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1届山东省枣庄市高中段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2011届山东省枣庄市高中段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初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21-1-1
题号
评分
一、作文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细微处见真情,细微处见成功,细微处见幸福……亲爱的同学,你把目光投向过生活的细微处吗?请以“              就在细微处”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难度:
知识点:命题作文
使用次数:10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城市里的树

王亚田

树是城市的客人,树要在客人家度过一生。

树的故乡在山林和旷野,那里有鸟语花香,有潺潺溪水,有它们相濡以沫的兄弟姐妹,如果它们的数量足够多,就构成了森林。自从有了城市,树的家族中一部分成员就背井离乡,来到城市的大街小巷。树一到城市,面临的是另一种森林——由高楼大厦构成的丛林。这里没有鸟语花香,只有车水马龙;没有潺潺溪水,只有钢筋水泥。从此,树看不见了土地。

人把自己弄得彻底与大地隔绝,而树永远需要脚踏实地。但是水泥、柏油、砖块把土地覆盖,像古代犯人脖子上的枷板,把树干和树根隔开。水、泥,多么柔软的两个字眼,但组合成一个词时,就成为最坚硬的一种东西。城市的路面是不吸水的,每到下雨时,我看到雨水滚滚而流,流进下水道,而不是树根,我就想树渴了怎么办?因为有了坚固的路面,城市的树也就不会“落叶归根”,叶子随风而飘,就像丢失的找不到父母的孩子。

人们不会给一棵树起一个名字,树总是以类的名义而存在,比如梧桐、白杨、松柏。其实每棵树也像每个人一样是不同的。城市的树不能像山林里的树那样自由生长,经常会被修剪,砍去旁逸斜出的枝条,这种修剪不是为了让树成材,而是嫌那些多余的枝条碍事。但修剪是人的事,而长成什么样子是树的事,树永远不会按照人的意志去生长、去改变。现在的树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区别,但现在的人与一千年前的人已大不一样,绝大多数人都在按照别人的意志生活。

城市的树身上,经常贴满了办证电话、招聘启事、治病广告。树不但承受着污染,有时还得承受疼痛。

城市的道路不断在拓宽,而每次拓宽道路对树来说都可能是一次灾难,因为道路拓宽后原来在路边的树就处于路中间,这些树要么被砍伐,要么被移到新道路的边上,反正树永远只能靠边站。但是人挪活,树挪死。树被移动后,等于经历了一场浩劫,它枝头上原先的枝条要被全部砍掉,就像一个得重病的人做化疗,放疗后会失去一头的秀发。多年前一次出差路过山西的一个小城,突然看见一条主干道的中央长着一棵粗壮的古树,人流车流都绕着这棵树走。这是我见过的唯一一棵长在路中间的树。我猜想,这座城市当年修这条路时,可能有关部门对这棵树的去留进行过激烈的争论,最终他们决定留下这棵树,因为这棵树的年龄比这座城市里所有的人、建筑都要老。一瞬间我竟然有一种感动,觉得这个城市的人真伟大。

树在城市,一生过得伤痕累累。有一次在西郊的路上,我看见一棵合抱粗的梧桐树,被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拦腰撞断。生活中,我常常发现一些善良、正直的人受到伤害,很长时间我想不通这是为什么。看见这棵被撞断的树后,我想通了:善良而正直的人与善良而正直的树会有同样的遭遇。因为善良,他们都手无寸铁,虽然他们不会伤害别人,但别人却有可能欺负他们。因为正直,他们都不会弯曲和躲闪,伤害来临时,会受伤更重。

我每天都会看见树,看见树的时候常常眼睛发潮,总是充满伤感。城市里的树就像进城的农民工,无依无靠。它们受尽委屈,却毫无怨言;受尽伤害,却充满宽容。树最终会原谅一切,自己把伤口愈合。如果城市里没有树,只有柏油马路、钢筋水泥、高楼大厦,那么城市将会是多么的坚硬和干枯。正是树摇曳的身姿、葱茏的绿意,给了我们温柔、诗情、生动和美。

树一辈子站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不言不语,一世沉默。你如果与一棵树交上了朋友,它会永远站在那里等你。

(选自20076月《青年文摘》)

1.作者说:“树在城市,一生过得伤痕累累”,具体列出“伤痕累累”体现在什么地方?

