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20年最新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2020年最新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初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20-06-30
题号
评分
一、文言文阅读 (共3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谏院题名记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节选自司马光《司马文正公文集》)

(注释) ①汲汲:急切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暮冥冥     薄:      

(2)而或长烟     :      

(3)汉兴以来,置官  :      

(4)其间相何远哉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

3.甲文作者为什么说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乙文作者为什么说谏官责任重大?(用文中原句作答)

4.范仲淹曾经也是一位谏官,你认为他符合谏官的哪些要求?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分析说明。

难度:
知识点:散文类
使用次数:19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迫近,接近 (2)全 (3)才 (4)距离

解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1)(2)两句中加点词为课内重点注释词语,平时注重积累很好作答。(3)(4)两句中加点词为课外词语,可结合上下文推断,也可联系课内文言文,由课内词语的释义进行判定,联系《愚公移山》中始一反焉”,意思是”;“可联系上下文,意思是距离

2.(1)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任此官的人,应当牢牢记住那些大事情,舍弃那些小事。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对文段的意思有整体理解和把握,然后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每个词义,最后结合句式特点连缀成完整句子。(2)句中应注意记住的意思。

3.甲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乙文: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只要在理解文章大体意思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找出相关语句即可。

4.公而忘私;不计较名利得失;志存高远。由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以看出他公而忘私;由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以看出他不计较名利得失;由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看出他志存高远。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从乙文中找出谏官必须符合的要求: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再从甲文找出相关的语句印证范仲淹作为谏官具备的要求即可。

(乙参考译文)

古时候没有专门设置规劝君王的官,从公卿大夫到一般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市民,没有不能进谏的。汉朝兴盛开始,才设置谏官。

将天下的政事,四海五湖的民众,治理国家的得失利弊,都集中于一个谏官身上,让他一一提出意见,那么他的责任也算够重的了。任此官的人,应当牢牢记住那些大事情,舍弃那些小事;要先进谏那些急迫的问题,而后进谏那些不急迫的问题;要专为国家谋利,而不为自己打算。那些热衷于追求声名的人,其实与热衷于追求私利的人一样,这两种人与谏官相距多远啊!

2.

(2019·朝阳区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句,每组词句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滁皆山也/环相扣

醉翁之不在酒/与日去

B.风霜高/冰清玉

野芳而幽香/白帝

C.四时之/春和

至于者歌于途/箧曳屣

D.声上下/惊人

游人而禽鸟乐也/国怀乡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理解:琅琊山环绕着滁州城,它的树林和山谷非常美丽。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翻译: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理解:早晨,雾气消散,山间便变得明亮;晚上,烟云聚拢,山谷又变得昏暗了。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倒在滁州游山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理解:太守之所以喝醉,是因为他年事已高不胜酒力,且同游者不能懂得他的乐趣。

3.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思想?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明。

链接材料

孟子见于王:“王之好乐,则齐其庶几乎!”:“可得闻与?”:“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不若与人。:“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畋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

(节选自《孟子》,有改动)

(注释)①:指齐王。:欣赏音乐。齐其庶几乎:齐国大概也就差不多治理好了。庶几,差不多。钟鼓之声、管籥之音:指音乐。:皆、都。:成就王业。

难度:
知识点:散文类
使用次数:17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D 解析:该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A.:环绕/圆圈形的东西;:情趣/意志。B.:洁白/纯洁;:开放/出发。C.:景色/阳光;:/背。D.:鸟叫/鸟叫;:离开/离开。

2.()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翻译并理解句子的能力。(),理解错误。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说明琅琊山在滁州的西南方向,而不是环绕着滁州城。(),理解错误。太守之所以喝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吏民同乐而醉。

3.示例:两文共同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与百姓同游”“同醉体现的是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所说的与众乐乐”,也是倡导君王要关注民心民情,“与民同乐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比较分析的能力。要结合文章内容、作者的思想来回答。《醉翁亭记》中,欧阳修虽被贬滁州,但是随遇而安、励精图治,使当地人过上了富足、平安、祥和的生活,“醉能同其乐”,表现的是与民同乐的思想。链接材料中,“与人乐乐”“与众乐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表达的也是关注民心民情,“与民同乐的思想。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

孟子觐见齐王说:“大王如果非常喜欢欣赏音乐,齐国大概也就差不多治理好了!”(齐王):“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孟子说:“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与和他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齐王):“不如与他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孟子):“与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与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齐王):“不如与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请让我给大王讲讲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吧。假如大王在此奏乐,百姓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箫奏笛的声音,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假如大王在此围猎,百姓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华丽的旗帜,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假如大王能和百姓同乐,那就可以成就王业,统一天下了!”

