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01
更新时间:2022-01-31
纠错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江水

郦道元

江水又东,迳 西陵峡。《宜都记》曰: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纾曲,而两岸高山重障,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文 ,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 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 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 仰瞩俯映弥 习弥佳流连信宿 不觉忘返 。目所履历 ,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注释) ①迳:经过。②形容:形状。③至:极,最。④践跻:亲自登临。⑤号:重重叠叠的高崖。⑥弥:更加。⑦信宿:连住两夜。⑧履历:经历、经过。

1 “/”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断三处)

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江水又

②既至 欣然

③常闻峡中水

3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4 本文中的三峡的山有哪些特点?

查看答案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未分类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 仰瞩俯映 /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2 ①向东    ②高兴的样子    ③湍急

3 猿啼的声音特别凄清,在山谷中回响,清脆的声音传送不绝。

4 山脉高峻重叠,绝壁千丈,树木高大茂密。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根据句意,结合句子层次和句式进行划分。画线句句意为:仰观山色,俯视倒影,愈看愈感美妙,流连游赏了两天,不觉乐而忘返。 “仰瞩俯映”是动作,“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是结果,三个短句意思层层深入,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美景的喜爱。因此可断句为: 仰瞩俯映 / 弥习弥佳 / 流连信宿 / 不觉忘返。

2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句意:江水又向东流去。东:向东。

句意:一到这里就满怀欣喜。欣然:高兴的样子。

句意:常听人们说,峡中水流湍急。疾:湍急。

3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语:至,非常;绝,消失。句意:猿啼的声音特别凄清,在山谷中回响,清脆的声音传送不绝。。

4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句子概 括。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纾曲,而两岸高山重障”可概括为:山脉高峻重叠;“非日中夜半,绝壁或千许丈”,可概括为:绝壁千丈;“林木高茂,略尽冬春”,可概括为:树木高大茂密。

【点睛】

译文

江水又向东流去,经过西陵峡。《宜都记》里说: “从黄牛滩向东进入西陵峡,到西陵峡的出口一百里左右,山水曲曲折折,两岸山脉高峻、重重叠叠,不是日中,看不见太阳;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绝壁有的有千丈左右,那石头是彩色的,形状大多像一些东西。树木高大茂密,到了春冬之交稍显凋零,猿啼的声音特别凄清,在山谷中回响,清脆的声音传送不绝。”所说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袁山松说:“常听人们说,峡中水流险急,却没有人谈到这里山水之美的。”待到我亲身踏上这片土地,一到这里就满怀欣喜,这才相信耳闻总不如亲见了。那层叠的崖壁、秀丽的峰峦,奇形怪状,姿态万千,实在难以用笔墨形容;林木参差,郁郁葱葱,高与云霞相接,仰观山色,俯视倒影,愈看愈感美妙,流连游赏了两天,不觉乐而忘返;平生亲眼所见的景物,没有像这样壮丽的了。我一边为自己能一睹这样的奇观而高兴,一边又想,山水如果有灵,那么千秋万代之中能够得到一个知己,也该感到惊喜了!

=
类题推荐:
未分类
难度:
使用次数:135
更新时间:2013-02-18
加入组卷
1.

阅读《人贵敢说“吾不如”》,完成19--23题。(14分)

人贵敢说“吾不如”

  ①“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首古诗言简意赅,形象地告诉人们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众生芸芸,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再伟大的天才总也有不如人的方面。生而为人,只有具备了这种自知之明的心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才有可能找准适当的人生坐标,从而赢得成功的契机。

  ②历史上的圣哲先贤,他们之所以能建功立业,名垂千古,原因就在于他们都具备博采众长的精神,敢于宣称“吾不如”。

  ③孔子问学生子贡,你和颜回比,谁的能耐大?子贡回答说,颜回闻一知十,我顶多只是闻一知三。子贡慨叹“弗如也”,寥寥三字,掷地作金石声。

  ④《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的得失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如此知人善任,得天下当然是势所必然了。

  ⑤读《广师》,我们可以领教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类似高论:“艰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学中;险阻俱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石山。”顾老夫子谦逊若此,被誉为“一代通儒”,令人诚服。

  ⑥瞿秋白在29岁时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在一次会议上他恳切地表白:“搞农运,我不如澎湃;搞工运,我不如苏兆征、邓中夏;搞军事,我不如叶挺、贺龙。”虚心谨慎,溢于言表,瞿秋白之所以为瞿秋白,基于此。

  ⑦确实,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面对比自己强的人,由衷地说一句“吾不如也”,不但不会贬损自己,而且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美德。世界上,任何人在体能、技能、智能上的发展不可能至周至全。同理,一个人在品格修养上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有“吾不如也”的时候。只有敢于承认“吾不如也”的现实,才能看清自己的特质,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举优抑劣,扬长避短。怕只怕明知“吾不如也”,却偏要与人争个胜负,分个雌雄,那就是自己难为自己,令人不敢恭维了。

  ⑧生活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敢说“吾不如也”的人,方可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事业上的翘楚,因为他们的胸怀比长天更广阔,精神比高山更巍峨。

  19、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读后你认为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

  20、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多种论证方法,试举例说出其中一种及作用。(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开头引用的一首小诗在文章中有何作用?(2分)

  答:                                                 。

  22、文中③④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答:                                                      。

  23、读罢全文,请结合实际谈谈文中的“吾不如”与我们常说的“自卑、自暴自弃”有无区别?(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未分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王悦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