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
要求:1.请先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完成题目,然后写一篇作文。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3.作文中不能出现考生所在地名、真实姓名及学校校名。
略
画
要求:1.请以“画”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3.作文中不能出现考生所在地名、真实姓名及学校校名。
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寂静除夕夜
梅朝霞
①除夕之夜,为什么整个村庄像熟睡一般寂静?
②每当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20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③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
④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很快在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亲还时不时对这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她平日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她误会成枪声),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碗,直至声嘶力竭动弹不得。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
⑤春节临近了,按乡村规矩小年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除夕夜放鞭炮则是一年好运的预兆。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姥姥心力交瘁,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放,省得你们的母亲接二连三地发作,我实在是怕了。”
⑥我们居住的院子前后约有九排七八十户人家。我们从头一排开始,每到一户姐弟四人便一字儿排开,齐齐下跪,告诉他们母亲的病情,乞求他们少放一次鞭炮。就这样我们不过走了十多户人家,人们便一传十,十传百,再后来家家户户都陆续出来人了。围拢来的乡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跪,一位年长的大妈抱起我,含泪道:“苦命的孩子,不用磕头了,我们不放鞭炮,一个也不放。”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⑦三十那天,吃过晚饭后,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应对即将面临的灾难。先是将乡亲们偷偷援助的家什一一转移到母亲够不着的地方,然后让年幼的我上床休息,躺在被里的我怎么也睡不着。只听姥姥轻声吩咐8岁的二姐守前门,11岁的哥哥守后门,她和姐姐则设法招架母亲。
⑧时间一分一秒地慢慢过去,我终于熬不住睡着了。也不知过了多久,公鸡的啼鸣声将我唤醒。那一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始终未曾响起,整个村庄熟睡一般鸦雀无声。好心的人们为了不让我们这个风雨飘摇之家雪上加霜,摒弃了几千年来流传的习俗,竟然连除夕也没放鞭炮。
⑨以后的日子好过得多,被判刑15年的父亲只关了一年便得以平反昭雪。父亲出狱前母亲奇迹般康复了。再后来政府又补发了父亲的工资,并将我们全家迁居城镇。我们就此告别了那一方乡土,告别了那些善良的人们。
⑩20年过去了,岁月的流水冲淡了许多记忆,但是,那个寂静的除夕夜却令我永生难忘,乡亲们善良的义举时时感染着我。熟识的人都说我特富同情心,因为我被乡亲们关爱过。我深深懂得,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也会给别人带来终生的慰藉,一如我,一如我们全家。
⑾我再次遥望远方,默默祈祷:愿你们永远平安。
(文章有删改)
1.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第⑧段“好心的人们为了不让我们这个风雨飘摇之家雪上加霜”中“风雨飘摇”写出了我们家怎样的境况?
3.第⑧段“那一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始终未曾响起,整个村庄熟睡一般鸦雀无声”,乡亲们在除夕之夜都未放鞭炮,这表现了乡亲们怎样的品德?
