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年初三年级二模测试题】
阅读《老鹰谷》,完成小题
老鹰谷
李青松
①之前,我从未见过上万只鹰聚群的壮观场面。
②那座山谷里的鹰多为苍鹰,黑褐色,白羽尖,胸部密布灰褐与黑白相间横纹。飞行时,双翅宽阔,翼展蓬勃。细观之,翅下灰白色,并间杂黑褐色横带。好威武的鹰啊!
③老鹰谷的走向是自西向东,两边是起伏的悬崖峭壁,裸岩狰狞。山谷是陡然沉下来的,沉到最底处,便是一条河了,蜿蜒曲折,河水静静地流着,滋润着两岸的万物。胡杨,一副忍辱负重样子,倔强地生长着。数不清的鹰栖在树枝上,远看如同树上挂满了黑褐色布条。红柳,虽然个体纤细柔弱,但组成群落却密密实实,以绝对多的数量,占据着山谷里最惹眼的位置。红柳丛中,野兔、野鸡、沙斑鸡、田鼠、刺猬、旱獭、草蛇出没其间。鹰,在高处盘旋,时而静止不动,时而滑翔翻转,一圈,一圈,又一圈,寻找抓捕时机。
④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亮老鹰谷的时候,也照亮了这片斧削般的峭壁。老鹰黑褐色的羽毛微微动了动,长长的唳啸唤醒了沉睡的山谷。
⑤“丢——溜——溜——!”
⑥“丢——溜——溜——!”
⑦鹰巢筑在悬崖峭壁上,稳固、牢靠、避风、避险、耐用。
⑧某日,牧羊的陈老爹一眼瞥见了崖壁上的老鹰巢。细观之,崖壁上趴着一只老鹰,挣扎着动了几下,就又安静了。原来,那只鹰的翅膀断了。它的眼睛呆滞无神,看到老爹后,身体仿佛下意识似地动了一下,眼睛直愣愣地盯着爬上崖壁的老爹。
⑨陈老爹把衣服脱下来罩住了受伤老鹰的头,抱回家。找出接骨木叶子,捣成糊糊,涂在鹰翅伤口处,再用绷带小心翼翼地缠上。多日之后,在陈老爹细心照料下,老鹰翅膀上的伤口,渐渐愈合了。然而那只鹰还相当虚弱,元气和体力恢复尚需时日,陈老爹三天两日从镇上屠宰场弄回鸡架子喂鹰。伤筋动骨一百天,老鹰的伤终于养好,翅膀一抖动便呼呼生风。陈老爹知道,老鹰又可以把云和风踩在脚下,重返蓝天了。
⑩选了个晴朗的日子,陈老爹把它放飞了。望着徜徉于老鹰谷上空的老鹰,陈老爹心里空落落的。
⑪这是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⑫因为鹰,老鹰谷里的草木,从没有遭受过鼠害虫害。老鹰谷麦田里的麦穗粒粒饱满,年年丰收。头一场春雨过后,老鹰谷沉浸在超乎想象的宁静里。头顶晴空水洗过一般,瓦蓝瓦蓝。那些胡杨,那些红柳,又长出新叶,欣欣向荣。风仿佛是甜的,微微拂动着树梢。
⑬然而,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嘭!陈老爹在追赶一只走散的羊羔时不慎坠崖。从此,老鹰谷里不见了陈老爹的身影。
⑭“丢——溜——溜——!”
⑮“丢——溜——溜——!”
⑯老鹰谷,不时传来一声声凄凉的唳啸。陈老爹并没有摔死,而是摔断了脊椎,再也不能健步如飞地行走,再也不能挥动着杆子牧羊了。在陈老爹养伤的日子里,家人清早开门时发现,门口总是有人隔三差五地丢下一只野兔。
⑰会是谁呢?抬头望天,一只鹰在陈老爹家房子的上空,盘旋着。一圈,一圈,又一圈。久久不肯离去。后来,每年四月间,就会出现上万只鹰聚集在老鹰谷的壮观景象。
⑱“丢——溜——溜——!”
⑲“丢——溜——溜——!”
⑳老鹰谷充满喧嚣。鹰鹰鹰鹰鹰……空中是鹰,胡杨枝头是鹰,红柳丛中是鹰,地上是鹰,河边是鹰,麦田里是鹰。鹰鹰鹰鹰鹰……如此多的鹰聚在一起,出现在这里,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连鸟类专家也无法解释。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7. 阅读文章,在下面横线上依次填写陈老爹与老鹰相处的相关情节。
老鹰搭巢,猎捕小动物 老鹰重返蓝天,守护老鹰谷
18.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品析第⑧和⑨段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第⑧段:“它的眼睛呆滞无神,看到老爹后,身体仿佛下意识似地动了一下,眼睛直愣愣地盯着爬上崖壁的老爹。”
第⑨段:“老鹰的伤终于养好,翅膀一抖动便呼呼生风。”
19. 阅读后请你结合全文内容,从“尊重生命,和谐相处”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17. 示例:老鹰折臂,陈老爹精心喂养;陈老爹摔断脊椎,老鹰猎捕投送
18. 第⑧段通过描写鹰的眼神和身体的细微动作,写出它受伤后看见老爹时内心恐惧、无奈和哀伤的复杂心理;第⑨段通过对老鹰呼呼生风的翅膀的描写,写出了鹰的痊愈,还从侧面写出了老爹对它的精心照顾。
19. 示例:本文首先叙述了陈老爹把一只受伤的老鹰抱回家,精心为它疗治,让它重返蓝天的故事。之后,老爹坠崖受伤后,不能再去老鹰谷。至此,每年四月间老鹰谷就会出现上万只鹰聚集在这里的壮观景象。从这个感人的故事中,我们读出了陈老爹对受伤老鹰的呵护,读出了鹰对陈老爹精心照看的感激之情。爱护和尊重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命,并与它们和谐相处,应该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情节的梳理和概括能力。“老鹰搭巢,猎捕小动物”是①—⑦段的内容,“老鹰重返蓝天,守护老鹰谷”是⑩—⑫段的内容。所以,第一个空要根据⑧⑨段内容来概括,即:老鹰的翅膀断了,陈老爹抱回精心照顾;第二个空要根据⑬段及以后的内容来概括,即:陈老爹不慎坠崖,摔断脊椎,老鹰送来猎物。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第⑧段画线句中“呆滞无神”“直愣愣”是对老鹰的神态描写,“动了一下”“盯着”是对老鹰的动作描写,这些细致地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出受伤后的老鹰看到陈老爹时的害怕、无奈和伤心。第⑨段画线句中“翅膀一抖动便呼呼生风”,生动描写出老鹰痊愈后充满生机的状态,也从侧面表现出陈老爹对老鹰无微不至的照顾。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文章记叙了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陈老爹悉心照顾受伤的老鹰,直到它重返蓝天,陈老爹不慎坠崖摔伤后,老鹰暗中送来猎物,而且每年四月间老鹰谷就会出现上万只鹰聚集在这里。陈老爹与老鹰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友爱,彼此尊重。由此可以想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对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都要以尊重、爱护的态度对待,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
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
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
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
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
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
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
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
8.记叙文语言评析:
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
这类题型是:
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
答题有三步:
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
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
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
9.文段的作用:
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
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记叙文写作结尾法:
1、自然收束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 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 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
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 趋势结束全局。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
2、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 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如 《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 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卒章显志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 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
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4、名言警句式。
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 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 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5、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 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 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 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 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 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