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1年泰安市新泰县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11年泰安市新泰县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初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21-1-1
题号
评分
一、作文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洪战辉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后,有一段真情告白,他说:“不是我感动了中国人,而应该是这些人被自己感动了。因为这些人心中原本就有爱心,心存责任。

    贫穷绝对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自已能做好的事情就自己做,为何无缘无故地接受别人的慷慨?人最可怕的不是没钱,而是缺精神。

    我认为苦难不是好事儿,别人真正欣赏的不是你的苦难,而是你的奋斗。感动不要泛滥,行动才能改善。”

要求:①结合这段话,从下列提示中选择一个,写一篇作文。

        关键词:感动  关键动作:流眼泪  关键理由:榜样

②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字数在500字以上。

难度:
知识点:命题作文
使用次数:16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平生与山有缘;生于山城长于山城。后来迁家川北,居于山中,年长日深,不知是受了山的薰陶和水的浸润,还是于山水于生活有了领悟和兴会,渐渐地滋养出听山的嗜好。

    ②初次听山,是在大学读书时一个孟春妁黄昏。春雨初霁,林间清幽,山岚逍遥,晚霞如瀑,从对面的山脊泻下,次第地织染着远近凝翠的岑峦和尚含绿滋的林卉;残流涧,迂回曲折,涓涓淙淙,犹无声地吟咏着天籁。整个山间仿佛依然笼罩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显出一片宁静,如一幅恬淡的油画,又如一位绿装倩然的处子,所能够倾听到的,只有宁谧的大地吮吸昊天甘霖微微的喘息。那时年轻,心高志远,好动喜闹,一次的经历便以为山不过是一位哑然的孤独者,一个寂静的缩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

    ③学生生活多是平淡.单一,甚至枯燥,又兼远离城市,课余饭后的时日便大多是在山中蹊径的散步中消逝。或许正是如此,才有了那次在雨中听山的偶然的经历和所获。那是一个炎热而郁闷的夏日的午后,与同学步于山径,试图以宁静和清幽来弱化心里的烦闷。盛夏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即变,风和日烈间骤然乌云密布。周围无舍,便索性立于树下。雨酣畅淋漓,倾泻在树叶枝梗.青草绿塘,每一次砸下,山中就有一阵清脆或浊重的回响;大雨携着劲风,风过处,树叶枝梗急速不断地屈身弯腰,舞蹈似的,摩擦着推搡着,浑身呜叶;空中的鸟儿被风掠来拂去.东奔西突,急切而慌乱地哥找巢穴或可栖之处;从山顶涌下的洪水肆无忌惮地在林间.草丛中奔走,又汇成一股股更大的急流,在沟壑里冲撞喧哗,声如金石相击……风声.雨声.水声.树声,交织相融,有如一首雄壮激越而又无序无节的音乐。我倾听着,心灵仿佛受到了一次山的如流的歌韵和大自然醇浓之流的洗礼,也品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

    ④听有所获,情有独钟,在“绿树枝头一线红”的清晨,在“人散后,一勾新月在天际”的夜晚,在小园香径,在流水偎依的桥头,或是凄风苦雨.残阳古道,一次次地静坐聆听。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是不寂寞的。你俯身可拾红花绿叶,仰首能得蓝天白云;可以听到花的绽放.叶的吐蕾,群鸟的和鸣.风雨的协奏.雷电的高歌;听到云的轻盈.风的潇洒,日出日落.月降月升的恢宏和壮阔,和它深厚内腹云涌的情潮,以及它们所融汇成的一支高亢又柔婉.急切而徐缓的旋律。这是一支荚的旋律,你珍蕴了它,便珍蕴了大自然;你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

    ⑤踏着这支旋律的节拍,走入社会,也走入一片新的天地,我依然钟情于听山,依然拥有这支旋律,并矢志不渝地前行。

    ⑥“蜀汉多奇山,仰望与云平”,这是古人的摹状。但是,你目游其中,会看到它们始终不移地在天际描绘出的浪漫而有致的“五线谱”;你心骋其间,能听到另一支旋律——历史的鼓声与时代的潮音融合的旋律。

