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1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三年级统一练习(二)
2011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三年级统一练习(二)
初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21-1-1
题号
评分
一、作文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请围绕“微笑”选材立意写一篇文章。

说明:①可以“微笑”为题,也可以在“微笑”的前后添加适当的词语构成你的作文题目。②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

难度:
知识点:命题作文
使用次数:12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论压力》,完成12题。

              论压力         

  什么叫“压力”?一篇文章中说:“压力是精神与身体对内在与外在事件的生理与心理反应。”我一向认为,定义这玩意儿,除在自然科学上可能确切外,在人文社会科学上则是办不到的。上述定义我看也就行了。

  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压力呢?我认为,是的。我们常说,人生就是一场拼搏,没有压力,哪来的拼搏?佛家说,生、老、病、死、苦,苦也就是压力。过去的国王、皇帝,近代外国的独裁者,无法无天,为所欲为,看上去似乎一点压力都没有。然而他们却战战兢兢,时时如临大敌,担心边患,担心宫廷政变,担心被毒害被刺杀。他们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压力比任何人都大。大资本家钱太多了,担心股市升降、房地产价波动等等。至于吾辈平民百姓,“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这些都是压力,谁能躲得开呢?

  压力来源可能有两类:一被动,一主动。天灾人祸,意外事件,属于被动,这种压力,无法预测,只有泰然处之,切不可杞人忧天。主动的来源于自身,自己能有所作为。

  压力是好事还是坏事?我认为是好事。从大处看,现在全世界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被破坏,人口爆炸,新疾病丛生等等,人们感觉到了,这当然就是压力,然而压出来却是增强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措施,这难道不是天大的好事吗?对一般人来说,法律和其他一切合理的规章制度,都是压力。然而这些压力何等好啊!没有它,社会将会陷入混乱,人类将无法生存。这个道理极其简单明了,一说就懂。我举自己做一个例子。我不是一个没有名利思想的人,但是,到了今天,我已至望九之年,名利对我已经没有什么用,用不着再争名于朝,争利于市,这方面的压力没有了。但是却来了另一方面的压力,主要来自电台采访和报刊以及友人约写文章,这对我形成颇大的压力。以写文章而论,有的我实在不愿意写;可是碍于面子,不得不应。应就是压力。于是“拨冗”[注]苦思,往往能写出有点新意的文章。对我来说,这就是压力的好处。 (本文有改动)

  [注]拨冗: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

1.概括本文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2.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证过程。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7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压力,有压力是件好事。 

说明:两个方面,表述完整即可。

2首先提出本段的观点:压力是好事。然后依次从三个方面举例论证:从大处看,世界环境污染等压力,能增强忧患意识;对一般人来说,法律等压力能保证正常的社会秩序;就作者个人而言,应邀写作,往往能写出有点新意的文章。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语言的模糊性产生于人类社会初期。最初,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集体狩猎一天,如能分到一份食物,已非常幸运,对于分两份食物,他们连想也想不到。那时,人们对于数的概念只能是“有”和“无”两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一天有可能分到两份食物。“两份”相对于“一份”,就产生了“多”和“少”的概念。对于三份或三份以上,他们只能用“很多”来描述。这大概就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二进位数学的原因。其中“无”是“0”,“有”是“1”,“多”是“2”记作“10”。可见我国“二进位制”很可能早于“十进位制”。

  这种模糊概念,还有诸如“上帝”“鬼”“神”等,以及由这类模糊概念派生出的一系列模糊语言。尽管这类模糊语言,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减少,但限于目前科学技术水平,至今仍有类似的模糊概念,如“宇宙人”“飞碟”等。

    现实生活中也有大量模糊语言存在,首先是由于各种社交活动的需要。参加社交活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自己的追求、文化教养和个性差异。如果不善于在社交中灵活地使用模糊语言去求同存异,将很难达到目的。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大概首推日本人。凡同他们进行过经济会谈的人,应该记得,日本人一般都极力避免使用“行”与“不行”这类态度明确的语言,用得最多的倒是“再研究”“考虑考虑”,其实,这等于告诉你“不行”或“不成”。

     人类生活中不能没有模糊语言。首先,我们不可能处处用精确语言代替模糊语言。比如“大”和“小”。细菌相对于人体小得无可比拟,但与“病毒”“原子”比则又俨然是个庞然大物。地球相对于人太大了,但与“宇宙”比又不过为沧海一粟。如果要在“大”与“小”之间,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再者,模糊语言要比清晰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如果形容一个美丽的姑娘,可以说“她美得像一朵带露的玫瑰”,这样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美感。如果硬求精确,说她的脸呈15厘米直径的圆盘,2/3为红色,2/5为白色……这虽然准确,但毫无美感。所以有人说:没有模糊语言,就没有文学的美。

