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0山东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升学考19290
2010山东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升学考19290
初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21-1-1
题号
评分
一、作文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请以美在路上为题作文。

要求: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难度:
知识点:命题作文
使用次数:10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根据吴小如先生考证)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士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字就能让你谈色变。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的名人也是如此。……

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有改动)

1为什么说了解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观点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2段中,作者是采用由            、由            、由              的顺序来逐层论证的。

3.选取《名人传》中三个名人的事例,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为第段补充事实论据。

                                                          

4不完满才是人生,那么面对不完满的人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2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样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创造和谐环境;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意思对即可)

2由理论到事实由海内到海外由古及今由地位高到地位低

3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虽成功却饱受了双耳失聪的痛苦;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留下传世的杰作,但其一生却遭小人嫉妒与污蔑;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了一系列文学巨著,却被教会宣布为邪教者和反叛者。

4虽然人生不完满,但我们要不怨天尤人,正确面对;要积极进取,努力上进;要享受过程,把不完满变得相对完满。(答两点即可)

2.

阅读下文,完成16题。

送考

丰子恺

今年的早秋,我伴送一群小学毕业生到杭州来投考。

这一群小学毕业生中,有我的女儿和亲戚朋友家的儿女。送考的也还有好几个人,父母、亲戚或先生。我名为送考,其实没有重要责任,一切都有别人指挥。因此我颇有闲心情,可以旁观他们的投考。

坐船出门的那天,乡间旱象已成。运河两岸,水车同体操队伍一般排列着,咿呀之声不绝于耳。村中农夫全体出席踏水,有的水车上,连老太婆、妇人和十二三岁的孩子也出席。这不是平常的灌溉,这是一种伟观,人与自然奋斗的伟观!我在船中听了这种声音,看了这般情景,不胜感动。但那班投考的孩子们对此如同不闻不见,只管埋头在《升学指导》、《初中入学试题汇解》等书中。我喊他们:喂!抱佛脚没有用的!看这许多人工作!这是百年来未曾见过的状态,大家看!但他们的眼向两岸看了一看就回到书上,依旧埋头在书中。后来却提出种种问题来考我:穿山甲喜欢吃什么东西?”“耶稣诞生时中国是哪个朝代?”“无烟火药是用什么东西制成的?”“挪威的海岸线长多少里?

我被他们难倒,一个问题都回答不出来。我装着长者的神气对他们说:这种题目不会考的!他们都笑起来,伸出一根手指点着我,说:你考不出!你考不出!我虽老羞,并不成怒,管自笑(1)着倚船窗上吸香烟。后来听见他们里面有人在教我:穿山甲喜欢吃蚂蚁的!……”我管自看那踏水的,不去听他们的话;他们也自管埋头在书中,不来睬我,直到舍舟登陆。乘进火车里,他们又拿出书来看;到了旅馆里,他们又拿出书来看,一直看到赴考的前晚。

赴考这一天,我五点钟就被他们噪醒,就起个早来送他们。许多童男童女带了一肚皮穿山甲喜欢吃蚂蚁之类的知识,坐黄包车去赴考。有几个十二三岁的女孩愁容满面地上车,好像被押赴刑场似的,看了真有些可怜。到了晚上,许多孩子活泼泼地回来了。一进房间就凑作一堆讲话:那个题目难,这个题目易;你的答案不错,我的答案错,议论纷纷,沸反盈天。

他们每人投考的不止一个学校,有的考二校,有的考三校。大概省立的学校是大家共同投考的。其次,市立的,公立的,私立的,教会的,则各人所选择不同。从考毕到发表的几天之内,投考者之间的空气非常沉闷。有几个女生简直是寝食不安,茶饭无心。终于有一个学校录取案发表,我便想出一个调剂紧张的方法来:我同一班学生坐在学校附近一所茶店里了,教他们的先生一个人去看。在先生去了约一刻钟之后,大家就眼巴巴地望他回来。有的人伸长了脖子向他的去处张望,有的人跨出门槛去等他。等了好久,那去处就变成了十目所视的地方,凡有来人必牵惹许多小眼睛的注意;其中穿夏布长衫的人,在他们尤加触目惊心,几乎可使他们立起身来。久待不来,那位先生竟无辜地成了他们的冤家对头,成了他们抱怨的对象。终于他拖了一件夏布长衫,从那去处慢慢地踱回来。回来了,回来了,一声激动地呼喊后,全体肃静,许多眼睛集中在他的嘴唇上,听候发落。

