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1九年级上学期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期中考试20108
2011九年级上学期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期中考试20108
初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21-1-1
题号
评分
一、作文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请将题目“忘不了__________”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抒写真情实感,要有新意,有创见。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难度:
知识点:命题作文
使用次数:19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隆中对》选段,完成16小题。

    亮笑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____________其岩阻,西____________诸戎,南____________夷越,外____________孙权,内____________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不可与争锋  诚:____________    (2)国险而民  附:____________

2.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称呼,在文中标“(    )”的段落内出现了两处。请指出来并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提出的策略中,强调对不同方面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根据句意,依次填入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保      争锋        B.保      结好 

      C.守      结好        D.守      争锋 

4.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亲自率领着益州的老百姓向秦州出发。

      B.您身先士卒,率领着益州的军队从秦州出发。

      C.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发。

      D.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兵。

5.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①曹操:

②孙权:

6.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来概括)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3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1)实在(确实)    (2)归附

2.①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

   夷越:这里泛指我国南部各族。

3B

4D

5①不可与争锋    ②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6.成霸业,兴汉室。

三、现代文阅读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傅雷的一封家书。完成13小题。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晨六七点钟就醒了,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那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看的,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嗦地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有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感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总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增多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欢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地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告诉你。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第一段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2.仔细品味“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句中“终身”和“印”有什么表达效果?

3.在作者看来,什么是幸福?你认为什么是最幸福的?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7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对儿子的离去十分牵挂,又怕写信惹儿子厌烦的矛盾心理。

2.终身表现出了父母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护是永恒的,永远不会消失,“印”能表现出这种爱在脑海里印象非常深刻,难以磨灭。

3.儿子变成了朋友。如:能帮助别人是最幸福的,或者通过努力取得成功是最幸福的等等。

2.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选段,完成14小题。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1.什么原因使父亲神态异常,语无伦次?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2.母亲突然暴怒的原因是什么?

3.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这表现了“我”什么心理?

4.通过此段人物的语言、神态描写,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7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通过询问船长,确认那个卖牡蛎的人确实是自己的亲弟弟于勒。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内心的恐慌。

2.于勒依然穷困,使她发财的希望化为泡影,还担心他会重新拖累全家。

3.从字面的人物关系看,意思没有什么不同,但从排列顺序分析,作者独具匠心。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这是饱含讥讽意味的心里话。

4.菲利普夫妇虚伪、自私、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悲的拜金相。

3.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段,完成15小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者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1.对第、2小节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两段摆出了对方的论点和论据,树立“箭靶”。

      B.从这两段摆出的事实可看出,作者将揭露的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政府。

      C.本文列举了“两年之前”“不久”和“现在”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表现了自己的忧虑。

      D.这两段文字用了先摆敌论据,后摆敌论点的写法。

2.第4小节最后一句最初发表时被删去了,你认为是删去好,还是不删好?为什么?

3.上面语段的“他信力”是指_______________,“自欺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23节中的两个“中国人”的含义相同吗?请写出其具体含义:

5.品味语言,说说第1小节中加点的“总”“只”两字在句中的作用。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6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C

2.不删好。困为这句话指出了求神拜佛是国民党反动派自欺欺人的最后一招,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3.“他信力”指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自欺力”指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4.前者指所有中国人;后者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5.“总”字表示自夸、夜郎自大是由来已久的。“只”字表示唯洋是崇,不相信自己。

四、填空题 (共7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9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4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4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作文
1
7.14%
文言文阅读
1
7.14%
现代文阅读
3
21.42%
填空题
7
50.0%
选择题
2
14.28%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命题作文
1
7.14%
人物传记类
1
7.14%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3
21.42%
4
28.57%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7.14%
作家作品
1
7.14%
词语
1
7.14%
字形
1
7.14%
字音
1
7.14%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黄帅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