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文学常识及鉴赏
>
小说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285
更新时间:2023-01-13
纠错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写字的老人

邓建华

①广场地面的砖很周正,拼在一起,像一幅巨大的字帖。

②华灯初上时,有个驼背老人,手提装有清水的旧油漆桶,肩扛一米长的毛笔来了。

③驼背老人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只要天睛,他准时来。摆好水桶,硕大的笔头蘸上清水,就提笔开始写字,工工整整将字写在方格的地面砖上。欧体,飘逸、洒脱。书《满江红》,或《登鹤雀楼》。大热天,他常常穿一条西装裤,一件背心,一口气写上百字,也不见他歇,甚至不喝一口水。清水写的字,让有些呆滞的广场充满 韵味

④有人散步,匆匆走过广场,陡然发现地面上遒劲有力的字,便收住脚步,围着字细看一番,“啧啧啧”赞叹不已。有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止不住加速度的轮滑,碾压过老人的“作品”,也不见他抬头喝止。他还是那样从从容容地写,腰不痛手不酸的样子,着实叫人惊叹。等到广场舞大妈们开始张罗着,将音响设备推过来,驼背老人才开始收拾自己的笔“墨”。他将六七斤重的笔在桶里反反复复淘洗,将笔锋上每一根不服帖的白毛扯拉得顺顺溜溜,再将有些脏的剩水,提到不远处的金桂树下,小心浇灌。我一直觉得这棵树与别的树不同。如果说那排树是一个班的学生,这棵树就带点它们中的“学霸”那种骄傲样子,是喝多了那些“墨”水吗?有段时间天气不错,驼背老人天天来,我也就天天去到广场溜一圈。

⑤有人问:“您收不收徒弟啊?这么好的本事。”老人偶尔搭腔,说:“哪天没饭吃了可能会!”

⑥听说了有这么个老人,书法家协会的人也寻了过来。来的人看着老人写了十几分钟字,面带羞愧,小心翼翼地说:“如果请您加入我们书法协会,您老愿意不?” 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 “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

⑦驼背老人这点儿怪脾气,彻底调动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要读懂他。他是谁?天天这么练,他要干什么?

⑧许多人围着他转,他还是一声不响,提笔写字,不关心所有的疑问和好奇。

⑨这天,天有点闷热,他每每写到第三行字,第一行就已干了,所以总只能见到两行字,伴着他缓缓前行。 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的蜗牛,爬行在日复一日的轨迹上。

⑩我忍不住说:“要能写在纸上,多帅!”老人说:“有天到了那步田地,可能会的!”

⑪我不理解“那步田地”是哪步,就说:“毕竟啊,写在地上的清水字,一瞬就不见了!”

⑫老人将笔蘸满清水,写完“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几个字,才接过我的话说:“是吗?那刻在石头上的字,也只一瞬就不见了。”

⑬我看着那几个字,转眼就风干了,不知怎么回答他。

⑭老人见我没再说什么,就笑道:“我没有在写字啊,你没有看见我只是在扫地吗?”他照例在他该收场时,洗笔、拨锋、泼水、扛笔、提桶而去。我很纳闷。扫地?

⑮后来在一个小区的传达室,我碰见他,只是,他没提笔,而是提一杆不太利索的竹扫帚,在认真地打扫外来车辆粘带进来的纸屑,那一丝不苟的神态,很熟悉。

⑯我迎上去,说:“您好啊,您在这里扫地?”

⑰老人头都没有抬,有一句话却有力地蹦出来:“扫地?你没见我在写字吗?”

19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围绕 写字 展开叙写,写了老人写字、有人问 、老人 释字 等情节。

B .第 段中 韵味 一词,表现了老人飘逸洒脱的字给呆滞的广场所增添的文化味道。

C .第 段写散步的人的啧啧赞叹,从正面刻画了写字老人在广场上练字的认真、从容。

D .这篇小说从生活小事入手,语言朴实,耐人寻味,能引发读者对于 人生 的思考。

20 .第 段写到老人的 这点儿怪脾气 。老人的 怪脾气 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1 .请按要求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 )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 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 (从人物描写角度)

2 )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的蜗牛,爬行在日复日的轨迹上。(从修辞角度)

