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成化丁酉,王端毅公恕来巡抚云南,不挈僮仆,惟行灶一,竹食箩一,服无纱罗,日给惟猪肉一斤,乳豆二块,菜一束,酱醋水皆取主家结状, 更 无所供。其告示 云 “欲携家僮随行,恐致子民嗟怨, 是以不恤衰老,单身自来 。意在洁己奉公,岂肯纵人坏事 ”云云。人皆录辞而焚香礼之。
1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 1) 更 无所供 ( __________ ) ( 2)其告示 云 ( __________ )
2 . 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此不顾及自己年老体衰,未成家就前来。
B . 因此不顾及自己年老体衰,独自一人前来。
C . 因此不照顾年老体衰的家人,独自一人前来。
D . 因此不照顾年老体衰的家人,未成家就前来。
3 . 从文中看,王恕不带家僮随行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文章体现了王恕 “ _______________ ”的品质。
1 . 另,另外 说
2 . B
3 . 担心引起百姓抱怨 洁己奉公
【分析】
1 .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作答时先理解整句话的意思,再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 1 )另外没有什么供给的东西。更:另,另外。
( 2 )他的告示上说。云:说。
2 .
本题考查句子翻 译理解。翻译时,必须遵循 “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是以:因此。恤:顾及。单身:独身一人。自:自己。
A.“单身”的理解错误,单身不是未成家。
B.理解正确。
C.“恤”“衰老”的理解错误,“恤”顾及的意思,“衰老”指自己的年老体衰。
D.“恤”“单身”理解错误。
故选 B。
3 .
本题考查分析内容概括人物形象。抓住关键句子回答。根据 “ 欲携家僮随行,恐致子民嗟怨 ” 可知,王恕不带家僮随行的原因是担心引起百姓抱怨;根据 “ 意在洁己奉公,岂肯纵人坏事 ” 可知,文章体现了王恕洁己奉公的品德。
【点睛】
译文:
明宪宗朱 见深生化丁酉年间,王恕到云南做巡抚,不带一个书童与仆人,只带领一个可移动的炉灶,一个盛事物的竹筐,穿的没有罗纱衣服,每天吃的只有一斤猪肉,两块乳豆腐,一捆菜,酱、醋、水等生活用品都是自己从主人家获取,另外没有其他供给的东西了。他发布告示说:(自己)想携带家眷仆人随他同行,恐怕招致百姓的怨愤,因此不顾及自己年老体衰,独自一人前来。打算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哪里肯放纵别人坏了大事 ”等等。人人都记录他的话语,点燃香火表示恭敬,以礼相待。
阅读《活板》(节选),完成第10-13题。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冒:
(2)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具:
11.(1)《送东阳马生序》“以衾拥覆”一句中“以”是“用”的意思,《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一句中“以”是“因为”的意思,文中“则以一平板按其面”一句中“以”的意思是 。(1分)
(2)《三峡》“素湍绿潭”一句中“素”是“白色”的意思,《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一句中“素”是“一向,平素”的意思,本文中“有奇字素无备者”一句中“素”的意思是 。(1分)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翻译:
13.根据选文的内容,将下面这段文字补充完整。(前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后两空用原文回答)(4分)
活板是北宋的毕昇于庆历年间发明的,这一技术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后来沈括在《活板》一文中专门介绍了活板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其中在活板的制作方面重点写了__① _和__② _两个环节,为了介绍得更清楚,他还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用“__③ _”形容所刻字的厚度,用“__④__”形容整板字模的平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