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阅读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59
更新时间:2020-06-24
纠错
1.

(2019·石景山区一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建立习惯的目标是用重复来改变大脑。可是大脑会抗拒改变,除非能够大方地给大脑一些回报。如果有回报,大脑会更愿意重复一件事。大脑对改变的反应就像不带转向助力装置的汽车一样,方向盘转了好几圈,车的反应却很小。每次重复产生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可是如果不断重复下去,这些微小的变化会给大脑带来巨大的改变。当重复某个行为一段时间后,大脑就能自动完成这个过程了。你快速做出决定时,即使你认为自己在主动思考,很可能还是习惯在起作用。

  人类的大脑很稳定,不易改变。付出很少的努力就能做正确的事情,对许多人来说可望而不可即,因为他们只能看到这种稳定性的阴暗面——大脑如何强迫他们吃垃圾食品、看电视、抽烟和咬指甲。糟糕的是,这是大脑里比较顽固的部分,它会识别并重复同一模式,直到接收到不同的新指令。它的名字叫作基底神经节。大脑的另一个区域前额皮层则相当聪明。它是个可以理解长远利益和结果的管理者。心理学家大卫·诺维尔博士总结了前额皮层和大脑其他部分的区别:前额皮层以外的其他所有部分决定是什么”,而前额皮层主要决定想要什么”,比如抵抗巧克力蛋糕的诱惑,想学外语,希望身体健康,希望能写一本书,等等。它是大脑的意识部分,让大脑的其他部分喜欢上前额皮层想要的东西,就可以建立健康的新习惯。因此,坏习惯有多可怕,好习惯就有多神奇。一旦养成健康的新习惯,一切都会变得轻松起来。每天早上自动起床,吃一顿健康的早餐,然后愉快地去学习工作,而不是和大脑持久地战斗。

材料二

  说明:右图展示了意志力和动力之间的关系。图中X轴是动力水平,Y轴是意志力消耗量。当动力处于峰值时(右下角),意志力消耗量为0,可以忽略不计,这是因为本来就愿意做的事,根本无须强迫。可是当动力降为0,强烈的内心抵触意味着意志力消耗量会变得很高(左上角)

材料三

  当人有动力时,做事很容易,也不需要太多意志力,但动力很难按需培养。当你累了,生病了,感觉不在状态或只想做一些更好玩的事情时,动力还在吗?  

只有在精力充沛、思维模式健康而且没有受到强烈诱惑时,才能依靠动力成功。可该行动的时候,条件似乎远没有那么有利,人们就会决定明天再做吧。而当一种行为成为一个习惯,你会变得没有刚开始时那么情绪高涨,甚至觉得有些无聊。杰里米·迪安在《习惯:改变命运的关键力量》中指出:人们进行习惯行为时是不带有情绪的。重复不会让人兴奋起来,反而会让人趋于平静。因此,靠动力来培养习惯时反而会帮倒忙。刚开始做一件事的兴奋在最初会有很大帮助,可是等到这股劲头渐渐消失,它又会成为强大的敌人,并将意志力储备很快消耗光。

和动力不一样,意志力可以像肌肉一样得到强化。自控力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罗伊·鲍迈斯特发现:和没有进行健身的学生相比,那些花两周时间磨炼意志力以改善体形的学生在随后的自控力测试中有显著的进步。另一项研究发现:两个月的有氧运动训练为其他不相关领域内需要自控力的活动带来了进步。这些研究表明,我们能通过强化意志力来提高自己的表现。

  美国青年斯蒂芬·盖斯是个天生的懒虫。为了改变这一点,他开始研究各种习惯养成策略。最开始他计划做30分钟俯卧撑,发现根本做不到。直到有一次,盖斯心想:管它呢,随便做1个也好啊。当他开始只做1个俯卧撑的时候,事情发生了变化。做完第一个,盖斯觉得状态还不错,就继续做第二个、第三个。一整年,他都只要求自己每天做1个俯卧撑。结果是,每次做起来自然不止1个。因为没有心理负担,盖斯发现做俯卧撑的习惯就这样坚持下来了。只想着做1,就不受时间环境的限制,有时候睡不着,爬起来到地板上开始做俯卧撑。后来,盖斯如法炮制,在阅读和写作领域,也同样使用这个方法。两年后,他拥有了梦想中的体格,写的文章是过去的4,读的书是过去的10,并出版了畅销书《微习惯》。

1.从材料一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大脑的角度看,改变习惯的两个关键是    和回报,改变习惯的两个关键工具是大脑中的基底神经节和     

2.结合材料二在材料三横线处添加适当内容,使之前后连贯。

3.结合三则材料,为自己制定一个改善行为习惯的小目标,并分析它的可行性。

目标:                                             

可行性:                                             

查看答案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①重复 前额皮层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材料一,“建立习惯的目标是用重复来改变大脑。可是大脑会抗拒改变,除非能够大方地给大脑一些回报说明改变习惯的两个关键是重复和回报;“(稳定性)是大脑里比较顽固的部分,它会识别并重复同一模式,直到接收到不同的新指令。它的名字叫作基底神经节说明改变习惯的第一个关键工具是大脑中的基底神经节,“大脑的另一个区域前额皮层则相当聪明。它是个可以理解长远利益和结果的管理者”“它是大脑的意识部分,让大脑的其他部分喜欢上前额皮层想要的东西,就可以建立健康的新习惯说明了改变习惯的第二个关键工具是前额皮层。

