻力要小于135帕斯卡(Pa)。因此,口罩过滤材料往往要经过驻极处理,使其携带微量的电荷,从而在比较蓬松的情况下仍能有效吸附空气中的各种微粒。

    毫无疑问,无论是清蒸还是水煮,水的进入会使过滤层中的电荷迅速消失,导致过滤效果大幅下降。同时,聚丙烯熔喷材料纤维非常细,要比头发丝细十几倍,平均只有两个微米左右,不耐高温,温度大于80℃时就会收缩变形,导致结构破坏,防护效果降低。

    那么,能否将用过的口罩喷上酒精消毒,再晾干重复使用呢?答案是:不能。因为,一方面,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N95口罩外表面都经过拒水处理,酒精、水、血液、唾液等都很难渗入,目的是加强对医生的保护,防止在与患者接触中出现液体喷射造成交叉感染。因此,表面涂抹、喷上酒精很难起到对医用口罩内部的消毒作用。另一方面,酒精也会破坏口罩外层防水结构,原因是酒精的表面张力和水有很大不同,用酒精处理过的口罩材料对水(血液、唾液)的吸收会增强,这会加速口罩过滤层失效。

    病毒对紫外线敏感,是否可以使用紫外灯、紫外消毒柜等对口罩消毒,实现再利用呢?答案同样是:不能。聚丙烯熔喷材料是一种热塑性高分子材料,耐老化性差,对紫外线非常敏感。接受紫外线照射后,结构会发生破坏即氧化降解,使过滤性能大幅下降。

    课题组曾经做过实验,如果对N95级别的口罩进行水蒸、水洗、紫外灯消毒,它的过滤效率将由95%快速降低到60%以下,和普通的纱布口罩、棉布口罩差不多。

    那么究竟有没有方法实现口罩的消毒再利用呢?对普通人来说,没有。口罩生产过程中采取的消毒方式是环氧乙烷气体消毒,普通家庭无法实现。况且口罩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吸收人体呼出的水蒸气,逐渐造成过滤层的电荷流失、吸附能力下降,即使进行消毒、晾干也无法恢复,再使用起不到很好的防护效果。在当前的疫情条件下,不应提倡对一次性防病毒口罩的消毒再利用。

    虽然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N95口罩都是一次性的,但从设计者的角度看,除非是去医院、大型超市或接触疑似病人等高危场所,普通人并不需要用一次防护口罩就扔掉,完全可以使用两三次,从而减少口罩资源的消耗。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1对防病毒口罩不能循环使用原因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防病毒口罩的消毒方式是环氧乙烷气体消毒 ,一般的家庭无法实现。

    B防病毒口罩进行水蒸、水洗、紫外灯等消毒,它的过滤效率将大大降低,防护效果不佳。

    C口罩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吸收人体呼出的水蒸气,逐渐造成过滤层的电荷流失、吸附能力下降,即使进行消毒、晾干也无法恢复

    D防病毒口罩主要由聚丙烯熔喷超细纤维构成的,材质特殊,往往用过一次就损坏了。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对防病毒口罩不能循环使用的原因进行了解释说明,属于平实说明。

    B作者从高温、酒精、紫外线消毒的低效、无效三个方面,说明了防病毒口罩不能循环使用的原因,使文章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

    C聚丙烯熔喷材料纤维非常细,要比头发丝细十几倍,平均只有两个微米左右,不耐高温。一句只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选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结构是总总,运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3下列说法和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聚丙烯熔喷材料的耐老化性差,对紫外线非常敏感。接受紫外线照射后,结构会发生破坏即氧化降解,使过滤性能大幅下降。

    B为了保证阻隔效果和舒适通气性,医用口罩的吸气阻力一般不能超过343.2帕斯卡(Pa),日常防护型口罩吸气阻力小于135帕斯卡(Pa)。

    C顾名思义,一次性口罩就是指用过一次后就得扔掉,不能再用了。

    D医用口罩表面都经过拒水处理,目的是加强对医生的保护,防止在与患者接触中出现液体喷射造成交叉感染。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85 入库时间:2020-12-08
    来源: 初中语文2021届专题考点——热点话题(新冠疫情)训练题【含详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疫苗为何能对付新冠病毒

    钟柯

    传染病具体指的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所以传染病的传播需要具有三大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控制住任意一项都可以阻断传染病的传播。疫苗的作用就是保护易感人群。

    那么疫苗到底是如何帮助我们抵抗疾病的呢?

    形象地说,我们身体就像一座城池,外有皮肤、黏膜这样的城墙和护城河的保护,内有免疫细胞这样的警察巡逻、站岗,而警察手里的武器、信号弹等就是由免疫细胞所分泌的免疫因子。当有细菌、病毒这样的不法分子偷偷进入城内以后,就会被巡逻的警察发现并歼灭,同时他们还会记录这个不法分子的特征,把通缉令张贴全城,以保证相同的敌人再次来犯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消灭敌人。

    接种疫苗的过程是帮助人的机体建立针对某种疾病长期的防御力,来实现主动免疫。

    疫苗的种类很多,它们怎么起作用? 又有哪些局限性? 我们以新冠病毒为例,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疫苗类型。

    科学家们从病毒的后代中精心挑选出那些老弱病残、缺胳膊少腿的,他们和最初的坏人长相基本相同,但是毒力下降,这些老弱病残的病毒就可以作为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是最经典的疫苗制备方法。最早的减毒活疫苗是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发明的狂犬疫苗,其制备方法沿用至今。减毒活疫苗使用毒力降低的毒株制备,抗原性高。其在体内能够增殖,长时间和机体细胞发生作用,诱导较强的免疫力,激发起机体良好的免疫反应,保护效果好。但是减毒毒株的筛选比较困难、耗时,并且减毒毒株在体内有恢复毒力的风险。用甲醛处理等合适的手段对病毒进行灭活就能得到灭活疫苗,又称为死疫苗,制备方法简单、快速,且因毒力的丧失所以安全性很高。但是,死疫苗失去了致病、扩增的能力,进入人体以后不能生长繁殖,对人体刺激时间短,产生的免疫力不高,想要得到高且持久的免疫力,必须多次重复接种。

    现实生活中很多传染病的控制,都是通过为易感人群接种相应疫苗来实现的,那么如果未来新冠病毒疫苗上市了,是否就可以彻底消灭该病毒了呢?

