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现代文阅读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03
更新时间:2021-06-22
纠错
1.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凉爽、幽暗、静谧的树林里,浓密的树冠中不时传来几声鸟鸣,抬头就能看到祖母绿、地衣灰、暗铜黄、鳄梨绿等颜色交织在一起。这便是新喀岛卖型的山地雨林,该岛是远在太平洋西南地区的狭长的热带土地,位于澳大利亚和斐济之间。岛上的大型蕨类植物公园因为园内的高大树形蕨而得名。这些树形蕨可以长到七层楼高,让整片森林笼罩在一股原始气息当中。

我走的这条小径先是上坡,不久就蜿蜓向下来到溪水边。越靠近溪水,鸟儿的鸣唱也越发响亮。我来这座岛屿,是为了看到据说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鸟 ——新喀鸦。这是一种鸦科鸟类,这个科的鸟智慧不凡。几年前,一只叫贝蒂的新喀鸦将一段金属丝掰弯做成钩子,来钩取难以够到的食物,由于这一智慧的行为,贝蒂为人们所熟知。最近,一只绰号为“007”的新喀鸦使得这个物种再次备受瞩目,它在英国广播公司2014年摄制的节目中大显身手,以迅捷的速度完成了一道极具挑战性的谜题,这道谜题由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高级讲师亚历克斯·泰勒设置。谜题包含八个独立的步骤,由各式各样的隔间和装有棍子及石子的“工具箱”组成,相关装置全都放在桌面上。此前,007见过部分装置,但这些装置的组合是它首次遇到。要顺利获得放在隔间管道里的肉,007得按照正确的步骤解开谜题。

视频中,羽色乌黑、长相帅气的 007翩翩飞来,停在树枝上,它花了点时间审视周边状况,然后飞到另一个树枝上。这个树枝系着一条绳子,绳子末端系着根小木棍——这小木棍就是谜题的第一步。007先用嘴叼住绳子,把绳子一段一段地往上拉,直到自己的喙够得着小木棍。接着它飞到桌面上,跳到装有肉的隔间旁,把小木棍插入隔间的水平洞口,想把肉扒出来。但木棍太短,它只好用这根木棍获取三个彼此分隔的箱子里的石子。007旁边还有一个隔间。里面有一全处于平衡位置的跷跷板,跷跷板上放着一根长木棍。这只新喀鸦把刚才收集到的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入隔间上方的洞口。石子的重量让跷跷极向下倾斜,长木棍顺势滑出。乌鸦叼着这根木棍把之前隔间里的肉扒了出来。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这只乌鸦只花了 2分30秒便完成了谜题。它的聪明在于:要完成这道谜题,需要理解工具不仅能用来获取食物,还能用来获取另外一件对最终获取食物有帮助的工具。 这种借助工具获取工具的行为,即元工具使用,此前只在人类和类人猿中观察到 。泰勒表示: “这意味着乌鸦能够理解工具这一抽象的概念。”而且这项任务还需要工作记忆——一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暂时(也许只有几秒钟)储存信息或思维,并且对其进行处理的能力。工作记忆使得我们在书架上找书时能够记得我们要找的是什么书,或者在掏出纸记录之前记住电话号码是什么。工作记忆是构成智力很关键的一部分,这只乌鸦显然具备这种能力。

(摘编自珍妮弗 ·阿克曼《鸟类的天赋》,沈汉忠、李思琪译)

材料二:

一只乌鸦口渴了,他来到一个水瓶前。乌鸦把喙伸进瓶口,发现里面只有一点点水,他够不到。乌鸦左顾右盼,看到地上的石子,便叼起一颗扔进瓶子,然后又叼起一颗 ……

最后,他喝到了水。

(摘编自《伊索寓言》)

材料三:

源于民间的寓言,一部分是从动物故事演化而来的。

原始人靠渔猎维持生活,和动物关系密切。人类不断熟悉它们,细致观察它们的形态、习性,并通过想像赋予动物人的性格,借以展现理想,传达事理。《伊索寓言》就是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加工整理而成的。

(摘编自沙聪颖等主编的(儿童文学》)

14 根据材料一,下列行为属于 “元工具使用”的一项是(   )

A 会挽雕弓如满月 B 直挂云帆济沧海

C 谁持彩练当空舞 D 稚子敲针作钓钩

15 科普作家珍妮弗 ·阿克曼是材料一的作者,其作品被盛赞为“以扎实的科学为基础的艺术”,结合材料举例说明你对这一评价的认识。

16 读了上面三则材料后,有同学认为寓言 “乌鸦喝水”可能真有其事,并阐述了理由。如果你就是那位同学,会列出哪些理由?