谁取的”“谁不取,一一从先生的嘴唇上判决下来。他的每一句话好像一个霹雳,我几乎想包耳朵。受到这霹雳的人有的脸孔惨白了,有的脸孔通红了,有的茫然若失了,有的手足无措了,有的哭了,但没有笑的人。结果是不取的一半,取的一半。我抽了一口大气,开始想法子来安慰哭的人,我胡乱编造出些话来说那学校办得怎样不好,所以不取并不可惜。说过之后,哭的人果然笑了,而满足的人似乎有些怀疑了。我在心中暗笑(2),孩子们的心,原来是这么脆弱的啊!

但不久,所有的学生都捞得了一个学校。

1923年写于杭州西湖招竖寺

(有删改)

1.有人认为第段中到杭州来投考应改为,你如何看待?

2.阅读段,概括小学生投考过程中的三个主要场景。

3.文章在第段和第段两次写了作者的,请谈谈你的理解。

1                                                  

2                                                   

4.第段中作者通过对孩子们神情举止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孩子们等待发榜的心理变化。请用最简练的词语概括他们心理的变化过程。

5.说说你对最后一段但不久,所有的学生都捞得了一个学校的理解。

       6.结合全文,联系实际,你觉得应该如何应考?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7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不能改。因为这篇文章是作者在杭州招竖寺写的,所以不能改。

2投考途中学生们只顾埋头读书,不关心书本以外的任何事情。考试之前气氛紧张,考试之后短暂兴奋。等候消息的焦虑担心,放榜后的不同表现。(意思对即可)

31)一是表明了作者对孩子们天真、有趣的喜爱;二是表明了作者对学生们不关心生活,只知读些无用书的无奈。(意思对即可)

2)一是为孩子易骗而笑;二是为他们表现出来的童真而笑;三是表现了作者对孩子的同情。(意思对即可)

4担心 紧张 急切 抱怨 激动

5参考答案:交代了投考的结果;考试本来应该是很严肃的事情,而却是很随便的,说明无论考得如何,每一个学生都有学校可去;但学生还是对考试很紧张,是由他们的态度决定的;也表露出了作者对当时考试制度的不满。

6.不临时抱佛脚,不死记硬背,考试心态平和、不过分紧张。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苏秦游秦,秦不用之而归,金尽裘敝。至家中,妻不下机,父母不与言。秦及夜出书读之。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一年而学成,遂为六国相。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秦及夜出书读之。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

                                                              

2.你如何看待苏秦在学习方面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的做法?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2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苏秦连夜翻出书本苦读。到了深夜(读书疲倦)想睡觉的时候,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

2.要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的时间,熬夜学习不利于身体健康,同时以锥刺股也是对身体的伤害,但苏秦奋发图强、勤奋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意思对即可)

2.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时人莫之           先生不知何人也

B将军宜枉驾         不如蜀鄙之僧哉

C孤不德量力           已失期

D猖蹶,至于今日     贤能为之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信然              必以长安君

B诸葛孔明,卧龙也    其文理皆有可观

C凡三往,          羲之之书晚

D智术浅短            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4.上文从哪些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请简要概括。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3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C

2C

3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4崔州平、徐庶与诸葛亮交好,认可其才能;徐庶的赞语;将军宜枉驾顾之的建议;刘备总共去了三次。

四、填空题 (共8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10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5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5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作文
1
6.66%
现代文阅读
2
13.33%
文言文阅读
2
13.33%
填空题
8
53.33%
选择题
2
13.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命题作文
1
6.66%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2
13.33%
人物传记类
2
13.33%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6.66%
标点符号
1
6.66%
词语
1
6.66%
作家作品
5
33.33%
字形
1
6.66%
字音
1
6.66%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鲍行娜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