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0四川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学业考试19023
2010四川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学业考试19023
初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21-1-1
题号
评分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回答15题。

父子应是忘年交

冯骥才

①儿子考上大学时,闲话中提到费用。他忽然说:“从上初中开始,我一直用自己的钱缴学费。”我和妻子都吃了一惊。我们活得又忙碌又糊涂,没想到这种事。

②我问他:“你哪来的钱?”

③“平时的零花钱,还有以前过年的压岁钱,攒的。”

④“你为什么要用自己的钱?”我犹然不解。

⑤他不语。事后妻子告诉我,他说:“我要像爸爸那样一切都靠自己。”于是我对他肃然起敬,并感到他一下子长大了。那个整天和我踢球、较量、打闹并被我爱抚的捉弄着的男孩儿已然倏忽远去。人长大不是身体的放大,不是唇上出现的软髭和颈下凸起的喉结,而是一种成熟,一种独立人格的出现。但究竟他是怎样不声不响、不落痕迹的渐渐成长,忽然一天这样的叫我惊讶,叫我陌生?是不是我的眼睛太多关注于人生的季节和社会的时令,关注那每一朵嫩苞一节枯枝一块阴影和一片阳光,关注笔尖下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和每一个词语的准确,因而忽略了日日跟在身边却早已悄悄发生变化的儿子?

⑥我把这感觉告诉给朋友,朋友们全都笑了,原来在所有的父亲心目中,儿子永远是夹生的。

⑦对于天下的男人们,做父亲的经历各不一样,但做父亲的感觉却大致相同。这感觉一半来自天性,一半来自传统。

1976年大地震那夜,我睡地铺。“地动山摇”的一瞬,我本能地一跃,扑向儿子的小床,把他紧紧拥在怀里,任凭双腿全被乱砖乱瓦砸伤。事后我逢人便说自己如何英勇的捍卫了儿子,那份得意,那份神气,那份英雄感,其实是一种自享——享受一种做父亲尽天职的快乐。父亲,天经地义是家庭和子女的保护神。天职就是天性。

⑨至于来自传统的做父亲的感觉,便是长者的尊严,教导者的身份,居高临下的视角与姿态……每一代人都从长辈那里感受这种父亲的专利,一旦他自己做了父亲就将这种专利原原本本继承下来。

⑩这是一种“传统感觉”,也是一种“父亲文化”。

⑾我们就是在这一半天性一半传统中,美滋滋又糊里糊涂的做着父亲。自以为对儿子了如指掌,一切一切,尽收眼底,可是等到儿子一旦长大成人,才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对他一无所知。最熟悉的变为最陌生的,最近的站到了最远,对话忽然中断,交流出现阻隔。弄不好还可能会失去他。

⑿人们把这弄不明白的事情推给“代沟”这个字眼儿,却不清楚每个父亲都会面临重新与儿子相处的问题。

⒀我想起,我的儿子自小就不把同学领到狭小的家里来玩,怕打扰我写作。我为什么不把这看作是他对我工作的一种理解与尊重?他也没有翻动过我桌上的任何一片写字的纸,我为什么没有看到文学在他心里也同样的神圣?我由此还想到,照看过他的一位老妇人说,他从来没有拉过别人的抽屉,从不对别人的东西产生过好奇与艳羡……当我把这些不曾留意的许多细节,与他中学时代就自己缴学费的事情串联一起,我便开始一点点向他走近。

他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里边有很多发光的事物。直到今天我才探进头来。

⒂被理解是一种幸福,理解人也是一种幸福。

⒃当我看到了他独立的世界和独立的人格,也就有了与他相处的方式。对于一个走向成年的孩子,千万不要再把他当做孩子,而要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男人。

⒄我开始尽量不向他讲道理,哪怕这道理千真万确,我只是把这道理作为一种体会表达出来而已。他呢,也只是在我希望他介入我的事情时,他才介入进来。我们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闯入,不指手画脚,这才是男人间的做法。我深知他不喜欢用语言张扬情感,崇尚行动本身;他习惯于克制激动,同时把这激动用隐藏的方式保留起来。

