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21年上海市语文中考试题含解析
2021年上海市语文中考试题含解析
初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21-07-31
题号
评分
一、作文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第 7版)对“有意思”有这样一种解释:有意义,耐人寻味。生活中的人、事、物,大多如此。

请以 “比看上去更有意思”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

难度:
知识点:命题作文
使用次数:22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范文:

比看上去更有意思

抚摸着光滑的书皮,细腻的触感带来些惬意。封面看上去很有意思:两个獠牙的拱门中有颗巨大球体,尘土飞扬,天空中也迸发出黄色火焰,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和想象。

然而,比看上去更有意思的是,我的初心就藏在这本《三体》中,蕴含着星辰大海。

与《三体》相逢的场景像一幕有意思的戏剧。 “嘭”的一声,三本包装精美书就这么放在我眼前,定睛一看,一个熟悉的名字 —— 《三体》。虽然我对这本书已早有耳闻,是本巨作,但我真的能读懂吗?况且初三不应该疯狂刷题,查缺补漏吗?哪有空看书?我将信将疑地看着老师,他的解释同给我这套书一般耐人寻味:哪有不看书就能懂得其中趣味的道理?

深沉的情思,总得历经时间的酝酿,才能显出韵味,比看上去更有意思。我读完《三体》后,才懂得老师的心意。平时极其重视成绩的他,但他心中仍然期望每个学生心中有诗和远方,志向高远。这不仅是他有爱的初心,更是意义深厚的教诲。

正如老师那句耐人寻味的劝谏,我重新理解了父母的期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袭来,我下意识的用余光一瞟:母亲正怒气冲冲地盯着我看,我心头一紧,来不及收起书桌上铺展的空白试卷,测试卷上密布的红叉是如此灼眼。我和母亲彼此都没有出声,我装作沉浸在《三体》中 ……只听轻微的脚步声渐渐消失,但一股温暖的气息留存下来。

有意思!为何一向严苛的母亲,没有对我的 “不务正业”勃然大怒呢?我想,卷子的厚与薄、试题的对与错,并非是衡量我努力与否的标准。父母期待在学有所成之外,我能找到专注且喜爱的事,比看上去更有意思的是,一份厚望。

阅读的魔法继续生效着。依稀记得《三体》中的一个片段:三轮巨大的太阳,在天空中围绕着一个看不见的原点,缓缓转动着,像一轮巨大的风扇将死亡之风吹向大地。 “风扇”转动,带来一次短暂的日出日落,大地也发出暗红色的光芒,呈现出一幅令人疯狂的地狱之美。每当我看到这儿,都会不由得被其震撼。原来我仍然具备孩提时无所顾忌的想象力,仍然能被宏大的想象所震撼,而不是我常挂嘴边的调侃:“现实一点,刷题才是头等大事。”童心,是我心中的底色。比看上去更有意思的是,得有意义。

回想起《三体》当中那震撼人心的场景,人类即便深感自己的渺小也会不断追求希望。这深深地点燃了我的初心,面对呼啸而来的未来,中考也好,高考也好,我都能奋力一搏。

此番体悟,超越了看的简单维度。这是理想与生活给予我的偏爱,更离不开老师与父母对我的关怀,也感谢历经岁月洗练的自己一直牢记着初心。比看上去更有意思的人生路,更值得求索。

【详解】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一、审题。从题目而言,导语部分着重对题干中 “有意思”的作了阐释:有意义,耐人寻味。这种阐释加强了导语的指向性,与题目主干联系更紧密。作文题目中的“有意思”就是指“有意义,耐人寻味”,而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有乐趣,感兴趣、吸引人。这部分内容就在题目中的“看上去”,题目中的关键词是“有意思”,比看上去“更”有意思引导考生进行深入挖掘什么是“有意思”,为什么比看上去更有意思。题中的“更”字激发考生从直观的生活场景,经由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知过程,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既能让考生结合实际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写出自己的“意思”,又给考生高水平的发挥留下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效引导考生发现蕴藏于日常生活中的“意味深长”之处,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与心理习惯。

二、选材立意。作文时应该叙述一件既有乐趣,感兴趣又有意义,耐人寻味的一件事。不能只盯着 “有乐趣、感兴趣、吸引人”,而忽略了“有意义,耐人寻味”。选材时可以选取“有乐趣,感兴趣”的相关素材,并在作文中叙述成“比看上去更有意思 ( 有意义,耐人寻味 ) ”的样子。可以通过披沙拣金去发掘本来看上去没有什么意味的平凡事的意义,大到世界风云中出现了解气解恨的事情,国家大事里有某项科技新成果;小到参加了一场兴奋的活动,讲述自己做成一件得意的事情;或者看到别人做成了自己认为了不起很痛快的事情;甚至,看一场向往的精彩比赛,听一次动人心弦的演讲,跟小伙伴谈一场各人的理想志愿,实现一次向往已久的旅游……都不得不赞一下“这事,比看上去更有意思”!

