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文言文阅读
>
散文类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00
更新时间:2015-02-04
纠错
1.

阅读《三峡》,按要求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D.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2.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陵(襄:上)                  B.王命急宣(或:或者)

C.虽乘御风不以疾也(奔:指飞奔的马)    D.清荣峻茂,多趣味(良:实在,的确)3. 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常有高猿长啸,引凄异     予作文以记之

B.王命急宣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异二者之为

C.有时发白帝,暮到江陵     晖夕阴,气象万千

D.哀转久                   率妻子邑人来此

5.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B.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C. 文章的第二段与李白诗《早发白帝城》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一段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对应。

D.文章结尾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为了表现三峡巫峡很长,同时又深化了主题思想。

查看答案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散文类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 A

2 B

3/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 C

5 D

=
类题推荐:
散文类
难度:
使用次数:143
更新时间:2021-07-13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醉翁亭记(节选)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选文作者是               (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第②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和太守的山水之乐。

C.第③段表现出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呈现被贬后思想极度消沉的状态。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散文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95
更新时间:2021-07-14
加入组卷
1.

阅读两段选文,回答7-11题。(15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A之思;椅桐桧柏,有B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àn:汴水。  ②余浸:支流。  ③岩阜:假山。  ④芡(qiàn):水生植物。  ⑤富:丰饶的物产。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醉翁之不在酒  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佳木而繁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竹森然以高    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陂池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深可以隐,其富⑤可以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细读甲文第二段文字,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醉翁亭春秋二季景色的特点。(2分)

   春季:_______________             秋季: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你的理解,将“江湖”和“山林”两个词语恰当填在乙文中的AB处。(2分)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11.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的感情大致相同,请作简要分析。(3分)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散文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小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