22 .毕淑敏认为,在精神上,人应该有三间小屋,其中一间用来 安放我们自身 ,即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小明读完小说后认为,写字的老人就有这样一间精神小屋。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小说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C    20 .有人想向老人拜师学艺,他不收;书法家协会的人请老人入会,他直接拒绝;他在地上写字,不愿在纸上写。 21 .( 1 )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老人对加入书法协会的不屑之情。

2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人写字时动作的缓慢执着,表现了老人写字的从容潇洒。 22 .同意。写字的老人本职工作是看守小区的门卫,还负责打扫卫生。他有写字的特长,凭着长期的练习,写得一手好字,既不加入书法协会,又不收徒弟,甚至不在纸上写字,可见他并不为名,更不为利,写字纯粹是个人精神爱好。老人把在地上写字比作扫地,把扫地比作在地上写字,可见他的精神是纯洁高尚的,是超脱世俗的,有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独立思考。

【解析】 19 .本题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赏析。

C. 段写散步的人的啧啧赞叹,是侧面描写,烘托了写字老人在广场上练字的认真、从容;本项中 正面刻画 的说法错误;

故选 C

20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段中, 认为 驼背老人这点儿怪脾气 ,要根据上下文来写分析概括。

根据第 有人问: 您收不收徒弟啊?这么好的本事。 老人偶尔搭腔,说: 哪天没饭吃了可能会 ’” ,可知老人写字技艺高超,但拒绝收徒弟;

根据第 书法家协会的人也寻了过来。来的人看着老人写了十几分钟字,面带羞愧,小心翼翼地说: 如果请您加入我们书法协会,您老愿意不? 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 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 ’” ,可知书法协会的人对老人的字非常欣赏,想邀请他加入书法协会,但老人不屑一顾;

根据第 我忍不住说: 要能写在纸上,多帅! 老人说: 有天到了那步田地,可能会的 ’” ,可见老人不愿把字写在纸上。

21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1 )第 段中, 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 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 ’” ,是老人回答书法协会的人邀请他入会的话。 头也不抬 是动作描写, 瓮声瓮气地说 是语言描写, 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 说明老人认为加入书协是无用的事。这个句子,写出了老人对书法协会的不屑一顾态度,表现了老人对虚名的厌恶之情。

2 )第 段中, 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的蜗牛,爬行在日复日的轨迹上 ,是对老人在闷热天气写字情景的刻画。因为 天有点闷热,他每每写到第三行字,第一行就已干了,所以总只能见到两行字,伴着他缓缓前行 ,老人写字就像蜗牛拖着水迹在地上爬行,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缓慢、耐心、执着、心无旁骛的写字动作和心态。

22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毕淑敏认为,在精神上,人应该有三间小屋,其中一间用来 安放我们自身 ,即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小明读完小说后认为,写字的老人就有这样一间精神小屋。小明的看法是正确的。答题时,先表明同意小明看法的态度,然后接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根据第 有人散步,匆匆走过广场,陡然发现地面上遒劲有力的字,便收住脚步,围着字细看一番, 啧啧啧 赞叹不已。有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止不住加速度的轮滑,碾压过老人的 作品 ,也不见他抬头喝止。他还是那样从从容容地写,腰不痛手不酸的样子,着实叫人惊叹 ,可见老人写字只是为了个人精神的享受,完全不受外物的干扰;

结合第 有人问: 您收不收徒弟啊?这么好的本事。 老人偶尔搭腔,说: 哪天没饭吃了可能会 ’” ,第 段中 “‘ 如果请您加入我们书法协会,您老愿意不? 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 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 ’” ,可知老人写字完全不是为了金钱和名声,即不图名利,只为精神;

结合第 老人将笔蘸满清水,写完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几个字,才接过我的话说: 是吗?那刻在石头上的字,也只一瞬就不见了 ’” ,第 老人见我没再说什么,就笑道: 我没有在写字啊,你没有看见我只是在扫地吗 ’” ,第 老人头都没有抬,有一句话却有力地蹦出来: 扫地?你没见我在写字吗 ’” ,可知老人对人生和生活理解得透彻,认为艺术即劳动,劳动即艺术,这种对生活的见解是他独立思考的结果,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精神境界。

=
类题推荐:
小说
难度:
使用次数:176
更新时间:2012-06-16
加入组卷
1.

