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9.文章中的“臣”、“先帝”、“陛下”分别指 、 、 (人名)(3分)
10.翻译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3分)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1.对上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自述身份、籍贯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追述先帝“三顾草庐”的知遇之恩,强调“亲贤臣”就该亲近自己这样的贤臣。
B.“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倾覆”的具体化,也是对全文开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照应。
C. 第②段“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这里的“大事”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出师表》中最能表达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心”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诸葛亮 刘备 刘禅
10.(先帝)三次到草庐拜访我,向我征询当时天下的大事。
11. A
〈论语〉四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注释)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2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择其善者而从之
学而不思则罔
可谓好学也已矣
2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思而不学则殆
25、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2分)
内容 | 主张 | |
第一则 | 择师之道 | |
第二则 | 交益友,拒损友 |
26、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四则内容的理解。(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