    个人观点认为,想法是可行的,但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一方面,相比于天花病毒这一类基因组稳定的 DNA 病毒而言,新冠病毒由于是 RNA 病毒,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这很有可能会让病毒本身的性质发生改变,也会造成疫苗效果大打折扣的结果;另一方面,即使成功消灭了人群间的新冠病毒,请不要忘记病毒依然附着于其天然宿主——蝙蝠身上。如果人类自己还不能吸取教训,不改变食用野味的恶习,或者不加保护地向野生动物栖居地开拓疆土,类似的潘多拉魔盒还会被打开。

    总之,疫苗的研发,需要时间以及科学家们的努力,不同种类的疫苗也因其原理、效果、安全性、制备工艺等方面的不同而各有利弊。不过,在疫苗尚未面世前,大家能做的便是注意多休息、注意营养均衡、适度运动,少去人口密集的公众场所。一方面提高自身免疫力;一方面降低传染可能,双管齐下,保护自己,同时也保护了他人。

    (20200227日《光明日报》16)

    1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各有什么优缺点?请完成下表。

    疫苗类型

    优点

    缺点

    减毒活疫苗

    灭活疫苗

    2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疫苗能不能彻底消灭新冠病毒?原因是什么?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69 入库时间:2020-12-08
    来源: 初中语文2021届专题考点——热点话题(新冠疫情)训练题【含详解】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全民战争中,人自为战最基本、最廉价、最有效的武器,莫过于口罩了。

    市场上的口罩可谓琳琅满目,五花八门。防风保暖的棉布口罩,清洁作业的纸质口罩,吸附有机气体的活性炭口罩,还有各家制作的杂色口罩……应该说,在紧急情况下,无论哪一种口罩都聊胜于无,但并非都是预防疫情的合格之选。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两款主流口罩吧。

    ③N95,这是2003年抗击SARS后一战成名的王牌口罩,由聚丙烯为基材的多层无纺布制成。“N”代表非油性颗粒物,譬如炒菜产生的油烟就不在防护之列。“95”则代表过滤0.3微米颗粒物效率不低于95%

    这里有必要审视一下0.3微米的特殊意义。美国科学家朗缪尔为曼哈顿工程设计防辐射尘埃过滤器时发现,0.3微米是最难过滤、穿透力最强的微粒尺寸。小于0.3微米的颗粒物反而会因质量太轻、惯性力太弱而偏离空气流线,以近乎布朗运动的方式扩散,从而更容易吸附和被捕获。

    新型冠状病毒的平均直径为0.1微米,正好在N95口罩的关照之下。何况病毒并非在空气中孤零零地裸奔,它们是搭乘着患者的飞沫四处旅行的,而最小的飞沫直径也有1微米,因此人们凭借N95口罩就能成功地御敌于国门之外

    但必须做一个重要提醒:N95口罩虽然高效可靠,却并非所有人在所有时刻、场合都适合佩戴。研究表明,佩戴N95口罩时吸气和呼气的阻力比不戴口罩时分别增加26%22%这就意味着我们很难呼吸自如了,不得不更努力地呼吸,才能维持正常的压力梯度和空气流量。数据显示,连续佩戴N95口罩4小时后,空气交换量减少了37%。二氧化碳分压增高,血氧饱和度降低,还会引起疲劳、头晕、头疼和热应激,在从事体力活动的情况下更容易造成呼吸困难。因此对于心肺功能较弱的人来说,选择佩戴N95口罩时不可不慎。

    我们可以看到有一款N95口罩带有气窗,这是对呼出空气不加过滤直接排放的后门。如果单从预防雾霾和粉尘角度考虑,不失为呼吸减负的巧妙设计,但在疫情防控中,这种让病毒只出不进的口罩就难免遭人白眼了。

    现在我们要说说另一款主力口罩,那便是成本低、舒适性强、普及程度高的医用外科口罩。它由三层无纺布组成,从外到内分别是防水层、过滤层、吸水层。它虽然没有达到N95的防护标准,但对飞沫和微小颗粒物仍然有很好的阻隔和过滤作用。诚然,医用外科口罩和脸部的吻合度相对宽松,空气会顺着阻力最小的缝隙进入呼吸道,但那些飞沫是很难转弯的,它们会在各个拐点搁浅抛锚,留在口罩纤维和脸部皮肤上。因此对于公共场所的日常防御,医用外科口罩应该足够了。再说,在此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们还是应该把N95口罩留给那些更需要它的人。

    正确佩戴是医用外科口罩发挥效能的关键。洗净双手,捏住左右系带挂在耳上,让口罩深色一面朝外,带有铝条鼻夹的一边朝上,切勿内外反置和上下颊倒。用两手食指将鼻夹按压到位,拉伸底部盖住下巴,半张脸就在口罩的防护之下了。有效阻止我们的手无意间触摸脸部造成污染,也是口罩的一个重要功能。

    随着我们的呼吸,大量尘埃、飞沫和微生物会附着与嵌合在纤维中,口罩就成了藏污纳垢之所,因此必须及时更换。医用外科口罩的使用时间一般为4小时。换下的口罩切忌随手乱丢,应喷洒酒精消毒后再投进专用或有害垃圾桶。

    几乎任何一种防疫指南都不提倡口罩的重复使用,但在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普通人居家生活中,如果出门打个转就要扔一个口罩,也未免弃之可惜和难以为继。因此,在日常环境下使用时间较短且未曾污损的口罩,应该允许重复使用,最好经过日晒、臭氧或紫外线消毒。

    ⑫2020年春天注定是一段难忘的岁月,也许我们的安危之间只隔着一张口罩。在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争中,雪片般的口罩也昭示了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口罩无疑会在更久远的时空里伴随我们,并将进入我们的文化。

    (选自《百科知识》2020年第6期,有删节)

    1从全文来看,选文的结构形式是___________;主要运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

    2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段说几乎任何一种防疫指南都不提倡口罩的重复使用,句中的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4相较于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5结合选文内容,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91 入库时间:2020-12-08
    来源: 初中语文2021届专题考点——热点话题(新冠疫情)训练题【含详解】

    阅读《冠状病毒知多少》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冠状病毒知多少

    彭 茜

    近日,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备受关注。此前,2003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 2012 年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也都由冠状病毒引起。那么,什么是冠状病毒?它会导致什么症状?怎样有效防护?

