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1九年级下学期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期末考试19844
2011九年级下学期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期末考试19844
初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21-1-1
题号
评分
一、作文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四川地震发生之后,全国各地都开展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活动。请以“献爱心”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难度:
知识点:命题作文
使用次数:10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评分标准自定。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回答问题。

①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的确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解读。比如你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等等。

②在这样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经常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还需要读书吗?还需要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

③实际情况是,现在在中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理由”也可以举出很多。可是我想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而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更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

④至于为什么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

⑤当然,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文化的诞生。现在仍有很多人把现代化和“西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是一种过时的看法,不应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营造全民族的阅读风气,而首当其冲的,是营造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1.作者在文中并没正面回答②段中的两个问题,为什么?

2.精读④段,回答问题。

①写出本段的中心句。

②作者说“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请举例证明这种观点。

③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除了选文谈到的好处,还有其他好处吗?请写出来。

3.结合选文,谈谈当前我们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7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示例:通过阅读文章,读者就能对两个问题做出判断,所以不用回答。

2.①至于为什么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

②示例:孟子的观点“以民为本,舍生取义”就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

③示例:吸取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3.示例:应该收拾好自己的文化主体,归纳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融在一起。

2.

阅读《一碗馄饨》,回答问题。

①那天,她跟妈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钝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开始掉了下来!

⑨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

2.文中加点的两个“又”字的作用各是什么?

3.文中第⑦自然段中用“疲惫不堪”、“露出了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4.第⑥自然段为什么独句成段?

5.请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对选文第⑨段的理解。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3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记叙了女孩与母亲发生争吵后,在一位老婆婆的开导下,真正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

2.第一个“又”字,表明女孩与母亲发生的争吵不止一次,从而反映出女孩对母亲的误解之深。第二个“又”字,是第二次流泪的意思,表现出女孩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

3.表现出母亲对女儿的担忧和见女儿回来后的欣喜,从而突出母亲爱女情深。

4.突出了女孩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起强调作用。

5.要求:结合自身经历谈理解。例:我们在生活中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却不注重体会这种恩情,也不加以珍惜,反倒因为别人的一句问候或收到别人的一份小礼物,而感动不已。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感激别人的时候也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3.

阅读《故乡》选文,回答问题。

这来的是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中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做灰黄,而且加上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底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花,浑身瑟缩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只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润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啊!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但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做声。他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上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1.第一段文字从几个方面描写中年闰土的形象?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什么?

2.第一段文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仿佛石像一般”是神态描写,充分写出了闰土                         

4.为什么“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

5.《故乡》文末,作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0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从身材、脸色、眼睛、衣着、手五个方面描写的。这样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闰土生活的困苦、劳动艰辛。

2.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这样写更能突出在痛苦生活煎熬下,中年闰土饱经忧患,生活极度穷困,整日在磨难中挣扎。

3.精神的麻木

4.①闰土的变化太大了。         ②一声“老爷”刺痛了我的心

5.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公输》选文,回答问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悦。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之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

于鲁(                   ②请之(   

而去之(                      ④不可谓知类   

2.下面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知不争                   ②杂然前陈者

B.①公输盘楚造云梯之械  ②吾从北方闻之

C.①愿借子杀                       ②呼尔而与

D.①吾义不杀人            国不以山溪之险

3.翻译句子:

①夫子何命焉为?

②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4.墨子与公输盘一见面,向他提出了怎样的请求?墨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让公输盘答应他的请求?(用原文回答)

5.墨子抓住公输盘哪句话加以批驳?

6.“公输盘服”一句中的“服”字有何作用?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8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①出发,起身  ②解释    ③放弃    ④明白事理

2C

3.①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②损失不足的而争夺有余的。

4.①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②请献十金。

5.吾义固不杀人。

6.“服”字表明了墨子的论说有理有力,使公输盘无话可说。

四、填空题 (共1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12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7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7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作文
1
5.88%
现代文阅读
3
17.64%
文言文阅读
1
5.88%
填空题
12
70.58%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命题作文
1
5.88%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3
17.64%
人物传记类
1
5.88%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
1
5.88%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5.88%
作家作品
8
47.05%
国内文学作品
1
5.88%
字音
1
5.88%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张子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