二、知识综合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学校开展 “用优秀寓言故事滋养心灵”主题活动,你所在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要创作一个课本剧 —— 《我与愚公相遇在 2021年》。

1 为配合课本剧演出,小组同学要做一幅海报,以下最适合作海报宣传语的一项是(

A 线条的舞蹈 力量的旋律

B 农夫荷锄立 老少话桑麻

C 立下移山志 开辟新天地

D 劳动的身影 理想的憧憬

2 小组同学查阅了创作课本剧的若干方法,你认为 不适合 本次创作的 两项 是( )(

A 认真地阅读原作 B 确立剧作主题

C 颠覆人物的形象 D 设计矛盾冲突

E. 拟写个性化台词 F. 追求离奇情节

3 为突显 “用优秀寓言故事滋养心灵”的主题,体现 积极昂扬的时代精神 ,小组同学正在设计课本剧的结尾,请你将以下台词补充完整。

愚公:孩子, 2021年的今天,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山”,你该怎么做?

我: ____________________

(掌声响起)

难度:
知识点:语言应用场景
使用次数:27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C

2 CF

3 爷爷,我遇到了学习困难之 “山”,我要发扬您的移山精神,攻坚克难。

【分析】

1

《愚公移山》是《列子》中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立志挖山,坚持不懈,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 以及 “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 。所以 C “立下移山志、开辟新天地”最适合做海报宣传语。故选C。

2

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改写的时候注意保留原意,不能改得面目全非。课本剧的特点: 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剧本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 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 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由此理解, C项“颠覆人物的形象”与F项“追求离奇情节”不适合本次创作。故选CF。

3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根据对故事的理解,在课本剧的结尾,面对愚公的问题,表达出自己的感悟,注意体现积极昂扬的时代精神。如:愚公爷爷,我遇 到了 “贪图玩乐”“颓废”之山,我会以您为榜样,激起斗志、立志学习、坚持不懈。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郑和的远航

①郑和下西洋的路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那条通往遥远海岸的探索之路是中国人长期远洋航行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②郑和远航的成功,强大的导航能力是关键。

③首先要归功于指南针和罗盘等定向技术的运用。从历史资料可以知道,郑和船队_____能够借助潮汐、洋流和季风, 掌握了综合运用罗盘指向、物标定向等复杂的航海技术。

④其次,是航海图的绘制与使用。《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 现存最早 的航海图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虽略显粗糙,但已经可以提供很准确的航道指引了。船队绘制了 40幅海图,涉及530多个地名,所标地名包括东非海岸的16个城市。海图对一些重要城市、岛礁、山脉等的位置与特征作了详细标注。这是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图,正是这套航海图,导引着郑和船队在惊涛骇浪中驶向一个又一个目标港。

⑤“牵星术”这一天文定位技术的运用,也是郑和船队顺利远航的法宝。此技术通过观察夜间星斗位置,并结合罗盘定向来提高测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确度。直到20世纪,还有国家在采用这种技术。

⑥除了强大的导航能力,郑和船队在组织协调方面同样体现了高水平。相对人类航海史上的其他创举,郑和下西洋,不仅时间比他们早,规模也比他们大得多。郑和每次远航,都以多艘大中型船只为主体,组成为数一二百艘的庞大混合船队,随行更达两万人之多,而后来哥伦布的船队只有3艘船,乘员只有88名。远洋船队有宝船(船队中的大中型船只)、粮船、马船、战船(护航船只)等,在没有电子通信技术的情况下,尤其在夜晚漆黑的大海上,众多船只之间能够做到前后联系,航向协调,需要极高的沟通、组织能力。

⑦此外,在船只的设计上,我们可以领略到六百多年前中国高超的造船技术。郑和宝船中的大型船只,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长150多米,宽60多米,船体深12米,载重量1000吨左右。一共有4层,可容纳上千人。船上有9根桅杆,可挂12张帆。这样的船,就是放到今天,也是大制作。

⑧郑和船队导航技术之先进、组织协调之有效,都是同时代其他远航活动无法比拟的,明代的舰船建造水平在当时世界上也是一流的。郑和远航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发展到14、15世纪时,不仅国力强大,科技水平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位置

