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94
更新时间:2023-06-08
纠错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西方叙事作品的定点透视不同,中国传统叙事作品往往采取流动的视角或复眼映视式的视角。

流动视角的所谓流动,就是叙事者带领读者与书中主要人物采取同一视角,实行 三体交融 :设身处地地进入叙事情境,主要人物变了,与之交融的叙事者和读者也随之改变视角。读《水浒传》的人可能有一个幻觉,你读宋江似乎变成宋江,读武松似乎变成武松,这便是视角上 三体交融 的效应。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比如武松大闹快活林:武松一路喝过了十来处酒肆,远远看见一处林子。抢过林子背后,才见一个金刚大汉在槐下乘凉。武松自付这一定是蒋门神了。转到门前绿栏杆,才看见两把销金旗上写着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的对联。西方小说往往离开人物,从另一视角描写环境,细及它的细枝末节、历史沿革,以便给人物活动预先构建一个场景,如《巴黎圣母院》在描绘那座伟大的建筑时,就先用了数十页篇幅。而这里的视角则几乎寸步不离地随武松的行迹眼光游动,武松看不到的东西,读者也无从看到。游动视角不仅紧随人物眼光,也投射了人物性情,这只能是武松的眼光,他豪侠中不失精细,看清环境才动手;换作李逵恐怕就板斧一挥图个痛快了。

流动视角有时也采取圆形轨迹。《水浒传》中杨志、索超大名府比武,采取由外向内聚焦的圆形视角;梁山泊军队攻陷大名府,采取由内向外辐射的圆形视角。杨、索比武本身着墨不多,却写月台上梁中书看呆了;两边众军官喝彩不迭;阵面上军士们窃议,多年征战未见这等好汉厮杀;将台上李成、闻达不住声叫 好斗 ;观战的诸色人物各具身份神态。金圣叹的眉评甚妙: 一段写满教场眼睛都在两人身上,却不知作者眼睛乃在满教场人身上也。作者眼睛在满教场人身上,遂使读者眼睛不觉在两人身上。 流动视角妙处在于:看客反成被看客,着墨不多自风流。

杨志比武的描写,是在单纯中求洒脱;大名府陷落的描写,要在复杂中求专注,千头万绪由何处着手?叙事者心灵手捷,一下子捉住了梁中书遑遑然如丧家犬的身影和目光,举一纲而收拢千丝万缕。行文没有让梁中书轻易脱险,而是在他逃遍东南西北四门和三闯南门的过程中,由内往外地辐射出圆形的视角,把瞬间遍及满城的战火统一于一人的眼光之中。

视角可以分为内视角、外视角和旁视角等处在不同层面上的类型。视角的流动,可以在同一层面上采取对位的、波浪状的或者圆形的种种流动方式;也可以在不同层面上采取跳跃的或者台阶式的流动方式。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有一则二百余字的故事,使用有如昆虫复眼一般的视角,它先用外视角,写翰林院一位官员从征伊梨,突围时身死,两昼夜后复苏,疾驰归队。随之,作者和翰林院一位同事问起他的经历,采取他 自言被创时 的方式转向内视角。内视角把人物在生死边缘上迷离恍惚的意识滑动,寓于灵魂离体后的徘徊,简直是某种意识流的写法。最后作品又转到旁视角,借同事之口表达对这位官员的赞叹。复眼映视式视角的运用,使小小文本具有多重功能:情节功能、深度心理功能和口碑功能,因而这篇笔记简直成了视角及其功能的小小实验室。

(摘编自杨义《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体交融 指叙事者以作品主要人物的视角,带领读者跟随人物进入叙事情境。

B .西方语言没有不时省略主语的句式特点,叙事时较难将人物和场景融为一体。

C .如果流动视角采取圆形轨迹展开,叙事者和主要人物的视角有时并不一致。

D .纪昀通过内视角呈现从征伊犁的官员的意识流动,赋予了故事深度心理功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叙事作品视角的分析,证明了流动视角和复眼映视式的视角优于定点透视。

B .文章第二段以《水浒传》中 大闹快活林 为例,论证流动视角更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

C .文章末段以《阅微草堂笔记》中一则小故事为例,论证视角在同一层面和不同层面流动存在着差别。

D .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使用了对比论证等方法,让专业性很强的叙事学概念变得较易理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视角的流动既包括从人物的内视角转为外视角、旁视角,也包括由某一人的内视角转为另一人的内视角。

