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文言文阅读
>
散文类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26
更新时间:2020-08-21
纠错
1.

2019·云南昆明)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问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

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家书》)

注释: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陋。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精:         

3)悲守穷庐  穷庐:                 4)此即日于傲矣  习:       

2.请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修身/美于徐公

B.险躁不能治性/无可用

C.不必锦衣玉食后谓之奢也/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后见也

D.车马仆从习惯/二虫尽所吞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4.【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   A    ”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诚弟弟,提出做事宜“    B     ”,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   C    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5.【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查看答案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散文类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1)致远:实现远大目标(2)励精:振奋精神(3)穷庐:偏偏简陋的房屋(4)习:习惯,熟悉

【解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第(1)、(2)题中所考查的词语来自课内,故可以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作答;第(3)、(4)题中所考查的词语来自课外,可以由课内到课外进行知识迁移,如解释“穷庐”可联想到“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中的“庐”(房子);解释“习”一词,可联想到成语“习以为常”中的“习”(习惯)。

2.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A项,来/认为;B项,就/却;C项,前后两词都表述顺承关系;D项,成为/被。

3.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答题时,需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根据赋分,抓住句中的关键实词、虚词,分析句式特点,运用“留”“删”“调”“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做到文从字顺。这里需要将“澹泊”“明志”;同时注意该句是一个双重否定句。

4.A.遂成枯落  B.平心静气   C.躁(险躁/焦躁)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答题时,可以在理解两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干的提示,如由“精力衰竭、失去活力”可对应找出其比喻体“遂成枯落”,由“心绪少佳”可以找出其反面“平心静气”,由“静”可找出对立面“躁”。

5.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

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解析】本题考查把拓展延伸。此类试题,需要结合文本,联系实际,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据。对于本题,可以紧扣“俭以养德”的观点,联系【乙】文中描述“奢”的细节,如“锦衣玉食”“使皮袍呢褂”“车马仆从”,由此提出远离“俭”的危险;最后结合生活实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做到节俭。

【乙文参考译文】世家子弟,最容易犯奢侈、骄傲的毛病,并不是说锦衣玉食才算是奢侈,只要皮袍呢褂多得俯拾就皆是、车马仆人习以为常,这样就一天天接近奢侈了;见到乡下人就讥笑他们朴素丑陋,见到雇工就颐指气使,不可一世,这样就一天天习惯于骄傲了。京城子弟道德败坏,都是因为“骄”“傲”二字所引起的。初五晚上王六等回来,又接到你的信,我本来就怕弟弟焦急。我前年之所以那么废弛,也是焦躁的缘故。人一焦躁,那么心情就不好,办事便不能妥当。你和各位兄弟一定要引以为戒,再三叮嘱再三叮嘱。

=
类题推荐:
散文类
难度:
使用次数:143
更新时间:2021-07-13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醉翁亭记(节选)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选文作者是               (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第②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和太守的山水之乐。

C.第③段表现出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呈现被贬后思想极度消沉的状态。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散文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95
更新时间:2021-07-14
加入组卷
1.

阅读两段选文,回答7-11题。(15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A之思;椅桐桧柏,有B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àn:汴水。  ②余浸:支流。  ③岩阜:假山。  ④芡(qiàn):水生植物。  ⑤富:丰饶的物产。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醉翁之不在酒  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佳木而繁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竹森然以高    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陂池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深可以隐,其富⑤可以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细读甲文第二段文字,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醉翁亭春秋二季景色的特点。(2分)

   春季:_______________             秋季: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你的理解,将“江湖”和“山林”两个词语恰当填在乙文中的AB处。(2分)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11.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的感情大致相同,请作简要分析。(3分)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散文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夜未央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