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儿子
①再过不到一个月,你就要出远门了。懵懂的小孩子如今长大成人,要走向外面的世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②依然忘不了当年的场景,而且越是回不到过去,越是让人留恋。
③还记得我们那次去山西大草原吗?在马仑草原上,你走向远方的时候,特别有一种象征意义。无边的翠绿在眼前铺展开来,坡上草深没足,微风里摇曳着的无数雏菊、独活、桔梗花,自由地醉舞,如梦如幻;忽然一匹奔马、又一匹奔马,从天边渐渐由小而大,又由近而远,巨大的白云如仙山降临。那一群无人放牧的牛或卧或立,在一个低凹无草的平地集合,安静地等待着雨水的到来,它们知道每天都会有礼物。而我的礼物是听到了心中如达达的马蹄声的幸福叩响:有一个少年,口中衔着一支蓝色的小花,正在往远方走去,那么胸有成竹,好像可以一直那么走下去。
④那天晚上,我们在草原上看星星。我们仰头久久地凝视无限遥远的星空,感受到宇宙的庄严浩瀚。那夜的星空,有一种纯净的美,也有一种高贵的神秘,正如人类的知识世界,未知世界,等待着你去探索其中无穷无尽的奥秘。
⑤我眼前又浮现了一个画面。冬天的北海道滑雪场,我跟你妈妈都很担心:天黑,山高,林深,雪厚,你才第一次拿起雪橇呵! 好久好久你都没有在滑道上出现,但是后来你终于来了,居然像一只轻快的小鸟一样从山上飞下来,我们终于都放心下来。 除了庆幸,更为你感到骄傲。你是很有潜力的,学东西也厉害,我们的担心可能都是多余的。没有人能确保每件事都成功,在自我尝试中学习是年轻人根本的成长方式。现在你真的成了一个男人,勇敢,自信!相信你将来一定会走得更好,走得更稳,会从更大的天地得到更多的能量,变得更强大,更自信,同时也更开心地生活在未来的世界上。
⑥还记得你去 “ 乡村教师夏令营 ” 当小老师的情景吗?你从来没有给大人上过课,尤其是面对来自云南的七十多位乡村教师,用英语讲课。你紧张得不行。然而你终于以流畅的表达,饱满的情感,内容丰富的 PPT,从印度讲到西班牙,又从欧洲讲回云南。那回做小志愿者,你付出了很多,也听到了很多农村的故事,初步体味了帮助别人与自我成长的快乐。希望你永远不要丢掉恻隐之心、赤子之心、诚正之心,永远不要做一个冷漠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⑦过去的终将过去,迎接你的是一个新的未来。该变的,总是会变。不变的,是那些场景所告诉我们的:譬如,坚定地探索未知,_________,_________,始终是不会变的 。
(有删改)
11 .文中作者依次回忆了三个场景,请概括。
场景一:在大草原上仰望星空;
场景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场景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下列对第 ③ 段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描写了马仑草原上各种美丽的景物。
B .营造了空旷悠远、清冷寂寥的氛围。
C .烘托了少年坚定地走向远方的形象。
D .流露出对儿子长大成人的欣慰之情。
13 .分析第 ⑤ 段画线句中加点词 “ 飞 ” 的语言表现力。
14 .结合全文,在第 ⑦ 段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内容。
15 .有人建议将下面场景加入文中,你是否同意,谈谈你的看法。
我们来到一个陌生小镇,我跟你一块儿骑车。骑行这件事情本身充满了不确定性,犹如探向未知的世界。我们会看见什么样的风景?这个小镇是否值得我们去付出这样的体力?一路上磕磕碰碰,终于,我们拐入一条幽静小径,从丛林当中钻出来的时候,我们的眼前一亮 ——好大一片峡湾,真是令人兴奋的风景。
在北海道雪场学习滑雪 在乡村教师夏令营当志愿者小老师 12 . B 13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儿子比作小鸟, “ 飞 ” 字描写了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儿子滑雪的轻快、熟练,表现出儿子学习新事物之快,以及 “ 我 ” 看到儿子滑下 来时虽感意外,但又十分欣慰、自豪。 14 .勇敢地尝试新事物 无私奉献关爱他人 15 .可以加入,这个材料是父子骑车探索未知,虽然与看星星这个故事主题相似,但从事的是不同的活动,且在不同的地域,因此加入后更能表达儿子成长过程中丰富的经历,以及 “ 我 ” 对儿子成长的陪伴和希冀。
不可加入。这个材料是父子骑车探索未知,与看星星这个故事主题相似,因此略显重复。
【解析】 11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答题思路:题干是 “ 依次回忆三个场景 ” ,所给的场景在第 ④ 段,那么另外两个场景一定在后面;句式上尽量模仿所给示例。
( 1 )结合第 ⑤ 段 “ 我眼前又浮现了一个画面。冬天的北海道滑雪场,我跟你妈妈都很担心:天黑,山高,林深,雪厚,你才第一次拿起雪橇呵!好久好久你都没有在滑道上出现,但是后来你终于来了,居然像一只轻快的小鸟一样从山上飞下来,我们终于都放心下来 ” 可概括:在北海道雪场学习滑雪。
( 2 )结合第 ⑥ 段 “ 还记得你去 ‘ 乡村教师夏令营 ’ 当小老师的情景吗? ” 可概括:在乡村教师夏令营当志愿者小老师。
12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A .结合第 ③ 段 “ 无边的翠绿在眼前铺展开来 …… 在一个低凹无草的平地集合,安静地等待着雨水的到来 ” 可知,这一段描写了马仑草原上各种美丽的景物,正确;
B .结合第 ③ 段 “ 无边的翠绿在眼前铺展开来,坡上草深没足,微风里摇曳着的无数雏菊、独活、桔梗花,自由地醉舞,如梦如幻 ” 等句子可知,这一段营造的是空旷悠远的氛围,但是并不 “ 清冷寂寥 ” ,错误;
C .结合第 ③ 段 “ 有一个少年,口中衔着一支蓝色的小花,正在往远方走去,那么胸有成竹,好像可以一直那么走下去 ” 可知,烘托了少年坚定地走向远方的形象,正确;
D .结合第 ③ 段 “ 而我的礼物是听到了心中如达达的马蹄声的幸福叩响:有一个少年,口中衔着一支蓝色的小花,正在往远方走去,那么胸有成竹,好像可以一直那么走下去 ” 可知,作为家长看到孩子坚定往前走,就是看到孩子的成长,流露出对儿子长大成人的欣慰之情,正确;
故选 B 。
13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词语赏析思路:分析词语本义,语境义,运用的手法,达到的效果,表达的感情。
