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十一筐青菜
吴昌勇
①这是陕西旬阳县吕河镇的险滩村。立春节气已过,春天午后的太阳暖暖的,村里平展展的土地上,一大片一大片时令蔬菜在阳光下泛着油绿的光。
②街道两旁的商铺大门紧闭,负责疫情防控的镇村干部,手持话筒沿街走过,他们嗓音有些沙哑。兴许是听见熟悉的声音,有住户推开窗子和他们招一招手。
③这就算是新年的问候吧,彼此用眼神道一声保重。
④“一天进村好几趟呢!”望着各家各户的门牌,村干部说,“生活还得继续,日子总会回归平静,对不?”
⑤在临近村道的一块菜地里,半蹲着一位老农。
⑥黄色的胶布鞋,裤管沾着泥土,黑色的棉衣拉链敞开,抬起头的那一瞬间,额头淌下的汗水已经浸湿了贴合在鼻梁上的蓝色口罩。他直起身子,握着满把青菜的双手在空中对碰了几下,新鲜的泥土从菜根处抖落。
⑦“摘菜哩?”村干部远远打招呼。
⑧他点点头,没吱声,继续忙活。随行的干部提醒了一句:“注意防护啊。”
⑨老人又点了点头,依旧没吱声,回头友善地望着我们。
⑩“这几天还能上街卖菜?”我问。
⑪“不卖!不卖!这菜不卖!”他一口气重复了三遍,很着急的样子,生怕造成误会。
⑫“这青菜,我送人呢!”他补了一句。
⑬见我没做声,他索性从园子里走出来,站在离我不远处的田坎上,掰着指头数了数:“整整第十天了!”
⑭这菜到底送到哪儿?安全吗?接触了哪些人?一长串的问号在我脑子里打旋儿。
⑮村干部隔着口罩喊话:“说说嘛,没事,你说说嘛。”
⑯原来,他的女儿是一名护士,就在离家不远的吕河中心卫生院上班,这些日子正在护理患者,已经十几天没有回家。尽管女儿闲下来的时候,总不忘向家里报一声平安,但是他和老伴依旧惦念。
⑰女儿反复叮嘱:“待在家里别出门,照顾好自己……”顿了顿,他反问道,“可哪有不惦记儿女的父母呢?”
⑱老两口心里发慌,于是就想出这个法子。每天从自家菜园摘一大筐青菜,推着小车送到女儿所在的医院门外——想给医院尽点力,是真的;想女儿,也是真的。
⑲怕医院不要,担心这菜不卫生,他就在筐子里写了一个纸条,告诉医院,菜是自己种的,新鲜着呢。
⑳“女儿知道吗,知道你每天送菜吗?”我问。
㉑“没说,怕她担心俺老两口,纸条落款我写着‘老菜农’。头天送菜,我和老伴站在街边,看见保安从院子里走出来,看见筐子里的菜,又返回身,好像在打电话请示汇报。我担心他们不敢收,急忙穿过大街,给保安解释,我就是附近的老菜农,我报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他们怕冷落了我的一番好意,就收下了那筐青菜,还给我鞠了个躬!这点东西不值钱,是我和老伴的一点心意,只想让那些和我女儿一起忙碌的医生护士们能吃到一口自家园子的青菜。”老人诚恳地说。
㉒“已经送出第十筐青菜了。加上今天的,就是第十一筐了。”老人补充道。
㉓我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要不,我们搭把手,一起将今天的筐子装满吧!”我提议。
㉔老人一边装菜,一边念叨:“等疫情过去,我跟老伴要和女儿一起高高兴兴地吃一顿团圆饭。”
㉕那个下午,在暖暖的春光里,第十一筐青菜就这样装满了。我们站在菜园边,一起目送着老人,看着他推着独轮车,载着满满一筐青菜,渐行渐远……
(节选自2020年02月17日《人民日报》)
1.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第①段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黄色的胶布鞋,裤管沾着泥土,黑色的棉衣拉链敞开,抬起头的那一瞬间,额头淌下的汗水已经浸湿了贴合在鼻梁上的蓝色口罩。
(2)“不卖!不卖!这菜不卖!”他一口气重复了三遍,很着急的样子,生怕造成误会。
4.文中插叙老菜农女儿的事情,目的是什么?