2.如何理解“现在的树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区别,但现在的人与一千前的人已大不一样”这句话的含义?

3.作者写在山西小城看见过路中间的古树,为什么说“这个城市的人真伟大”?

4.城市里的树有哪些可贵的地方?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6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树干和树根被隔开;经常会被修剪;被污染;被砍伐;被移动到新地方、原先的枝条要被全部砍掉;被撞断。

2.答案示例:树永远需要脚踏实地,城市里的树尽管不能像山林里的树那样自由生长,经常被人修剪,但它们永远不会按照人的意志去生长、去改变;而现在绝大多数人把自己弄得彻底与大地隅绝,善良与正直正在远离多数人,为了生存,在按照别人的意志生活。

3.答案示例:因为这个城市的人懂得善待和尊重树。

4.答案示例:树受尽委屈,毫无怨言;受尽伤害,却充满宽容;总是以摇曳的身姿、葱茏的绿意,给了我们温柔、诗情、生动和美。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电子时代的阅读

许知远

①你们还会读书吗?这是上一代对我们的忧虑。比起印刷媒体,我们读的更多的是电视与计算机的显示屏。我们阅读的更多的是图像,而不是文字。阅读正在发生变化,我们还无法确定它的优劣。印刷品文字的出现速率,铅字对于我们的眼睛与大脑的刺激程度,都证明了它是一种适合思考的,它给予大脑以足够的从容去解构它。电子媒体似乎颠覆了这一切,跳跃的文字,不断出现的画面,它在抑制我们的思考机制吗?一个有关电视的实验,让我们这些被电视哺育大的人忧虑。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克卢格曼早在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部分,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脑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②电视使我们肤浅,为了迎合我们短暂的注意力,电视节目抛弃深度。一位评论家傲慢的结论无疑正戳中了我们的痛处:“电视正在向我们以前占统治地位的、有文化修养的精神气质发起挑战,并代之以自身触觉的和集体的口语状态。它威胁到了我们通过读写获得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自主权。”

③阅读是高贵的,这已经是上千年的传统了。在中世纪,高高的城墙将教士的生活与民众区分开,那些高贵的教士知道如何阅读,如何直接与上帝的训诫沟通。阅读的能力象征着权利。谷登堡的发明打破了这一切。经过谷登堡印刷术印刷出漂亮整洁的《圣经》,打破了教会对于上帝的专一的诠释权。它或许还直接促进了中世纪的结束。但是阅读的高贵性和会阅读者自以为是的特权却保留了下来。无疑这种自以为是的特权传统是重要的,它保持了我们历史中最精华的东西得以流传下来。

④如今,电视正对这种传统进行一场几乎是颠覆性的嘲讽,并且大获成功。电视是一种口语化的,是更接近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也是更琐碎的。我们靠着还珠格格这样的东西成长,这是一个快乐却令人忧虑的成长过程。而接着呢,计算机将培养我们新的阅读习惯。这是世界上空前强大的图书馆,你可以找到各种五花八门的资料。它们参差不齐,同时你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鉴别它。比我们更小的孩子将依靠这些庞杂的资料成长。据说,计算机是对电视的一次逆反,计算机是互动的,它不像电视一样单向地流通信息,它可以让使用者有所反应。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上的阅读是传统意义上阅读的一次真正革命,它融入了参与性。但这一切变化的前提依旧是,我们正从占支配地位的识字文化返回到口语文化。而传播学巨擘马歇尔·麦克卢汉则更加推断,在未来的电子社会中,对于由口语控制的信息体系来说,无知将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商品。因为无知者更具有可塑性,他们不受过去的规范限制,所以他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更容易地学习新技术。

⑤我们习惯上的阅读可能即将被唾弃。尽管,我们可能依旧在昏黄的灯光下,懒懒地躺在床上,拿着一本印刷精美的书籍,去享受印刷文字的快乐。但是,我们可能不得不承认这幅动人的图景可能即将像那些已经消失的古董一样让我们留恋。而我们的那些孩子们呢?我们还可能理直气壮地去指责他们,为什么不好好读书?为什么不读一读古典名著?

(选自《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1.从本文看,印刷品文字、电视和互联网上的阅读各有什么特点?