4.第⑦段“躺在被里的我怎么也睡不着”,睡不着的我会想些什么呢?请写下来。(不少于50字)
5.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第⑩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6.读完文章后,请你写下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1.答案:①开篇点题。②用疑问句开头,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同时引出所要叙述的内容。
2.答案:接二连三的灾难让我们家陷入了困境之中【或父亲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判刑15年,母亲因刺激而疯,衰老的姥姥带着4个孩子艰难度日。】
3.参考答案:表现了乡亲们淳朴,善良无私,善解人意。
4.答案提示:扣住“我”担心、惧怕的心理来写。
5.参考答案:一个小举动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给人带来的慰藉是终生的。
6.答案提示:只要学生能扣住文章内容提问题,言之有理即可。(注意:所提问题应是一个完整问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沙尘暴与沙尘源
①沙尘暴的形成有三种主要因素:第一,大风;第二,对流层低层强烈垂直;第三,当地地理环境中存在着丰富的沙尘源。我国有两大沙尘暴多发地区:一是西北地区,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二是华北地区,这里的沙尘暴直接影响首都北京的安全。
②我国沙尘暴日益严重,从沙尘源的角度看,主要是土地不合理开发和不合理耕作所致。由于人口的增加以及有关方面管理的不到位,西北、华北地区土地大量开垦,草原过度放牧,自然植被严重破坏,形成了大量裸露、疏松、干燥的土地并被风蚀,潜在着大量的沙尘源。
③当大风来到的时候,被风蚀土壤中的粗粒子在距地表高度1—2米的范围移动。而大量细小颗粒悬浮于风中,顺风位移到几百公里以外,形成大的尘埃团并引起空气质量问题。悬浮颗粒对空气和土壤质量的破坏都很大。扬尘使能见度降低,污染空气,损坏财物,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而同时这些细小粒子又是土壤中最肥沃的部分,其有机质和氮元素的含量是原土壤的两倍。
④研究的结果表明,沙尘中的大量悬浮颗粒主要来自农田。这是我国传统的耕作方法所造成的。传统的耕作方法要求对土壤进行多次的耕翻、犁耙,以造成一个疏松的耕层。然而正是如此,土壤便得不到保护,这是水土流失和严重风蚀的重要根源。所以,防治沙尘暴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减少和控制农田的风蚀,要利用生长的作物和作物残茬来保护农田。这就关系到对我国传统的耕作方法的否定。
⑤据此,防御沙尘暴的主要措施就是推广农田免耕法。免耕法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翻耕,将作物残留于地表的一种改良的、集约的、防御水蚀和风蚀的耕作方法。免耕法耕作体系取消了许多传统的耕作作业,如耕翻、犁耙、整地等。作物残留物的覆盖能有效地减少直接作用于土粒的风力,又能改善土壤表面状况,提高土壤抵御风蚀的能力,限制土壤的颗粒运动。
⑥2001年由农业部资助,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进行了1100亩农田的免耕试验成效显著。通过实验,我们不但看到了免耕治理的积极作用,而且还发现免耕种植具有较大的增产节支的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降低种地成本。免耕播种减去了传统耕作的耕翻、犁耙和整地等环节,每亩节约费用18—20元。二是保墒蓄水、苗全苗壮。免耕播种土壤翻动较小,有利于保蓄土壤水分。免耕播种比传统播种提前出苗7—15天。三是作物增产。小麦的免耕种植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增产率达45.48%。
(文章有改动)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请简要分析第②段划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选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第⑥段使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4.近几年,西双版纳的环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为了让北回归线以南的这块唯一的绿洲永远长青,请用你的智慧为西双版纳的明天出谋划策。
1.答案:本文说明了沙尘暴形成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2.答案要点:连用两个“不合理”,突出强调了不科学的开发和耕作是形成沙尘源的主要原因。
3.答案:逻辑顺序。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写出两个即可得分。)
4.答案提示:内容涉及如保护森林,防止水土流失,合理利用耕地,退山还林等,言之有即可得分。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4月18日,在玉树州孤儿学校的板房里,正在灾区调研慰问的胡锦涛总书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并领着孩子们大声朗读。胡锦涛总书记这句话,极大地鼓舞了灾区的孩子和群众,成为激励他们建设新家园的强大精神动力。
(记者:江书程、周泽山等)
材料二:“现在,我们正在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确保学生正常用水,绝不能因为缺水让一个学生停课停学。”2010年4月1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云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罗崇敏坚定地说。之前,他刚刚从保山市隆阳区辛街中心学校和大理祥云二中回来。
(《中国教师报》)
(1)以上两则材料,请任选一则概括其主要内容
(2)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组织一次活动。
①活动名称:
②活动步骤:
(3)读了这两则材料,你有何感想?
(1)答案:
材料1:胡锦涛总书记到灾区调研慰问,极大地鼓舞了灾区人民重建新家园的决心。
材料2:罗崇敏厅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绝不让一个学生因缺水而停课停学。
(2)①答案提示:标题要有表明活动形式的字眼。如“××文艺演出”、“××主题班会”、“××演讲”等。②答案提示:要求写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例:开幕词,活动开始,……,结束语。
(3)答案提示:内容涉及关爱、感恩、珍惜所拥有的幸福生活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卷还有1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傅逸尘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