⒅我们的性格刚好相反,我却学会用他这种心领神会的方式与他交流。比方我在书店买书时,常常会挑选几本他喜欢的书,回家后便不吭声的往他桌上一放。他也是为我这样做事。他不喜欢添油加醋地渲染,而把父子之情看得天地一样的必然。如果这需要印证,就去看一看他的眼睛——儿子望着父亲的目光,总是一种彻底的忠诚。所以,我给他翻译的埃里克·奈特那本著名的小说《好狗莱希》写的序文,故意用了这样一个题目:忠诚的价值胜过金子。

⒆儿子,在孩提时代是一种含意。但长成人后就变了,除去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之外,又是朋友,是一个忘年交。而只有真正成为这种互为知己的忘年交,我们才获得圆满的做父子的幸福,才拥有了实实在在又温馨完美的人生。             (选自《译林》,有删改)

1.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解释题目中“忘年交”这个名词。

2.选文除去第⒆段分为三部分,下面是第二部分的起止段,正确的一项是(   

A.⑥—⑾                              B.⑦—⑾

C.⑦—⑿                              D.⑥—⑿

3.当“我”认识到“代沟”不足以阻碍父子之间成为“忘年交”后,“我”与儿子是怎样相处的?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4.选文中有许多或形象生动或意蕴深刻的句子,请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们活得又忙碌又糊涂,没想到这种事。(结合下文理解作者——冯骥才在“忙碌”什么?对什么“糊涂”?)

2)“地动山摇”的一瞬,我本能地一跃,扑向儿子的小床,把他紧紧拥在怀里,任凭双腿全被乱砖乱瓦砸伤。(句中加点的动词表现了父亲的什么?)

3)他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里边有很多发光的事物。(“我”儿子具体有哪些“发光的事物”?)

5.围绕问题探究:你与你的父母是忘年交吗?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下面一个问题来回答。(要求:说真话、心里话,50字左右)

①若是,你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与作者有哪些相同点?还有哪些不同点?

②若不是,你希望你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向冯骥才学习什么?

③若介于两者之间,你的父亲在教育子女上有哪些闪光处?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改进?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6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不设统一答案,与下列两个示例意思接近亦可。

示例一:年龄或辈分不同的人之间结成的知心朋友。(词典解释)

示例二:除去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之外,成为互为知己的朋友。(文意诠释)

2B

3.①不要再把他当做孩子,而要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男人。②开始尽量不向他讲道理,哪怕这道理千真万确,我只是把这道理作为一种体会表达出来而已;③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闯入,不指手画脚;④学会用心领神会的方式与他交流。

4.(1)“忙碌”:原文句子回答——“我的眼睛太多关注于人生的季节和社会的时令,关注那每一朵嫩苞一节枯枝一块阴影和一片阳光,关注笔尖下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和每一个词语的准确。”    或概括回答——忙于工作(写作)。

“糊涂”:原文句子回答——“忽略了日日跟在身边却早已悄悄发生变化的儿子”;“自以为对儿子了如指掌,一切一切,尽收眼底,可是等到儿子一旦长大成人,才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对他一无所知。”  或概括回答——对儿子的一切不了解(一无所知)。

2)表现出作者做父亲的天职——天性——天经地义是家庭和子女的保护神。或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一种心灵感应(父子连心)——爱子心切,无所畏惧。

3)发光的事物:自小就不把同学领到狭小的家里来玩,怕打扰我写作;没有翻动过我桌上的任何一片写字的纸;从来没有拉过别人的抽屉;从不对别人的东西产生过好奇与艳羡;自己缴学费。(2分,任意答对其中之二即可得满分)

5.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要求符合题意,语句通顺。

答题要点:①不要再把我们当做孩子,父子、父女或母子、母女应该像两个大人,是朋友关系,是平等民主的;②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指手画脚;③做事不强迫、不逼迫;说话不武断、不粗暴;④用心平气和或心领神会的方式与我们平等地交流,而且还是客观的。

