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1重庆九年级下学期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期中考试19107
2011重庆九年级下学期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期中考试19107
初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21-1-1
题号
评分
一、作文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有人让一位悲观厌世者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

有两个人从牢栅往外看,

一个人看到的是烂泥,

另一个人看到的是星星——

厌世者回答说:两个囚犯从窗口往外看,当其中一个人看到烂泥时,另一个人的头上却挨了一棒。                

(材料来源于《读者》2010年增刊)

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不得抄袭。

难度:
知识点:命题作文
使用次数:13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2.

人生在不断拥有的时候我们也在不断告别,可能告别的是一段时光,或许是不好的习惯,或许是某个地点……。

请你以“告别            ”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不得抄袭。

难度:
知识点:命题作文
使用次数:16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5

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似乎是一件苦差事,不然,为什么有人头悬梁,锥刺股呢?读书似乎又是一件快乐的事,否则,为什么有人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却不可以不读书呢?

    有人说,读书好,书中有黄金屋,有颜如玉,有千钟粟,有车如簇。看,有权有势又有钱,更有一位“颜如玉”来“红袖添香夜读书”。你说,读书好不好?诚然,名利声色确实吸引了不少沽名钓誉之徒。但除此之外,读书一定还有别的什么魔力,吸引着那些虽然清贫却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莘莘学子吧?

    我爱读书,既不是为了“黄金屋”,也不希望有“颜如玉”,只是从实践中体会到读书的无穷乐趣。首先,读书的一大乐趣在于随心所欲。主人是你,是你去读书,而不是书来管你。试想,一个大书架,塞满了书,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侦探、言情、武侠……看哪一种都可以,不着急。而它们对你,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那么多古圣先贤,在静默地等着你,为你述说他们的思想。你可以向孙子请教兵法,跟海明威谈斗牛,还可以跟司马迁谈天下大事——总之,当家的是你。慢慢的,你会觉得,世界如此之大,生活如此之多彩,大自然如此奥妙无穷,仿佛所有的知识画卷在你的脑海中一一展现。而你也已超然物外地掌握着历史。久而久之,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感觉愈演愈烈。不变为“书痴”者鲜矣。

    书趣之二,在于可以大发议论。凡著书立说者,必为一时之俊才。虽是俊才,有时也会有疏漏,而这疏漏偏偏被你看出来了,你高兴不高兴?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有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句是写李白的。但你想,如果把“臣”字写成“爷”字,不是更好地表达他的酩酊大醉之态么?一时间意得志满,好像杜甫都要来拜你为“一字师”。大发议论,使你与作者有并驾之感,精神上快乐无比。

    书趣之三,当你为一个问题绞尽脑汁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时候,又或是当你对某一个问题小有心得时,打开一本书,发现已有人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充分的论述。正好搔到你的痒处,正中下怀,喜乐不禁。于是一切都已明了,一切付出的辛劳都有了回报。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是什么也换不去的。

    书趣之四,当你看了一本好书,被它的内容所征服,在你与朋友交流时侃侃而谈,书中的妙语一句句往外跳。朋友们瞪着钦羡的目光:“士别三日,可得刮目相看啊!”只有你知道,这是看了书的缘故。小小的虚荣心再次被满足。读书好不好?

    书趣之五。在于藏书,鉴于大家都是中学生,没什么钱。这点,不谈也罢。历数了这么多书的好处,那么你是不是觉得手痒痒,想翻开一本瞧瞧呢?书有很多种,有的要正襟危坐地钻研,有的只是一种消遣,还有一些会把人诱进死胡同里,再也出不来的。既然我们读书不是为了把书当作敲门砖去扣开那名利之门,那么,我们就应该去读好书,读那些不光是为了消遣,更能提高我们的书。比如说《唐诗三百首》,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再比如《三国演义》,日本人从中学到了企业管理,用人之道,我们能学到什么?再比如《沙翁戏剧集》从中又能领会多少道理呢?不光只看纯文学作品,还应看看人物传记之类的,看看别人是怎样为了理想不屈不挠地奋斗至成功的。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辨。”总之,读书能造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但不读书,肯定是百害而无一利——让我们都来读书,读好书吧!

