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 谚曰 “ 艺多不养身 ” ,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节选自曾国藩《曾国潘家书》)
4 .下列表述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 “ 序 ” 是一种文体,分为书序和赠序。《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书序。
B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C .古代一般称 “ 有才德的人 ” 为 “ 君子 ” , “ 犹幸预君子之列 ” 中的 “ 君子 ” 则指有官位的人。
D . “ 缀公卿之后 ”“ 四海亦谬称其氏名 ” 中 “ 缀 ” 和 “ 谬称 ” 皆为谦辞。
5 .下而句中加点词语解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从 致 书以观 致:得到 B .援疑 质 理 质:询问
C .媵人持 汤 沃灌 汤:菜汤 D .右备容 臭 臭:香气
6 .用 “/” 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求 业 之 精 别 无 他 法 日 专 而 已 矣。
7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8 .请从描写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任选其一作答)
( 1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 2 )四支僵劲不能动。
9 .【甲】【乙】两文作者均意在 “ 劝学 ” ,他们 “ 劝学 ” 的方式有何不同?
10 .在读书求学方面,【甲】【乙】两文带给你哪些启示?
考查分析语段作用。本文前两段介绍了金沙江的地理位置,交代了触发作者感悟的背景。首段中的 “ 忽然被峭绝的山崖拦阻,猛地掉头,折向东北。急转之际,江身旋出一个宽展的弧形 ” 描绘了长江水势的凶猛、雪山的峭绝,从而烘托了战争时期红军强渡金沙江的英勇无畏的精神,表达作者的崇敬之情。联系第 ③ 段中的 “ 五龙雪山西麓的石鼓镇,深偎于半月似的江湾 ” 和后文作者参观石鼓镇纪念馆,生发出感悟的情节可知,前两段还有引出后文作者参观石鼓镇及石鼓镇纪念馆,进而想到红军强渡金沙江等历史事件,为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势不可挡的革命气势作铺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