    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被科学家分离出来,因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病毒外表的冠状构造而得名冠状病毒。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此次在武汉发现的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的传播史可谓劣迹斑斑,它不仅是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更是几次严重疫情的罪魁祸首。2003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以及前几年影响沙特阿拉伯、韩国等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在分类上都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的病毒。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介绍,目前已知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在内的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共有7种。

    病毒命名很有门道。过去很多传染病命名都与地名相关,如埃博拉病毒由于在非洲埃博拉河地区被发现而得名,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得名也是因为该病毒首次在中东地区被确认。2015年,世卫组织公布的新发现疾病命名指导原则中提到,使用中性、一般的术语代替人物、地点、动物、食物和职业的名称来命名疾病。2020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现场发布关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统一称谓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为“NCP”

    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一般会出现哪些症状?世卫组织介绍,症状因病毒而异,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出现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

    目前,虽无针对病毒的特效药,但正确的防护手段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世卫组织建议:要保持基本的手和呼吸道卫生,如用肥皂水和清水勤洗手;养成安全的饮食习惯,如烹调时彻底煮熟食物;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与表现出呼吸道疾病症状(例如咳嗽和打喷嚏)的人密切接触;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等。

    找到病毒起源对于疫情防控至关重要。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来源尚未找到,疫情传播途径也尚未完全掌握。不过,已有的研究显示,冠状病毒在蝙蝠和骆驼等动物中很常见,只在极少情况下病毒才会发生变异传染给人类。比如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曾报告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可能源于菊头蝠携带的一种冠状病毒,经由果子狸传染给人。世卫组织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调查也显示,这种病毒可能源自蝙蝠,先传给骆驼,再由骆驼传给人类。

    世卫组织说,一些已知的冠状病毒在动物中传播,但尚未感染人类;随着全球监测工作的改善,可能会发现更多冠状病毒。因此,人类与冠状病毒之间的斗争依然任重道远。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根据选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  

    A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被科学家分离出来,此次在武汉发现的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

    B冠状病毒因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病毒外表的冠状构造而得名,目前已知不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在内的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共有7种。

    C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的病状有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等。

    D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来源已经找到,疫情传播途径也基本掌握。世卫组织调查显示,这种病毒源自蝙蝠。

    2选文第段列举“2003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和前几年影响沙特阿拉伯、韩国等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有何作用?

    3根据选文内容,说说传染病命名有什么门道?

    4乡下的爷爷奶奶不知该如何防疫,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给他们提供一些有效的防护建议。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76 入库时间:2020-12-08
    来源: 初中语文2021届专题考点——热点话题(新冠疫情)训练题【含详解】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传染病仍然是人类大敌

    从传染病和人类历史角度看,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与传染病做斗争的历史,疫病与社会紧密相联,社会和人的生活导致疫病,疫病又重新塑造社会。这种互为因果和表里的关系在人们应对疫病的理念和行动上体现出来。

    ②1980528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天花已在世界范围内消灭,这一天成为人类历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分界线,它标志着在此之前主要是生物致病菌(病原菌)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此后一些专家提出,当今世界的医学模式实际上已经转变,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防治也应当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即以前人类的疾病主要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传染病,而当今及以后的主要疾病是由社会和心理(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引发的慢病,如癌症、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等,在这种观念影响下,研究和教学上,一些国家的大学和医学院关闭了传染病学系,认为传染病问题已彻底解决,实践中,对传染病防治的关注和投入也减少。

    但事实是,即便在丰衣足食的今天,传染病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活动,而且从生物的相生相克和相互利用来看,很多微生物都需要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宿主,除了大型动物,人类当仁不让。

    虽然人类的疾病谱确实发生了变化,如1950年代中国城市居民疾病死亡原因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到了1980年代,死因变成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癌症)、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但是,传染病从来没有退出过历史舞台。

    当今,人们所面临的传染病有无数种,新型和新发现的有埃博拉、克雅氏病、新克雅氏病(普里昂病)、艾滋病、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还有原有的疾病以新形式的马甲出现,如莱姆病、登革热、猫抓病、军团病、结核病、西尼罗河病、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溃疡,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型导致的淋巴细胞白血病,疟疾、霍乱、白喉、鼠疫,当然还得加上年年变异年年出现的流感等。

    各种新老传染病仍然有存在的方式,它们并没有完全灭绝。其一,旧有传染病会在新形式下爆发,而且有些疾病看似消灭了,但实际上是以新的形式死灰复燃,如结核病;其二,变化是永恒的,新的传染病总是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比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其三,随着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滥用抗生素)也会产生新的传染病,如每年的流感变异病毒引起的不同流感等,在此情况下,就不能把当代的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转移简单地看作是慢病替代传染病,而是两大类疾病和两种医学模式并存,或者说是传染病与慢病的犬牙交错状态。

    虽然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但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并没有退出人们的生活领域。或者说,生物致病原本身就在与人类分享自然这一生态环境,并相互竞争。从近年来传染病的流行趋势看,人们低估了传染病原体极强的再生能力和它们产生抗药性的能力。

    现在,从武汉发源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既是新老传染病的结合和交叉点,更是传染病一有机会就会痛下毒手的典型。如果对其放松警惕,人类付出的代价将极为沉重。

    ⑩2003SARS肆虐之前,艾滋病传播越来越严重之时,世界卫生组织已认识到了传染病将永远伴随人类的这个趋势和事实,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

    但愿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能再次敲响这一警钟,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也不能因为种种困难放弃药物和疫苗的研发。

    (作者:张田勘,选文有删改)

    1从全文来看,人类对传染病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2请结合第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4本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67 入库时间:2020-12-08
    来源: 初中语文2021届专题考点——热点话题(新冠疫情)训练题【含详解】

    阅读《冠状病毒知多少》,完成下面小题。

    冠状病毒知多少

    近日,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备受关注。此前,2003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2012年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也都由冠状病毒引起。那么,什么是冠状病毒?它会导致什么症状?怎样有效防护?