2.示例:当缺乏动力时,意志力的消耗量就会猛涨。意志力消耗量较高时,就难以长期维持一个行为并将其培养成习惯。

解析:本题考查句意的衔接与连贯。结合上下句分析,此处填写的句子应是两句话,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句承接上文,说明动力与意志力的关系,第二句连接下文,说明意志力与习惯的关系。由上文当你累了,生病了,感觉不在状态或只想做一些更好玩的事情时,动力还在吗可知,此处介绍的缺乏动力时意志力的表现,结合材料二中的当动力降为0,强烈的内心抵触意味着意志力消耗量会变得很高回答即可。由下文只有在精力充沛、思维模式健康而且没有受到强烈诱惑时,才能依靠动力成功说明填写的第二部分内容应是意志力消耗量较高时,难以养成习惯的问题。最后精炼地整合答案即可。

3.(示例)目标:每天听5分钟英语小故事改变目前英语学习读多听少的习惯。

可行性:虽然只有5分钟,但通过日复一日的重复,微小的变化会给大脑带来巨大的改变,从而使意志力得到强化,我相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改善英语学习现状。

解析:本题考查发散思维。回答时,一要结合材料,二要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制定小目标,如每天听5分钟英语小故事,每天背一首古诗,每天坚持写50字的读书笔记,等等;然后找到材料中改善行为习惯的内容,分析其可行性,如果不断重复下去,这些微小的变化会给大脑带来巨大的改变”“重复某个行为一段时间后,大脑就能自动完成这个过程了”,即通过日复一日的重复,给大脑带来巨大的改变,强化意志力,最终改善行为习惯。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书信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书信阅读的定义
书信:
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书信由笺文和封文两部分构成。笺文即写在信笺上的文字,也就是寄信人对收信人的招呼、问候、对话、祝颂等等。书信在写法上也比较灵活,但书信还是应该遵循一定的要求:
一是必须合乎规范;
二是言之有物,通情达理。
信文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要按照常用格式写。
◎ 书信阅读的知识扩展

书信是相隔较远,暂时见不到面的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工具。书信拥有悠久的历史且世界各国的人们都有使用。书信在人类的交流与沟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手机,电话与电脑这些简单快捷的交流工具遍布全球的今天,仍有一部分人情愿使用书信来互通信息。

◎ 书信阅读的知识导图
◎ 书信阅读的特性

书信分类:
一般书信主要有家庭成员之间的家书类书信,朋友和同事之间的问候类书信、请托类书信、规劝类书信、借贷类书信、庆贺类书信等。这类书信多用于个人和个人之间。由信封和信瓤两部分组成。信封是显示于外的东西,信瓤则是信的正文。
专用书信主要有表扬信、感谢信、邀请信等。这类书信多用于单位与人、单位与单位之间。

书信的主要部分:

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1.称呼

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

 1)给长辈的信。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姓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 “师傅”。假如连名带姓,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为郑重起见,也有以职务相称的,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

5)给一个单位或几个人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给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如 XX委员会”、“XX公司”。致机关团体领导人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责同志”、“总经理”、“厂长”等。
如果信是同时写给两个人的,两个称呼应上下并排在一起,也可一前一后,尊长者在前。

上述五种场合,有时还可按特殊对象,视情况加上“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形容词,以表示敬重或亲密之情。当然,这要用得适宜,如对好友称“尊敬的”,反而显得见外,对无特殊关系的年轻女性贸然称呼“亲爱的”,那就有失检点了。


2
.正文

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节,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
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近好!”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节愉快!”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

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启始语。
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近来一切可好?”“久未通信,甚念!”之类。问候语要注意简洁、得体。

接下来便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即写信人要说的话。它可以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是叙情说理、辩驳论证等。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
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为一谈。


3
.结尾

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习惯上,它被称做祝颂语或致敬语,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要乱用。(可参见下节《常用书信用语》的“祝颂语”。)

结尾的习惯写法有两种:

1)在正文写完之后,转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再换一行写“敬礼”。

2)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词,一定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不得尾缀在正文之后。也可以在正文结尾下另起一行写“祝你”、“敬祝”,再空两格写上“安好”、“健康”等。


 
4.署名和日期

在书信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如果是写给的亲属、朋友,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儿、弟、兄、侄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部写上。而在署名之后,有时还视情加上“恭呈”、“谨上”等,以示尊敬。上述自称,都要和信首的称谓相互吻合。

日期一项,用以注明写完信的时间,写在署名之后或下边。有时写信人还加上自己的所在的地点,尤其是在旅途中写的信,更应如此。

◎ 书信阅读的知识对比
◎ 书信阅读的知识点拨

 

◎ 书信阅读的知识拓展
书信书写格式
①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否则,就会违反构段意义单一的要求,变成多义段了。
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朱宣咸插画《信》
④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⑤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在下一行写日期。
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一行书写未尽事情。
◎ 书信阅读的考试要求
暂无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
使用次数:142
更新时间:2021-1-1
加入组卷
题型:填空题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小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