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 最恰当 的一项是( )
①在汉字发展史上,汉字的整理规范如影随形,体现出人为改进对汉字自身演变规律的密切呼应。
②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有两种力量推动着汉字的演变发展,一种是汉字自身的演变规律,另一种是人为的改进。
③两种力量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汉字以全新的面貌步入了21世纪,而愈加以近乎完美的姿态承担着传承传播中华历史文化的使命。
( 摘自《光明日报》雷黎明、王玉蛟《汉字历史,规范汉字的根基》 )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① C . ①③② D . ②①③
B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
② 先从总的方面提出:两种力量推动汉字演变发展; ③ 再紧承上句,介绍两种力量导致汉字获得什么样的发展; ① 再从汉字外形的演变发展进一步介绍到汉字的整理规范,与上句构成递进关系。所以 ②③① 层层递进,逐层深入。
故选 B 。
成语积累。
地气是地中之王,是土地山川赋予的灵气。春日地气还阳,冰雪消融,春风带暖,送来 __ ❶ __(鸟儿叫,花儿飘香。形容春天美好的环境和景色)的气息,人被春意鼓荡,深吸一口气,好像收纳了天地的新风,神清气爽。夏天,地气旺盛,林间的树木草叶粗壮了,饱满充沛,__ ❷ __,人在盛夏得了饱满地气的滋养,精神健旺。秋天,地气浓重,以丰收承载万物,当秋意拂过,稻花飘香,瓜果成熟,让人沉醉,__ ❸ __(留恋美好的事物而忘了归去)。冬天,地气收缩,隐而不发,树木不声不响,动物们__ ❹ __,人从山川雪野获得了一种力量,君子的力量,君子引而不发。一季有一季的风味,我们在沉寂中认识到生命的另一种壮阔。
( 摘自《人民文学》 胡竹峰《地气》,有删改 )
(1) 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 ❶❸ 处的成语。
❶ ____________ ❸ ____________
(2) ❷❹ 处成语填写 正确 的一项是( )
A .郁郁葱葱 屏息敛声 B .遮天蔽日 屏息敛声
C .遮天蔽日 销声匿迹 D .郁郁葱葱 销声匿迹
(1) 鸟语花香 ( 或花香鸟语 ) 流连忘返
(2)D
【解析】( 1 )
本题考查成语理解。
鸟语花香 ( 或花香鸟语 ) :鸟儿叫,花儿飘香,多形容春天魅人的景象。
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 1 )根据括号中 “ 鸟儿叫,花儿飘香。形容春天美好的环境和景色 ” 的解释,可知,此处应填 “ 鸟语花香 ”( 或花香鸟语 ) ;
( 2 )根据括号中 “ 留恋美好的事物而忘了归去 ” 的解释,可知,此处应填 “ 流连忘返 ” 。
( 2 )
本题考查成语使用。
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生机勃勃的样子。
遮天蔽日: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
❷ 处,根据 “ 夏天,地气旺盛,林间的树木草叶粗壮了,饱满充沛 ” 语境,此处应填 “ 郁郁葱葱 ” ,排除 BC ;
屏息敛声: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
❹ 处,根据 “ 冬天,地气收缩,隐而不发,树木不声不响 ” 可知,此处应使用 “ 销声匿迹 ” ,排除 A ;
故选 D 。
默写。
① 《诗经 · 蒹葭》的前四句是:蒹葭苍苍, ________ 。所谓伊人, ________ 。
②“ 峰回路转 ” 一词常常让人联想起陆游《游山西村》中的: ________ , ________ 。
③ 李白在《行路难》的结尾处表达自己远大志向的句子是: ________ , ________ 。
④ 辛弃疾的《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开头两句: ________ , ________ 。把镜头定在了军营之中,这是词人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情景。
⑤ 子在川上曰: “________ , ________ 。 ” 时间就像流水匆匆,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珍惜青春。
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注意 “ 复、帆、济、沧、挑、营、逝、斯、昼 ” 等字的书写。
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撰写一则校园新闻。
时间: 5月6日
地点: ×××学校体育场
事件:举行学校第 15届运动会开幕式
运动会主题:拥抱阳光 一起向未来
参加人员:全校师生
示例:
我校第 15 届运动会开幕
本报讯: 5 月 6 日,我校第 15 届运动会开幕式在学校体育场举行,全校师生参加了开幕式。此次运动会以 “ 拥抱阳光 一起向未来 ” 为主题,倡导青少年积极主动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魄,做阳光少年。
【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新闻。运用所给材料,用新闻的形式写出来即可。注意六要素不能遗漏。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写法以叙述为主兼或有议论、描写、评论等。
示例: ××× 学校举行第 15 届运动会
本报讯: 5 月 6 日, ××× 学校第 15 届运动会在学校体育场举行,全校师生参加了开幕式。本界运动会的主题是 “ 拥抱阳光,一起向未来 ” ,意在引导大家积极主动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强健体魄,用美好的姿态奔向未来。
初秋行圃 ①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 ② 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注: ① 行圃:指在园子里散步。 ②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5 .下面对诗歌理解 有误 的一项是( )
A .诗歌前两句写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正催着园子里树上的蝉鸣叫。
B .诗歌的后两句写蝉鸣仿佛就在身边,可是去寻找时,蝉却不鸣叫了,就好像是知道有人来找它。
C .这首诗用寥寥数语描写了初秋时节夜晚的情致,同时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感受。
D .这首诗极为平淡,却充满诗情画意,而且蕴含理趣。
6 .本诗写作手法多样,请你作简要分析。
C 6 .写景与叙事相结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语言平淡(朴实),情味悠长,充满诗情画意;视觉与听觉结合,富有情趣和理趣。(意思对即可)
【解析】 5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C. 根据文题 “ 初秋行圃 ” ,诗文首句 “ 落日无情最有情 ” 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初秋时节傍晚的情致,而非 “ 夜晚 ” ;
故选 C 。
6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理解。
“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 意思是:落日看来好像无情却最有情,催促千树万树上的蝉在傍晚时一齐鸣唱。 “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 意思是:听着声音近在咫尺,却无法找到它们,一旦寻到它的近旁,却又没有了声响。据此可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手法是写景与叙事相结合;
前两句中的 “ 有情 ” 和 “ 催 ” 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
“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 ,写自己循声找蝉的情态,语言平淡(朴实),情味悠长,充满诗情画意;
“ 落日 ”“ 万树 ” 是所见, “ 蝉鸣 ” 是所闻,可见视觉与听觉结合,富有情趣和理趣。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夏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