(选自网络)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作者反对为                     而读书,而主张为                                                 而读书。

2.结合上下文理解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但除此之外,读书一定还有别的什么魔力,吸引着那些虽然清贫却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莘莘学子吧?

2)书有很多种,有的要正襟危坐地钻研,有的只是一种消遣,还有一些会把人诱进死胡同里,再也出不来的。

3.本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具体说说第段画线句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结构上:                                                 

内容上:                                                  

5.请谈谈你读过的一本著名的好书,并说说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不得与试卷已有内容重复)

书名:《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4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多读书,读好书;为名利声色而读书;从实践中体会到读书的无穷乐趣。

21“魔力”指读书除了声色名利之外另外所具有的各种乐趣。

2“死胡同”指读书时因为选择不对而导致对人的思想的误导或是坏的影响。

3.举例论证,举了改杜甫诗句而自得的例子,生动形象而有说服力的阐明了读书可以大发议论而有趣的观点。

4.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深化了论点,进一步证明多读书,读好书的好处。

5.答题要求:符合著名且是好书的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2.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6

三十六封信    /一路开花

       他是山里唯一的邮递员。那条通往城市的小路,他一走便是整整二十年。二十年的风霜雨雪,坎坷苦难,都不曾让他更改回山的脚步。

       他是第一个走出山里的孩子。山外的世界,让人望而却步,但又心生向往。每次回来,他都要和山里的孩子们说上一段动人的故事。他说,城市的楼房有云层那么高,那些人整天没事儿就在高楼顶上看云彩。城市的车流和松树上的蚂蚁一样,密密麻麻地躺了一地,在雨夜里一打开灯光,顿时整个城市就会从黑夜转为白昼。

       其实,这些景状他都不曾见过。没人知道,他取信件的地址其实根本不在城市,仅仅只是附近的一个小镇。小镇上别说高楼和车水马龙,就连那些轰鸣的列车,都不曾在这里驻足,停下匆匆的脚步。

       他读过两年书。于是,再虚幻的事物经他口里说出来,总是那么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孩子们听得痴了,都不去弹玻璃球了,都不去爬山了,托着腮帮,直愣愣地看着他唾沫横飞地说话。

⑸每次都是同一个声音打断了他的谈话:是送信的小王来了吗?快进屋来跟我念念。这句话一出,孩子们顿时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瘫倒在地。他们似乎知道,这句话就和评书的先生们的那句“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样,意在宣布故事即将结束。

他一面扛起背包,一面亮着嗓门喊着:“大娘,别急,我就来了,就来了,有你的信件呐!”

屋里,是一位双眼失明的老太太。明晃晃的太阳照在她的身上,但她却丝毫感受不到光明。她摸索着要给他拿根凳子,却总是被他制止住了。他说:“大娘,别了,给你念信还是得庄重一些好,咱得学学城里的先生。”这话一说完,大娘就笑了:“不瞒你说,我儿子就在城里教书呢!”

她的孩子真在城里教书。不过,那是千里之外的大城市,不是他口中所说的小镇。他见过她的孩子,斯斯文文,戴个眼镜,说话轻言慢语,很是礼貌。只是,这些都是三年前的记忆了。细细算来,她的孩子已有整整三年不曾踏入山里。

她念子心切,无奈双目失明,不能爬上那漫漫的山路,不然,她一定会挺直了脊梁,顺着大路去看看她的孩子。她总是静静地坐在门前晒太阳,听着门外的声音。只要是他来了,她总是第一个能听出来。

幸好她的孩子不曾将她忘记,总是每月按时给她寄来一封家书,还有一张崭新的百元大钞。她小心翼翼地摸索着撕开信件,将里面的百元大钞捏取出来,塞到衣服内里的布袋里,才急切将信件递给他。

他像个懂事的孩子一样,毕恭毕敬地接过信件,逐字逐句地念过去。她的孩子真是忙啊,每次写的内容和问候都是一样。不过,这些已经足够。从她战栗的身体就能看出,她正在被深深地感动着。

三年就这么悄然而去了。三年后,老人撒手人寰。有人说,她临死前还安静的坐在那张木凳上,懒懒地晒着太阳,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村里终于决定找寻她的孩子,将这个不幸的消息传达给他,让他来看看老人的遗体,磕几个响头。

村里的人真把整个小镇都找遍了,硬是找不到她孩子的踪影。最后,千辛万苦所得到的,竟是几年前,她的孩子已在车祸中丧生的消息。村里顿时轩然大波。她的后事该如何处理?