2.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1~3题。

小议读书    刘熙武

①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从本质上讲,就是读者的心灵和上下古今的伟大智者的心灵进行对话。但真正要把书读好,需搞明白三个问题。

②一是为什么读书。这是读书“入口处”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纵观天下读书人,一般有两种读书心态:出于实用和出于兴趣。实用性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手段,以适应工作、职务需要和追求财富等为目的。兴趣性读书则是出于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和知识世界,提高个人素质。现在的许多学生不知道为何读书。只是为了考个好学校,将来找个好工作,属于被动地学习,这是对读书目的严重扭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之一。

③二是读什么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是无法穷尽的。庄子有言:“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矣。”要减少读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增强针对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读经典。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有生命力的,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可以穿越时空的东西。反复读经典,每次心得和收获都不一样。他读《红楼梦》读了5遍,圈点阅读《资治通鉴》17遍;温家宝总理读《沉思录》近100遍,天天都在读,这就是经典。有些东西当时看来是经典,过一段时间再看,还是经典。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等等都具有永恒的真理价值。

④三是如何读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一百本书而不思考,不如思考着读一本书。前人也不是完人,也有认识偏颇的地方,甚至错误的地方。有些观点或论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正确的,用新的视角来审视,可能是不合时宜的;也有些观点或论断,结合新的实践或新的元素是可以创新发展的。所以,我们读书要边读边思,于不疑处有疑,善于存疑,敢于存疑,然后进行深度思考,形成自己的学问。不仅要思考其中的思想内容,最重要的是掌握蕴含其中的思维方法,掌握了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人就有了力量。

⑤最后,要善于活化知识。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取知识,但零碎的、没有系统的知识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这就需要活化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系统。人的大脑好比电脑,脑子里存储了大量的零碎的知识,如果不去消化、理解和运用,无非是在脑容量里多占了点空间而已,这样的知识越多,你的内存越小,反应越慢,脑子容易僵化。知识是冰,是死的,而智慧是水,是活的,只有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才是到达了读书的真境界

(节选自2009-12-19《光明日报》,有删改)

1.标题《小议读书》肯定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其理由是什么?

2.从选文的结构和分论点的角度完成下列两题。

(1)第②③④段这三个论述语段能否颠倒一下顺序?为什么?

(2)用简洁的语言回答读书要“读什么书”和“如何读书”。

3.第⑤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0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其理由是:首先,从形式上看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仅仅是一个短语;其次,它仅仅是一论题,规定了作者的写作范围,没有表达作者对读书的见解和主张。

2.(1)不能。其理由是:它符合我们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或它有一个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体现了议论文论证思路的严密性。(判断错误,该题不得分;判断正确,不讲理由,也不得分)

(2)读书要读经典;读书要边读边思边疑,掌握蕴含其中的思维方法(答出前一分句也可得分)。

3.比喻论证法。证明了读书要善于活化知识。

3.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13题。

闲话白菜     钱国宏

①白菜是南北方一种极其普通的蔬菜。别看它普通,闲暇时,弄一桌“白菜宴”,既解馋又养生。

②白菜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据考证,自从有人类以来,它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种类北方有胶州白、北京青白、天津绿、东北大矮白菜、山西大毛边等;南方有乌金白、蚕白菜、鸡冠白、雪里青等。

③白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菜中之王”美称。用于炖、炒、熘、拌以及做馅、配菜都可以,故俗语云:“肉中就数猪肉美,菜里唯有白菜鲜。”

④白菜除作为蔬菜供人们食用之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古代医书《名医别录》里记载:“白菜能通利胃肠,除胸中烦,解酒毒”。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白菜汁,甘温无毒,利肠胃,除胸烦,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嗽”,并说“冬汁尤佳”

