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3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真题40080
2013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真题40080
初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13-08-16
题号
评分
一、文言文阅读 (共16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2013年·湖北省鄂州市】

(二)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11—15题。

【甲】伤仲永(节选)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划一处。(2分)

⑴余闻之也久               ⑵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即诗四句              

⑵稍稍宾客其父

⑶无从书以观            

⑷同舍生皆绮绣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钱币乞之            遇其叱咄

B.未识书具              趋百里外

C.日扳仲永环谒邑人      每假借藏书之家

D.还扬州                笔录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⑴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5.阅读这两则短文,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请写出三点。(3分)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7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

11. ⑴余闻之也/久   ⑵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每句1分,满分2分)

12. ⑴书写    ⑵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   

得到    ⑷,这里是穿的意思(每个词1分,满分4分)

13. B2分)    

14. ⑴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⑵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每句1分,有明显错误不给分。满分2分)

15. 提示:可以从博览群书、刻苦学习、诚心求教、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后天教育与成才的关系等方面来回答,言之成理皆可。(每点1分,满分3分)

2.

2013年·河南省】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

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

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异  渔人甚异之        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B.舍  便舍船             屋舍俨然

C.去  停数日,辞去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8.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19.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4分)

难度:
知识点:散文类
使用次数:14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

16C2分)

17.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不要)说魏朝和晋朝。(翻译出大意,1分;“无论”译对,1分。共2分)

18.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意思对即可。2分)

19.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  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同风光如画。  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  (多基本与世隔绝,民风淳朴。意思对即可。每对一处1分,共4分)

3.

.2013年·重庆  A卷】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节选)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是陋室                   2可以素琴           

3陶后有闻                 4宜乎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1.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3分)

                                                                         

12.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4分)

                                                                        

难度:
知识点:散文类
使用次数:13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

9.4分)(1)这 (2)调弄,这里指弹琴(只答“调弄”不给分)  3)少  4)多(每小题1分)

10.4分)(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葱茏,映入帘里。(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每小题2分)

11.安贫乐道(或“高洁傲岸”,意合即可)

12.4分)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分);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分)

4.

2013年·湖北宜昌】

   [甲]                           松风阁记(节选)

刘基

    松之为物,干挺而枝,叶细而条长,离奇而,潇洒而杜疏。故风之过之,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也。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枫飒走石;稍大,别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方舟上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颖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

与水,上下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

   【注】①挐:撑(船)。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àng dàng :天上的白气。④芥:比喻细微,微小。⑤①白:酒杯。

10.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

    (1)互相           (2)谷忘反         

    (3)上下          (4)下船          

1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急湍箭/人之所欲莫于生    B.百叫无/以为妙

    c.饮三大白/项为之       D.问姓氏/真无马邪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                               

13.填空和简答。(5分)

 (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T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1)

 (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2分)

                                         

难度:
知识点:散文类
使用次数:17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

(二)(15分)

10.4分)(1)比高  (2)看到 (3)全,部(4)到,等到    每空1分。

11.2分)A

12.(4分)(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一样。(2分,每小句1)

   (2)潮中怎么还能有这样的人!(2分)

    “焉1分,解释为“哪里”也算对;语义连贯1分。

13.(5分)(1)厌弃尘俗,向往自然。(2)

    “向往自然”写成“寄情山水”也算对。

    (2)示例:湖山夜雪(1分)

    写成“湖中赏雪图”、“雪夜赏西湖”、“湖心亭看雪”等也算对。

    (3)甲文以声音衬托幽静(以闹写静),乙文文字简练,直接写静。(2)

    每点l分。甲文写成“以动衬静”也算对。

5.

2013年·湖北省襄阳市】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虽乘御风                                                 

2余强饮三大而别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引凄异               忠之

B间千二百里           真无马邪

C哀转久               湖中人鸟声俱

D余强饮三大白       宋无罪攻之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5.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但采用的写法又有所区别:甲文采用的是           的手法,写景着“素”“绿”“清”“影”“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乙文写景采用的是          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2分)

16.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于山水,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作简要说明。(2分)

难度:
知识点:散文类
使用次数:10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

12.1)这里指飞奔的马(只解释为“飞奔的马”亦可)(2)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只解释为“酒杯”亦可)(每字1分,共2分)

13.C2分)

14.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襄”、 “沿”、“溯”必须翻译正确,译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2分)

15.大笔点染;白描。(每空1分,共2分)

16.甲文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欣赏与赞美之情,(1分);乙文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1分)。(甲文若只答“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给0.5分。2分)

本卷还有11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6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6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文言文阅读
16
100.0%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人物传记类
5
31.25%
散文类
8
50.0%
公文类
3
18.75%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空谷幽兰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