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1七年级下学期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期末考试19685
2011七年级下学期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期末考试19685
初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21-1-1
题号
评分
一、作文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请以“一路上有               相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2.重点突出,有完整的情节。书写工整规范。

3500字以上。

难度:
知识点:命题作文
使用次数:17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

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

“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

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我来了!”我一面应着,一面跟着他们跑。

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形容人瘦削)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下去。”

“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①啜泣(小声地哭泣),正纳闷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②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本文写了被弃于悬崖后又征服悬崖的过程,作者很有层次地表现了“我”爬下悬崖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请根据提示将“我”的心理过程补充完整。

最初毫无信心 —— 继而            —— 随后           —— 最后巨大成就感

2.文中两个加点的啜泣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3.“我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这句中加点的经验具体是指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4.文章结尾画线句子中“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有什么含义?

                                                                                  

5.读完全文后,结合你的理解说说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什么寓意?

                                                                         

6.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身体瘦弱、胆小怯弱的“我”,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战胜困难,摆脱困境。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怎样战胜它的?请举一个例子与我们分享。(不超过50字)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8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信心萌发    信心大增

2.表面都是哭泣,其实截然不同:是恐惧和伤心,是指复杂情感,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喜有对父亲的感激,更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我觉得自己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

3.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4.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历了很多的挫折与困难,积累了大量对待困难和克服困难的经验。

5.在困难面前不畏惧,要不断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积小胜为大胜,积累战胜困难的勇气与方法,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6.要求:举出实例,重点解答怎样战胜。(简单答战胜了困难后一问不得分)

2.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听取蛙声一片

①我家门前紧挨着水塘,绿树婆娑,水草丛生,在繁星闪烁的夏夜,常有阵阵“呱呱”的蛙声伴着夜风飘进屋里。此时,我总想起宋朝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语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②青蛙,又叫田鸡。它的家族很多,有黑斑蛙、泽蛙;有大到半斤重的虎纹蛙;有小至蚕豆一样的浮蛙;有鸣声如琴的弹琴蛙;还有背上布满疙瘩的蟾蜍,俗语称癞蛤蟆。各种蛙都有出色的捕虫本领。

③说到青蛙的捉虫本领,首先得从它的舌头和眼睛谈起。青蛙的舌头又长又宽,前端分叉,舌面上有一层胶粘的液体。它的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也很特别,舌根生在口腔的前部,舌尖是向里伸向咽喉的。捕食的时候,它只要认准目标,立即闪电似的突然向外一翻,就把食物卷到口中。青蛙的眼睛非常奇怪,看活动的东西很敏锐,看静止的东西却几乎看不见。只要虫子在飞,不管飞得多快,飞向何方,青蛙都能分辨清楚;同时能判断在什么时候跳起来把虫子吃掉。如果虫子停住不飞,它就看不见了。科学家做了一个试验,把青蛙养在一只笼子里,拿一大堆死苍蝇来喂它,结果青蛙一只也不吃,不几天就活活地饿死了。后来又把苍蝇拴在细线上,在青蛙面前摇晃,青蛙跳起来就把它吞了,跟吃活苍蝇一样。

④另外,青蛙的食谱很丰富。甲虫、蝗虫、稻螟虫等好几十种害虫,都是青蛙所爱吃的。有人做了统计,一只青蛙平均一昼夜能捕食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2000只。如果按青蛙每年活动期六至八个月计算,可以消灭各种害虫15000只左右。全国各地青蛙千千万万,帮助人类消灭的害虫是多么可观啊。

⑤青蛙的幼虫蝌蚪,不少画家常爱以此为题进行创作……一只蝌蚪大约经过五十六天就发育成蛙。

⑥青蛙在文学家的笔下,也有一些不好听的字眼。例如:“井底蛙”“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癞蛤蟆跳秤盘”等,这实在是冤枉了。它们只知道终日在田野里捕捉害虫,而且癞蛤蟆捕虫的本领比起一般的青蛙还要高超。尤其是夜间,食虫的益鸟纷纷归巢,这时更靠它捕食各种害虫。

⑦在丰收季节里,联想起青蛙对于人类的功绩,我们要更加赞美和保护这可爱的两栖动物。

1.青蛙捉虫的本领,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的?

                                                                               

2.反复读读画线句子,觉得有些不太妥当吗?请你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修改意见。

                                                                                

3.第③段文字中加点的“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第⑥段中,作者在为青蛙“鸣冤”时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使用这两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                                            

5.请结合本文的内容,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写一条公益广告语(20字以内)。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2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青蛙眼睛和舌头的特殊构造和青蛙的食谱

2.不妥当,前面的青蛙和后面的青蛙指向不明确,造成矛盾,把第一个青蛙前面加一个在第三个青蛙前面加另一只

3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表明青蛙对静止的事物在视觉方面的敏感程度很低,但不是完全看不见,用词准确。

4.举例子,作比较,用具体的例子将青蛙与食虫的益鸟作比较突出了青蛙的正面作用,也写出了有些文学作品对青蛙的称呼冤枉了青蛙。

5.要求:角度准确,语言通顺,字数符合要求。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生而眇(miǎ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 yuè,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     (节选自苏轼《日喻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习其声                以为噬己也(       

烛而得其形(            他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3.从【甲】文中演变出的成语有                                    

4.请比较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的认识有何不同之处。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8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逐渐    ② 将要   ③     ④听到

2(老虎)躲在林子里偷偷看它(驴),渐渐的出来接近它,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 慭慭然三个词必须有所体现

有人告诉瞎子说:太阳的形状像铜盘。(二个词必须有所体现)

3、黔驴技穷、黔驴之技、庞然大物。

4老虎在认识陌生事物时,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眇者对于事物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

   ②眇者对于事物的认识是片面的,而老虎却能够全面地去看待问题。

   (有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四、填空题 (共1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诗歌欣赏。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人在“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中表达的“愿”应怎样理解?

                                                                               

借助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带月荷锄归”所展现的优美画面。

                                                                               

难度:
知识点:词
使用次数:15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这里的从字面上看,可以理解为多收些豆子,辛勤耕耘当然希望丰收;但从作者的处境和心情看,他的其实是指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意思符合即可)

语言通顺,适当运用联想和想像。

本卷还有12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7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7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作文
1
5.88%
现代文阅读
2
11.76%
文言文阅读
1
5.88%
填空题
13
76.47%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命题作文
1
5.88%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2
11.76%
人物传记类
1
5.88%
1
5.88%
国内文学作品
1
5.88%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5.88%
病句辨析
1
5.88%
作家作品
8
47.05%
字音
1
5.88%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周杰伦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