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学习任务。
◎ 材料一 碳中和 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我国明确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 Carbon neutrality )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 “ 零排放 ” 。 (来源:人民网) | ◎ 材料二 碳排放预算
为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 2 ℃以内全球碳预算额度总量为 10000 亿吨 (来源:新华网) | ||
◎ 材料三 政府工作报告 2022 年有序推进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 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 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 ●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来源:新华网) | ◎ 材料四 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意味着什么? 需要经济社会全面转向绿色低碳 ●做好 “ 加减法 ” ,实现排放量和吸收量的平衡 中国为应对全球候变化主动作为 ●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时间越早,峰值排放量越低,就越有利于实现长期碳中和目标 对中国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当前的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比较高,大量排放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低碳的新产业新技术,正在大力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 | ||
◎ 材料五 根据专家统计:每节约 1 千瓦时电,就相应节约了 0.4 千克标准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 0.272 千克碳粉尘、 0.977 千克二氧化碳、 0.03 千克二氧化硫、 0.015 千克氮氧化物。 (摘自《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 ◎ 材料六 据悉, 2022 年湖州计划新造林 8700 亩,目前已落实绿化造林地块 9014 亩,施工完成 4700 亩,种植苗木 5.7 万株,绿化造林正有序推进。 2022 年湖州将全面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开展碳汇试点探索。 (摘自 “ 人民网精选资讯 ” ) |
13 .从上面材料看,全球积极推进 “ 碳中和 ” 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4 .根据上面材料和语文知识积累,下面推论与上面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A .峰,山峰、高峰的意思。 “ 碳达峰 ” 就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峰值越高,对 “ 碳中和 ” 越有利。
B .汇,汇合、聚合的意思。 “ 森林碳汇 ” 是指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就能达到 “ 碳中和 ” 目标。
C . “ 绿色 ” ,指符合环保要求,无公害、无污染。杭州 2022 年第 19 届亚运会全部竞赛场馆实现 100% 绿电供应。这里的 “ 绿电 ” 是指煤电和光电。
D .积极参与 “ 我为亚运种棵树 ”“ 我为亚运节度电 ” 活动,有助于把杭州 2022 年第 19 届亚运会打造成绿色低碳亚运会。
15 . “ 双碳 ” 是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该词人选 “2021 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 。请根据材料,推断 “ 双碳 ” 入选有哪些原因。
16 .班级开展 “ 倡导低碳生活 ” 主题宣传活动,为了保证宣传效果,需要你进行深入研究。你准备如何开展这项研究?请写出你的研究内容、研究步骤。
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地球升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14 . D 15 . “ 双碳 ” 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热点话题,受到各大媒体的关注;推进 “ 双碳 ” 工作十分重要,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大力推动 “ 双碳 ” 工作。 16 .示例:研究内容:什么是低碳生活。研究步骤: 1. 查找资料,了解 “ 低碳生活 ” 的意义和方式; 2. 做社会调查,分析社会生活中有违 “ 低碳生活 ” 的现象; 3. 研究宣传稿写作的注意事项,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解析】 13 .本题考查材料提炼与概括。
根据材料一 “ 碳中和( Carbon neutrality )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 ‘ 零排放 ’” 和材料二 “ 为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 2℃ 以内全球碳预算额度总量为 10000 亿吨 ” 可知, “ 碳中和 ” 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地球升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14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辨识。
A. 与上面材料不相符。根据材料一 “ 碳中和( Carbon neutrality )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 可知,峰值越高,越难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 “ 碳中和 ” 越不利,而非 “ 有利 ” 。