碧浪清波

李昌祥

十五岁的肖咨询对着穿衣镜,悄悄给前额披下了一绺黑发,像极了小女孩额前的刘海。妈妈见了,知道儿子有了对美的冀望了。

这天午后,肖咨询悠哉闲哉,把目光落在了爸爸给他订阅的报纸上。一个 “ 碧浪清波 ” 的词语,跳进了他的眼帘,一下子像攫住了他的什么,让他不由地想到了王维的那句 “ 清泉石上流 ” :崖涧青石上,一股潺潺流淌的山泉,清清亮亮,洁如甘露 ……

被 “ 碧浪清波 ” 这个词语吸引,还因为他的爸爸是河长。那天,他在石碛河的告示牌上看到 “ 河长 ” 一栏填着爸爸的名字时,一下子意识到了作为河长儿子的责任。

开学前,肖咨询顺着石碛河边往下游巡查。一路堤岸都改造成了沿河公园,岸柳成行,乔木葱茏。走到河口江边,视野一下开阔了。江面上正缓缓游动着好多大轮船,一艘艘地打眼前游过。远处的长江三桥,两座桥塔像两条巨人的长腿,立定在江边,朝南朝北伸展着力大无穷的长臂,任车流在桥面上飞奔。这一切让肖咨询目不暇接,几乎忘掉了巡河。

肖咨询又想起了 “ 碧浪清波 ” 这个词,他低头看看身边的石碛河水,水面上倒也没什么漂浮物,但水质还够不上碧清。 “ 碧浪清波 ” 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这事儿本不该他操心,但谁让他是河长的儿子呢?如此一想,对河水净度的追求,便分外地强烈起来。于是,肖咨询便有了寻找泉流的冲动。

听大人们说过,石碛河水是从北面浦老山、西面驷马山上汇集而来的。浦老山的另一面流出了滁河。 “ 环滁皆山也 …… ” ,涌上心头的这篇古文,让他决定一探究竟。他不声不响,早上了列车,去滁州,去琅琊,看酿泉。

赶到酿泉时,正值夏日中午。一潭蓄泉,早被大大小小的孩子国满了,他们正与泉流嬉戏呢。肖咨询想囔囔一声: “ 怎么能全跑水里闹呢?不把清泉搅脏了? ” 近前才发觉,流淌在石块上的清泉,依然如玉般清纯。肖咨询瞄着瞄着,便有些情不自禁起来,随手扒了鞋袜,也站在了泉流中。水花晶莹,清凉的泉水在他脚趾间跳跃。他张大了嘴,在心里狂呼:我知道清流是什么样子了,我知道清流该是什么样子了! ”

什么时候石碛河水也能像山中清泉那样呢? ……

回家后妈妈问他去哪儿了,他告诉妈妈自己去滁州醉翁亭了。妈妈接口道: “ 出去走走挺好,过两天你再陪姥姥去深圳旅游,看看港珠澳大桥,开开眼界。 ”

终于见着了巍峨的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跨海大桥,雄立在海上,好个海天奇景呢。这无边无际的大海,正在他面前展开一片蔚蓝,比万里晴空还纯净。在人工岛上直面海水,看晶莹剔透的波浪翻涌着,肖咨询再一次想起了 “ 碧浪清波 ” 这个词。浩瀚海洋上的碧浪清波,炽热得他心旌摇曳。

看到了!看到了! ” 肖咨询迎着海风,额前细发随风飘动着,一双明眸凝视着碧浪清波。姥姥以为小孙儿是在对着港珠澳大桥发出欢呼呢,把孙儿送回女儿女婿手中时笑着说: “ 孩子看得眼都不眨一下呢 …… ” 说着,姥姥亲昵地摸了摸孙儿额前细软的黑发。

肖咨询侧起脸,朝爸爸妈妈一字一句道: “ 爸爸,我看到了大海的碧浪清波,石碛河水要能治理成那样,我们才算是当好了河长。 ”

爸爸一下惊住了,脱口道: “ 人小心眼大呢,小子行! ”

(选自《北京文学》 2021年第4期,有删改)

16 . 读完此文,少年肖咨询让图图和你想到了 “唯美”“责任”“探寻”这几个词语。你结合文章内容,围绕其中一个词语谈谈感受。

17 . 文中画线句与前文哪些内容相照应?你概括给图图听。

18 . 班级开展戏剧创编与表演活动,图图想把这篇小说改成短剧,你帮他完成。

( 1)给在港珠澳大桥看见大海时的肖咨询配一段内心独白。(50字左右)

( 2)为上面的内心独白选配背景音乐时你选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结尾部分(歌词见下),你向图图说明了理由。

我最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小说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张祎祯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