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陈继儒漫游潇溪(今嵊州下王镇小溪村)所作《胜游记》,完成后面小题。
胜游记
[明]陈继儒
余癖于山水之趣。戊辰春暮,拟为石梁、雁荡之游,道经于剡,将览右军之池,并康乐覆卮所。清妙秀异,杜工部之语不虚也。
行一舍许,见其峰峦叠翠,涧水潆回,乔松壮谷口,古柏郁溪头,依稀盘谷,仿佛辋川,徘徊久之,不忍离去。方眺 览 间,遇一矍叟,黄发台背,逍遥山径, 诚 葛天氏 ① 之民也。余揖询其地,知是潇溪。居虎豹,偃虬龙,佳哉胜地。忽一童子 把 竿垂钓,余私计曰: “是儿器宇不凡,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也 ② 。 ”童子罢钓揖予,登堂洗爵、奠斝 ③ ,宰鸡款予。 主席陪话者即向之策杖老翁也一唱一酬觥筹交错 。觌 ④ 其貌,骯髒 ⑤ 矍铄;味其语,正大光明;论世则议切事务,谈道则奥彻玄微。猗欤休哉 ⑥ !真世不易觏 ⑦ 者也。
尔时夜分就寝,余思良士不寐,爰 ⑧ 成四韵以纪胜概 ⑨ ,云: 茅屋疏篱一径深,门无车马绿苔侵 。云山纵意权 ⑩ 为主,富贵惊人懒挂心。珍馔饷宾情已厚,交情一面意何深。葛巾野服蒲葵扇,自在溪边五柳 ⑪ 阴。韵成东白,主复 延 余就席,载续四韵:风尘鞅掌 ⑫ 最羁人,谁更清闲憩此身。梦醒北窗书千卷,兴饶东郭酒三巡。谢安门外春常静,五柳庭中月自新。任尔纷嚣当面起,斟瓢仙子正颐神。
主宾话别,束装就道。
主君谓谁?徐君以圣也。童子谓谁?其孙佩元也。良辰难得,胜地不再,乃记之以志不忘。
【注释】 ① 葛天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他的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② 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也:语出《晋书 · 王衍传》, “ 宁馨儿 ” 后为小孩的美称。 ③ 爵、斝 jiá :古代酒器。 ④ 觌 dí :见; ⑤ 骯髒 kǎng zǎng :刚直,不屈不挠。 ⑥ 猗 yī 欤休哉:多么快乐啊。 ⑦ 觏 gòu :见,看见。 ⑧ 爰 yuán :于是。 ⑨ 胜概:优美的景色,美好的境界。 ⑩ 权:姑且,暂且。 ⑪ 五柳:陶渊明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⑫ 鞅掌:繁忙,劳累。
4 .根据语境推敲加点词的意思。
① 方眺 览 间 ( )
② 诚 葛天民之民也 ( )
③ 忽一童子 把 竿垂钓 ( )
④ 主复 延 余就席 ( )
5 .用 “/” 给文中画横线处断句(断三处)。
主 席 陪 话 者 即 向 之 策 杖 老 翁 也 一 唱 一 酬 觥 筹 交 错。
6 .阅读文章,完成鉴赏。
|
7 . “ 潇溪 ” 因何被陈继儒视为 “ 胜地 ”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看,观看 确实,的确 握,持,执 邀请 5 .主席陪话者 / 即向之策杖老翁也 / 一明一酬 / 觥筹交错。 6 .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清幽宁静(恬淡闲适、恬静自然、清远静谧) “ 深 ” 点出了小径 “ 幽深 ” 的特点,可见周围草木茂盛,与前文描写的峰峦叠翠、古木葱郁相呼应,展现出自然的静美; “ 深 ” 有远离尘世的隐逸之感,呼应了下句的 “ 门无车马 ” ,营造出清幽宁静的氛围。 7 .潇溪之 “ 胜 ” 在于景美,潇溪青山秀丽、绿水潆绕、古木葱翠,远离喧器,仿佛是人间仙境:潇溪之 “ 胜 ” 在于人美,童子器宇不凡,大方守礼,老叟精神矍铄,智慧通达,逍遥山径,自在闲适;潇溪之 “ 胜 ” 在于民风淳美,作者偶至潇溪,得到徐以圣祖孙盛情款待,宾主尽欢,可见此处民风淳朴。潇溪景美、人美、民风淳美,故作者视之为 “ 胜地 ” 。
【解析】 4 . 1.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 句意:正在向远方眺望之时。览:看,观看。
② 句意:确实如葛天氏时的百姓呀。诚:确实、的确。
③ 句意:忽然看见一个小孩子拿着鱼竿垂钓。把:握,持,执。
④ 句意:主人又邀请我上宴席。延:邀请。
5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对于单句: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 也 ” 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如果是几个句子的组合,则要在句与句间要停顿。