B .选择由外向内聚焦的圆形叙事还是由内向外辐射的圆形叙事,与叙述的内容相关,也与叙事者希望达到的叙述效果相关。

C .相较于长篇作品,笔记小说短小精悍,在采用流动视角或复眼映视式视角叙事时,更容易实现多重的叙事功能。

D .《红楼梦》 林黛玉进贾府 一节采用流动视角,既写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 举止言谈不俗 ,又写黛玉眼中的凤姐、宝玉等人。

查看答案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未分类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B    2 D    3 C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 西方语言没有不时省略主语的句式特点 于文无据。文中只说 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 ,至于西方语言有没有这一特点及其作用文中并未提及。

故选 B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 证明了流动视角和复眼映视式的视角优于定点透视 于文无据。文章重在论述中国传统叙事作品的流动视角和复眼映视式视角的特点和效果,虽然也有和西方定点透视视角的比较,但并没有阐明孰优孰劣。

B.“ 流动视角更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 错误。由原文: 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比如武松大闹快活林: ……” 可知,作者举 大闹快活林 的例子是为了证明 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 这一观点。

C.“ 论证视角在同一层面和不同层面流动存在着差别 错误。根据文中 复眼映视式视角的运用,使小小文本具有多重功能: ……” 可知作者举《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小故事是为了论证复眼映视式视角的多重功能。

故选 D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 笔记小说 更容易实现多重的叙事功能 于文无据。原文与笔记小说有关的论述在最后一段: 复眼映视式视角的运用,使小小文本具有多重功能:情节功能、深度心理功能和口碑功能,因而这篇笔记简直成了视角及其功能的小小实验室。 这段论述主要谈复眼映视式视角的多重功能和纪昀的这篇笔记小说的独特之处,没有将其与长篇作品进行比较。

故选 C

=
类题推荐:
未分类
难度:
使用次数:135
更新时间:2013-02-18
加入组卷
1.

阅读《人贵敢说“吾不如”》,完成19--23题。(14分)

人贵敢说“吾不如”

  ①“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首古诗言简意赅,形象地告诉人们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众生芸芸,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再伟大的天才总也有不如人的方面。生而为人,只有具备了这种自知之明的心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才有可能找准适当的人生坐标,从而赢得成功的契机。

  ②历史上的圣哲先贤,他们之所以能建功立业,名垂千古,原因就在于他们都具备博采众长的精神,敢于宣称“吾不如”。

  ③孔子问学生子贡,你和颜回比,谁的能耐大?子贡回答说,颜回闻一知十,我顶多只是闻一知三。子贡慨叹“弗如也”,寥寥三字,掷地作金石声。

  ④《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的得失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如此知人善任,得天下当然是势所必然了。

  ⑤读《广师》,我们可以领教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类似高论:“艰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学中;险阻俱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石山。”顾老夫子谦逊若此,被誉为“一代通儒”,令人诚服。

  ⑥瞿秋白在29岁时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在一次会议上他恳切地表白:“搞农运,我不如澎湃;搞工运,我不如苏兆征、邓中夏;搞军事,我不如叶挺、贺龙。”虚心谨慎,溢于言表,瞿秋白之所以为瞿秋白,基于此。

  ⑦确实,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面对比自己强的人,由衷地说一句“吾不如也”,不但不会贬损自己,而且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美德。世界上,任何人在体能、技能、智能上的发展不可能至周至全。同理,一个人在品格修养上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有“吾不如也”的时候。只有敢于承认“吾不如也”的现实,才能看清自己的特质,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举优抑劣,扬长避短。怕只怕明知“吾不如也”,却偏要与人争个胜负,分个雌雄,那就是自己难为自己,令人不敢恭维了。

  ⑧生活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敢说“吾不如也”的人,方可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事业上的翘楚,因为他们的胸怀比长天更广阔,精神比高山更巍峨。

  19、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读后你认为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

  20、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多种论证方法,试举例说出其中一种及作用。(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开头引用的一首小诗在文章中有何作用?(2分)

  答:                                                 。

  22、文中③④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答:                                                      。

  23、读罢全文,请结合实际谈谈文中的“吾不如”与我们常说的“自卑、自暴自弃”有无区别?(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未分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林秋雨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