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长宁区2011学年第二学期初三统一调研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长宁区2011学年第二学期初三统一调研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初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2-04-28
题号
评分
一、名句默写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默写(18分)

1.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

2. 问今是何世,乃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东边日出西边雨,          刘禹锡竹枝词》)

4           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5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难度:
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18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     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3.     道是无晴却有晴

4.     月上柳梢头

5.     尚思为国戍轮台

6.     枯藤老树昏鸦

二、填空题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为赋新词强说愁”一句中“强”读作         ,意思是           2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丑奴儿”是词牌名,“书博山道中壁”是词的题目。

B. 反复、对比和对偶是本词采用的修辞方法,也是本词流传千古的根本原因。

C. 上阕有两组因果关系:前一句“爱上层楼”是果,后一句“爱上层楼”是因。

D. 上阕的“愁”是少不更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阕的“愁”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哀愁。

难度:
知识点:词
使用次数:18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7.qiǎnɡ   勉强地(或“硬要”)

8.B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9文章中的“臣”、“先帝”、“陛下”分别指                      (人名)(3分)

10翻译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3分)

三顾臣草庐之中,咨臣当世之事。          

11对上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自述身份、籍贯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追述先帝“三顾草庐”的知遇之恩,强调“亲贤臣”就该亲近自己这样的贤臣。

B.“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倾覆”的具体化,也是对全文开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照应。

C. 第②段“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这里的“大事”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出师表》中最能表达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心”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难度:
知识点:公文类
使用次数:11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9.诸葛亮  刘备  刘禅

10.(先帝)三次到草庐拜访我,向我征询当时天下的大事。

11. A

2.

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材料一:陈胜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史记·陈涉世家》有删节)

材料二:陈胜为王,妻之父兄往焉。胜以众宾待之。妻父怒曰:“怙强而傲长者,不能久焉。”不辞而去。是其事类也。(《索隐·顾氏引孔丛子云》)

【注释】①宫门令:守卫宫门的官。 ②辩数:反复解说。③为通:即“为之通”,替他通报。 ④遮道:拦路。⑤伙颐:语气词,表惊叹。 ⑥沉沉:形容宫室高大深邃,富丽堂皇。⑦发舒:放肆,随便。 ⑧颛:通“专”。妄言:胡说。 ⑨引去:自动离开。引,退。 ⑩怙(hù):依仗、凭借。

12解释加点的词(2分)

1)其故人与佣耕者闻之       

2)或陈王曰       

13翻译句子,注意加点的词(3分)

众宾待            

14陈胜斩杀“故人”的原因是(用“材料一”中的语句回答)             3分)

15上面两则材料分别从陈胜对待             的态度上,表现了他       的个性特点,导致他        的结局,为他最终失败做了注脚。(4分)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5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2.曾经   劝说 

13.陈胜用对待一般客人的礼节招待他们 

14.(故人)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  

15.友情(故人、朋友)和亲情(亲人、家人)  无情无义(寡情少恩)、众叛亲离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9分)

人人皆可为国王

梁衡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       ;二是有        ;三是有        。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17.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作用是          4分)

18.请在第③段结尾处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来论证本段的观点(3分)

               

19.请在文章第⑥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或词组)(6分)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的结构是总分

B.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总分

C.本文第②段与第③④⑤段是对照

D.本文第③④段与第⑤段是层进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0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6.人人在精神上都能得到满足(或“人人都能获得精神享受”。答“人人皆可成为国王”扣1分)

17.举例论证   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是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这一观点

18.能紧扣“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或从事的行业)里获得精神满足”这一分论点,叙述事例即可

19.成就感  自由度  追随者

20B

本卷还有2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7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容易
3
42.85%
中等
4
57.14%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名句默写
1
14.28%
填空题
1
14.28%
文言文阅读
2
28.57%
现代文阅读
2
28.57%
作文
1
14.28%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1
14.28%
1
14.28%
公文类
1
14.28%
人物传记类
1
14.28%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14.28%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14.28%
命题作文
1
14.28%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