3.

(2019·大兴区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林壑/怨天人   前陈/成风

B.而繁阴/山清水     石出/丢三

C.其乐也/知足常     宾客/择善而

D.溪而渔/池学书     泉香酒/玄泉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像飞鸟展翅一样,靠近泉水,建在石崖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啊。

理解:欧阳修在滁州城中,远眺西南群峰,就可以看到像飞鸟展翅一样的醉翁亭。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翻译:太阳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消散;云气聚拢山间,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是山间早晚的景象。

理解:作者描绘出山间早晚的景色变化多端,让人沉醉其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倒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理解:太守喝醉了,醉醺醺地倒在众人中间,被人误认为是苍颜白发的老人。

3.欧阳修被贬滁州,但他的生活仍很有乐趣。结合本文和链接材料,简要概括欧阳修在滁州为官时的乐趣。

链接材料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duō):拾取,采取。

难度:
知识点:散文类
使用次数:14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D 解析:该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能力。A.:尤其/责怪,:……的样子/……的样子;B.:茂盛、繁茂/秀丽,:退下去/丢下,遗漏;C.:……为快乐/快乐,:跟从/学习;D.:靠近/靠近,:/清。

2.()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翻译和理解能力。()项有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的意思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这就是醉翁亭在滁州城中,远眺西南群峰,就可以看到像飞鸟展翅一样的醉翁亭有误,山行六七里”“峰回路转可以看出来。()被人误认为是苍颜白发的老人的理解有误,“苍颜白发指的就是欧阳修。

3.山水之乐、宴饮之乐、同游之乐、丰年之乐。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比较阅读能力。结合文段和链接材料,找出表现欧阳修乐趣的句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注意要从景色优美”“百姓安居乐业”“与民同乐等几个方面来阐述。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下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4.

湖心亭看雪

(2019·石景山区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湖心亭看雪》)

()

天镜园浴凫堂,高槐深竹,暗千层,坐对兰荡,一泓漾之,水木明瑟,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笋必道此,轻舠飞出,牙人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中人曰:“捞笋!”鼓枻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天镜园》)

(注释)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树荫。兰荡:湖名。明瑟:明净新鲜。破塘:绍兴地名。轻舠:小船。牙人:商人。:船桨。

1.下列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更定矣更有此人同是更加的意思。

B.“人鸟声俱绝字俱碧鲜同是的意思。

C.“余拏一小舟鼓枻飞去同是的意思。

D.“类若乘空形如象牙同是好像的意思。

2.人们评价张岱的散文笔墨淡,情却浓。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能体现这一特色的一项是  (  )(2)

A.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翻译: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理解:此句用白描手法描绘出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人顿生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无限感慨。

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的痴人。

理解:此句借舟子之口直接点明,坦露文人雅士独与天地往来的率性认真与傲岸情操。

C.高槐深竹,樾暗千层。

翻译:高高的槐树,幽深的竹林,林荫层层叠叠。

理解:此句中的”“”“生动细致地描摹了天镜园的美景,让人如临其境,心向往之。

D.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翻译:妙不可言,只有惭愧。

理解:昔日的美景美味与今日的国破家亡形成了对比,令作者不禁对过去的奢靡享受深感惭愧。

3.()()两文皆出自《陶庵梦忆》,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独特的生活情趣。结合下面链接材料和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此的看法。

链接材料

《陶庵梦忆》为明朝散文家张岱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该书成书于明朝灭亡之后,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生活。一幕幕过往,让读者看到那个曾经生活闲适、性情潇洒、爱好广泛的风流天才,感受到他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追求。

