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七年级上学期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真题61811
七年级上学期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真题61811
初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15-01-25
题号
评分
一、文言文阅读 (共6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为加点字注音。

快:                         然大物:

虾蟆:                       项为之

2.上文选自            ,作者是             

3.解释下列句中 “之”字的含义。

   1)物外趣 (             2)昂首观       

   3)为怡然称快(           

   4)心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翻译句子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③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5.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6.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                                                                

                                                             

7. 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8.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9.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难度:
知识点:散文类
使用次数:20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yí chēnɡ   pánɡ   lài há ma    jiānɡ

2.《闲情记趣》   沈复

3.(1)的 (2)它 (3)此

4心里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时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齐,定睛仔细地看。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5、第一段总述物外之趣,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6、观蚊如鹤之趣、神游山林之趣、鞭打蛤蟆之趣。

7、庞然大物、明察秋毫、怡然自得

8、反映了作者严惩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

9、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

2.

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选自《论语·为政》)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选自《论语·述而》)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给它注音并解释。

答: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知”字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   

③诲女知之乎(              ④知之为知之(    )(   

⑤是知也(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译:                                                            

③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译:                                                            

4.这两则语录哪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答: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8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女”通“汝”,读rǔ,作“你、你们”讲;“是知也”中的“知”通“智”,作“聪明”讲

2.①了解 ②知道 ③记住 ④知道 知道⑤通“智”

3.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啊 ②不到他想弄清楚问题而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③不能举一反三

4.第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这是一句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及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3.

《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未几,高垣睥睨(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B.城市依稀而已(模糊不清)

C.惟危楼一座(危险的楼)  D.数至八层,如星点(才)

2..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经常)不一见        (看)惊疑

B.始悟(成为)山市      (用)亿万计

C(只有)危楼一座      (明显)渐少

D.或(凭借)或立        与世无(差别)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D.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4.判断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2)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5本文说明的顺序是(   

A.空间顺序  B.游踪顺序  C.时间顺序  D.逻辑顺序

6.从文中依次摘出五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加以解释,然后说明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解释:               

             解释:               

_            解释:                

             解释:               

             解释:               

作用:                                                         

7.“一切乌有”中的“乌有”意为               ,有一个含有“乌有”的成语是                                                      

8.用现代汉语翻译最后一句话:

                                                                    

9.将“始悟为山市”改为“始知为山市”可否?为什么?

                                                                    

10.山市的出现经历了三个阶段,从                         为初生阶段;               为发展阶段;                  是高潮阶段。

难度:
知识点:散文类
使用次数:10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C(“危楼”即高楼)

2.

3.

4.2)夸张   2)比喻   3)排比

5

6.①无何:不一会儿  ②未几:不一会儿  ③既而:不久  ④逾时:过些时候  ⑤倏忽:转眼之间  作用:表现山市景象瞬息变幻的特点

 7.没有  子虚乌有 

8.我听说,起早赶路的人,曾经看到山上有居住的人家,集市和商店,与人间毫无差别,所以山市又叫做“鬼市” 

9.不可改。“始悟”有“恍然”之意,此“悟”照应开头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用“知”则无醒悟的意味

10.回答抓住山市变幻莫测这一特征即可。11.孤塔高耸;宫殿出现;城郭的出现;危楼的出现 

4.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加点的字。

       1未尝识书具(           2) 指物作诗立就     

       3)不能前时之闻(      ) (4稍稍宾客其父(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忽啼求        B.邑人奇

       C.不能称前时   D.于舅家见

3.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词义或用法。

A.父焉        (          )

B稍稍宾客其父     (          )

C.父其然也      (          )

D.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          )

E.邑人之       (          )

4.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5.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注音释义。

                                                                   

6.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7.回答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征?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归纳回答。

                                                                                                    

                                                                                                  

3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4).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5)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难度:
知识点:散文类
使用次数:13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伤仲永

1.(  l)曾经 (2)完成( 3)相当( 4)渐渐 2

3. 对……感到诧异  名作动    当作宾客  以……为利   意动用法    同“攀”,牵引   通假字  以……为奇  意动用法     4.B 5“扳”通“攀”,pān,牵,引

6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2)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7.(1)第一阶段是他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是十二三岁时的方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是又过七年后,他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2)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说,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3表明其家庭绝无诗礼的熏陶。(4)为后文议论铺设了充分的基础。

(5) 人的才能并非一世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十分重要的。

5.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①中:________  ②不:________

③引:________  ④顾:_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又“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5. 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诲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

C.路转溪头忽  D.学而时习之,不亦

6.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                                                      

谦词有                                                       

7.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答:                                                           

8.这则故事选自《            》,作者                       (朝代)文学家。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难度:
知识点:散文类
使用次数:18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①中午 ②通“否” ③拉 ④回头看

 2.友 太丘 友

3.无信无礼

4C

5B

6.敬词③④⑥⑦⑨  谦词①②⑤⑧ 

7略.  

8.世说新语 刘义庆 南朝宋

本卷还有30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35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偏难
15
42.85%
中等
20
57.14%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文言文阅读
6
17.14%
名句默写
20
57.14%
语言表达
6
17.14%
选择题
3
8.57%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散文类
5
14.28%
25
71.42%
人物传记类
3
8.57%
朗读 节奏
1
2.85%
课文内容理解
1
2.85%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ljg 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