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01
更新时间:2012-06-01
纠错
1.

阅读司马光的《宋太祖善待赵普》一文,完成小题。(14 分)

太祖时,赵韩王普为宰相,车驾因出,忽幸其第。时两浙王钱俶方遣使致书及海物十瓶于韩王,置在左庑下。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屏也。上顾见,问何物,韩王以实对。上曰:“此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韩王皇恐,顿首谢曰:“臣未发书,实不知,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上笑曰:“但取之,无虑。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因命韩王谢而受之。韩王东京宅皆用此金所修也。

【注释】①赵韩王普,赵普死后曾被追封为韩王。②钱俶,吴越王,北宋太平兴国三年时纳土归宋,治理两浙。③庑,堂下周围的走廊。④屏,退避。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①忽幸其(       )            ②遣使致书(      )

③韩王以实(       )          ④臣未书(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例句:当奏闻而却之

A.迹存《述异》之志(《短文两篇》)

B.亦荆吴形胜之最也(《短文两篇》)

C.至之市(《郑人买履》)

D.稍出近之(《黔之驴》)

3.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停两处)(2分)

因 命 韩 王 谢 而 受 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

(2)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短文两篇》)

5.读完文章,你觉得宋太祖是一位什么样的君主?(2分)

 

查看答案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未分类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①府第,住宅;②正;③回答;④打开。(4分)

2.D(2分)

3.因 ∕命 韩 王∕ 谢 而 受 之(2分)

4.(1)如果知道是这样,应当上奏皇上并且退掉它们。(2分,“若”“却”“之”译句时须落实)(2)瓜洲的各个园亭,都凭借假山有名声。(2分,“诸”、“以”、“显”译句时须落实)

5.宋太祖心胸宽广,(1分)能善待贤能之人,(1分)是一位贤君。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例句中与D项中的“之”都是“代词”。

3.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文章对宋太祖的描写来分析其性格特征即可。

 

=
类题推荐:
未分类
难度:
使用次数:135
更新时间:2013-02-18
加入组卷
1.

阅读《人贵敢说“吾不如”》,完成19--23题。(14分)

人贵敢说“吾不如”

  ①“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首古诗言简意赅,形象地告诉人们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众生芸芸,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再伟大的天才总也有不如人的方面。生而为人,只有具备了这种自知之明的心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才有可能找准适当的人生坐标,从而赢得成功的契机。

  ②历史上的圣哲先贤,他们之所以能建功立业,名垂千古,原因就在于他们都具备博采众长的精神,敢于宣称“吾不如”。

  ③孔子问学生子贡,你和颜回比,谁的能耐大?子贡回答说,颜回闻一知十,我顶多只是闻一知三。子贡慨叹“弗如也”,寥寥三字,掷地作金石声。

  ④《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的得失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如此知人善任,得天下当然是势所必然了。

  ⑤读《广师》,我们可以领教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类似高论:“艰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学中;险阻俱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石山。”顾老夫子谦逊若此,被誉为“一代通儒”,令人诚服。

  ⑥瞿秋白在29岁时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在一次会议上他恳切地表白:“搞农运,我不如澎湃;搞工运,我不如苏兆征、邓中夏;搞军事,我不如叶挺、贺龙。”虚心谨慎,溢于言表,瞿秋白之所以为瞿秋白,基于此。

  ⑦确实,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面对比自己强的人,由衷地说一句“吾不如也”,不但不会贬损自己,而且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美德。世界上,任何人在体能、技能、智能上的发展不可能至周至全。同理,一个人在品格修养上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有“吾不如也”的时候。只有敢于承认“吾不如也”的现实,才能看清自己的特质,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举优抑劣,扬长避短。怕只怕明知“吾不如也”,却偏要与人争个胜负,分个雌雄,那就是自己难为自己,令人不敢恭维了。

  ⑧生活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敢说“吾不如也”的人,方可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事业上的翘楚,因为他们的胸怀比长天更广阔,精神比高山更巍峨。

  19、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读后你认为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

  20、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多种论证方法,试举例说出其中一种及作用。(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开头引用的一首小诗在文章中有何作用?(2分)

  答:                                                 。

  22、文中③④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答:                                                      。

  23、读罢全文,请结合实际谈谈文中的“吾不如”与我们常说的“自卑、自暴自弃”有无区别?(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未分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使用过本题的试卷: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小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