B. 与上面材料不相符。根据材料三 “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 和材料四 “ 傲好 “ 加减法 ” ,实现排放量和吸收量 ……” ,达到 “ 碳中和 ” 目标需要两方面用力,做好 “ 森林碳汇 ” 的加法,还要做好节能减排的加法,并非只 “ 增强森林碳汇能力 ” ,就能达到 “ 碳中和 ” 目标;
C. 与上面材料不相符。根据材料五 “ 每节约 1 千瓦时电,就相应节约了 0.4 千克标准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 0.272 千克碳粉尘、 0.977 千克二氧化碳、 0.03 千克二氧化硫、 0.015 千克氮氧化物 ” ,可知 “ 煤电 ” 是能产生碳粉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的发电方式,不符合环保要求,不属于 “ 绿电 ” 范畴;
故选 D 。
15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材料一 “ 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我国明确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 和本题材料来源 —— 人民网、新华网、《人民日报》等,可知, “ 双碳 ” 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热点话题,受到各大媒体的关注;
根据材料三 “ 政府工作报告 2022 年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 和材料四 “ 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意味着什么? ……” 可知,推进 “ 双碳 ” 工作十分重要,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从材料三 “ 政府工作报告 2022 年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 和材料六 “ 据悉, 2022 年湖州计划新造林 8700 亩,目前已落实绿化造林地块 9014 亩, ……” 可知,国家到地方都在大力推动 “ 双碳 ” 工作。
16 .本题考查活动设计。
专题研究的一般步骤是:先发现和提出问题,再查找资料,结合实际,分析问题,撰写结论报告。
根据题干 “ 班级开展 ‘ 倡导低碳生活 ’ 主题宣传活动 ” 的提示,结合材料四 “ 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意味着什么?需要经济社会全面转向绿色低碳 ” ,可将研究内容确定为:什么是低碳生活。
本题的研究内容即是研究的问题,根据 “ 专题研究的一般步骤 ” ,应先查找资料,结合 “ 倡导低碳生活 ” 和研究内容 “ 什么是低碳生活 ” ,第一步,可确定为:查找资料,了解 “ 低碳生活 ” 的意义和方式;第二步,应结合实际,分析问题,可确定为:做社会调查,分析社会生活中有违 “ 低碳生活 ” 的现象;第三部,应是撰写报告,根据题干 “ 宣传活动 ” 的要求和 “ 为了保证宣传效果 ” 的目的,可确定为:研究宣传稿写作的注意事项,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新闻的结构: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①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
②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③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④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⑤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即五个“ W ”和一个“H” 即Who(何人) 、What(何事) 、When(何时)、Where(何地) 、Why(何因)、How(如何)。
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6个因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特点:
及时性、真实性、简洁性、影响力。
写法:
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评论等。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随着北半球进入秋冬季节,疫情防控迎来了更为严峻的考验,疫苗的研发再次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国庆期间,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人数突破了3600万,累计死亡人数也已超过100万。海外疫情正在二次暴发,英国、法国等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均创新高。新冠疫苗被认为是能够赢得这场人类抗疫之战的最关键武器,研发进度备受关注。
据世卫组织8月6日数据显示,目前在世卫组织正式登记在册进行开发的165种新冠疫苗中,有139种处于研发初期,26种进入临床测试阶段。6种疫苗已经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其中3种来自中国。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团队研发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目前正推进三期国际临床试验。并已具备大规模量产的能力。
材料二:国际上正在研发的各类疫苗对照表。
减毒活疫苗 | 活病毒疫苗 | 重组蛋白疫苗 | 病毒载体疫苗 | mRNA疫苗 | DNA疫苗 | |
抗原生产 | 体外 | 体外 | 体外 | 体内 | 体内 | 体内 |
早期研发速度 | 慢 | 快 | 较快 | 较慢 | 较快 | 较快 |
优点 | 免疫原性强持续时间长 | 早期研发速度快 | 免疫原性强产品质量稳定 | 可呈递多种抗原递送效率高 | 可呈递多种抗原不会长期留存 | 可呈递多种抗原免疫时间持久 |
缺点 | 研发速度慢筛选难度高 | 不良反应未知,风险高 | 对抗原要求高 | 技术成熟度不高有生物学风险 | 技术成熟度不高可能发生不良反应 | 技术成熟度不高过长时间的留存有安全隐患 |
1.材料是一则新闻,有位同学打算用对偶句为其拟一个标题,但只完成了一半,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疫情防控迎来严峻考验,_____________。
2.陈薇院士团队选择研发“重组蛋白疫苗”,从材料二中判断,他们优先考虑的三项是( )
A.研发速度 B.质量稳定性 C.安全性 D.研发难度大小 E.技术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