查看答案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4 D

15 答案示例: “科学”求真,追求准确性;“艺术”求美,讲究形象性:如作者关于007的实验,记录客观准确,体现了科学性。在此基础上,又用“帅气”“翩翩”“审视”“叼”“跳”“拉”“扒”等词语再现它的姿态、动作,形象生动,体现了艺术性。

16 乌鸦利用工具解决问题不是个例;实验证明乌鸦能解决比 “喝水”更难的问题;寓言“乌鸦喝水”的形成与人们对乌鸦生活习性的观察是分不开的。

【分析】

14

结合材料一 中对 “元工具使用”的定义“这种借助工具获取工具的行为,即元工具使用”理解分析。

A .意思是: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不属于“元工具使用”;

B .意思是: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不属于“元工具使用”;

C .意思是:又是谁手持着彩虹在空中翩翩起舞?不属于“元工具使用”;

D .意思是: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借助工具“针”获取工具“鱼钩”,属于“元工具使用”。

故选 D

15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科学和艺术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会有艺术的气息,而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也会融入科学的要素。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中各种现象本质和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追求准确性;科学是求真求实的,是理性的;艺术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性,是形象的理性感性结合的带有审美特征的。材料一的作者 “新喀鸦”,“鸦科鸟类”“这种借助工具获取工具的行为,即元工具使用,此前只在人类和类人猿中观察到”“这项任务还需要工作记忆——一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暂时(也许只有几秒钟)储存信息或思维,并且对其进行处理的能力”,这些专业化的语言体现了科学性;“世界上最聪明的鸟”“羽色乌黑、长相帅气、翩翩飞来”“它花了点时间审视周边状况,然后飞到另一个树枝上”等语句写鸟的外貌、动作、行为,体现出艺术性。

16

本题考查拓展性阅读与表达。结合材料一《鸟类的天赋》 “元工具使用”,材料三“原始人靠渔猎维持生活,和动物关系密切。人类不断熟悉它们,细致观察它们的形态、习性,并通过想像赋予动物人的性格,借以展现理想,传达事理。《伊索寓言》就是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加工整理而成的”和自己的理解列出理由。如:实验证明,乌鸦能够理解工具这一抽象的概念,可以利用工具解决问题。人类不断熟悉乌鸦,细致观察乌鸦的形态、习性,寓言“乌鸦喝水”的寓言由此形成。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新闻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新闻阅读的定义
新闻:
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
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的事实。
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范长江也对新闻下了一个定义,“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 新闻阅读的知识扩展
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消息和通讯。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 新闻阅读的特性

新闻的结构: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①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
②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③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④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⑤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六要素
:(也就是记叙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即五个“ W ”和一个“H” 即Who(何人) 、What(何事) 、When(何时)、Where(何地) 、Why(何因)、How(如何)。
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6个因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特点:

及时性、真实性、简洁性、影响力。

写法:
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评论等。

◎ 新闻阅读的知识对比
新闻、消息、通讯比较:
1.新闻:
也叫消息。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
新闻也分公众新闻和小道新闻等。
2.消息:
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
3.通讯:
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 新闻阅读的知识点拨
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
1、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
2、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
3、分析新闻思想内容。
4、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5、评价新闻的社会功用。
6、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
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类似作文审题;而“揣摩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迅。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
而通迅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新闻的基本要求,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
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 新闻阅读的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特点: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
2、掌握新闻结构的五大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3、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
4、培养在阅读中筛选信息的能力。
5、能拟写新闻标题,导语,一句话新闻。
◎ 新闻阅读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了解/识记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易考
分值比重:1.7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难度:
使用次数:148
更新时间:2020-12-08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列文本,完成小题。

(文本一)

新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后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是一种先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少数患者出现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但也有无症状感染者,这一类人要特别引起人们的警惕。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和多脏器衰竭等,危及生命。2020年爆发的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冠状病毒感染而引发的肺炎,冠状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王冠状,因而被命名为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 37 天的潜伏 期,最迟不会超过 14 天,新型冠状病毒在潜伏期就已经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若发现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或疑似患者一定要第一时间隔离,以免再感染其他人。