2.第④段中加点的“这种传统”指代什么内容?其价值体现在哪里?

3.作者举加拿大科学家和克卢格曼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4.阅读下面的新闻报道,结合上面的文章,探究儿童语言贫乏的原因。

据新华社郑州210电(记者  訾红旗)一篇600字左右的小学生作文,其中使用了72个“死了”,如“热死了”、“烦死了”……整篇文章都是十分简单的词语,毫无文采可言。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指出,现在儿童语言变得越来越贫乏,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

在去年郑州市组织的一次作文比赛中,阅卷老师看到,现在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也越来越现实,小人说大人话现象十分普遍,说出来的话让你大吃一惊,却又无可奈何。

面对这种现象,儿童文学领域中最高奖项“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秦文君颇有感触: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能够吸引孩子的东西实在太多,今天的小读者已经成长为视听的一代。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5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1)印刷品文字:适合思考,给予大脑足够的时间解构它。

2)电视:是一种口语化的,接近我们日常生活的,也更是琐碎的;(或“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

3)互联网:参与性;口语文化;使人无知。

2.阅读的高贵性和会阅读者自以为是的特权。  它保持了我们历史中最精华的东西得以流传下来。

3.说明了电子媒体抑制我们的思考。

4.答案示例:主要是因为许多孩子整日留在电视机前,很少去翻阅书籍,视听等电子媒体抑制了孩子们的思考;电视使人肤浅,使人变成了以自身触觉的和集体的口语状态;另外,过多地留恋于网络快餐文化,从而使孩子失去了发展的源泉。

3.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3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小帽,穿着黑大马褂,深青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①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经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见的眼泪又来了。

——朱自清《背影》

1.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

2.选文中写父亲的穿着,为什么有三处用到了“布”字?

3.给选文中画线的文字加批注。要求:(1)批注可以感悟理解,也可以生发联想,还可以从艺术表达方面进行欣赏。(2)两处任选一处。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7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写父亲送行时为我买橘子的情景。

2.从“布”字可以看出,他们家当时的艰难生活和惨淡光景。同时,也和后面“我”的“皮大衣”形成鲜明对比。在这种情况下,父亲仍然送我去车站,充分体现了他对儿子的关怀和慈爱。

3.示例:①动作显出父亲年老体衰,“努力”显示他用尽全身力气爬上那边的月台。爱子之心多么强烈,父爱的力量多么巨大,这是最美的形象,凝聚着最动人的感情,催人泪下。  ②“再找不着了”,写一再寻找父亲的背景,直到再怎么找也找不到了才罢。在作者心中,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受到父子情深,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眷恋和牵挂。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公叔文子为楚令尹三年,民无敢入朝。公叔子见曰:“严矣?”文子曰:“朝廷之严也,宁云妨国之治哉?”公叔子曰:“严则下喑,下喑,则上聋,聋喑不能相通,何国之治也?盖闻之也:顺针缕者成帷幕,合升斗者仓廪,并小流而成江海。明主者有所受命而不行,未尝有所不受也。”

——《说苑·政理》

[注释]:①公叔文子:人名,复姓公叔。       ②公叔子:人名。      ③喑:哑,不能说话。  ④上:指朝廷。      ⑤缕:线。       ⑥仓廪:仓库。

1.甲、乙选文都出自汉代刘向编写的作品,《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体史书《                     》,该史书记录了从战国到秦末近二百五十年间的历史。

2.解释加点的词语。

臣之妻                                           今齐地方千里                    

能面寡人之过者                                合升斗仓廪                    

3.用乙文中的话来说“王之蔽”的结果。

4.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宁云妨国之治哉?

5.甲、乙两文的劝说有什么共同特点?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0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战国策    国别

2.偏爱       土地方圆      指责      使……(充)实

3.下喑,则上聋,聋喑不能相通,何国之治也?

4.(1)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2)难道说妨碍治理国家吗?

5.都采取了设喻(比喻)的方法来巧妙地进谏。

四、填空题 (共6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6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1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1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作文
1
9.09%
现代文阅读
3
27.27%
文言文阅读
1
9.09%
填空题
6
54.54%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命题作文
1
9.09%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3
27.27%
人物传记类
1
9.09%
1
9.09%
作家作品
3
27.27%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1
9.09%
字音
1
9.09%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夏尹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