    ⑦据史书记载,汉建安16年,刘备为了实现其谋臣诸葛亮提出的据益州.复汉室进而逐鹿中原的战略,率精兵驻扎这里,偏安益州的刘璋也“延至北山”。他们“饮酒乐甚”之余,登山远望,夹江两岸的沃野良田.富庶丰饶尽收眼底,刘备想其不久将为已有,便欢曰:“富哉,今日之乐乎!”他如愿以偿,夺隘取关,进而有了蜀地,建立了蜀汉政权。站在山顶,遥想一千七百多年前:如果没有那一阵阵隆隆的鼓声,或许就没有三国的鼎立和蜀汉的繁荣及富庶,也不会有今天这座据史建造的“松柏茂密,篁秀花明,溪壑清幽,景色迷人”的苑囿。

    ⑧然而,时光之履匆匆地前行,那一阵鼓声早已沉积为尸段历史.几行碑文和一丛丛萋萋荒草,代之的是一阵又一阵时代的潮音。10多年前,当第一批建设者来到这里,便种下了第一个希望——给这寂静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接踵而至,第二批.第三批……他们用双手创建了校园.公园.疗养院,也创造了这一方的社会文明.时代精神。你信步其中,不仅能听到大自然的旋律,而且可以听到时代的潮音,使你满心欢愉,也令你深味沉思。

⑨山如箜篌弹歌奏律,其实,生活在这一片群峦中的蜀人之心莫不是一架架箜篌,他们所弹奏出的旋律,又岂是大自然所能媲美的?

(原文有删节)

1.文中写到了两次作者具体的听山经历及感受,请分别加以概述。

2.文章第④段中说:“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是不寂寞的。”作者这样写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3.文章第⑦段写到了蜀汉历史,这一内容在文中起何作用?

4.请从表达和内容两个方面鉴赏文章的最后一段。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1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①孟春黄昏听山,以为山孤独、寂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

  ②雨中听山,品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

2.不矛盾。山没有城市和海的热闹与喧嚣,需要静坐聆听,因而“听山是寂寞的”;听山能听出自然美的旋律,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所以“听山以是不寂寞的”。

3.是作者听山的进一步拓展,由上文听到了山的美的旋律延伸到听到历史的鼓声,增加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也为引出时代潮音作铺垫。

4.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反问等修辞方法,语言形象生动而有力。 赞颂了蜀川人民的创造精神,他们创造的社会文明、时代精神汇成了时代的潮音,这一潮音远远胜过山的旋律、历史的鼓声。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坚忍里有一种力量打动人心

    ①纯朴的洪战辉坚忍而平静地走着自己的人生道路,谈不上惊天动地,甚至缺少想象中的豪情壮志。可就是那些细小平常的坚忍,那种在困境中不言放弃的韧性,那份乐观向上努力不懈的执著,让一个年轻人具有了一个打动人心的力量。

    ②在冷漠成为社会通病的今天,洪战辉对妹妹的养育和关爱,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深处善良的温暖,在奢侈消费.“啃老”现象让人摇头叹息之时,洪战辉的自强自立,让我们看到这一代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③命运对洪战辉很不公平:父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不堪生活重负的母亲离家出走,年幼的弟弟和嗷嗷待哺的妹妹。从12岁开始,贫困与苦难就将洪战辉推进一个黑暗的枯井。这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重负,洪战辉却用他并不结实的肩膀扛起了一切。

    ④坚持和放弃,时常是一念之差。洪战辉选择了前者,也就选择了持久的抗争,选择了决不妥协的自立自强。凭借这份坚忍,他不仅考上了大学,还把“拣来”的妹妹养大,送进学校读书。生活拮据,他却从来没有申请过特困补助,还多次婉拒好心人的捐款。他说,“接受捐款,会让我失去自立”。

    没有因为苦难而软弱,没有因为贫穷而丧失信心,甚至没有抓住他人同情帮助这根救命的绳索。洪战辉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援助和捐赠,能解一时之难,可谁的一生,完全能在别人的帮助庇护下度过?