结合第 ⑤ 段 “ 但是后来你终于来了,居然像一只轻快的小鸟一样从山上飞下来 ” 可知,把儿子比成了小鸟,运用了比喻修辞; “ 飞 ” 是动作,可判断运用了动作描写;这里写儿子滑雪从山上下来如同小鸟从山上飞下来,小鸟飞翔是轻盈、熟练的,故生动写出了儿子滑雪的轻快、熟练,结合 “ 你才第一次拿起雪橇呵! ” 可知,看出儿子学习新事物之快;结合 “ 我跟你妈妈都很担心:天黑,山高,林深,雪厚,你才第一次拿起雪橇呵! ” 可知,面对这些情况, “ 我 ” 对儿子第一次滑雪很担心,但是儿子表现的非常好,因此 “ 我 ” 看到儿子滑下来时虽感意外,但又十分欣慰、自豪。
14 .本题考查补写、续写。
结合第 ⑦ 段 “ 不变的,是那些场景所告诉我们的 ” 可知,后面内容照应上文三个场景; “ 坚定地探索未知 ” 照应第 ④ 段 “ 未知世界,等待着你去探索其中无穷无尽的奥秘 ” ;故后面两个空要分别照应第 ⑤ 、 ⑥ 段。
结合第 ⑤ 段 “ 没有人能确保每件事都成功,在自我尝试中学习是年轻人根本的成长方式 ” 可补充句子:勇敢地尝试新事物;结合第 ⑥ 段 “ 希望你永远不要丢掉恻隐之心、赤子之心、诚正之心,永远不要做一个冷漠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 可补充句子:无私奉献、关爱他人。
15 .本题考查拓展应用。答题思路: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三个画面主体、链接材料主题,分析是否相符,分析有没有存在必要,做出判断,给出理由即可。
结合链接材料 “ 我们来到一个陌生小镇,我跟你一块儿骑车。骑行这件事情本身充满了不确定性,犹如探向未知的世界 ” 可知,这则材料主要突出的是探索未知世界主题,和第 ④ 段内容相符合。如果同意加入,就从主题相符合,可以和第 ④ 段内容相配合,从不同地点、不同领域角度突出主题,更加丰富,更加有力等等;如果不同意加入,则从虽然主题相符合,但是内容有重复,让文章显得啰嗦、重复等角度陈述理由。
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
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
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
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
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
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
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
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
8.记叙文语言评析:
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
这类题型是:
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
答题有三步:
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
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
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
9.文段的作用:
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
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记叙文写作结尾法:
1、自然收束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 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 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
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 趋势结束全局。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
2、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 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如 《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 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卒章显志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 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
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4、名言警句式。
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 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 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5、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 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 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 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 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 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