    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被科学家分离出来,因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病毒外表的冠状构造而得名冠状病毒。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此次在武汉发现的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的传播史可谓劣迹斑斑,它不仅是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更是几次严重疫情的罪魁祸首。2003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以及前几年影响沙特阿拉伯、韩国等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在分类上都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的病毒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介绍,目前已知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在内的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共有7种。

    病毒命名很有门道。过去很多传染病命名都与地名相关,如埃博拉病毒由于在非洲埃博拉河地区被发现而得名,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得名也是因为该病毒首次在中东地区被确认。2015年,世卫组织公布的新发现疾病命名指导原则中提到,使用中性、一般的术语代替人物、地点、动物、食物和职业的名称来命名疾病。2020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现场发布关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统一称谓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为“Novel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为“NCP”

    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一般会出现哪些症状?世卫组织介绍,症状因病毒而异,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出现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

    目前,虽无针对病毒的特效药,但正确的防护手段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世卫组织建议:要保持基本的手和呼吸道卫生,如用肥皂水和清水勤洗手;养成安全的饮食习惯,如烹调时彻底煮熟食物;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与表现出呼吸道疾病症状(例如咳嗽和打喷嚏)的人密切接触;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等。

    找到病毒起源对于疫情防控至关重要。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来源尚未找到,疫情传播途径也尚未完全掌握。不过,有的研究显示,冠状病毒在蝙蝠和骆驼等动物中很常见,只在极少情况下病毒才会发生变异传染给人类。比如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曾报告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可能源于菊头蝠携带的一种冠状病毒,经由果子狸传染给人。世卫组织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调查也显示,这种病毒可能源自蝙蝠,先传给骆驼,再由骆驼传给人类。

    世卫组织说,一些已知的冠状病毒在动物中传播,但尚未感染人类;随着全球监测工作的改善,可能会发现更多冠状病毒。因此,人类与冠状病毒之间的斗争依然任重道远。

    (选自《光明日报》20200121日,有删改)

    1选文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选文第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很多人感到束手无策,请结合选文第段的内容,给他们提供一些有效的防护措施。

    4选出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  

    A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在20世纪60年代被分离出来,它是普通感冒的病原体之一,也是几次重大疫情的祸首。

    B冠状病毒因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病毒外表的冠状构造而得名,目前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共有7种。

    C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的症状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肺炎、肾衰竭等。

    D研究显示,冠状病毒在蝙蝠和骆驼等动物中很常见,传染给人类只是在极少情况下才会发生。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46 入库时间:2020-12-08
    来源: 初中语文2021届专题考点——热点话题(新冠疫情)训练题【含详解】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口罩,为呼吸道设防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全民战争中,人自为战最基本、最有效的式器,莫过于口罩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新型冠状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通过病人的飞沫。你知道飞沫的来源吗?

    飞沫主要来源于咳嗽和喷嚏。咳嗽是一种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能把肺中的空气压缩为1米多长的喷射流,携带着3000多个细小液滴,以20多米每秒的速度冲开声门,脱口而出。喷嚏则能将4万个细小的液滴,以超过12级飓风的速度猛烈喷涌而出。不仅咳嗽和喷嚏,从高声喧哗到日常呼吸,都能产生大大小小的飞沫。飞沫的直径一般小于100微米,携带着病毒在空气中悬浮、飘散、游荡,远达十余米,长达数小时。

    如何为我们的呼吸道站岗放哨以切断病毒传播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戴口罩。市场上的口罩可谓琳琅满目、五花八门,但预防疫情的主流口罩是N95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与市场上其它类型的口罩相比,N95口罩防护性更强。它由以聚和聚丙烯为基材的多层无纺布制成,N代表非油性粒物,95则表示过0.3米颗粒物不低于95%。飞沫正好在N95口罩的关照之下,因此N95口罩就能成功地御敌于国门之外。对密切接触者的医护人员来说,N95口罩是久经考验的忠诚卫士。

    但是N95口罩并非所有人所有时刻都适合佩戴。研究表明,佩戴N95口罩时,吸气和呼气的阻力分别增加26%和22%,我们不得不更努力地呼吸,才能维持正常的压力梯度和空气流量。数据显示,连续佩戴N95口罩4小时后,空气交换量减少37%,血氧饱和度降低,能引起疲劳、头等症状,对于心肺功能较弱的人,佩戴N95口罩时不可不慎重。我们选择口罩要遵循充分而不过分的原则。

    N95口罩相比,医用外科口罩成本更低,舒适性更强,普及程度也更高。它由三层无纺布组成,从外到内分别是防水层、过滤层、吸水层。虽然没有达到N95口罩的防护标准,但对飞沫和微小颗粒物有很好的阻隔和过滤作用。对于公共场所的日常防护,医用外科口罩应该足够了。

    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是其发挥效能的关键。戴口罩前要洗净双手,捏住左右系带挂在耳上,防水层朝外,带有铝条鼻夹的一边朝上,切勿内外反置和上下颠倒。将鼻夹按压到位,拉伸底部盖住下巴,半张脸就在口罩的防护之下了,有效地阻止了手无意间触摸脸部造成的污染。随着呼吸,大量尘埃、飞沫会附着嵌合在纤维中,因此口罩一般4小时就要更换。

    ⑧2020年春天注定是一段难忘的岁月,在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慷慨悲歌中,雪片般的口罩也昭示了毎个人的义务和责任。人们在公共场所自觉佩戴口罩,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带给了他人一份关爱,这是我们抗击疫情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薄薄的口罩,也许会在更久的时空里融入我们的文化。

    (原文有改动)

    1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选文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段中的加点词语研究表明不能删掉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第⑥⑦段说说选文是从哪两方面介绍医用外科口罩的?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21 入库时间:2020-11-24
    来源: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线上摸底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为什么盯一个字看久了,反而感觉不认识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盯着一个字看久了,这个字好像变得越来越扭曲,到最后甚至感觉都不认识这个字了?例如字,你试着 30秒,越看越一脸懵……这个字原本在日常中应用频繁,但却可以在长时间的观察下逐渐变得陌生。不光是盯久了,一个字写久了也会有出现相同的感觉。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语义饱和,简单理解,就是盯着一个文字久了,我们的大脑便只重点关注它的字形,从而忽视了它的语义,产生了短暂的陌生感。通常来说,这个过程只会持续几十秒,当你闭上眼睛或者转头看看其他事物,这种感觉就会消失了。