有研究表明,当今人类新发传染病 78%与野生动物有关或者来源于野生动物。滥食野生动物,不仅会带来健康隐患,对公共卫生安全也造成巨大风险,最终伤害的往往是人类自己。深刻的教训、沉重的代价,一次次敲响警钟:病从口入绝不是开玩笑。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各种野生动物本应万类霜天竞自由,不应成为人类舌尖上的美味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一些地方之所以滥捕滥食野味现象屡禁难止,除了吃野味进补等错误观念作祟之外,法制不完善、执法不严格、监管乏力等也是重要因素。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自然分布的脊椎野生动物达 7300 余种,然而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管理范围较为有限。此外,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利润高、违法成本低等问题也很突出。这些导致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存在较大灰色利益空间,一些人为牟利不惜铤而走险。

(文本二)

截至225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45604例(湖北41660),其中重症病例8752例(湖北8326),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9745例(湖北20912),累计死亡病例2715例(湖北2615),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8064例(湖北65187),现有疑似病例2491例(湖北2067)。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647406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79108人。

(文本三)

(文本四)

目前明确的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其中飞沫传播是最主要的。不论有症状的病人还是处于潜伏期的病人均是传染源。包裹着病毒的唾液随着喷嚏和咳嗽传播到空气中,接触其他人的黏膜传播。一般情况下,打喷嚏所喷发的唾液会形成100040000粒飞沫高速喷出,最远传到8米之外;咳嗽可以喷出1000-2000 粒飞沫,最远6米;即使是平静的说话每分钟也会产生大概500粒飞沫,传播距离最远可以到达2米。即使你的黏膜没接触到病毒,但你的手接触沾上了这些病毒,再揉眼、挖鼻、摸嘴等,就有可能把病毒带至粘膜,病毒也会感染你。因此,防止新冠病毒的传染措施之一是戴口罩。

目前我国的医用口罩主要有普通级别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手术室等有创操作环境常用的医用外科口罩和防护级别最高的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跟医用外科口罩虽然都有95%的细菌过滤率,但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不能过滤颗粒物,不能防止血液的穿透,而医用外科口罩可以有30%以上的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也防止血液的穿透。医用外科口罩中间层的熔喷布经过驻极处理,对病毒起到静电吸附阻隔的作用,而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中间层熔喷布质量较差或无喷层,有些也未经过驻极处理,对病毒阻隔效果较差。

口罩的过滤材料是熔喷布,它是超细静电纤维布,由聚丙烯材料制成,有很好的过滤和屏蔽功能,可以通过静电吸附的原理来阻隔病毒、粉尘进入呼吸道,如果长时间处于湿度较大的环节中,熔喷布的静电吸尘能力会被破坏,从而降低口罩的过滤效率,导致防护效果降低。同样,用水洗或者用高温蒸煮,也会使熔喷无纺布的静电吸附功能丧失。

1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一些地方之所以滥捕滥食野味现象屡禁难止,吃野味进补的观念作祟、法制不完善、执法不严格、监管乏力等是其主要原因。

B飞沫传播是指患者带有病毒的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等被人吸入导致感染。因此你只要不正面对着人说话,就不会受到感染。

C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截至到411日,全球有200多个国家有确诊病例。海外国家二月份的确诊病例较少,三四月份确诊病例增多。

D新型冠状病毒在潜伏期就已经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除了要第一时间隔离病毒感染患者或疑似患者外,还要警惕无症状感染者。

2结合(文本一)的内容,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个定义。

3请简要概括(文本二)中反映的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患病及治疗情况。

4揣摩加点的词语,说说其表达作用。

有研究表明,当今人类新发传染病 78%与野生动物有关或者来源于野生动物。

5假如你的妈妈将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蒸煮消毒后反复使用,你觉得这种做法可行吗?请说明理由。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94
更新时间:2020-12-08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新华社北京109日电 随着北半球进入秋冬季节,疫情防控迎来了更为严峻的考验,疫苗的研发再次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国庆期间,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人数突破了3600万,累计死亡人数也已超过100万。海外疫情正在二次暴发,英国、法国等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均创新高。新冠疫苗被认为是能够赢得这场人类抗疫之战的最关键武器,研发进度备受关注。

据世卫组织86日数据显示,目前在世卫组织正式登记在册进行开发的165种新冠疫苗中,有139种处于研发初期,26种进入临床测试阶段。6种疫苗已经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其中3种来自中国。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团队研发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目前正推进三期国际临床试验。并已具备大规模量产的能力。