1 根据上下文,填入第 ③段画线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仅 而且 B 即使

C 虽然 但是 D 因为 所以

2 根据第 ②—⑥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3 ④段加点词“现存最早”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请加以分析。

4 从全文看,第 ⑦段不能删除,请简述理由。

难度: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28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A

2 1)强大的导航能力(导航技术之先进)(2)定向技术的运用(3)天文定位技术的运用(4)高水平的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协调之有效)

3 “现存最早”说明《郑和航海图》是目前世界上保留下来的航海图中最早的,限定了时间和范围(不排除特殊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 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郑和远航成功的原因 ,而第 ⑦段用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当时中国高超的造船技术也是郑和远航成功的原因,使说明内容更充实,也与“明代的舰船建造水平在当时世界上也是一流的”相照应,故不能删。

【分析】

1

本题考查文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能够借助潮汐、洋流和季风”这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得到的知识,“掌握了综合运用罗盘指向、物标定向等复杂的航海技术。”这是对复杂技术的运用,前后形成递进关系。其中A是递进关系,B是假设关系,C是转折关系,D.是因果关系。故选A。

2

本题考查文章结构和内容概括。概括郑和远航成功的原因。第 —— ⑥段共分两个部分,第② —— ⑤段为一部分,意思是郑和远航的成功,得益于强大的导航能力。第⑥段为第二部分,由“除了强大的导航能力,郑和船队在组织协调方面同样体现了高水平。”可以看出郑和远航成功得益于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所以第(1)空填“强大的导航能力”,第(4)空填“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第③ —— ⑤段是第②段说的强大的导航能力的具体方面,第③段“首先要归功于指南针和罗盘等定向技术的运用。”可以看出第一个方面是定向技术的运用,第④段“其次,是航海图的绘制与使用。”可以看出第二个方面是航海图的绘制与使用,第⑤段““牵星术”这一天文定位技术的运用,也是郑和船队顺利远航的法宝。”可以看出第三个方面是天文定位技术的运用。所以第(2)空填“定向技术的运用”,第(3)空填“天文定位技术的运用”。

3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赏析。答题格式一般为:词语意思 +句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现存最早”是一个限制性词语,在这个限定之内,《郑和航海图》是目前世界上保留下来的航海图中最早的,可能还有更早的,但还没有发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第 ⑦段“此外,在船只的设计上,我们可以领略到六百多年前中国高超的造船技术。”说明当时的中国拥有高超的造船技术,说明这高超的造船技术也是郑和远航成功的原因,没有坚固的船只,根本就无法远航。船的大小尺寸、载重量都以具体的数字列出,与第⑧段“明代的舰船建造水平在当时世界上也是一流的。”相照应,故不能删除。

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朱伯的“玩具诊所”又来了新客人。“几岁啦?”朱伯推了推眼镜,做术前询问。问年纪,是朱伯接待所有“小朋友”的第一件事情。

②年轻时,朱伯是研究所里做什么都要精益求精的工程师。 后来,他开了间“玩具诊所”,专门修补上了年头的玩具:毛绒娃娃、火车侠、奥特曼……成为玩具修复师以来,朱伯早上8点起床,有时忙到晚上12点,至今已修复了数千个玩具。他喜欢叫玩具患者为“小朋友”,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故事。

③这次接待的“小朋友”是一只叫灰灰的小熊,它的绒毛因为被反复抚摸已不再立体,一条胳膊还裂了道口子。灰灰今年33周岁,是主人丽丽4岁生日那天,父亲送的礼物。从此以后,灰灰就一直在主人身边,跟着她走南闯北。父亲去世后,灰灰的意义更不一样了。它也有了生命的存在,有年龄,有性别,有情绪,有生长变化,就像家人一样。

④丽丽和灰灰的相处甜蜜温馨,数十载的陪伴成为最珍贵的记忆。来找朱伯前,她犹豫要不要给灰灰做一次大手术,后来还是决定只做简单修复。

⑤狭长楼梯尽头的房间里,朱伯已经在准备微创手术了。工作台上放着两盏台灯,铁盒里放着钩针、剪刀、断线器、修毛器等“手术器械”。像侦探福尔摩斯一样,他在房间里整理思路,用放大镜观察、甄别、判断,拍三视图搞清“病因”,挑选颜色相近的绒线,尽量保留记忆的痕迹。

⑥手术开始了,朱伯把灰灰握在手里,小心翼翼地抚摸,时不时和灰灰聊两句。他弓着身子,眯起眼睛穿针引线,细细地缝合灰灰胳膊上裂开的口子。灯光洒下来,空气里充满温柔的专注。