    ⑥自强不息,这是一个因为说过太多遍而显得有些口号化的词语,但它确确实实是一些人生命历程的见证。像洪战辉一样,那些平常.朴素甚至卑微.弱小的人,在面对贫穷.苦难.不公之时,于沉默里坚守.于挣扎里奋进,又何尝不是自强不息?

    ⑦如果不是某种偶然,洪战辉的故事可能不像现在这样广为人知。可那浓墨重彩的一笔,对洪战辉的一生,能产生多大的影响?不错,偶然的机会,会让一个人的命运从此发生转折;可真正改变一个人,甚至改变整个社会的,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持之以恒的坚忍.不言放弃的自强。

    ⑧我们没有理由要求所有人都向洪战辉一样,小小年纪扛起生活重担,担负起那些他本不该承担的诸如养育弃婴之类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承担苦难重负的人越少,社会就越文明与富足。但是,自强自立的坚忍精神,在任何情况下,对所有人都弥足珍贵。

    ⑨我们都会面对困境,个人的和整个社会的。困苦家庭的惨淡境遇,贫穷大学生的生存重荷,就业竞争的压力,经济发展中的种种难题,改革进程里的暗流险滩……指责和抱怨,解决不了问题;软弱和等待,也无助于境遇的改变。

    ⑩不抱怨,不放弃,坚忍自强,是个人面对挫折的选择,也将是支撑社会走出困境的力量。

    11我们承认,消除贫困,改变现状,政府和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我们更得承认,制度的改革是缓慢的,常常远水难解近渴;社会的扶助也是有限的,往往杯水车薪。

    12一个人,跌落进一个黑暗的枯井里,在外援无法及时到达的情况下,是痛苦等待,还是想方设法自救?面对难以抗拒的命运,面对艰难险阻,是自怨自艾,还是自强不息?

    13洪战辉给出了答案。

                                                                选自《阅读在线》

1.请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主要观点的句子。

2.“从12岁开始,贫困与苦难就将洪战辉推进了一个黑暗的枯井”,“一个人,跌落进一个黑暗的枯井里……”,两个“黑暗的枯井”意思一样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3.作者说,“让一个年轻人具有了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那么,是什么让洪战辉具有了打动人心力量?

4.品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从内容和语言方面品析)

“没有因为苦难而软弱,没有因为贫穷而丧失信心,甚至没有抓住他人同情帮助这根救命的绳索。”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8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不抱怨,不放弃,坚忍自强,是个人面对挫折的选择,也将是支撑社会走出困境的力量。

2. (1)指洪战辉面临的困境:父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母亲离家出走,年幼的弟弟和嗷嗷待哺的妹妹,小小年纪扛起生活的重担,担负起那些他本不该承担的责任。

(2)指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境。

3.那些细小平常的坚忍,那种在困境中不言放弃的韧性,那份乐观向上努力不懈的执著。

4.运用排比句式,写出了洪战辉在面临困境时而表现出的那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以及自立自强的拼搏精神。(其他答案,如比喻或单从内容上进行分析也可)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②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③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④“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⑤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⑥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⑦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第④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第⑦段的“脂粉”“状元宰相”各暗指什么?

3.从论证方式上看,上文属    文,通过驳对方的    来驳对方论点。作者的写作目的是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8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承上启下

2.饰太平的文章  反动派及为其歌功颂德的反动文人

3.驳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鼓舞民族的自信心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如何看待,请举例谈谈。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词语。  

①苦:                            

②通: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                                                                 

3.甲文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            ;乙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的意图是在说明           道理。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3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①使…苦    ②全

2.(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

②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人家吗? ()说:不是这样的。

3.逆境成才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四、填空题 (共6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10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5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5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作文
1
6.66%
现代文阅读
3
20.0%
文言文阅读
1
6.66%
填空题
6
40.0%
选择题
4
26.66%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命题作文
1
6.66%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3
20.0%
人物传记类
1
6.66%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6.66%
5
33.33%
病句辨析
1
6.66%
成语(熟语)
1
6.66%
词语
1
6.66%
字形
1
6.66%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朱科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