    那么,这个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目前受到普遍支持的一个观点就是来自这个词的创造者Leon James,他认为这是我们的大脑产生的反应性抑制。

    首先,让我们先搞懂在认字的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小脑袋到底经历了什么。

    看到一个字时,我们的大脑会经历两个步骤:

    我们的眼睛先输入了字形的图案信息,然后传送给大脑;大脑接受到了这个图案信息后开始运转,在它的知识仓库里找到和这个字形相关联的意义,然后把它们联系起来。

    而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负责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是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也就是在识别文字时,字的笔画结构等视觉上的信息,会刺激着神经元。被刺激后,神经元会发送视觉信号给我们的神经中枢,我们的神经中枢就会在一个视觉与文字记忆的数据库进行比对,找到正确的语义,我们也就理解了这个字的含义。

    但是如果你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看,情况又会有所改变。你的眼睛不断接收这个字形,同一个区域的神经元会被反复刺激,然后神经元再反复发送信号给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再反复读取记忆库中的数据。

    短时间内进行了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神经元感觉到疲倦了,它就会选择偷懒,减少接受刺激。直至最后罢工,也不发送信号给神经中枢了。因此,我们看到一个字就只剩下它的形状,而短暂失去了它的内涵。

    ⑩Leon James表示,任何一个词都可能成为我们体验语义饱和的牺牲品。但也有例外,举个例子,大碗宽面「biáng biáng面」的字,不论我们盯多久,它也很难在我们脑海里分崩离析。这样一个字形结构复杂而且乍看很是陌生的字,会使我们的大脑进行数据对比时更专注,也就无法在短时间内偷懒。相反,能让我们在十分短的时间内产生语义饱和感觉的字,都是一些字形简单的,极为日常的字。这些字在一段时间的观察下,我们会逐渐忽视这是一个汉字,而去注重笔划图形,反而更容易脑补成其他符号。

    没错,其实不用看多久,我就忘了是一个字,而是仙人掌或者两座高楼;是插在深坑里的电线杆;还有字,看久了就是一个高举双臂的小人儿了。有些结构稍微复杂的字会在长久注视下开始分裂,由一个熟知的字变成两个字。如字,盯久了就只能分出了。

    其实,这就是我们神经活动中出现的疲劳现象,不仅仅只会出现在我们看字的时候,我们的其他感官,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而视觉上除了看字,看其他事物也是相同的道理。视觉上产生的饱和效应久而久之,甚至演变成一个都市怪谈

    16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字盯久了,产生的语义饱和现象将会持续很长时间。

    B任何词都会成为我们体验语义饱和的牺牲品,无一例外。

    C在短时间观察下,越复杂的文字越会被脑补成其他符号。

    D不仅仅视觉,听觉、嗅觉等其他感官也会产生饱和效应。

    17请简要概括造成一个字盯久了,反而感觉不认识的原因。

    18请以苹果为例,根据第⑤—⑦自然段的内容,说说大脑识别苹果一词的过程。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87 入库时间:2020-11-23
    来源: 部编版2020年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八现代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小心患上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

    ①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考试之前肚子总是不舒服,考试中多次想上厕所。

    ②考试对你越重要,题目越难,你对自己要求越高,这种症状越严重,给自己的心理压力就越大,最后导致原本烂熟于心的知识想不起来,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陷入一片泥沼,考试的结果自然也就不会太理想。

    ③考试前总想上厕所就像一个魔咒困扰着你,每次考试必灵,而每次考完之后这种症状就消失了,去医院检查身体一切健康。

    ④其实这些都是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的表现,此外还有食欲缺失、憋气心慌、失眠健忘等症状。病情反复甚至加重,而身体器官经检查并没有出现明显病变,使用药物治疗一般效果不明显。

    ⑤长期的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使大脑处于一种过劳的状态,血管痉挛,进一步造成大脑供血不足,脑细胞缺氧,大脑神经调节能力下降,导致大脑的手下——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造成失眠健忘等各种各样的症状出现。

    ⑥因此,正确处理考试带来的压力,提高自己心理素质,那些魔咒会慢慢地不治而愈。压力使我们进步,但过多的压力会阻止我们前行的脚步,当你面对考试带给你紧张的压力时,不妨试试几个缓解考试综合征的小技巧:

    ⑦可以尝试将你内心的焦虑认真写下来,整理自己的心情,控制内心的焦虑。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悲观地看待,乐观地接受,就能无畏地静观一切困难。

    ⑧音乐可以使人放松。外界刺激使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从而出现惊恐、愤怒、紧张、兴奋等情绪。而音乐激活人的副交感神经系统,与交感神经系统相对抗,促使人缓解紧张,进入放松状态。

    ⑨转移注意力。让大脑放松一下,尝试做一些如运动、绘画等你所感兴趣的事情,不要长时间不间断地学习,哪怕只是简单地和朋友聊天,散步也能改善你的考试焦虑。

    ⑩在考试前可尝试闭眼挺腰进行深呼吸。将双手交叉放在桌面上,一般节奏为吸气5秒,呼气34秒,连做3次,可有效改善大脑缺氧状态。

    ⑪调整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也可适当吃些刺激食欲的微辣或酸味食品。另外,温水浴有同样的帮助,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总之,考试焦虑并没有那么可怕,我们只要积极调整,就能克服心理障碍。

    (选自《小心患上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有改动)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是由大脑供血不足,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的。

    B.患了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如能使用药物治疗效果更佳。

    C.文章先从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的表征写起,再说明原因,最后介绍缓解考试综合征的方法。

    D.第⑥段中加点词“魔咒”,原指“魔法符咒”,文中指考试焦虑紧张的表征。

    2.下列关于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表现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试前肚子不舒服,想上厕所。

    B.原本烂熟于心的知识想不起来,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混乱。

    C.食欲缺失、憋气心慌、失眠健忘等症状。

    D.身体器官经检查出现明显病变。

    3.下列关于缓解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方法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内心的焦虑写下来。                 B.考前深呼吸。

