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曰: “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 “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出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 “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 孰为汝多知乎? ”
【乙】
王丹麓病起畏寒,每当雪夕,闭户谨风。时幼子小能五岁,坐著膝上,曰: “ 大人寒,故畏风,抑 ① 知风亦畏寒。 ” 王问故,答曰: “ 风不畏寒,何由喜扑人怀? ”
王丹麓座客常满。有客谓孔子无须,众诘其说。客曰: “ 本 ② 《孔丛子》,子思 ③ 告齐君曰: ‘先君生无须眉,天下王侯不以此损其敬。’ 故知今像多须,误也。 ” 时丹麓子鼎六岁,在侧应声曰: “ 然则孔子亦无眉耶? ” 客语塞。
【注】 ① 抑:则,就。 ② 本:根据。 ③ 子思:孔子的孙子。
2 .【甲】【乙】两文提到的孔子是 _________ 学派的创始者。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 1 )及其日中如探 汤 ( ) ( 2 )孔子不能 决 也 ( )
4 .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 .所以知道现今画像上的孔子有很多胡须,是不对的。
B .所以知道现今像孔子一样的人有很多胡须,是不对的。
C .所以知道现今画像上的孔子有很多胡须,是受人误导。
D .所以知道现今像孔子一样的人有很多胡须,是受人误导。
5 .【甲】文中孔子因 “______________” 而 “ 问其故 ” ;【乙】文中王丹麓因幼子小能说 “_____________” 而 “ 问故 ” 。
6 .【甲】文中两小儿辩论的话题是 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乙】文中王丹麓的儿子鼎说 “ 然则孔子亦无眉耶 ” 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 。
7 .【甲】【乙】两文中的孩子都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⑴____________ ; ⑵_____________ 。
儒家 3 . 热水 判断 4 . A 5 . 见两小儿辩斗 抑知风亦畏寒 6 . 太阳早晨和中午距离人的远近 驳斥客人仅凭书中语句就判断孔子没有胡须的观点 7 . 不能一味听信权威,要自己亲身验证; 要多角度看待事物。
【解析】 2 .本小题考查文学常识。孔子(公元前 551 年 - 公元前 479 年),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3 .本小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
( 1 )句意:等到中午候就像在热水中一样。汤:热水,注意这里是古今异义;
( 2 )句意:孔子也不能够判断。决:判断。
4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在对语句进行翻译时,要注意具体字词的含义,尤其是古今异义的字词,不要混淆。
注意 “ 故 ” 是 “ 所以 ” 的意思, “ 像 ” 在画线句中指的是孔子的画像, “ 误 ” 表示错误,不正确。整个画线句的意思为 “ 所以知道现在画像上的孔子有很多胡须,是不正确的 ” ;
故选 A 。
5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提炼。
第 ① 空:由甲文当中 “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 可知,孔子在东游过程中,看见两个小孩在辩论,所以上前询问原因,故填 “ 见两小儿辩斗 ” ;
第 ② 空:由乙文 “ 大人寒,故畏风,抑知风亦畏寒。 ” 可知,王丹麓询问原因是因为幼子小能说了让人觉得新奇的话 “ 大概可以知道风也是怕冷的 ” ,故填 “ 抑知风亦畏寒 ” 。
6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第 ① 空:由甲文中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可知,孔子遇到的两个小孩争论的关键词是 “ 日始 ”“ 日初 ”“ 日中 ”“ 远 ”“ 近 ” ,可以知道他们在围绕太阳在一天当中距离人的 “ 远 ” 和 “ 近 ” 进行争论,故可以填写 “ 太阳在一天中距离人的远近 ” ;
第 ② 空:由乙文 “ 有客谓孔子无须 ”“ 先君生无须眉,天下王侯不以此损其敬。故知今像多须,误也 ” 可知,有客人根据子思的话得出 “ 故知今像多须,误也 ” 的结论,是对子思话的断章取义。王丹麓的儿子鼎说 “ 然则孔子亦无眉耶 ” ,目的实际上是为了反驳客人的结论,强调客人的话没有道理。
7 .本文考察文章主旨内涵的理解。
第 ① 空:由甲文 “ 孰为汝多知乎? ” 可知,两个小孩在各自说完自己的看法理由后去询问孔子,孔子也不能够为他们解答,然后质疑孔子的智慧。两个小孩不迷信孔子的知识经验,而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见解,各自陈述了自己的道理,可以知道启示是 “ 不能一味听信权威,要自己去亲身体验,用自己的观察来论证 ” ;
第 ② 空:由乙文 “ 大人寒,故畏风,抑知风亦畏寒 ”“ 然则孔子亦无眉耶?客语塞 ” 可知,王丹麓的儿子王能、王鼎看待事物的角度与父亲、客人都不一样。王能认为风专门往人怀里钻,是因为风也怕冷。这样的见解显得格外新奇。王鼎诘问客人 “ 难道孔子连眉毛也没有吗? ” 这样的见解比起客人断章取义的见解更有道理。因而可以填写 “ 多角度地看待事物 ” 的启示。
【点睛】【参考译文】【甲】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一个小孩儿说: “ 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 “ 太阳刚出时象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
另一个小孩儿说: “ 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 ?”
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 “ 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
【乙】王丹麓旧病复发十分怕冷,每当到了下雪的时候,都要紧闭门窗防止风吹进来。当时他的小儿子王能才五岁,坐在王丹麓的腿上,说: “ 父亲怕冷,所以也怕风,就知道风也怕冷。 ” 王丹麓问他原因,王能回答说: “ 风不怕冷的话,为什么也喜欢往人怀里扑呢? ”
王丹麓家中经常客人满座。有客人认为孔子没有胡须,大家都询问他这样认为的理由。那位客人回答说: “ 根据《孔丛子》中的话,子思告诉齐军说: ‘ 孔子天生就没有胡须和眉毛,天下的王侯并不因为这个减损对他的敬意。 ’ 所以知道现今画像上的孔子有很多胡须,是不对的。 ” 当时王丹麓的儿子王鼎才六岁,在一旁回答说: “ 那么孔子连眉毛也没有了? ” 那位客人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了。