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1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真题20190
2011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真题20190
初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21-1-1
题号
评分
一、作文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题目:其实并不是这样

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难度:
知识点:命题作文
使用次数:19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略

2.

学校文学社拟创办一份文学刊物,请你为这一刊物命名,并写一段创刊词,阐明刊名含义及办刊宗旨等。语言要简洁生动,50字左右。

刊物名称:《               

创刊词:                                                                      

                                                                      

难度:
知识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使用次数:20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刊物名称:《青春》 

创刊词:青春是一个美丽的字眼,她将伴你走向成熟。《青春》的宗旨是:反映同学心声,展示青春风采,促进语文学习。让我们共同培育《青春》这颗幼苗吧!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5题。

苏 七 块

冯骥才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A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B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都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
  “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1.阅读全文,概括苏七块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小说介绍苏七块“格色的规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小说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请举例加以赏析。

                                                                                                     

                                                                                

                                                                                

4.批注可以对文章的语言和内容等进行点评。文中有AB两处画线语句,任选一处加以批注。

    序号:(       

    批注:                                                                    

                                                                               

                                                                               

5.就小说构思或情节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0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答案:医术精湛,行医规矩奇特,性格倔强但不失善良。

2答案:“格色”意为特别,含贬义。推动情节发展,能更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

3答案苏七块赠送药物这一细节描写,鲜明地表现了苏七块善良的本性和鲜明的个性。

4.答案:(A)运用肖像描写,突出了人物精明干练的外貌特征。B)运用传神的动词和生动的比喻,表现了苏七块精湛的医术。

5.答案示例:小说的构思巧妙。作者先从整体上勾勒人物,然后通过具体事件展现人物个性。将概括交代与细致描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

①人的一生,几乎有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而入睡做梦,是人人都有的经验。

②梦究竟是怎么回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一种通俗而较为科学的解释。无论怎么光怪陆离的梦境,都是大脑活动的反映,总是和人的经历、想象和心理特点有所关联。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心理活动的反映。巴甫洛夫认为,“梦就是过去各种刺激的痕迹,它们现在以最料想不到的方式组合起来”,强调它是生理反应。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梦是人类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是大脑处理资讯的一种特殊形式。更确切地讲,是感觉敏锐、情感丰富而擅长形象思维的右脑,在摆脱了善于归纳、判断等逻辑思维的左脑作用后,独立处理资讯的结果。在白天清醒时,由于左、右大脑交互制约与补充作用,使我们的思维、工作和生命”;而夜晚做梦时,左脑休息抑制,右脑就不受干扰而自由地处理资讯,往往就会”,出现许多稀奇古怪,甚至离经叛道的梦境。

③这种非正常逻辑的资讯编辑处理,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或令人惊喜意外,或令人紧张恐惧、悲戚哀伤的梦而已。而对于诗人、作家,另外一些艺术家或科学家,则可能会是飞来的灵感和启示,因此流传着许多梦笔生花的美谈。如庄周化蝶,杜甫梦乡,李贺梦月,陶侃的“背上生翅,飞入天门,见门非常,不敢入而下”;莫扎特作曲、梵高作画、斯蒂文森写《化身博士》、凡尔纳写《八十天环游地球》也都有梦中命笔的传说。

④艺术创作本以形象思维见长,右脑“独创”而命笔,应不算离奇,但以逻辑思维为主的科学家,也因梦而得科学启示,似乎有点奇怪。其实深思一下也可明白,科学的发展和突破,很多时候就是要对原有的“科学”进行新的认识,甚至要否定,不太循规蹈矩的右脑往往比左脑更敢于创新、突破。我们都知道有几个著名的“科学的梦”:凯库勒因梦见碳原子跳着像首尾相咬的蛇一样的环舞,而悟出了苯分子的环形结构,从而揭开了有机化学史上光辉的一页;门捷列夫梦见元素像小孩纵横排列的队伍,揭开元素周期律的奥秘。还有笛卡尔、爱因斯坦……也都做过“科学的梦”。

⑤从梦的科学和科学的梦,我们可以领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清醒的白天不妨大胆突破陈规旧章,突破“逻辑思维”,也许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就会在“白日梦”中给我们灵感和启示。

1.为什么说梦“是大脑处理资讯的一种特殊形式”?

                                                                              

2.第②段中加点的“合‘情’合‘理’”应如何理解?

                                                                         

                                                                         

3.本文以“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为题有什么好处?

                                                                                

                                                                                

4. 文中列举了许多艺术家“梦笔生花”的故事和科学家的“科学之梦”,二者有什么共同之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3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答案:因为做梦时右脑可不受左脑干扰而独立自由地处理资讯。

2. 答案:指白天清醒时由于左、右大脑的交互制约与补充作用,人们的思维、工作和生命合乎常态。

3. 答案:既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又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并启发人们领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

4. 答案示例:共同之处:都是右脑在摆脱了左脑作用后,获得灵感和启示,有所突破和创新的结果。

启示: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限制,勇于创新。

3.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文段,完成13题。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从选文内容来看,“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具体指哪些人?

                                                                               

                                                                                

2.选文用“脊梁”比喻有自信力的中国人,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比较下列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之处。

原句: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改句: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不少。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5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答案:具体指历史上那些可称为“中国的脊梁”的人,也包括现在那些“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战斗”的人。

2.答案:运用比喻,旨在强调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对民族生存和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的中坚力量,表达了对他们的赞颂之情。

3.答案:原句是反问句,改句是陈述句。原文说明现在有自信力的人,有而且很多,语气强烈,表意更加肯定。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8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3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3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作文
2
15.38%
现代文阅读
3
23.07%
文言文阅读
1
7.69%
填空题
5
38.46%
选择题
2
15.38%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命题作文
1
7.69%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3
23.07%
人物传记类
1
7.69%
2
15.38%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7.69%
作家作品
1
7.69%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1
7.69%
病句辨析
1
7.69%
词语
1
7.69%
字形
1
7.69%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685653188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