    C.多吃刺激性食物。                     D.转移注意力。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61 入库时间:2020-11-23
    来源: 部编版2020年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八现代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印痕行为,动物的学习天赋

    ①有一条电视新闻:一个老头儿养了一只鸭子做宠物,老头儿走到哪里,鸭子就跟到哪里。带着鸭子逛街散步,鸭子表现得非常听话,有趣极了。类似的报道经常出现在新闻中。可是,你知道吗?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容易,你也完全可以。

    1930年,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康纳德·洛伦兹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灰鹅的蛋分为两组,一组由母鹅孵化,一组由孵化箱孵化。结果由孵化箱孵化出来的小鹅把洛伦兹当成了妈妈,洛伦兹走到哪儿,小鹅就跟到哪儿。如果把两组小鹅扣在同一只箱子下面,当提起箱子时,小鹅会有两个去向,一组向母鹅跑去,一组则跑向洛伦兹。

    ③很显然,这种现象是小鹅一出生就接触母鹅和洛伦兹形成的印象导致的。康纳德·洛伦兹把这种现象叫“印痕行为”。

    ④印痕行为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学习后果是由直接印象造成的,所以称为“印痕”学习,它是动物的一种特殊学习方式,只需一次经验(或最多数次),即可形成印痕,对动物行为发生长远的影响。

    ⑤印痕行为大都发生在动物的幼年时期,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某些动物的某些本领也只有在印痕时期才能学到,过了这个时期,就很难学会了。如许多鸟类最易掌握飞翔本领的时间恰值羽毛始丰之际,若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剥夺了它们学习飞翔的机会,那么它们以后就很难学会飞行了。目前,科学家还没有弄清楚这其中的原因。据估计可能是因为在生命的早期,神经系统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只有这一时期才能接受这类刺激;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也会逐渐发生改变,就不能再进行印痕学习了。

    ⑥印痕行为虽然发生在早期,但对晚期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繁殖行为。这些动物更愿意与由于印痕学习行为所认定的父母(同类、人类)结伴,甚至对其表示出求偶的意向。有一次,洛伦兹就被他饲养的八哥当成了求爱的对象,八哥不断地往他嘴里塞食物。这也许就是一些自幼由饲养员养大的动物成年后难以成功繁殖的原因之一吧。

    ⑦人为干预会让动物产生不适当的印痕行为,自然也会影响到动物的生长发育。美国卡斯卡底猛禽中心执行主任路易丝·施美尔有一次收到了一只被遗弃的会尖声叫的小猫头鹰。送来的人说,一天前在砍倒一棵树之后,在窝儿里发现了这只小猫头鹰。施救者走了之后,施美尔打开装着猫头鹰的盒子,那只小鸟就立即跳到了她肩膀上。施美尔急忙把送鸟人叫回来,问他们究竟养了这只鸟多久。“哦,你怎么知道的?”施救者非常诧异,但很快就承认,他们实际上把这只小猫头鹰当作宠物养了几个星期。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几个星期正是这只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因而它对人类产生了不适当的印痕。

    ⑧在四川大熊猫人工繁殖基地,为了避免出生的熊猫宝宝对人产生印痕,饲养员都穿上特制的“熊猫服”工作,猛看上去这些穿熊猫服的饲养员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减少可能发生的印痕行为。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1.下列关于动物“印痕行为”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学习后果是直接印象造成的。

    B.都发生在动物的幼年时期,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C.对动物的晚期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繁殖行为。

    D.人为干预会让动物产生不适当的印痕行为。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由孵化箱孵化出来的小鹅把洛伦兹当成了妈妈,这就是印痕行为的表现。

    B.某些动物的某些本领只有在印痕时期才能学到,过了这个时期,就很难学会了。

    C.一些自幼由饲养员养大的动物更愿意与由印痕学习行为所认定的父母(同类、人类)结伴。

    D.四川大熊猫人工繁殖基地饲养员工作时都穿上特制的“熊猫服”,这是为了避免出生的熊猫宝宝对人产生印痕。

    3.下列对文段内容、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动物的印痕行为”,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B.本文由“一个老头儿养了一只鸭子做宠物”说起,可以起到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C.第⑤段中,“目前”“据估计”“可能”等加点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D.第⑦⑧段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动物对人类产生了不适当的印痕。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200 入库时间:2020-11-18
    来源: 2020年中考原创题(语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火神山医院是首个接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专门医院,也是凝聚多方力量、诠释中国速度的一座医院。几百台大型机械、数千名工人同时作业,施工画面吸引400多万中外网民在线观看广大网友变身网络包工头”“云监工”,密切关注医院建设过程。1010夜争分夺秒,火神山医院在日夜轰鸣的机械声中拔地而起。这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建造技术的创新,是更丰富的抗经验,是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无论是非典还是此次疫情,我国皆在第一时间紧急建设专门收治病人的医院,如武汉火神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北京小汤山医院,现将三所医院相关数据对比如下:

    建筑面积:3,39万、7,97万、2,25    编设床位:1000个、1500个、1000

    建设用时:10天、14天、9         参与建设人数:400070007000

    其他:功能齐全、5G网络全面覆盖、收治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病人,病死率世界最低、医院零投诉、医护人员零感染。

    (摘编自网易财经”)

    材料三: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算,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速率为1.4^2.5,远超SARS病毒,但在病毒性致死方面要弱一些,在可以人传人的病毒中,我们熟知的SARS病毒的致死率为9.6%,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致死率为34.5%

    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各个防控主体坚持科学的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坚持精准施策、做好协同配合。比如,救治感染患者,就要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将重症病例集中到综合力量强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又如,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源头控制,对车站、机场、码头等重点场所,以及汽车、火车、飞机等密闭交通工具,采取通风、消毒、体温监测等必要措施。无论是个人、社区,还是政府部门,都应该讲究科学方法、注重精准施策,让各项防控举措更加有力、更加有效。

    (摘编自《财经》《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火神山医院的建成与使用完美诠释了中国速度”,是技术创新和中国力量的体现。

    B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5G网络全覆盖,得益于中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和进步。

    C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人传人,具有超高的传播速率和致死率,我们不得不重视。

    D疫情防控不是单个人或是单个部门的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

    2面对紧急疫情而建设的收治医院是如何体现中国速度?请阅读材料一、二简要概括

    3根据材料三,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面对疫情防控,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答出三点即可)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57 入库时间:2020-11-18
    来源: 2020年中考原创题(语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冠状病毒知多少

    彭茜

    近日,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备受关注。此前,2003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2012年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也都由冠状病毒引起。那么,什么是冠状病毒?它会导致什么症状?怎样有效防护?