难度:
知识点:散文类
使用次数:13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A项中”,前者为古时计量时间的量词,后者意为

2.A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并理解文言句子。B.“字展示张岱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C.“”“”“是对天镜园的美景的客观描写,不能体现笔墨淡,情却浓”;D.作者惭愧的是国破家亡而自己却无能为力,不是对过去的奢靡享受深感惭愧

3.示例:虽然遭逢改朝换代之乱,心怀国破家亡之悲,但作者仍然留存着天镜园一草一木的美好记忆,仍然有深夜独自看雪的闲情逸致,由此可见他高雅的生活情趣。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能从材料中得出一个结论,并能结合()()两文内容分析即可。链接材料概述了《陶庵梦忆》成书经过及主要内容。()()两文均具体展现了张岱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追求,结合以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乙参考译文)

天镜园浴凫堂,有高高的槐树,茂密的竹子,树荫层层叠叠,面对着兰荡湖闲坐,一泓湖水荡漾,水清木秀,鱼鸟藻荇,好像浮在空中一样。我在里边读书,扑面而来的全是绿色,在幽静的窗边打开书卷,好像每个字都是碧绿新鲜的。

  每年春末,载着破塘笋的小船必定经过这里。轻舟飞出,商人就选择最大一株笋抛掷到水面上,呼唤园中人说:“捞笋!”然后划桨飞逝而去。园丁划小舟拾起大笋,这笋形状有如象牙,颜色白如雪,鲜嫩如花藕,甜得像蔗糖。煮着吃,我觉得妙不可言,只是觉得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5.

鱼我所欲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

,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

孟子曰:“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选自《孟子·尽心下》)

(注释)①:……进言,这里指向位高权重的人进言。榱题:也叫出檐”,屋檐的前端。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有所不辟也     出则无敌国外

B.所欲有甚于生者   公问其

C.志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

D.皆古之也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

2.“/”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说 大 人 则 藐 之 勿 视 其 巍 巍 然。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

4.在甲、乙两文中,孟子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难度:
知识点:散文类
使用次数:12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A.祸患。B.因此,所以/原因,缘故。C.实现/得到。D.法制/规模。

2.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能力。通读整个句子,不难发现其意思是:向位高权重的人进言,要在心里藐视他,别把他的地位和权势放在眼里。根据意思,可将句子划分如下: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3.这些位高权重的人所拥有的,都是我不屑于拥有的;而我所希望拥有的,都是古代圣贤们的法则。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指位高权重的人;“是助词,可译为

4.甲文:舍生取义;乙文:得志不为奢。

解析:本题考查对于两文主旨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很显然,舍生取义四字来概括甲文中作者的观点,再恰当不过;在乙文中,孟子认为,向位高显贵的人说话,要藐视他,不要把他的显赫地位和权势放在眼里。同时,言语中也透露出得志不为奢的意思。

5.对比论证。

解析:本题考查说理文言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甲文中,作者将所欲有甚于生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患有所不辟”,所欲莫甚于生何不用有不用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有不为进行对比,得出了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的结论。乙文中,作者将大人的情况与进行对比,突出了得志不为奢的观点。

(乙参考译文)

  孟子说:“向位高权重的人进言,要在心里藐视他,别把他的地位和权势放在眼里。虽然他的房子很高大,连屋檐都有几尺宽,但如果将来我也得志了,才不屑于这样呢。虽然他整天面对满满一桌子的山珍海味,侍奉他的女婢有几百人,但如果将来我也得志了,才不屑于这样呢。虽然他可以饮酒作乐,去郊外打猎的时候,随行的车驾有上千辆,但如果将来我也得志了,才不屑于这样呢。这些位高权重的人所拥有的,都是我不屑于拥有的;而我所希望拥有的,都是古代圣贤们的法则。我为什么要怕他们呢?”

本卷还有28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33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33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文言文阅读
33
100.0%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散文类
24
72.72%
历史事件类
5
15.15%
公文类
2
6.06%
人物传记类
2
6.06%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陈裕坚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