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 蔓 不枝 / 青树翠 蔓 B .香远 益 清 / 自以为大有所 益
C .予 谓 菊 / 秦王 谓 唐雎曰 D . 宜 乎众矣 / 诚 宜 开张圣听
10 .用 “/”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晋 陶 渊 明 独 爱 菊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2 .你从 “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3 .依据上文,谈谈 “ 出淤泥而不染 ” 的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
D 10 .晋陶渊明 / 独爱菊 11 .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 12 . ① 感慨知音少(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 ② 即使同道不多,也要坚守志趣,洁身自爱(永葆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要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13 .示例: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要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解析】 9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 横生枝蔓 / 藤蔓;
B. 更加 / 好处;
C. 认为 / 对 …… 说;
D. 应当 / 应当;
故选 D 。
10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本句句意为: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 “ 晋陶渊明 ” 是主语, “ 爱 ” 是谓语,此处限画一处,故在 “ 晋陶渊明 ” 与 “ 独爱菊 ” 之间断开。故断句为:晋陶渊明 / 独爱菊。
11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翻译时要做到 “ 信、达、雅 ” ,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后,之后,以后;鲜,很少;闻,听说,听到。
12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思想情感的理解。
由 “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可知,作者深深地慨叹: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这莽莽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该句表明作者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这里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贴切,然后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1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谈看法。
“ 出淤泥而不染 ” 一句意思是: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这一句既写莲本身的特征,又象征着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的美好品质。如: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依然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更应该注重品德修养,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让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做一个正直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