⑦回溯玩具修复这份职业的开端,还是朱家的“内需”。朱伯修复的第一个玩具是儿子的“北极熊”,修了三次、儿子都不满意。“嘴巴不对,这不是我的明明了”,儿子抱怨。原来玩具还被儿子取了名字。自认手巧的朱伯不服气,再三琢磨,多次打样,一直到孩子满意。

⑧灰灰的胳膊缝合后、接着进入清洗程序。 “修玩具啊,复杂得 一塌糊涂 ” 朱伯感慨。通常,年纪越大的玩具越难清洗,但朱伯自有一套秘诀。只见他在40℃左右的温水中加入“独家试剂”,先将灰灰浸泡3分钟,再用刷子小幅度来回刷洗,一盆清水慢慢地变黄。“独家试剂”没有碱性成分,能分解上面的污渍,同时不会对绒毛产生伤害。洗完后的风干过程也很有讲究,温度要保持在25℃,湿度50%,吹风机、暖炉、温度计等缺一不可。

⑨“动的都是一点点,你看不出来,我看得出来。”朱伯说。每一个缝合修补的玩具背后都是一个失而复得的童年,修玩具不仅是技术上的修复,更是心理褶皱的抚平。

⑩两小时过去了,手术很成功。朱伯用小牙刷在灰灰的两颊上轻轻地梳理,因为反复抚摸而塌陷的绒毛又竖了起来, 它圆乎乎的脸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悄悄漾起了笑意

“哎呀,这样微笑就回来了,你看是不是? ”朱伯带着上海味的普通话温柔软糯,还有几分笑意。丽丽端详了一阵,小心翼翼地在灰灰胸口系上蝴蝶结。

她的童年回来了。

1 ⑧段加点词“一塌糊涂”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

2 概括朱伯修复小熊的经过。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梳理绒毛

3 对第 ⑦段插叙的作用分析 不恰当 的一项是(

A 交代朱伯从事这份职业的起因。

B 表现父子矛盾,增加了可读性。

C 突出了玩具对孩子的情感价值。

D 补充背景材料,避免平铺直叙。

4 分析第 ⑩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5 请为本文选择合适的标题,并简述理由。

A.玩具修复师    B.童年回来了

难度:
知识点:小说
使用次数:12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难以说清

2 缝合胳膊 清洗吹干(风干)

3 B

4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小熊修复后可爱的样子,表现朱伯技艺的高超,以及修复小熊后的欣慰之情。

5 A “玩具修复师”点明了主人公朱伯的身份;与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致;“修复”一词还隐含了对朱伯精益求精和人文精神的赞美。

B “童年回来了”题目具有文学色彩,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与结尾形成呼应;突显朱伯修复玩具的意义;也是对朱伯精益求精和人文精神的赞美。

【分析】

1

本题考查词语含义。注意结合语境理解。 “一塌糊涂”指乱到不可收拾;糟到不可收拾。结合第⑧段“灰灰的胳膊缝合后、接着进入清洗程序。‘修玩具啊,复杂得一塌糊涂。’朱伯感慨。通常,年纪越大的玩具越难清洗”可知,细致的缝合之后紧接着是复杂的清洗程序,可见修复“年纪大”的玩具,其程序之多、过程之讲究、难度之大,因此“一塌糊涂”在文中指的是修玩具的过程很复杂,难以说清。

2

本题考查文章情节的梳理与概括。朱伯修复小熊的经过在文章第 ⑥至第⑩段,找出关键词句进行提炼作答。

一空:根据第 ⑥段“他弓着身子,眯起眼睛穿针引线,细细地缝合灰灰胳膊上裂开的口子”,可概括为:缝合胳膊。

二空:根据第 ⑧段“灰灰的胳膊缝合后、接着进入清洗程序”“洗完后的风干过程也很有讲究”,可概括为:清洗吹干(风干)。

3

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文章第 ⑦段是一段插叙,介绍了朱伯开始从事玩具修复这份职业的缘由。修了三次,儿子都不满意甚至抱怨,但“自认手巧的朱伯不服气,再三琢磨,多次打样,一直到孩子满意”,从中可以看出朱伯对工作的精益求精、自信、有耐心,以及对孩子深沉的父爱。因此选项 B “表现父子矛盾”的分析不恰当。故选 B

4

本题考查语句的赏析。首先分析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 “漾起了笑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修复后的小熊鲜活可爱的样子;联系前文“两小时过去了”“用小牙刷在灰灰的两颊上轻轻地梳理,因为反复抚摸而塌陷的绒毛又竖了起来”,可知小熊能重新“漾起了笑意”离不开朱伯高超的技艺,画线句子从侧面烘托出了朱伯技艺的高超;“笑”字营造出轻松的氛围,结合下文的“‘哎呀,这样微笑就回来了,你看是不是?’朱伯带着上海味的普通话温柔软糯,还有几分笑意”分析,这句话衬托出朱伯修复好小熊后的欣慰之情。