    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被科学家分离出来,因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病毒外表的冠状构造而得名冠状病毒。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此次在武汉发现的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的传播史可谓劣迹斑斑”,不仅是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更是几次严重疫情的罪魁祸首。200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以及前几年影响沙特阿拉伯、韩国等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在分类上都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的病毒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介绍,目前已知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在内的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共有7种。

    病毒命名很有门道。过去很多传染病命名都与地名相关,如埃博拉病毒由于在非洲埃博拉河地区被发现而得名,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得名也是因为该病毒首次在中东地区被确认。201,世卫组织公布的新发现疾病命名指导原则中提到,使用中性、一般的术语代替人物、地点、动物、食物和职业的名称来命名疾病。202028,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现场发布关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统一称谓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为“Novel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为“NCP”

    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一般会出现哪些症状?世卫组织介绍,症状因病毒而异,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出现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

    目前,虽无针对病毒的特效药,但正确的防护手段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世卫组织建议:要保持基本的手和呼吸道卫生,如用肥皂水和清水勤洗手;养成安全的饮食习惯,如烹调时彻底煮熟食物;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与表现出呼吸道疾病症状(例如咳嗽和打喷嚏)的人密切接触;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等。

    找到病毒起源对于疫情防控至关重要。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来源尚未找到,疫情传播途径也尚未完全掌握。不过,有的研究显示,冠状病毒在蝙蝠和骆驼等动物中很常见,只在极少情况下病毒才会发生变异传染给人类。比如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曾报告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可能源于菊头蝠携带的一种冠状病毒,经由果子狸传染给人。世卫组织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调查也显示,这种病毒可能源自蝙蝠,先传给骆驼,再由骆驼传给人类。

    世卫组织说,一些已知的冠状病毒在动物中传播,但尚未感染人类;随着全球监测工作的改善,可能会发现更多冠状病毒。因此,人类与冠状病毒之间的斗争依然任重道远。

    (选自《光明日报》20200121,有删改)

    1选文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请简要分析第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选文第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请简要分析选文的说明顺序。

    5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很多人感到束手无策,请结合选文第段的内容,给他们提供一些有效的防护措施。

    6选出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

    A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在20世纪60年代被分离出来,它是普通感冒的病原之一,也是几次重大疫情的祸首。

    B冠状病毒因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病毒外表的冠状构造而得名,目前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共有7种。

    C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的病状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肺炎、肾衰竭等。

    D研究显示,冠状病毒在蝙蝠和骆驼等动物中很常见,传染给人类只是在极少情况下才会发生。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23 入库时间:2020-11-03
    来源: 西藏日喀则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沙海中的隐形森林

    ①沙漠常常给人以死亡之海”“生命禁区的印象,然而真正置身其中,你会发现沙漠中植物的生存环境绝非单一,十分复杂,奇异、多样的沙漠植物颠覆了我们对生命极限的认识。

    ②严酷的沙漠也有其温柔的一刻。早春时分,温和的阳光普照大地,冬天的积雪逐渐融化,恰到好处的春雨也送来了及时的湿润。此刻,灌木、乔木尚未萌动,而一类依靠春季冰雪融水和降雨又不能忍耐夏日高温、干旱的特殊草本植物类群,就充分利用这一时机进行有效光合积累,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迅速完成发芽、出苗、开花、结果的生命全过程,在沙海中燃尽了绚烂夺目的生命之火,然后将自己以种子或休眠芽的形式继续隐藏在沙层,期待下一个春季。

    ③这类特殊的草本植物类群,被称作短命植物,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北部,尤其是准噶尔盆地,具有生长发育快、高光效、繁殖力强、结实率高的特殊生理功能,在准噶尔荒漠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涵养水土、防沙固沙及减少沙尘暴危害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短命植物株高不超过30厘米,但凭借其鲜艳的花,奇异的果,最早宣告了沙漠春天的到来,成为沙海中惊鸿一瞥的隐形森林

    ④短命植物被认为是研究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材料。气温升高和降水格局变化,将导致荒漠植物地上——地下生态过程、种间互作、水分和养分循环等地表过程发生重大改变,同时引起荒漠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的形态特征、生理生态过程和遗传结构乃至群落结构的多度、盖度、丰富度发生变化,或引起部分物种濒临灭绝,从而影响并决定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作为中国短命植物的大本营,新疆准噶尔盆地现有短命植物将近200种。有专家预测,随着新疆干旱区降水量的明显增加,准噶尔盆地的短命植物物种数和重要值将逐渐增大。对荒漠生态系统中短命植物如何响应气温、降水变化的全面了解将是揭示气候与环境变化下影响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机制的关键。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6226)

    1.本文的说明文对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段中加点的词左右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第段内容,简要概括短命植物具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段中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27 入库时间:2020-10-30
    来源: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①十六世纪,欧洲天花蔓延,发病人数每年以10万计,病死率高达25%-40%,人类对于疾病缺乏可控的免疫力。直到十八世纪末,免疫学之父、英国医学博士爱德华·琴纳证实,接种牛痘疫苗能够让人获得对天花的永久免疫能力。这为免疫学的开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②什么是疫苗呢?疫苗是指用微生物或者毒素、酶、人或动物血清、细胞等制备的生物制品,通过人体接种用于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疫苗(vaccine)一词就来源于当时最大规模的用牛制备的疫菌---牛痘苗(vaccine vacca),疫苗成了人类为研究及推广牛痘疫苗的贡献而创立的术语。

    ③疫苗的出现被誉为人类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已经出现了为预防天花而形成的人工种痘法。这也被认为是疫菌最早的起源。我国《左传》(公元前556年)就有“国人逐瘛狗”的记载,至秦汉时已知应用病犬的脑部敷于被犬咬伤部位以预防狂犬病的方法。此外我国采用接种痘苗预防天花也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人工疫苗的成功范例。但真正进行应用的是英国乡村医生琴纳,他发现接触过牛痘病毒的挤牛奶女工不会患“天花”,于是改进了接种方法,并进行人体试验,取得了成功。由此开始,疫苗学与免疫学诞生。在此后200年间,疫苗家族不断扩大发展。到目前为止,可以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种。

