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赛场小人生 人生大赛场
①赛场上瞬间爆发的人生哲理如电光石火照亮长长的人生跑道。
②人生当有伟大目标。伟大目标产生伟大动力,收获伟大成就。运动员说得最多的话,是“确立目标”“实现目标”。奥林匹克口号“更快更高更强”,实则是召唤人们不断提升奋斗目标。伊辛巴耶娃24次打破女子撑杆世界纪录,她在北京奥运会跳过5米o5后第25次提升目标:“我很快会向5米10发起冲击”。博尔特用9秒69创造百米世界纪录,下一个目标是“我想我还能跑到9秒60”。
③南非独腿游泳运动员纳塔莉说得好:“人生的悲剧不在于没有实现目标,而在于没有目标。”并非人人都能实现原定的目标,但在向远大目标的奋斗中,人们才能挖掘潜力锻炼能力,把自己的人生提升到应有的高度。
④自古华山一条路。达到远大目标,自古而今也只有一条路,就是“拼搏”。这个词涵盖了所有激励人生的词语。
⑤ (1) 。没有人不吃大苦而有大成就。印度第一个奥运会冠军宾德拉,出身富商,家有一个豪华空调射击场。但他靠的是每天9个小时的“魔鬼训练”夺得金牌。天赋英才菲尔普斯,人说是专为游泳而生的超人。但清晨4时半起床5时游泳,他实际上是超人地能吃大苦。
⑥ (2) 。它是一种呼啸进击有我无敌的大无畏英雄气概。面对 a 临之的人生苦难,面对赛场上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对手,挺直脊梁(哪怕是受伤的脊梁),睁圆双眼(哪怕是一双盲眼),舞动三尺青锋(哪怕是一支豁口的残剑),冲上去与之决战。那位手牵导盲犬高举火炬的平亚丽,是“亮剑人生”的榜样。她是我国第一块残奥会金牌获得者。先天性白内障,9岁丧母,离婚,儿子失明,其中任何一个灾难都可以击倒她。但她直面人生,自强不息,学习按摩创办盲人保健服务部,成为北京市文明服务标兵,生活中 b 是不屈的“剑客”。
⑦ (3) ,往长长的人生赛道上,如果“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则不能夺取最后的胜利。张宁经历四次人生低潮,在奥运会上艰难卫冕;栾菊杰50岁“扬眉再出鞘”;澳大利亚射击运动员利斯马拉,66岁第十次征战残奥会。他们,是“坚韧人生”的榜样。
⑧一颗平常心,微笑看输赢。奥林匹克的原则很有深意:设金银铜牌,一定要分出输赢;说“重在参与”,又让你看淡输赢。人生也是这样的矛盾统一,争金夺银,是为了在竞争中激发自己的潜力;看淡输赢,则是拼搏之后上升到圆融和谐的境界。人生中有太多自己不能左右的局面,只要是自己努力拼搏过,也就了无遗憾。微笑看输赢,不是开脱是超脱。
(作者 傅振国)
1.文中a、b两处应选填的词语是:a________ b________
备选词语:忽然 依然 必然 猝然
2.下面三句话是从⑤⑥⑦段中抽出来的,请你根据段落内容将选项填在下面横线上。
A“拼搏”是一种“亮剑”精神
B“拼搏”是“不抛弃不放弃”的坚韧精神
C.“拼搏”是一种吃苦精神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3.文章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列举伊辛巴耶娃和博尔特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5.作者从赛场上悟出了哪些人生哲理?
1.a.猝然b.依然
2.(1)C(2)A(3)B【解析】此题难度适中。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辨析能力。三句话的位置在每段的开头,联系下文不难看出,三句话与下面文字的关系是中心句与支撑句的关系。C项重点词是“吃苦”,因而放在⑤段开头;A项“亮剑”精神的核心是勇于战斗的精神,故放在⑥段开头;B项“坚韧精神”与⑦段表达的内容相吻合。
3.举例(事实)论证、道理论证
4.为了具体论证“人生当有伟大目标”或“伟大目标产生伟大动力,收获伟大成就”这一观点,这样更具说服力。
5.人生当有伟大目标;人生应当努力拼搏;人应当保持一颗平常心。
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
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
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
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
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
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
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
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
8.记叙文语言评析:
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
这类题型是:
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
答题有三步:
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
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
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
9.文段的作用:
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
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记叙文写作结尾法:
1、自然收束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 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 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
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 趋势结束全局。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
2、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 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如 《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 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卒章显志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 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
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4、名言警句式。
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 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 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5、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 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 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 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 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 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