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6北京九年级上学期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期末考试81485
2016北京九年级上学期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期末考试81485
初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16-03-17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⑴-⑶题

201510月,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84岁高龄的屠呦呦,以表彰她对疾治疗所做的贡献。这位之年的女药学家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科学家。她发现的青素,对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起到显著作用。《武汉晚报》和《新闻晨报》分别以“呦呦鹿鸣,一鸣惊人”“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标题对此进行专题报道,将屠呦呦的名字与她的研究成果巧妙联系在一起。“呦呦”典出《诗经·小雅》中的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根据朱熹的注释,这里的“蒿”指的正是青蒿。“呦呦”二字和这种植物,两千多年前就以奇特的方式结下不解之缘,为现代科学研究增添了几分诗意的想。

⑴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是

Aniè

hāo

“遐”字应先写“辶”

Bnüè

hāo

“遐”字应后写“辶”

Cnüè

ɡāo

“遐”字应先写“辶”

Dniè

ɡāo

“遐”字应后写“辶”

⑵文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A.不惑B.花甲C.弱冠D.耄耋

⑶根据上文内容判断,“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中的“呦呦”指的是

A.鹿奔跑的样子B.鹿奔跑的速度

C.鹿鸣叫的声音D.鹿吃草的声音

难度:
知识点:字音
使用次数:13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二、语言表达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2015年石景山区中学生戏剧节展演活动”吸引了全区师生广泛、积极地参与。围绕“演绎经典,体味人生”的主题,师生们阅读名著,改编剧本,排演剧目,不少学校还成立了戏剧社。各校共报送27个剧目,其中11个剧目参加了展演活动。(共4分)

作为校报记者,你将采访参加展演的同学们。请你针对戏剧节的主题,设计一个有价值的采访问题

答:

下面是对参同学的采访记录。请依据采访记录,用一句话总结同学们参加展演活动的收获。(要求:用“不但……而且……”的句式,限40字以内)

学生A:在改编、排练话剧的过程中,我们反复阅读原著,更深刻地理解了作品的

内容,更细腻地感受到了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

学生B:这次展演,我们看到了其他学校的很多优点,从中吸取了不少表演经验。

答:

难度:
知识点:综合性学习
使用次数:12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⑴示例:你觉得将经典名著搬上舞台对我们的精神成长有什么意义?

示例:同学们通过参加展演活动,不但加强了对名著的感悟,而且提高了表演水平。

2.

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第⑴-⑶题。

1.刘备来到庄前,敲开门,要童子去通报。童子说孔明正在午睡。刘备急忙阻止他,叫他不要惊醒孔明。

2.刘备命关羽、张飞二人在门外等候,自己跟随童子轻轻地走进门去。

3.进门后,

 

4.张飞见刘备在阶前站着,不由火起,对关羽说:“这先生如此傲慢!等我去放一把火,看他还睡不睡!”

5.张飞说着,便要动手放火,关羽连忙劝住他。

6.刘备却一直耐心等待。过了好久,孔明才睡醒。得知刘备来访,他整衣出来与刘备见礼。

⑴上面连环画取材于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情节。

⑵连环画中第幅从侧面表现刘备的礼贤下士,对此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这样回顾:“”(用原文回答)

⑶结合前后内容,为第3幅画补写一段文字。(要求:30-40字)

答:

难度:
知识点:小说
使用次数:20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⑴三顾茅庐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⑶示例:刘备看见草堂榻上正有个人睡着,谅必是孔明,就站在台阶下静静地等着。

3.

【材料一】

每年阳历十二月下旬初始,中国北方就进入了数九寒天。从霜降  冬至)那一天算起,以后每九天记为一“九”,经过九个“九”,共计八十一天,就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为了记录“数九”的过程,古人创造了“九九消寒歌”,俗称“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数九期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同时也总结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在中国北方流传最广的“九九歌”这样唱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材料二】

“九九消寒图”是古人为了消磨漫长冬日而创造的一种既实用又雅致的数九习俗。

传说“九九消寒图”始于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他被关押大都(今北京)期间,正值数九寒天,于是他便在狱墙上绘八十一格,每日以墨涂一格,以此传达熬冬盼春  眷恋故国)的心境。《帝京景物略》则记载了与之类似的雅图:“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从中可以想见一幅素梅图完成之后的美好韵致。

杨允浮《滦京杂咏一百首》记载:“贴素梅一枝于窗间,佳人晓妆,以胭脂日图一圈,八十一圈既足,变作杏花,即暖回矣。”俊俏佳人,清晨起来对镜梳妆,以纤纤素手蘸胭脂画梅花,何尝不是画出了深闺里的柔情蜜意?待胭脂梅花铺满整幅,深闺之外,春光喜人,恍然间素梅变作正当时当令的杏花……这恐怕是只有中国才有的闺阁情趣吧?

普通人家也会悬挂消寒图,其中最简单的要数画铜钱。在纸上画出九格,每格内绘九个铜钱状的圆,共八十一个,并根据“上涂阴,下涂晴,左风右雨雪当中,圈中加圈半阴晴”的歌诀,每天用墨笔填涂,直至春天到来。

清代还诞生了“九九消寒迎春联”。如“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秋院挂秋柿秋闻秋语  秋送秋香  秋添秋思),上下联各为九个字,每字同为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冬尽则联成。

我们的先人在没有暖气、没有手机的古代,通过“画九”“写九”,将寂寞的寒冬过得有滋有味。

 

注释:①垂:“垂”的繁体字写作“”,九画。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

2.根据材料内容,说说下面这种涂法所表示的含义。

答:

3.结合两则材料,说说“九九消寒图”为什么“既实用又雅致”。

答:

4.材料中介绍了“九九歌”“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联”等数九习俗,请任选其中一种,说说它是如何体现古人的智慧情趣的。

答:

难度:
知识点:综合性学习
使用次数:17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①冬至  ②熬冬盼春  ③秋送秋香

2.这一天阴,有风,有雪。

3.“九九消寒图”①既是计算时间的日历,②又借绘画、书法、对联等典雅的文化形式③传达人们对春天的盼望之情。

4.示例一:古人在创造“九九歌”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和事物,直观地反映气候、物候变化规律和农事活动情况,既生动有趣,又将人们熬冬盼春的心情自然流露出来。同时合辙押韵、琅琅上口的语言形式,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示例二:古人独具匠心地以梅花为素材,通过每日的点染勾画,记录下送冬迎春的每个日子。寒冬将尽,春色渐满,一笔一画之间的美好期许,使枯燥的生活变得情趣盎然。

三、填空题 (共5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难度:
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10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衡阳雁去无留意

本卷还有9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4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偏难
8
57.14%
中等
5
35.71%
很难
1
7.14%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1
7.14%
语言表达
3
21.42%
填空题
5
35.71%
文言文阅读
1
7.14%
现代文阅读
2
14.28%
作文
2
14.28%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字音
1
7.14%
综合性学习
2
14.28%
3
21.42%
成语(熟语)
1
7.14%
小说
1
7.14%
课文内容理解
1
7.14%
人物传记类
1
7.14%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7.14%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7.14%
命题作文
2
14.28%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gwzwch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