5

本题考查为文章拟写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标题,不仅能吸引读者,夺人眼球,而且能正确而生动地概括全文。此题答案不唯一,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即可。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玩具修复师朱伯每天修补各式各样的玩具,每个玩具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朱伯凭借他高超的技艺,不仅修复了玩具,还修复了无数的童年回忆。

选项 A “玩具修复师”直白清晰,直接点明了主人公朱伯的职业身份;“玩具修复”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文中“年轻时,朱伯是研究所里做什么都要精益求精的工程师。后来,他开了间‘玩具诊所’,专门修补上了年头的玩具:毛绒娃娃、火车侠、奥特曼”“修玩具不仅是技术上的修复,更是心理褶皱的抚平”可知,“修复”一词还表现出朱伯对工作的精益求精,以及作者对他人文精神的赞美之情。

选项 B ,在朱伯心中,他把每个玩具患者都称为 “小朋友”,“童年回来了”这一标题富有文学色彩,吸引读者兴趣;与结尾“她的童年回来了”相呼应;结合文中“每一个缝合修补的玩具背后都是一个失而复得的童年,修玩具不仅是技术上的修复,更是心理褶皱的抚平”可知,这一标题还点明了朱伯修复玩具的意义 —— 修补玩具,修复 “一个失而复得的童年”,也是对朱伯精益求精和人文精神的赞美。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成化丁酉,王端毅公恕来巡抚云南,不挈僮仆,惟行灶一,竹食箩一,服无纱罗,日给惟猪肉一斤,乳豆二块,菜一束,酱醋水皆取主家结状, 无所供。其告示 “欲携家僮随行,恐致子民嗟怨, 是以不恤衰老,单身自来 。意在洁己奉公,岂肯纵人坏事 ”云云。人皆录辞而焚香礼之。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 无所供 __________ 2)其告示 __________

2 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因此不顾及自己年老体衰,未成家就前来。

B 因此不顾及自己年老体衰,独自一人前来。

C 因此不照顾年老体衰的家人,独自一人前来。

D 因此不照顾年老体衰的家人,未成家就前来。

3 从文中看,王恕不带家僮随行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文章体现了王恕 _______________ ”的品质。

难度:
知识点:历史事件类
使用次数:23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另,另外

2 B

3 担心引起百姓抱怨 洁己奉公

【分析】

1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作答时先理解整句话的意思,再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 )另外没有什么供给的东西。更:另,另外。

2 )他的告示上说。云:说。

2

本题考查句子翻 译理解。翻译时,必须遵循 “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是以:因此。恤:顾及。单身:独身一人。自:自己。

A.“单身”的理解错误,单身不是未成家。

B.理解正确。

C.“恤”“衰老”的理解错误,“恤”顾及的意思,“衰老”指自己的年老体衰。

D.“恤”“单身”理解错误。

故选 B。

3

本题考查分析内容概括人物形象。抓住关键句子回答。根据 欲携家僮随行,恐致子民嗟怨 可知,王恕不带家僮随行的原因是担心引起百姓抱怨;根据 意在洁己奉公,岂肯纵人坏事 可知,文章体现了王恕洁己奉公的品德。

【点睛】

译文:

明宪宗朱 见深生化丁酉年间,王恕到云南做巡抚,不带一个书童与仆人,只带领一个可移动的炉灶,一个盛事物的竹筐,穿的没有罗纱衣服,每天吃的只有一斤猪肉,两块乳豆腐,一捆菜,酱、醋、水等生活用品都是自己从主人家获取,另外没有其他供给的东西了。他发布告示说:(自己)想携带家眷仆人随他同行,恐怕招致百姓的怨愤,因此不顾及自己年老体衰,独自一人前来。打算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哪里肯放纵别人坏了大事 ”等等。人人都记录他的话语,点燃香火表示恭敬,以礼相待。

本卷还有2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7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5
71.42%
偏难
2
28.57%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作文
1
14.28%
知识综合
1
14.28%
现代文阅读
2
28.57%
文言文阅读
2
28.57%
名句默写
1
14.28%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命题作文
1
14.28%
语言应用场景
1
14.28%
科普类文本阅读
1
14.28%
小说
1
14.28%
历史事件类
1
14.28%
人物传记类
1
14.28%
名篇背诵综合
1
14.28%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姑姑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