材料二:国际上正在研发的各类疫苗对照表。

减毒活疫苗

活病毒疫苗

重组蛋白疫苗

病毒载体疫苗

mRNA疫苗

DNA疫苗

抗原生产

体外

体外

体外

体内

体内

体内

早期研发速度

较快

较慢

较快

较快

优点

免疫原性强持续时间长

早期研发速度快

免疫原性强产品质量稳定

可呈递多种抗原递送效率高

可呈递多种抗原不会长期留存

可呈递多种抗原免疫时间持久

缺点

研发速度慢筛选难度高

不良反应未知,风险高

对抗原要求高

技术成熟度不高有生物学风险

技术成熟度不高可能发生不良反应

技术成熟度不高过长时间的留存有安全隐患

1材料是一则新闻,有位同学打算用对偶句为其拟一个标题,但只完成了一半,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疫情防控迎来严峻考验,_____________

2陈薇院士团队选择研发重组蛋白疫苗,从材料二中判断,他们优先考虑的三项是(  

A研发速度        B质量稳定性    C安全性            D研发难度大小 E.技术成熟度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31
更新时间:2020-12-08
加入组卷
1.

(材料一)

病毒与细胞相互搏杀

病毒想繁殖下一代,手段只有一个:靠细胞。具体手段,就是想办法把自己的“DNAexe”“RNAexe”执行程序植入细胞,让细胞执行自己的指令,指挥各种蛋白质机器,利用细胞里的资源来复制自己,最后造成细胞凋亡,病毒复制品冲出细胞壁,播向世界。这个鸡贼手法,是不是很眼熟?是的,计算机病毒程序(通过大量复制令计算机失灵的程序)也是这么操作的。简陋的病毒,生活、繁衍都仰仗一个比自己高级得多的操作系统——“细胞。所有病毒都是靠入侵细胞、复制和传播自己而存在的。

但是,如果细胞只默默承受这一切,那早就被病毒消灭了。细胞并没有任病毒宰割,它也有对付病毒的办法——变异。细胞复制自己,会出错,这就是变异。通过变异,有些细胞就变得让现有病毒没空子可钻了。于是,容易感染病毒的细胞慢慢凋亡了,不容易感染病毒的细胞则活了下去。细胞复制自己会出错,复制病毒当然也会出错——也就是说,病毒也会变异。于是,能骗进新细胞的病毒才可以继续传播。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这场几十亿年的攻防战和军备竞赛中,双方不断升级改造,结果是:细胞的免疫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病毒变异种类越来越复杂,入侵手段也越来越鸡贼

(节选自2020年第9期《百科知识》)

(材料二)

理性防护,口罩适合最重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口罩成为了被抢购的稀缺品,特别是N95口罩,简直成了当前最抢手的防护用品。出门必须戴口罩,口罩必戴N95”似乎成为了很多人的共识。防范疫情,不仅要佩戴口罩,更要正确地佩戴口罩。

但佩戴什么样的口罩要基于个人暴露于疾病的风险来考虑。

不同情况下,需要佩戴的口罩是不一样的。身体健康的普通人没有必要把N95口罩作为标配,外出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就可以了。对于疑似患病或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不能佩戴带有单向呼吸阀门的口罩,否则不能阻隔自身病毒向空气中传播。而对于处于高风险环境中的医护人员,由于他们时刻与病患密切接触,因此必须佩戴防护级别更高的医用防护口罩。

(节选自人民健康网)

1下列对病毒繁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毒只有把自己的“DNAexe”“RNAexe”植入细胞,才能繁殖出下一代。

B病毒必须利用细胞里的资源,才能复制自己,才能繁殖出大量的病毒。

C病毒入侵细胞后,能让细胞执行自己的指令。离开了细胞,病毒就无法生活、繁衍。

D病毒和细胞在不断变异的较量过程中,病毒的升级改造比细胞强大得多。

2下列对相关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语言读起来有生动之感,(材料二)的语言读起来则偏向平实。

B(材料一)第段划线句中,攻防战指的是细胞和病毒的相互搏杀;军备竞赛指的是细胞和病毒相互升级自己的功能和手段。

C(材料二)第段划线句中的似乎删掉后意思不受任何影响,语言也更简洁。

D(材料一)中,两处出现的鸡贼一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病毒狡猾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两则材料看,人类和病毒的攻防战将是长期的,人类的科技也必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步。

B计算机病毒程序和生物病毒的繁殖原理极其类似,所以我们需不断升级计算机程序以防止病毒。

C为了防止新冠病毒的感染,我们都应佩戴防护级别更高的医用防护口罩。

D(材料二)第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上文人们重视戴口罩过渡到下文如何合理佩戴口罩。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曹雅墨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