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选自《后出师表》)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庶竭驽钝 驽钝:__________
(2)宜先入南 宜: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
3.综合两段内容,概括诸葛亮请求出师北伐的三个理由。
4.从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臣子?
1.(1)比喻才能平庸 (2)应当,应该
2.(1)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2)不是我自己不爱惜自己,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不可能只偏处于蜀地一隅就能得以保全。
3.(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或: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
4.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通兵法(谋略过人)的贤臣。
〈论语〉四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注释)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2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择其善者而从之
学而不思则罔
可谓好学也已矣
2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思而不学则殆
25、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2分)
内容 | 主张 | |
第一则 | 择师之道 | |
第二则 | 交益友,拒损友 |
26、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四则内容的理解。(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