⑤白菜食法颇多,从烹调方法上看,无论是炒、熘、烧、煎、烩、扒、涮、凉拌、腌制,都可做成美味佳肴,如果同鲜菇、冬菇、火腿、虾米、肉、栗子等一起烧,还可以做出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菜肴。用新鲜猪肉末制成丸子,再加大白菜红烧,这是河南地区有名的“大白菜烧丸子”。把干辣椒节过油炸,然后用醋与白菜块同炒,这是有名的“醋溜白菜”。东北有道名菜就叫“栗子烧白菜”,这道菜的特点是汁鲜味美,酥烂适口,红白黄三色相间,色、香、味兼备。此外,还有“奶汁靠白菜”、“如意白菜卷”等等一系列菜肴。

⑥总之,白菜食用方法很多,仅入书的就有数百种,在东北,吃得最普遍的还是炖白菜汤和炖酸菜。东北人喜欢把白菜渍成酸菜,酸菜炖火锅、炖大骨头成为了东北人引以为豪的家常菜。酸菜炖大骨头端上桌后,香气缭绕,热气腾腾,骨头肉颤巍巍,丝丝缕缕,泾渭分明;酸菜晶莹剔透,油花闪烁,让人举箸之际,耳边油然想起东北腔席卷四方的断喝:“翠花,上酸菜!”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1.1514版,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白菜的三种特征。

2.第④段中画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画直线的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任意选作一题)

1)“据考证,自从有人类以来,它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句中的据考证能否删掉,为什么?

2)“白菜食用方法很多,仅入书的就有数百种。”句中的若换成全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7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药用价值。

2引用的说明方法。通过引用古代医书使“白菜除作为蔬菜供人们食用之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更有说服力。

31)不能去掉。其理由是:“据考证”是根据资料考核证实并作出了一定的结论,说明“白菜栽培历史悠久”不是凭空捏造。若去掉,有可能让人觉得是杜撰的,体现不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密性、准确性)。(判断错,该题不得分;判断正确,不讲理由,也不得分)

2)“仅”表范围小的副词,表示“白菜食用方法”只限制在“入书”范围内,不包括还没入书的(意思接近亦可)。“全部”表范围大的副词,表示没有遗漏,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合(意思接近亦可)。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回答12

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

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垂棘,一座山的名称,盛产玉石。②虞(yú),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西。③虢(guó),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④宫之奇,虞国的谏议大夫。⑤德,恩德。⑥取,攻占。

1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假道于虞而伐虢              ②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1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①晋献公从虞国借道来攻打虢国    ②晋国攻下虢国之后,军队在返回途中灭掉了虞国。 

2.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与下列示例意思接近亦可。

示例一  唇亡齿寒。即任何事物都是密切相关、利害相关的。

示例二  贪图小利,牺牲对方,其结果必然是因小失大,自取灭亡。

示例三  假途灭虢。指以借道为名行灭国之实的计谋。

2.

阅读下列课内文言文,回答1~3

【甲】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子墨子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故称布衣。

B公输盘设攻城之机变   九:九种(攻城的方法)。

C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D在宋城上而待楚     :入侵。

2.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挺剑                      行十日十夜至于郢

B杀臣,不能绝也              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夫专诸刺王僚也              子墨九距之

D.仓鹰击殿上                  子墨之闻,起

3.下列各项是对两则文言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表现的都是面对强敌,要避免战争除了理直气壮、义正辞严、不畏强暴外,更重要的是艰苦的实践精神,只有把道义与实力结合,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B.【甲】文“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根本原因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C.【乙】文楚王“吾请无攻宋矣”是因为“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D.【甲】【乙】两文从写作方法看都用了对比手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读后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把下面课内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3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B   2A    3B

4.①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②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三、填空题 (共8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16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21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21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现代文阅读
3
14.28%
文言文阅读
2
9.52%
填空题
8
38.09%
作文
2
9.52%
选择题
6
28.57%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3
14.28%
人物传记类
2
9.52%
其他
1
4.76%
材料作文
1
4.76%
国内文学作品
1
4.76%
命题作文
2
9.52%
作家作品
4
19.04%
1
4.76%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4.76%
病句辨析
1
4.76%
成语(熟语)
1
4.76%
词语
1
4.76%
字形
1
4.76%
字音
1
4.76%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钟凤英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