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文言文阅读
>
散文类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96
更新时间:2023-01-15
纠错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 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 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 有误 的一项是(

A 中的 ,根据其偏旁是 ,可推测其意与 相关。

B 空游无所 中的 ,运用组词法,可解释为 依傍

C 不可知其 中的 ,以成语 源远流长 来印证,可知其意为 源头

D 隶而 中的 ,通过勾连 择其善者而从之 中的 ,可理解为 学习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作者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来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物。

B .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如 蒙络摇缀 一句,连用四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树枝藤蔓的各种姿态。

C .作者停留潭上, 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的环境,让他感觉闲适宁静。

D .本文写景善用比喻, 斗折蛇行 写岸势, 犬牙差互 写溪身,巧妙而贴切。

11 .下面的链接材料表明了对游记写作及游览的一种观点,请简要概括。你是否赞同链接材料中画线部分对《小石遭记》的分析?请简要评析。

【链接材料】

古人游记,写尽妙景,不如不写尽为更佳;游尽妙境,不如不游尽为更高。盖写尽游尽,早已境味索然,不写尽不游尽,便见余兴无穷。 篇中遥望潭西南一段,便是不写尽妙景;潭上不久坐一段,便是不游尽妙境。

(节选自清代孙琮《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 · 卷二)

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散文类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D    9 .( 1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2 )(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走。 10 B    11 不写尽不游尽(或:留白、言已尽而意无穷)。 示例 1 :赞同。遥望潭西南一段,所见之景极多,但作者只写了溪身和岸势,(或:作者只写了潭西南方向之景,未写其他方向之景)这就是不写尽;潭上不久坐一段,作者游了小石潭之后,即无心再游,这就是不游尽。

示例 2 :不赞同。遥望潭西南一段,见溪流却不知其源,这应是不游尽;潭上不久坐一段,只写了对环境的感受,未写内心的贬谪之愁,这应是不写尽。

【解析】 8 .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的理解。

D 通过勾连 择其善者而从之 中的 ,可理解为 学习 ’” 表述有误, 择其善者而从之 中的 ,可理解为 学习 ,而 隶而从者 意思是跟着同去的人, 跟从、跟随

故选 D

9 .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 )句重点词语: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见,看见;下,向下;尤,格外,特别;清冽,清凉。

2 )句重点词语: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俶尔,忽然。

10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A.“ 文中作者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来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物 表述有误,联系文章内容可知,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来描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物;

C.“‘ 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的环境,让他感觉闲适宁静 表述有误,作者观鱼后坐潭上,在 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的环境中感到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反映了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

D.“‘ 斗折蛇行 写岸势, 犬牙差互 写溪身 表述有误,联系文中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的内容可知, 斗折蛇行 写溪身, 犬牙差互 写岸势;

故选 B

11 .( 1 )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时,认真审读材料,抓住重点语句进行提取概括。通过材料中 古人游记,写尽妙景,不如不写尽为更佳;游尽妙境,不如不游尽为更高。盖写尽游尽,早已境味索然,不写尽不游尽,便见余兴无穷 的内容可知,表明了对游记写作及游览的 不写尽不游尽 的观点。

2 )考查对链接材料的理解和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解答时,围绕链接材料中 不写尽不游尽 的观点和 篇中遥望潭西南一段,便是不写尽妙景;潭上不久坐一段,便是不游尽妙境 的评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即可。不论是否赞同,均应表明观点,结合文章内容作答,并言之有理。

示例一:赞同。文章第三段写 西南而望 ,只突出溪水若隐若现、岸势参差不齐,并没有写清楚其源头,此所谓 写尽妙境,不如不写尽为更佳 ;第四段写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表明作者一行并没有游尽小石潭,此所谓 游尽妙境,不如不游尽为更高

示例二:不赞同。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只描写了溪流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却没有描写或探究它的源头,这应是不游尽;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指描写了作者对环境的客观感受,没有触及自己被贬后内心的失意和凄苦之情,这应是不写尽。

【点睛】参考译文:

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 ( 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 ( ) 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
类题推荐:
散文类
难度:
使用次数:143
更新时间:2021-07-13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醉翁亭记(节选)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选文作者是               (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第②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和太守的山水之乐。

C.第③段表现出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呈现被贬后思想极度消沉的状态。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散文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95
更新时间:2021-07-14
加入组卷
1.

阅读两段选文,回答7-11题。(15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A之思;椅桐桧柏,有B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àn:汴水。  ②余浸:支流。  ③岩阜:假山。  ④芡(qiàn):水生植物。  ⑤富:丰饶的物产。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醉翁之不在酒  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佳木而繁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竹森然以高    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陂池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深可以隐,其富⑤可以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细读甲文第二段文字,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醉翁亭春秋二季景色的特点。(2分)

   春季:_______________             秋季: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你的理解,将“江湖”和“山林”两个词语恰当填在乙文中的AB处。(2分)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11.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的感情大致相同,请作简要分析。(3分)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散文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王乐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