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文言文阅读
>
散文类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50
更新时间:2020-07-03
纠错
1.

(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余十一二岁时,闻从叔灿若公言:里有齐某者,以罪戍黑龙江,殁数年矣。其子稍长,欲归其骨,而贫不能往,恒蹙然如抱深忧。

一日,偶得豆数升,乃屑以为末,水抟成丸,衣以赭土,诈为卖药者以往,姑以绐取数文钱供口食耳。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症亦立愈。转相告语,颇得善价,竟藉是达戍所,得父骨,以箧负归。归途于窝集遇三盗,急弃其资斧,负箧奔。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涕泣陈述,共悯而释之,转赠以金。方拜谢间,一盗忽擗砞大恸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乃不能耶?诸君好住,吾今往肃州矣。语讫,挥手西行。其徒呼使别妻子,终不反顾。盖所感者深矣。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 ①(dài):欺哄。擗砞:捶胸顿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其骨    归:        

(2)危症亦立愈  虽:        

(3)怪问其    故:        

(4)终不顾    反:                          

2.下列选项中,以罪戍黑龙江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六月息者也   

B.其境过清

C.美于徐公 

D.以是人多书假余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症亦立愈。

(2)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

4.选文表现了齐某儿子的什么性格特点?请简要回答。

5.选文为什么要写一个强盗顿足大哭往肃州的事情?

查看答案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散文类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1)使……回 (2)即使 (3)原因

(4)”,返回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1)结合语境可判断,“在文中是使动用法,“使……”;(2)“可联系《三峡》虽乘奔御风判断,即使之意;(3)结合语境即可判断,“原因的意思;(4)应注意是通假字,译为返回

2.B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B项与例句均为介词,“因为A项介词,“凭借”;C项动词,“认为”;D项介词,“

3.(1)沿途中凡买他这药丸吃的人,即使是危急不治之症也立即好了。

(2)强盗追上了他,打开匣子见到骨骸,感到十分奇怪,就问他是怎么回事。

解析: 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完成此题,先通读语句,初步把握内容,特别要留心其中的主要词语,(1)”“”;(2)”“等。

4.孝顺、有毅力、狡诈。

解析: 这道题考查理解与分析人物特点的能力。首先要明确姓齐的儿子所做的事情欲归其骨”,并且殁数年才得以实现。另外,“诈为卖药者以往的做法不可忽略。因此,应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概括,这样才能全面。

5.运用衬托的手法,从侧面表现了齐某儿子有孝心。

解析: 这道题考查理解写作手法的能力。文章主要写姓齐的儿子”,一个强盗顿足大哭往肃州’”发生在强盗了解事情原委之后,由此可辨别出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这样,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姓齐的儿子及其特点,即可领会有何作用。

(参考译文)

  我十一二岁时,听堂叔灿若公说:老家有个姓齐的人,因犯了罪被罚往黑龙江戍守边关,已经死(在那里)几年了。他的儿子长大后,想把父亲的遗骨迁回老家,可家境贫寒不能前往,(为此,)他终日蹙眉如怀有深深的忧愁。

  一天,()偶然得到了几升豆子,(他把豆子)研成细末,用水抟成丸,外面挂了一层赭石色,谎称是卖药的人奔赴黑龙江,姑且靠骗几文钱糊口。沿途凡是吃了他的药的,即便是重病也会立即痊愈。(于是人们)争相转告,(使他的药)卖出了好价,最终靠着卖药到达了戍地,找到了父亲的遗骨,用一个匣子背着踏上归程。归途中,()在丛林里碰上了三个强盗,慌忙丢弃了钱财,只背着骨匣奔跑。强盗追上他,打开匣子见到骨骸,感到十分奇怪,就问他是怎么回事。()哭着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强盗)怜悯他而放了他,还赠了他一些银钱。他正在拜谢时,一个强盗捶胸顿足大哭道:“这人如此孱弱,尚能到千里之外寻找父亲的遗骨。我这个堂堂男子汉,自命英雄豪杰,反而做不到吗?诸位保重,我也要到甘肃去(收父亲的遗骨)了。说完,他挥了挥手奔西方而去。他的同伙呼喊他,请他回家与妻子儿女告别,()连头也没回。这大概是被(齐某之子的行为)深深感动的结果啊。

=
类题推荐:
散文类
难度:
使用次数:143
更新时间:2021-07-13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醉翁亭记(节选)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选文作者是               (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第②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和太守的山水之乐。

C.第③段表现出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呈现被贬后思想极度消沉的状态。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散文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95
更新时间:2021-07-14
加入组卷
1.

阅读两段选文,回答7-11题。(15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A之思;椅桐桧柏,有B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àn:汴水。  ②余浸:支流。  ③岩阜:假山。  ④芡(qiàn):水生植物。  ⑤富:丰饶的物产。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醉翁之不在酒  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佳木而繁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竹森然以高    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陂池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深可以隐,其富⑤可以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细读甲文第二段文字,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醉翁亭春秋二季景色的特点。(2分)

   春季:_______________             秋季: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你的理解,将“江湖”和“山林”两个词语恰当填在乙文中的AB处。(2分)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11.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的感情大致相同,请作简要分析。(3分)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散文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张文俊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