他们终于想到了那些信件。无可非议,那一定是她孩子的配偶所写的,他们有必要按照有效地址将她火速寻来。

他接到消息后,一面含着热泪,一面风尘仆仆地从外地赶了回来。他一语不发地站在旧日念信的位置,愣愣地看着那把陈旧的椅子。

村里人问他来信的地址,他不说,问他在什么地方取的信件,他也照旧不说。没办法,为了节省时间,村里人只好把老人的柜子给撬开了。暗沉沉的柜子底,平平整整地躺着三十六封没有地址的信件,还有三十六张崭新的百元大钞。

村里人疑惑了,没有邮寄地址,没有收件人地址,他是怎么送过来的呢?最后,他们不得不打开信件,追寻最后的线索。

散落一地的信封里,人们终于取出了三十六张同种模样的白纸。

(选自《读者》乡土人文版2010年第3期)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2.揣摩句中加点词语,体会其在表达上的妙处。

1)她小心翼翼地摸索着撕开信件,将里面的百元大钞捏取出来,塞到衣服内里的布袋里,才急切将信件递给他。

2他一语不发地站在旧日念信的位置,愣愣地看着那把陈旧的椅子。

3.如何理解“二十年的风霜雨雪,坎坷苦难,都不曾让他更改回山的脚步。”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4.请你说说第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5.读罢本文,你觉得文中的邮递员是个什么样的人?

6.有时候善意的谎言往往具有感人的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有过善意的谎言吗?请你说给大家听听。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2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一个山里邮递员三年里假冒一位失明丧子的老人的儿子给老人送钱送信,使老人安度晚年,直至老人离世的感人故事。

21“小心翼翼”体现了老人对儿子来信的珍视与激动。

2“愣愣”体现了这位邮递员面对老人离世的现实的悲痛心情。

3.说明了这位邮递员对自己这份职业的忠诚与执着,并深深的认识到自己肩上责任之重大。4.为后文老人儿子因车祸离世,邮递员才假冒其儿子送钱送信的情节埋下伏笔,使文章情节连贯紧密。

5.心地善良、有责任感、开朗乐观

6.答案略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重岩叠,隐天蔽日                       2)夏水襄陵,沿溯             

3)空谷传响,哀转久                       4)高猿长啸,引凄异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本文用骈散结合的语句为我们描绘了三峡优美的意境,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进行赏析。

4.文中的三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风景秀丽,而如今的三峡触目所见是浊流滚滚,黄浪滔滔,时有垃圾漂浮而过,请你就此分别给沿江居民和政府提出相关建议。

给居民的建议:                                               

给政府的建议: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6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1)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2)逆流而上;(3)消失;(4)连接。

2.(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月亮也看不到。

2)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3.选出例句,从语言、描绘的意境等方面进行赏析即可。

4.答案示例:给居民的建议:不要往江中直接倾倒垃圾等废物,各家厕所修建化粪池,人畜粪便处理后再排放,不随意砍伐树木,注重水土保持等等。

给政府的建议: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在沿江城市修建污水处理厂,严禁往江中排污,轮船要求设立垃圾和废水废油处理装置,对污染行为进行从重从严处理,加强沿江植被保护,防止水土流失等等。(针对题目中出现的污染状况,具有现实可操作性,言之有理即可)

四、填空题 (共1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1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22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22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作文
2
9.09%
现代文阅读
2
9.09%
文言文阅读
1
4.54%
填空题
14
63.63%
选择题
3
13.6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命题作文
2
9.09%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2
9.09%
人物传记类
1
4.54%
作家作品
10
45.45%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4.54%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4.5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1
4.54%
病句辨析
1
4.54%
词语
1
4.54%
字形
1
4.54%
字音
1
4.54%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gsd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