5.结合文章,谈谈你对题目“第十一筐青菜”的理解。
1.“我”和村干部进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遇见了老菜农。一开始我们误会他摘菜是为了上街卖,后来得知他为了支持抗疫向医院捐赠十一筐青菜的真相。“我”被老菜农的行为感动并帮忙装菜,目送他远去。
2.环境描写。描写了春天午后的阳光以及泛着油光的蔬菜,写出了阳光的温暖、土地的平展以及蔬菜的生机勃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宁静舒适的氛围,为下文写遇到老菜农作铺垫。
3.(1)主要采用外貌描写,通过对老菜农衣着、额头汗水等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位衣着俭朴、辛勤劳作的菜农形象。
(2)采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写出了老菜农急于解释的心理,表现了老菜农的朴实。
4.交代了“老菜农”女儿护士的身份,以及每天向医院捐赠青菜的原因,使上下文结构更加紧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写“我”和村干部被“老菜农”的善举感动并帮忙装菜作铺垫;突出“老菜农”对女儿的关爱以及对抗疫事业的支持(感恩之心),从而深化主题。
5.“第十一筐青菜”,表面上指“老菜农”在疫情期间为女儿工作的医院连续十一天免费赠送自家种植的青菜;深层含义指“老菜农”对女儿浓浓的亲情,以及对抗疫工作的支持(对抗疫工作者的赞美和感恩);歌颂了普通老百姓在疫情面前无私的、伟大的人性之爱。
【分析】
1.考查概括故事情节。第①到⑥段是开端:“我”和村干部进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遇见了老菜农。第⑦到⑪段是发展:我们误会他摘菜是为了上街卖,有点担心。第⑫到㉒段是高潮:得知他为了支持抗疫向医院捐赠十一筐青菜的真相。第㉓到㉕段是结局:“我”被老菜农的行为感动并帮忙装菜,目送他远去。
2.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放在开头部分的作用大致有:总领全文,点题,奠定感情基调,制造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画线句写了“春天午后的太阳”“平展展的土地”“时令蔬菜”,是环境描写,描写了险滩村里的时令蔬菜沐浴在春天午后暖暖的太阳中的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生机勃勃的农村春景图。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暖和的春天。“时令蔬菜”长势旺盛,正可采摘,为下文写老农送菜作铺垫。
3.考查赏析句子。本题要求从描写角度赏析。人物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具体是哪种描写方法,要从原文中找出标志性的词句来进行判断。
(1)“黄色的胶布鞋”“裤管沾着泥土”“黑色的棉衣拉链敞开”和“汗水已经浸湿了”“贴合在鼻梁上的蓝色口罩”,是对老农进行外貌描写,写出老农民一心扑在摘菜上、顾不上注意衣服的纯朴辛勤的形象。
(2)“不卖!不卖!这菜不卖!”是语言描写,“着急”是神态描写,写出老农担心人家误会他要卖菜,为他的安全担忧,急忙解释,表现了老农的憨厚朴实。
4.考查插叙的作用。插叙的作用有:对人物和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有时起解释说明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本文插叙老菜农女儿的事情在第⑯段,交代了“老菜农”女儿护士的身份,也交代了老人摘菜的原因:女儿因为抗疫的需要不能回家,为了看女儿,也为了为抗疫事业尽自己的力量,他就把自家的菜摘下来赠给医院,表现他对女儿的关爱和对抗疫事业的支持,对医务人员的感激之情,从而深化了主题(爱女之情升华为爱医务人员之情,对个人的爱升华为对社会的爱)。因为插叙内容,“我”和村干部被“老菜农”知道了老菜农的善举,被他感动,并有下文帮忙装菜之举,这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装菜作铺垫。
5.考查赏析题目。需联系文本内容和主旨具体分析。联系内容可知,“第十一筐青菜”指的是老菜农给医院送去的自家种的第十一筐青菜。这是题目的表层含义。联系文章主旨可知,老人送青菜,一是为了看看女儿,表现了他对女儿的思念与牵挂,二是表达对抗击疫情的支持和对医务人员的感激,表现了他的善良淳朴、无私伟大。老菜农女儿反复叮嘱:“待在家里别出门,照顾好自己”是对父母的担忧,老菜农天天送菜看女儿,是对女儿的思念与牵挂。作为普通老百姓的一员,他们克制住对亲人的爱与担忧,坚持抗疫,这“第十一筐青菜”表现的是普通老百姓在疫情面前无私的、伟大的人性之爱。这是题目的深层含义。
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
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
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
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
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
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
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
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
8.记叙文语言评析:
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
这类题型是:
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
答题有三步:
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
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
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
9.文段的作用:
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
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记叙文写作结尾法:
1、自然收束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 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 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
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 趋势结束全局。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
2、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 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如 《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 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卒章显志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 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
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4、名言警句式。
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 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 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5、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 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 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 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 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 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