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回答问题。
1.联系全文分析句子“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在结构上的作用。
2.为什么说“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3.选段从哪几个方面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刻画?表现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4.针对选文的结尾,有两位同学补写了景物描写来渲染“最后一课”的气氛。你觉得哪种补写更好?为什么?
【甲】教室外,依旧是那么暖和,天气依旧是那么晴朗,画眉依旧在树林边宛转地歌唱。普鲁士兵收操了,列队从教堂门前走过。
【乙】教室外,阴冷的风呜呜地吹起,树枝被吹得摇摆不定。天空中,不知何时布满了乌云,快要下雨了,隐隐的传来轰鸣的雷声。
1过渡作用,暗示最后一堂课即将结束,小说的高潮即将到来。
2因为“我”从韩麦尔先生的神情里感受到他强烈的爱国情感。
3从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刻画,表现了他对祖国、对祖国的语言、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对祖国儿童深厚的爱和无限的希望,揭示了他对国土沦陷的深切悲愤、沉痛的复杂心情,表现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4示例一:【甲】好。切合主旨,明媚的景物描写同文章开头相照应,渲染出悲愤痛苦的气氛,以乐景衬托哀情,写出了最后一课的悲壮,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示例二:【乙】好。以天气的巨变突出小弗郎士的心情变化,由贪玩无知到懂事,理解老师的爱国心,面对最后一课感到极大的惋惜、遗憾和悲愤。阴霾的天气也预示着残酷的现实。
新闻的结构: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①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
②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③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④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⑤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即五个“ W ”和一个“H” 即Who(何人) 、What(何事) 、When(何时)、Where(何地) 、Why(何因)、How(如何)。
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6个因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特点:
及时性、真实性、简洁性、影响力。
写法:
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评论等。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随着北半球进入秋冬季节,疫情防控迎来了更为严峻的考验,疫苗的研发再次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国庆期间,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人数突破了3600万,累计死亡人数也已超过100万。海外疫情正在二次暴发,英国、法国等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均创新高。新冠疫苗被认为是能够赢得这场人类抗疫之战的最关键武器,研发进度备受关注。
据世卫组织8月6日数据显示,目前在世卫组织正式登记在册进行开发的165种新冠疫苗中,有139种处于研发初期,26种进入临床测试阶段。6种疫苗已经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其中3种来自中国。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团队研发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目前正推进三期国际临床试验。并已具备大规模量产的能力。
材料二:国际上正在研发的各类疫苗对照表。
减毒活疫苗 | 活病毒疫苗 | 重组蛋白疫苗 | 病毒载体疫苗 | mRNA疫苗 | DNA疫苗 | |
抗原生产 | 体外 | 体外 | 体外 | 体内 | 体内 | 体内 |
早期研发速度 | 慢 | 快 | 较快 | 较慢 | 较快 | 较快 |
优点 | 免疫原性强持续时间长 | 早期研发速度快 | 免疫原性强产品质量稳定 | 可呈递多种抗原递送效率高 | 可呈递多种抗原不会长期留存 | 可呈递多种抗原免疫时间持久 |
缺点 | 研发速度慢筛选难度高 | 不良反应未知,风险高 | 对抗原要求高 | 技术成熟度不高有生物学风险 | 技术成熟度不高可能发生不良反应 | 技术成熟度不高过长时间的留存有安全隐患 |
1.材料是一则新闻,有位同学打算用对偶句为其拟一个标题,但只完成了一半,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疫情防控迎来严峻考验,_____________。
2.陈薇院士团队选择研发“重组蛋白疫苗”,从材料二中判断,他们优先考虑的三项是( )
A.研发速度 B.质量稳定性 C.安全性 D.研发难度大小 E.技术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