“ 主席陪话者即向之策杖老翁也一唱一酬觥筹交错 ” 意思是 “ 坐在主席上陪我说话的,就是刚才那个拿着手杖的老者。彼此间一陪酒,另一酬谢,一时间大家饮酒尽欢,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 ,故知, “ 席陪话者即向之策杖老翁也 ”“ 一唱一酬 ”“ 觥筹交错 ” 这是三个分句,需停顿。而 “ 席陪话者 ” 与 “ 即向之策杖老翁也 ” ,又构成主谓关系,需停顿。于是可停顿为:主席陪话者 / 即向之策杖老翁也 / 一唱一酬 / 觥筹交错。
6 .本题考查理解联系能力。
前五空: “ 茅屋疏篱一径深,门无车马绿苔侵 ” 写的是居室外环境之雅,没有世俗之人打扰。这与《陋室铭》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之雅),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远离世俗的清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联系上面分析,可知,这里的的环境是:清幽宁静(或是恬淡闲适、恬静自然、清远静谧)的。
第六空:
联系前文 “ 见其峰峦叠翠,涧水潆回,乔松壮谷口,古柏郁溪头,依稀盘谷,仿佛辋川 ” 可知,小径的处于峰峦叠翠、古木葱郁之中,自然的静美能很衬托出小径 “ 幽深 ” 。用 “ 深 ” 点出了小径 “ 幽深 ” 的自然环境特点;联系下句 “ 门无车马绿苔侵 ” 可知,这里的 “ 深 ” ,是隐士深藏山中。
7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 见其峰峦叠翠,涧水潆回,乔松壮谷口,古柏郁溪头,依稀盘谷,仿佛辋川 ” 可知,潇溪之 “ 胜 ” 在于景美,潇溪青山秀丽、绿水潆绕、古木葱翠,远离喧器,仿佛是人间仙境:
从 “ 是儿器宇不凡,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也 ”“ 遇一矍叟,黄发台背,逍遥山径,诚葛天氏之民也 ” 可知,潇溪之 “ 胜 ” 在于人美,童子器宇不凡,大方守礼,老叟精神矍铄,智慧通达,逍遥山径,自在闲适;
从 “ 童子罢钓揖予,登堂洗爵、奠斝,宰鸡款予。主席陪话者即向之策杖老翁也,一唱一酬,觥筹交错 ” 潇溪之 “ 胜 ” 在于民风淳美,作者偶至潇溪,得到徐以圣祖孙盛情款待,宾主尽欢,可见此处民风淳朴。
故而可得:潇溪景美、人美、民风淳美,故作者视之为 “ 胜地 ” 。
【点睛】参考翻译:
我特喜欢游玩山水的乐趣。戊辰年春末,打算到石梁山、雁荡山带游玩,途中经过剡溪,要看一看王羲之的墨池,以及谢灵运的覆卮山住所。清新美妙秀丽奇异,杜工部的评价不假呀。
走了一舍左右,看见那峰峦被绿色层层覆盖,山涧之水迂回萦绕,高大的松树在山谷入口处耸立,古老的柏树在溪头郁郁青青生长着。山深恍惚如盘谷,地胜依稀似辋川。(我们)来来回回走了很时间,舍不得离开。正在眺望览胜之时,遇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头,头发由白转黄,背上生斑如鲐鱼背,逍遥地走在山路上,确实像葛天氏时的百姓。我向他作揖并询问他这是什么地方,然后知道这地方叫潇溪。住着虎豹,藏着虬龙,真是个好地方呀。忽然看见一个小孩子拿着鱼竿垂钓,我私下考虑说: “ 这孩子器宇不凡,这是谁生下这样的孩子呢? ” 童子停止钓鱼向我作揖,到屋子里洗好酒杯,宰杀小鸡来款待我。坐在主席上陪我说话的就是刚才那个拿着手杖的老者。彼此间一陪酒,另一酬谢,一时间大家饮酒尽欢,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观看其相貌,刚直而有精神;体味其说的话,都是光明正大之语;论及世间世务则能切中要点,谈论道理也深奥透彻,充满玄妙。多少快乐呀!真是世间不容易见到呀。
正说时,已到了夜分,我于是就寝,我想着这贤能之士而睡不着,于是写下四句诗来记下这美好的境界。诗道:茅屋疏篱一径深,门无车马绿苔侵。云山纵意权为主,富贵惊人懒挂心。珍馔饷宾情已厚,交情一面意何深。葛巾野服蒲葵扇,自在溪边五柳阴。诗写好后东方已白,主人又宴请我吃饭,又续写了四句:风尘鞅掌最羁人,谁更清闲憩此身。梦醒北窗书卷,兴饶东郭酒三巡。谢安门外春常静,五柳庭中月自新。任尔纷嚣当面起,斟瓢仙子正颐神。
主宾告别,我整理好衣服踏上归途。
那位主人是谁呢?是徐以圣。童子是谁呢?是他的孙子徐佩元也。良辰难以觅得,也要离开这美好的地方了,于是记下这件事来表明自己的将铭志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