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20年最新初中语文满分训练(二)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2020年最新初中语文满分训练(二)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初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20-07-03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0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2019·徐州)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 诗中的两个,虚中有实,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 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度:
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10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C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的鉴赏。A,“观”字统领全篇;B项应该是由近及远;D,“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说法不当,诗歌中没有体现历史兴衰之感和忧国忧民之情。

(2)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画面描述。作答时,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不能只作翻译,必须有合理想象的内容。

(3)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或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开阔胸襟、宏大的抱负。)

解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句寓情于景,描绘了一幅杨花飘落子规啼鸣的初春景象,渲染了黯淡凄楚的氛围,为后面抒发作者的情感奠定了基调。

B.“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除了暗示王昌龄左迁的时令,也包含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思。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寄托于明月,把抽象的愁心寄予在具体的事物中,使明月人格化,全诗选用多个意象,运用奇特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朦胧的意境。

D.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的同情、牵挂与思念之情。

(2)(2019·淮安)本诗首句写杨花子规”,有哪些作用?

(3)(2019·淮安)《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

难度:
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19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A 解析: A项中“初春景象”的说法错误。从诗句中“杨花落尽”这一意象可以看出诗歌首句描绘的是暮春景象,而不是初春景象。

(2)“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又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融情入景,表达诗人的关切和同情。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做铺垫。

解析: 本诗首句用的是比兴手法,“杨花”(柳絮)既是写景,又点了时令(农历二三月出现),流露了诗人的飘零之感;“子规”使人想到其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常叫着“不如归去”,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恨。其次,可从结构上分析这两个意象与题目及下句的关系。

(3)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同情,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还有一路前行的一片安慰深情。

解析: 这两句诗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唯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到,别无他法。据此分析诗人情感即可。

3.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颔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颈联把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字和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2)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

(3)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

难度:
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18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格律、内容、主旨的理解。D项中颈联这两句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表达了时令的迅速交替,时光逝去的匆匆不可待,题干中“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的表述欠准确。

(2)“正”是指风顺而不猛,“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风正一帆悬”,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赏析的能力。“风正一帆悬”这个句子的赏析点首先是炼字,其中“正”字写出了风的和顺,“悬”字写出了船帆端直高挂的样子。其次,结合句子的意思,这句话借帆“悬”表现了江面开阔、和风吹拂的特点,“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3)①妙在诗人用“春”“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生动形象,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心态。

解析: 此题考查古诗中名句赏析。解答此题,可从作者注重炼字着眼,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再来解答这样写的妙处在于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4.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对《天净沙·秋思》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3)这首曲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

难度:
知识点:曲
使用次数:14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C 解析: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清雅、安适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2)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3)《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羁旅之愁)。《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主旨情感的理解能力。《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主旨句,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渔家傲·秋思》中“燕然未勒归无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展现的是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5.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的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

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全诗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的深情。

(2)“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字意蕴丰富,试作简要分析。

(3)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

难度:
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17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B  解析: 夜雨是当夜在下的,作者用绵绵秋雨衬托思君愁绪。不是幻想中的景象。

(2)“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3)这两句是想象两人相逢后畅谈的景象,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

本卷还有3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40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40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0
100.0%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28
70.0%
2
5.0%
8
20.0%
楚辞汉赋骈文(歌行、乐府)
2
5.0%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 德小方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