    ④疫苗是将微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备而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微生物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其工作原理是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没有伤害力的病源微生物(或代谢产物)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微生物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微生物的伤害。

    ⑤疫苗使人类健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帮助人类抓住了和疾病斗争的主动权。除了获取洁净、安全的饮用水之外,在预防传染病和降低传染病死亡率方面,没有任何其他手段能够同疫苗接种相媲美。疫苗成就了人类医学历史的传奇。通过预防接种,全球已经成功消灭了天花;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阻断了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野病毒传播:全球因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和麻疹导致的发病、致残与死亡也显著下降。

    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后,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率不断上升,从而大大抑制了各种传染病的发展。通过接种疫苗,我国消灭了天花,并且自1995年以来没有了本土脊灰病例,麻疹、甲肝等传染病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疫苗的研发也被大力推进。疫苗,毫无疑问将是未来人类抗击疾病的重要武器,在未来人类健康事业中必将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

    (选自《上海中学生报》,有删改)

    【注释】①天花,是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②瘛chì狗:疯狗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文章举《左转》为例,说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人工疫苗的国家。
    B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接种疫苗能消灭一切传染病的病原。
    C
    .疫苗学与免疫学的诞生是在十八世纪末,标志是琴纳成功接种牛痘疫苗。
    D
    .疫苗能预防传染病和降低传染病死亡率,成就了人类医学历史的传奇。

    16.下列这段文字如果要放在上文中,你认为放在哪段中比较合适?请简述理由。

    近年来,我国推广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小于五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67%降至2014年的032%,因接种疫苗减少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3000多万人。

    17.本文②③④段依次向我们介绍了疫苗哪方面的知识
    段:                                                 
    段:                                                 
    段:                                                 

    ⑤--⑦段:疫苗的意义和作用。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23 入库时间:2020-09-27
    来源: 山东省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押题16~18-说明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62,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按照原发微博提及量排行,25个网络低俗词语上榜,其中,尼玛位居第一,你妹”“矮矬穷”“我靠”“滚粗等榜上有名。

    报告指出,网络低俗语言产生共有四大途径。是生活中的脏话经由网络变形而受到广泛传播;二是词谱因输入法运用而呈现出象形创造;三是英文发音的中文化、方言发音的文字化使网络低俗语言不断翻新;四是网民自我矮化、讽刺挖苦的创造性词语。

    网络低俗语言的使用,主要有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民表达等三方面的现象。部分网民在不深入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将情绪性的谩骂宣泄向公共空间。现实社会里的粗鄙化市侩化的语言也在互联两上蔓延开来,并经由网络再创造,如野草一般疯长,论坛、微博、微信中广泛应用的污言秽语污染了语言环境的清洁。据统计,2014年全年中,12网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到百万次以上,4个网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到了千万次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语言低俗化向传统媒体转移已有显现,些网络低俗用语竟堂而皇之地成为某些报纸的标题,某些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公然把屌丝等低俗用语常挂嘴边。部分文化载体无视媒体的社会责任,也加入到了语言暴力的恶俗狂欢乏中。

    上述情况,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警惕。专家表示,清理网络低俗语言势在必行,只要多措并举,积极推动线上线下舆论生态的良性互动,努力净化网络语言环境,就一定能为中国改革事业提供稳定的网络民意基盘。

    16.上文-段分别从哪个方面来说明网络低俗语言的?试加以概括。

    17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8段中加点词语一定能否换成也许?请说明理由。

    专家表示,清理网络低俗语言势在必行,只要多措并举,积极推动线上线下舆论生态的良性互动,努力净化网络语言环境,就一定能为中国改革事业提供稳定的网络民意基盘。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55 入库时间:2020-09-27
    来源: 山东省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押题16~18-说明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你了解空气清新剂吗?

        近日,河南长垣县一 KTV发生火灾,起火原因竟是电热器烘烤空气清新剂致其爆燃。此事引发人们对常用空气清新剂的重新认识。

        很少有人想到空气清新剂会是一种易燃易爆物品。液体空气清新剂其实是一种气雾剂,其中的抛射剂,包括不燃性和可燃性两类。前者为氟烃类物质(如氟利昂),后者为低级饱和性碳氢化合物(丙烷、丁烷等)和醚类(二甲醚)。此外,也有使用压缩性气体增加气雾剂罐中压力的产品。由于许多气雾剂和喷雾剂原液中含有可燃性物质,所以无论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爆炸。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为了防止居室产生污浊空气,往往用来除臭。单从名字上看,空气清新剂应该能使空气清洁、气味清新。其实不然,空气清新剂名不副实,它是靠香味来遮掩异味,并不能真正改善空气的质量。它释放到空气中,本身就是一种污染物质,会在去除某种污染物或多或少的同时引入新的污染物(如氟利昂等)。早 2012 9月,中科院专家就对市面上常见的空气清新剂进行检测发现,绝大部分空气清新剂,超 40%的成分是萜类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会与空气中的臭氧反应,生成甲醛和粒径小于 微米的超细微粒。

        研究发现,带有某种馨香气体的某种挥发性溶剂被人体吸收后,会很快被吸收并侵入神经系统,使人产生镇静感。专家分析,这种药效与中枢神经镇静剂相近,当嗅者体验到某种快感后,会产生精神依赖。成瘾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溶剂,强制性地每日重复吸入,结果引起慢性中毒。

        因此,专家建议,除非特殊需要,应尽量减少空气清新剂的使用,尤其在日照强烈,易于生成臭氧的夏秋季节。当然,专家也特别强调,并不是市面上所有的空气清新剂都有毒害作用。如果选择较为知名的空气清新剂品牌,其成分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氯氟烃,或许会更可靠些。

    16.请分点概括空气清新剂的危害。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否能删去?为什么?

    其成分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氯氟烃,或许会更可靠些。

    18.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尤其在夏秋季节应尽量减少使用空气清新剂的原因。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