    科学技术领域中大量模糊语言的出现,正如模糊数学创始人扎德所说:“一个系统复杂性增大,其精确性必然减少。”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才使今天的人们认识到,模糊信息是一种高智商信息。当今,各种以研究模糊信息为目标的新学科,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模糊医学”“模糊语言学”“模糊计算机”等。据估计,模糊哲学、模糊经济学也将应运而生。这一切使模糊成了当代科学最突出的时代特色。

1.对第一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十分低下而导致了数学的落后。

      B.语言的模糊性产生于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的时候。

      C.由于生产力低下我国的“二进位制”自然就早于“十进位制”

      D.“二进位制”落后于“十进位制”的原因在于生产力十分低下。

2.第五段划线处的“模糊语言”,是                                     的产物。

3.人类生活中不能没有模糊语言的原因是什么?

4.本文主要说明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5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B

2.学科系统精确性减少。

3.我们不可能处处用精确语言代替模糊语言;模糊语言要比清晰语言更富有表现力。

4.模糊语言产生的原因和使用模糊语言的必要性。

说明:从“产生”及“使用”两方面回答既可。

3.

阅读《苦瓜》,完成第14题。

              《苦瓜》  复兴 

    ①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把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②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将那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的瓜捧在手里观赏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具有了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③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给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④像喜欢院子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经常都会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⑤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是因为再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⑥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⑦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⑧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

    ⑨可是,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她依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⑩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

11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1.结合第②段内容,分析作者为什么说“仿佛那是她的杰作”。

2.“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原是文中的一个自然段,它应还原到第         段之前。

3.文章第③段和第⑩段都有写苦瓜苦味的文字,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答:第③段                                                                   

      第⑩段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5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答案要点:“杰作”既指母亲亲手种出的可供的观赏的苦瓜;也指母亲营造出的儿子观赏苦瓜的快乐;更指母亲因为这些而感到的幸福与满足。

2.⑦  

3.第③段写出苦瓜自身的特点,引出母亲为“我”炒苦瓜的文字。

第⑩段表面上写苦瓜味苦,实际上是在慨叹母亲不但不把自己的爱好强加给儿女,而且为儿女宁愿牺牲自己的爱好。

4第一问答案要点:“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热爱”。

第二问凡能联系文本,结合自身谈感悟即可。

4.

下面是某学校同学从报刊上搜集的一些资料,阅读后按要求回答13题。

  ①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123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根据通知,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②过去,中国人鲜于光顾博物馆当然成因颇多。但除了文化习惯、历史传统、社会风尚,一个不容回避的原因,是我们的博物馆票价高过大多数人的心理承受线。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说,他曾多次看到父母带着孩子在博物馆外徘徊,但最终因门票价格望而却步的场面。

  ③观众人数突然增加了好几倍(甚至10倍),原来的设施不够用了,原来的人手当然也不够,甚至原来的管理方式也要改变了。衣冠不整的进来,乞丐进来,不以参观为目的的人进来,怎么办?

④对不少观众来说,博物馆多少有些神秘感,又由于博物馆设施精良、文化氛围典雅,连卫生间都比别的地方干净!于是,便一窝蜂拥来了。对这部分观众来说,确实可说新鲜大于需求。当然,有很多人是真的想看,以前要收费多少减弱了他们进入博物馆的迫切感。他们是否已经清楚,参观有些什么要求和规矩?或者他们是否明白,博物馆免费真正意味着什么?难道就只是为了向来宾提供服务设施,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场所,提供卫生间和手纸?我们踏进博物馆究竟是去干什么的?有很多人恐怕是还没有想明白。

1.请将资料②—④综合概括成一段文字。(60字以内)

2.针对博物馆免费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80字)

3.请就如何落实《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提出你的建议。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6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答案示例:过去,博物馆门票过高,观众只好望而却步;如今,免费开放,博物馆的  理面临新的挑战,观众的素质也有待提高。

说明:三项内容,每项1分;语言不通顺酌减。

2示例1:“没有素质低的民众,只有素质低的管理”,相关部门应该完善服务和管理制度

满足公众的文化渴求。

示例2:免费开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道德行为的培养,一些观众或许令博物馆“头疼”,但他们是最需要博物馆的人,对他们应该多一些宽容和引导。

示例3:在文明推进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有付出必要代价的心理准备。

3.建议应具有针对性,合情合理可操作即可。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9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4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4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作文
1
7.14%
现代文阅读
4
28.57%
文言文阅读
1
7.14%
填空题
4
28.57%
选择题
4
28.57%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命题作文
1
7.14%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4
28.57%
人物传记类
1
7.14%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7.14%
作家作品
4
28.57%
病句辨析
1
7.14%
字形
1
7.14%
字音
1
7.14%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淡定哥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